【篇一】小班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樣例
場景一:中午吃面。緣的桌上灑出了幾根,“老師,是恬的弄清的!”緣和恬坐在一組,中間隔了一位瑾。“怎么回事?”兩人嘟著嘴,滿臉的氣憤,互不相讓,決沒有道謙的想法。了解后得知:緣說讓欣不要與恬好,恬氣急之下去動緣的調(diào)羹,幾根面就這樣掉了出來。
場景二:吃完午飯,大家把小椅子搬到兩邊,他們喜歡和朋友放一起,各自的小群體。緣先吃完,放在了魚缸旁觀察著魚兒。恬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緣的附近,然后對她說:“我不是來和你坐一起的,我是來跟你說對不起的!”緣看著恬,不說話,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著恬把椅子放在附近,兩人一起看起了魚兒。
教育反思:
從矛盾的出現(xiàn)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我想把它記錄下來,因為從這一瞬間看到了孩子的成長片段,他們的真實想法。
這從案例上看,這個矛盾的起源是孩子間的一句話,僅僅是一句話怎能讓一個孩子如此氣憤?這要說到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成人有成人的群體,孩子也同樣有自己群體,也就是他們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組的孩子就成為一個小小的群體。上課時,他們相互討論;做游戲時,他們互分角色;空余時開始聊天、說熱鬧。雖說,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會把這話掛嘴邊,但孩子的好朋友還是有一定界線的。恬想嬴得朋友的愛,欣就坐在恬的旁邊,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沒趣。為此她為緣的話而生氣,停不了緣的嘴,只能另想辦法對付,于是場景一的畫面就出現(xiàn)了。
這個案例給我的啟發(fā)是:孩子之間能自己解決矛盾。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幫助分清是非然后讓他們相互道謙,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師以為這樣就結(jié)束了。其實不然。恬的道歉是自發(fā),她想與緣在一起,也知道剛才的做法不太好會影響她們的關(guān)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謙,之后兩人又成了密友。原來,孩子的矛盾里也有學問。
【篇二】小班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樣例
觀察地點:小二班
觀察對象:嬌嬌
觀察記錄:
在幼兒園的游戲生活中,針對孩子們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我會以“小貼畫”的形式,給予孩子肯定,小朋友都很喜歡。今天離園時,嬌嬌的媽媽接走孩子后又回到班上找到我說:“馮老師,今天嬌嬌沒有得到貼畫,不肯回家”。其實今天嬌嬌一直淘氣,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做事,所以在發(fā)小貼畫時她沒得到,當時她舉手對我說:“沒有小貼畫”,我回答說:“如果你明天表現(xiàn)好的話,老師就會把貼畫送給你”。而此時,嬌嬌的反應(yīng)是“不能要貼畫,因為我表現(xiàn)不夠好。”
分析原因:
嬌嬌對表揚非常在乎,每天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贊美,但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總淘氣。她覺得她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的事情,只要家長出馬就能完成,所以回到班上讓媽媽要小貼畫。此外,嬌嬌媽媽給嬌嬌一個約定,如果老師表揚了孩子后,會帶她去看木偶劇,所以嬌嬌想用小貼畫來展示自己在幼兒園取得的成績。
采取措施:
1.與家長溝通,讓家長給孩子提供很多做事情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去擔當。必須給孩子一定的挫折教育,該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需給她灌輸自己事情自己解決的意識,不僅要孩子在行為上獨立,在思想上也要獨立。
2.教師教給孩子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做事情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xiàn),不要借助有效途徑。
3.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給予每個孩子一個公平的成長環(huán)境,讓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沒做好,沒有小貼畫是很正常的事情。
通過這一案例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應(yīng)該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挖掘每個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幫助他們適應(yīng)環(huán)境,并且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篇三】小班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樣例
【觀察記錄】
在11月中旬,我們將所有娃娃家里的菜集中起來增設(shè)了一個“綠色超市”。超市正常營業(yè)了,生意好得不得了。
情況一:娃娃家的媽媽出來買菜,隨后爸爸又再出來,到超市里大肆購物,家里的灶臺上,餐桌上全堆滿了各種蔬菜和水果。
情況二:爸爸和媽媽一起出門,途中不斷爭搶籃子?壮亢腊职终f:“你回家做飯吧,我去買菜,把籃子給我!”朱美芬媽媽:“我是媽媽,我去買菜,你要不要去抱娃娃啦?”兩人商量未果,一直爭論到超市里。但是,達到超市以后,爸爸媽媽買菜時卻能有商有量。
情況三:經(jīng)過調(diào)整以后,爸爸媽媽知道只能有一個人去超市買菜,家里需要留一個人看家和照顧娃娃。王思齊媽媽一個人到超市以后,“買”了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可是離開時卻沒有付錢,而超市營業(yè)員只一味地給客人拿東西,自己一個人沉浸在發(fā)放材料的樂趣中,根本不記得要收錢。
【分析】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游戲,我們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識越來越強了,對于游戲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在整個游戲過程中,能自發(fā)地想起新的游戲內(nèi)容,并且大膽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興趣所在,我們的超市也是由此得來。在增設(shè)超市以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買菜的時候是很起勁的,可是買了菜回家卻不知道如何讓安置它們,隨意亂放。
在情況二中,可以看出爸爸媽媽不會協(xié)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對于新鮮的事物爭搶不休。而在情況三中,可以看出,我們小班孩子對于新角色也很有興趣。其實超市里的材料還是原來娃娃家里的材料,而她卻可以以一個新的身份去擺弄材料,這讓他很興奮。然而,角色的里面的職責,她就沒有盡到,完全忘記了賣給別人東西時她要向客人收錢這么一回事。
【指導策略】
1.情景回放:小班幼兒對于看自己的照片特別感興趣,我們就可以將情況一的現(xiàn)象拍攝下來,以圖片的形式展現(xiàn)給全體幼兒看,讓孩子們來說一說,哪里不對,應(yīng)該怎么做。這樣把問題還給孩子們自己解決,比老師在一旁苦口婆心地說教更為有效。
2.提示要求:現(xiàn)在我們班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我們可以在游戲前引導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在出門前要商量好,確保家中有人照顧娃娃。表揚在超市里買菜有商有量的爸爸媽媽,并引導他們可以把在超市商量買什么菜的對話引用在其他方面來。
3.談話討論:活動前讓孩子們想一想,說一說,自己去超市買東西時,他們看到的營業(yè)員都是怎么工作的,客人買了東西要不要付錢。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營業(yè)員的職責,明白客人買東西需要給錢的道理。
4.示范教育:小班幼兒由于其年齡特點影響,特別喜歡模仿。所以教師在游戲前可適當進行示范教育。
【篇四】小班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樣例
區(qū)角名:表演區(qū)
班級:小二班
觀察記錄:
又到了區(qū)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天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特別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qū),孩子們就馬上拿起區(qū)域角內(nèi)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己,然后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tài)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這時,梓源,穿上了環(huán)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老師,做了小主人,帶領(lǐng)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游戲。
分析與反思:
在次的區(qū)域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表演區(qū)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非常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從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非常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顒又,梓源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起游戲,教師應(yīng)該多鼓勵幼兒當自己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起游戲,促進幼兒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