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中學生寫的萬圣節(jié)作文600字
今天是萬圣節(jié),我們戴上各式各樣的面具,穿上五彩繽紛的衣裳,去學校參加活動。
到了那里,外語老師像幽靈一樣地走進來,他穿著潔白無瑕的衣裳,臉上涂著白色的粉末。外語老師像野獸一樣地撲來,嚇得我們四處亂躥。外語老師見我們嚇成這樣不禁“哈哈”大笑。外語老師還放碟子給我們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時,外語老師跑到我身后大叫一聲“啊……”嚇得我面無人色。
到了下午,外語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兩個人,一個是米麗,她打扮得像個小巫婆。還有一個是白比,他打扮得像個小博士。他倆拿出一大袋糖,灑了兒把,糖果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我們以閃電般地速度沖過去搶糖。
時光過得真快,一轉(zhuǎn)眼就放學了,看著裝得滿滿的口袋,我心想:這個萬圣節(jié)可真開心!
萬圣節(jié)到了,孩子們可高興了,他們又能跑到別人家要糖果了,瞧瞧他們,一個個帶著南瓜帽,穿著幽靈服,還真有些可怕,不過你聽聽他們的聲音,一個個的聲音可愛極了。
“我們快去要糖果吧!”排頭的小幽靈等不及了。“沖!”這些小鬼們終于出發(fā)了,他們分頭到別人家去要糖果了。
時間一分一一秒的過去,后到集合時間了,他們拿著裝糖果的籃子來了,瞧瞧,他們的籃子已經(jīng)滿了?墒撬麄儧]有自己吃掉,卻排好隊伍向東邊走去,到了一個大屋子的門口,排頭的孩子說:“鈴兒響當當!”門開了,他們走了進去,一個阿姨興沖沖的跑過來,說:“你們要了不少糖呢!”這些小幽靈們高興的點了點頭,排頭的小幽靈摘下了南瓜帽,他是一個小男孩,他跑到那位阿姨身邊,說:“媽媽,我已經(jīng)盡力了,我只能叫這么多小伙伴去要糖果,不知道夠不夠。”“鈴兒,已經(jīng)非常多了,走,媽媽帶你去那些貧困孩子家里發(fā)糖果去。”“阿姨,我們也去!”小男孩的小伙伴叫道!昂,咱們一起去。”
他們一起踏上了去貧困孩子家的路……
【篇二】初中學生寫的萬圣節(jié)作文600字
如果你被陰森森的墓場嚇到,如果南瓜燈在每扇窗前閃爍,街上到處都是妖魔鬼怪,別怕,這些都是好玩的事情,無論是分糖果還是搗亂。讓我們把燈打開,一起來聽聽有關(guān)萬圣節(jié)的故事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的歷史還很短斬,冬天的白天也很短斬,凱爾特部落的農(nóng)民們認為:每年都會有一天是生死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在這一天鬼魂會從墳?zāi)怪谐鰜,游蕩于活人之間,在公元前的愛爾蘭,這一天被稱為“Samhain”也就是凱爾特語的“夏之盡頭”凱爾特人通常會點起營火,并且喬裝打扮去驅(qū)趕和迷惑鬼魂。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為了制止凱爾特人這種異教徒的習俗,教皇Aregoory三世下令:每年11月1日為“all gallow's day”來表示對所有神靈的尊敬。歐洲人接受了這個新節(jié)日,也很樂意享受這個節(jié)日的傳統(tǒng)項目,很快,“samhain”的說法就被“allhuow'sexe"”(萬圣夜)取代了,也就是眾所周知的"萬圣節(jié)"。19世紀中期,一艘運送土豆的貨輪送來了成百上千萬的愛爾蘭人,他們?yōu)榱硕惚莛嚮,來到美國的港口城市。美國的傳統(tǒng)也開始改變,點營火變了制作南瓜燈。傳說窮人挨家挨呼的要“靈魂之餅"”作為回報,他們答應(yīng)為過世的家人祈禱。
看完了短片,我不禁想到:萬圣節(jié)好玩、驚險、恐怖!學習了一些關(guān)于萬圣節(jié)的知識后,我們就玩起一些有關(guān)于萬圣節(jié)游戲來。
先是玩討糖果的游戲,每個人先敲一下老師的門,然后說出“Trick or treat”的威脅,老師說“請進”的時候,就可以進來拿糖果了。但如果你一說錯,就會被關(guān)在屋子里。游戲開始了,每個人都拿到了糖果。輪到我了,我一緊張,結(jié)果說錯了詞兒,不過老師還是饒我一命,沒把我關(guān)起來。也給我了我糖果,這可就我一人說錯呀!
還有一個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水盆里或懸掛在繩子上,然后讓孩子在不用手的情況下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yōu)勝者,蘋果也歸誰。大家玩的不相上下,千方百計的想咬到蘋果。我也咬到了一口,可是時間已經(jīng)到了。
這個萬圣節(jié)不僅學到了很多,而且也玩了個夠,后還戴著稀奇古怪,奇行怪狀的面具拍了照呢!這不但是個快樂的萬圣節(jié),也是個快樂的周末!
【篇三】初中學生寫的萬圣節(jié)作文600字
萬圣節(jié)這天夜里是一年中“鬧鬼”的時候,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 們紛紛出動。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并施巫術(shù)以驅(qū)趕據(jù)說在四周游蕩的妖魔鬼怪。后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jié)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
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圣節(jié)前夜驅(qū)趕黑夜中的鬼怪。盡管后來基督教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F(xiàn)在,孩子們帶著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種服飾和面具參加萬圣夜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墻上往往懸掛著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門口則吊著齜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diào)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涂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涂上顏色。
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shù)人家都非常樂于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圣節(jié)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萬圣節(jié)的一個有趣內(nèi)容是“Trick or爐reat(不給糖就搗亂 )”,這習俗卻并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于僻壤鄉(xiāng)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靈魂之餅”。據(jù)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tǒng)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
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fā)出“不請客就要搗亂(不給糖就搗蛋)”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里。還有一種習俗,就是每家都要在門口放很多南瓜燈,如果不請客(不給糖) ,孩子們就踩爛他一個南瓜燈。
【篇四】初中學生寫的萬圣節(jié)作文600字
萬圣節(jié)在10月31日,西方的人們用各種方式慶祝萬圣節(jié)。在萬圣節(jié),孩子們穿上特殊的服裝,戴上面具。許多孩子玩一種叫“不招待就使壞”的游戲。他們敲鄰居家的門,高聲喊道:“不招待便使壞”。鄰居通常用糖果招待他們。假如孩子們得不到糖果,他們可能會對鄰居搞惡作劇。一些人也用橙色的大南瓜做燈,在南瓜上刻出眼睛、鼻子和尖牙的形狀,把燈放進去,燈光從眼睛、鼻子和尖牙處透出來。
今天晚上,老師說學校會舉辦一個萬圣節(jié)晚會,得到這一消息,大家都高興得歡呼雀躍,心花怒放。嬉笑聲在教室里久久回蕩。
光說不做可不行,這不,上課了,老師先帶著我們做面具,瞧我們一個個笨手笨腳的,x同學硬是把骷髏頭面具畫的慈眉善目,喜笑顏開的,竟和彌勒佛差不多。大家看了都忍俊不禁,哄堂大笑。y同學更是搞笑,我們做面具時,他竟趴在桌上睡著了,助教把他叫醒,問他做的面具在哪,想出他洋相。他還真有招,帽子一帶,白紙往臉上一貼,叫嚷道:“一切搞定!”助教被搞的莫名其妙,問他畫了什么。他鎮(zhèn)定自若開玩笑地說道:“這都看不出來?笨啊你!明明就是無頭幽靈嘛!敝桃矡o可奈何一笑而過。連外教都被他逗樂了。
到了晚上,萬圣晚會開始了,鈴聲剛響,大家就像離弦的箭,爭先恐后向樓下沖去。到了晚會場地,外教早已經(jīng)準備完畢,手里都拿著一包包的糖,我們過去大聲叫喊:“trick or treat!钡玫教堑姆绞揭哺饔胁煌珒H給你一顆,有的外教讓你唱首歌,有的讓你回答問題。有的是看誰叫的響,有的是從二樓拋下,看你們的“技術(shù)”。幾次都有人把外教擠到墻角搶糖,我拿到了三十多顆糖,大多數(shù)是撿到的,三四顆是唱歌得的,還有幾顆是回答問題得的,糖多的放不下了,只好一邊吃一邊走;氐綄嬍胰囝w都進了肚子。
這種晚會really interesting。既讓我們提高了英語水平也提高了表演能力,當然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表演多多,禮物多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