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20幼兒教師資證考試《教育心理學》考試命題點整理
緒論
識記心理學: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發(fā)生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另外,它的研究對象是心理現象,心理現象被劃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大部分。
幼兒心理學的概念:幼兒心理學是研究幼兒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的科學。
心理現象的本質:一.心理是腦的機能。二.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三.心理具有主觀能動性。四.心理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發(fā)展。
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基礎理論
理解
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影響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因素有:遺傳、生理成熟、環(huán)境、教育以及幼兒自身的活動等方面的因素。
行為主義學說:1.華生在發(fā)展心理學中的突出觀點是,人的發(fā)展完全是由外界環(huán)境決定的(1)否認遺傳的作用;(2)片面夸大環(huán)境與教育的作用;(3)重視對幼兒情緒的研究。2.斯金納根據條件反射的原理,強調積極強化對兒童行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納認為,強化作用是塑造行為的基礎。2.斯金納認為,強化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使行為不至于退化。3.斯金納將強化分為積極強化和消極強化兩類并認為這兩種強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變行為反應概率。4.他還強調及時強化,他認為及時強化有利于行為的鞏固和發(fā)展。
認知發(fā)展學說:這一學說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他認為,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因素有四個:成熟、物理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平衡化。皮亞杰把兒童心理發(fā)展劃分為四個階段:1.感知運動階段(0~2歲);2.前運算階段(2~7歲);3.具體運算階段(7~12歲);4.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
社會學習論:班杜拉是社會學習論的代表人物。1.他強調觀察學習2.重視社會學習在兒童社會化中的作用。
觀察學習的概念:所謂觀察學習是學習者通過觀察他人(榜樣)所表現的行為及其后果而進行的學習。
替代強化的概念:替代強化,即學習者不一定自己親自產生行為或接受強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贊揚的行為,就會增強產生同樣行為的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敗或受懲罰的行為,就會削弱或抑制產生同樣行為的傾向。
幼兒的感知覺和注意
感覺:感覺就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是人們反映現實世界最基礎、最簡單的心理過程。
知覺: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的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的反映。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差別感覺閾限:在已有感覺的基礎上,為引起一個差別感覺,刺激必須增加或減少到一定的量。一個人能夠分辨的標準刺激和比較刺激之間的最小差異叫做差別感覺閾限。
無意注意:無意注意也稱不隨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稱隨意注意,它是指有預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抑制努力的注意。
錯覺:錯覺是指人在特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產生的歪曲的知覺現象。
觀察力:觀察是指一個人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的感知能力。
理解感覺的特性及應用:無。
知覺的特性及應用(無):特性1.選擇性2.整體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影響幼兒注意發(fā)展的因素:幼兒的注意不穩(wěn)定,易轉移。
首先,與外界刺激本身的特點、性質有關。
第二,與幼兒的興趣、需要有關。
第三,與幼兒的生理成熟水平有關。
第四,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等有關。
另外,幼兒注意力的發(fā)展與其身體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
幼兒感知覺的特點:無。
應用幼兒注意及觀察力的培養(yǎng):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有意注意:1.必須使幼兒明確活動的目的和任務;2.必須對幼兒有一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3.用語言組織、穩(wěn)定幼兒的有意注意;4.讓幼兒在積極的活動中保持有意注意;5.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經驗。
【篇二】2020幼兒教師資證考試《教育心理學》考試命題點整理
幼兒的記憶與想象
識記記憶:記憶是人腦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過程。
想象:想象就是對表象進行主觀加工和改造,從而產生出新形象的過程。
無意想象:無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目的的,在外界沒有刺激影響下產生的,無需意志努力的想象出某種事物形象的形象。
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則有一定目的性,需要意志努力,自覺主動的進行的想象。
理解記憶的過程:識記、保持與回憶。
幼兒記憶的特點:(一)以無意識記為主導。
(二)機械識記與意義識記均有發(fā)展。
(三)記憶的恢復現象。
(四)回憶的發(fā)展1.杰出的再認能力。2.回憶水平的提高。3.長時記憶的發(fā)展。
幼兒想象的特點:(一)無意想象占主導地位,有意想象逐漸發(fā)展。
(二)再造想象占主導地位,創(chuàng)造想象開始發(fā)展。
(三)想象的內容由貧乏、零碎逐漸向豐富、完整發(fā)展。
(四)容易把現實與想象混淆,有夸大與虛構的現象。
記憶的分類及其應用(無):1.按內容的不同將記憶分為四種:形象記憶、運動記憶、情緒記憶、邏輯記憶。2.從大腦的加工方式與保持時間的長短的不同劃分為三種: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想象的分類及其應用(無):(一)無意想象與有意想象(二)再造想象與創(chuàng)造想象。
幼兒記憶的培養(yǎng):(一)激發(fā)興趣與主動性
(二)豐富生活經驗
(三)培養(yǎng)有意記憶
(四)教授記憶策略1.復述2.組織3.選擇性注意。
幼兒想象的培養(yǎng):(一)豐富幼兒的感性知識,積累想象的主動性。(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培養(yǎng)想象的主動性。(三)開展各種游戲活動,創(chuàng)設想象的情境。(四)充分利用文學、藝術等形式,激發(fā)幼兒想象力。(五)鼓勵大膽想象,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六)教給幼兒表達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篇三】2020幼兒教師資證考試《教育心理學》考試命題點整理
幼兒的記憶與想象
識記思維:思維是借助動作、表象或語言實現的,對客觀事物概括性和間接性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形式。
直觀動作思維:直觀動作思維又稱實踐思維,它面臨的思維任務具有直觀的形式,解決的問題依賴于實際的動作,思維活動不在頭腦中進行而表現為動作。
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指人們利用頭腦中的表象來解決問題。
邏輯思維:當人們面對抽象性質的任務,需要運用概念、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時,這種思維成為邏輯思維。
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人們面臨新問題、新事物和現象時,憑直覺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斷的思維活動。
分析思維:分析思維即邏輯思維,它是遵循嚴密的邏輯規(guī)律,逐步推導,最后得出合乎邏輯的正確答案或作出合理結論的過程。
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是指人們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組織當前的信息和基于記憶系統(tǒng)中存儲的信息,產生大量、獨特的新思維。
集中思維:集中思維是指人們根據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規(guī)則去解決問題,或者從給予的信息中推理出新的結論。
常規(guī)思維:是指人們運用以獲得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決問題,如學生運用已經學會的公式解決同一類型的問題。
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
語言:語言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交際工具,是一種社會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tǒng)。
理解
思維的特征:(一)思維的概括性。(二)思維的間接性。(三)思維是對經驗的重組。
幼兒思維發(fā)展的特點:以表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開始萌芽;幼兒的表象思維具有象征性、經驗性、擬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點。
幼兒判斷推理的特點:第一,幼兒把直接觀察到的事物之間的表面現象或事物之間偶然的外部聯系作為判斷事物的依據。
第二,幼兒會以自身的生活經驗作為判斷和推理的依據。
第三,幼兒的判斷、推理有時不能服從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務。
第四,幼兒判斷推理的依據逐漸明確化,并開始趨于合理。
嬰幼兒語音、詞匯和語法的發(fā)展特點:(一)1.嬰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普遍經歷了相同的五個階段。階段一:反射性發(fā)生期(0—4月)。階段二:牙牙語期(5—9月)。階段三:詞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階段四:學說話期(1—1.5歲)。階段五:積極的語言發(fā)展階段(1.5—6歲)。2.嬰幼兒發(fā)音過程中已發(fā)出“音節(jié)”為主,逐漸發(fā)出“清晰的單音”。3.4歲的嬰幼兒語音發(fā)展有擴展趨勢,此后有收縮的趨勢。4.兩歲的嬰幼兒建立了詞的語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發(fā)音能力。(二)1.詞匯的數量隨年齡增加而增加(1)詞類范圍逐漸廣大(2)詞義逐漸豐富和加深。2.嬰幼兒語法的發(fā)展(1)從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從簡單聚到復合句(3)從陳述句到多種形式的句子。
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一)對話言語的發(fā)展和獨白語言的出現。
(二)情境性言語發(fā)展和連貫性言語的產生。
(三)出現內部言語的過渡形式——出聲的自言自語。1.游戲言語2.問題言語。
(四)幼兒掌握書面語言的可能性1.掌握了口語詞匯2.掌握語音3.掌握基本語法和口語表達能力4.幼兒圖形知覺的發(fā)展。
應用
思維的類型及其應用:(一)直觀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二)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三)集中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四)常規(guī)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
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一)為幼兒創(chuàng)設直接感知和動手操作的機會。(二)教學活動中突出具體性、形象性。(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四)發(fā)展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五)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幼兒言語能力的培養(yǎng):(一)重視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活動。(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提供幼兒交往的機會。(三)將言語活動貫穿與幼兒的一日生活。(四)成人做好幼兒言語的榜樣。(五)注重個別言語教育。(六)適當學習書面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