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二年級美術《茂密的花》教學反思
《茂密的花》是人教版二年級美術上冊第14課的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欣賞自然中和藝術作品中茂密的花叢,發(fā)現花的大小、高矮、疏密、前后的豐富變化。學習用遮擋關系處理畫面,感受前后遮擋在畫面中的作用。同時感受大自然繁茂旺盛、充滿生命力的健康美,是學生對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產生積極的表現熱情,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huán)境。在此課之前我們學習過《誰畫的魚大》,已經知道用簡單的對比關系表現大小、高矮的關系。那這節(jié)課就引導學生聯系之前學過的知識,把花朵表現的有大有小、有高有矮、并加上前后遮擋。這學期我們剛學習過《會變得線條》,為學生表現花奠定了線的基礎。這節(jié)課程的反思如下:
1、在導入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們欣賞大量不同花朵的圖片,開拓學生視野,并出示每種畫的簡筆畫畫法,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鮮花的美。為我們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素材積累,避免學生在創(chuàng)作實踐過程中畫的花朵太單一。
2、遮擋關系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我用對比的方法,分別出示有遮擋關系的花朵作品和沒遮擋關系的花朵作品,請學生分析那種表現方法畫面效果更好,從而引出遮擋關系的重要性。同樣用對比的方法分析有大小不同的花和同樣大小的花、高低不同的花和同樣高低的花。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大小、高低、遮擋的重要。
3、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出六朵不同種類的花,讓學生學習借鑒一些不同的花朵畫法,豐富學生的繪畫語言。可是由于低年級的孩子模仿力較強,在作業(yè)中有幾個學生畫了一樣的作品,沒有新意。我忽略了這點,沒有啟發(fā)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表現自己對花的感受。
4、這節(jié)課我要求學生改變以往常用的繪畫方法,不允許畫平時常的畫白云和太陽,而是讓花朵布滿畫面。同學們的構圖各式各樣,花朵的顏色也五次斑斕,作品效果特別出彩。
這節(jié)課的收獲特別大,看到學生們能畫出茂密美麗的花朵,改變一些以前畫畫的小毛病,自己的心情也開心的像花兒一樣!
【篇二】小學二年級美術《茂密的花》教學反思
《茂密的花》這課是要求通過觀察、回憶、分析與交流,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花的知識及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不同種類花的特點,用前后遮擋的方法畫出茂密的花。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制作了精美的課件。可是上課的時候心里還是有點緊張。首先我用鮮花的圖片導入,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鮮花的美,讓他們了解大多數的花都是由花瓣、花心、花枝、花葉四部分組成的。接著請同學們準備好自己的“勞動成果”,課前布置學生自己用卡紙制作的一支色彩艷麗,造型獨特的花。學生實踐操作時大多都能掌握方法,作業(yè)效果不錯,在短短的十多分鐘內畫出了一幅幅茂密而美麗的畫。可是由于低年級孩子的模仿力較強,在作業(yè)中就出現了幾個學生都畫出了一樣的作品,沒有什么新意。當然這也是我的問題,我忽略了這一點沒能及時地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很好的想象情境,啟發(fā)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表現自己對花的感受。
在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我設計了給好畫貼蝴蝶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之中,學習感受美、欣賞美、評價美。在延伸部分,讓學生觀察分析花與人類的密切,教育學生愛護一草一木,愛護鮮花,為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今后我還要加強對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能更直觀的了解教學內容。平時還需多探討,多反思,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逐步提高自己。
【篇三】小學二年級美術《茂密的花》教學反思
美術是具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小學美術課的教學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美術素養(yǎng),提高學生對美術的感悟,表現和創(chuàng)造能力。小學生對美術表現的渴望與追求是與生俱來的。從他們的認知水平來看來美術活動就是他們觀察生活,表現感受的一個重要途徑。上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花的知識,感受與自然生態(tài),互動的樂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他們能夠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并創(chuàng)造美的形象來表現生活。
新課程中,課堂設置一切以學生為主,通過學習《茂密的花》,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到畫面的表現意境中,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美術實踐,同時注意學生個性特長的挖掘,讓學生運用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來表達對茂密花的理解,構建開放型的課堂,受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不足,如:評價方式不夠豐富,忽視了個別較差的學生,因此,今后在教學中還要更突出學生的“學”,達到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美術實踐能力,發(fā)掘學生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