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古代關于學習的勵志故事精選
勤能補拙
鄭板橋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他天資并不聰明,記憶力也不好。但勤能補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一本書,別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以記住它的內(nèi)容,但鄭板橋不行。
于是,他就多讀幾遍,一些經(jīng)典的書籍,他還會讀上百遍,直到融會貫通,徹底弄懂才肯罷休。他不僅勤于讀書,還勤于思考和勤于練習。
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動不動地發(fā)呆,別人跟他說話,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問,或前言不對后語,其實他是在專注地思考問題。正由于他勤奮努力,終于成為清代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人。
【篇二】古代關于學習的勵志故事精選
顏真卿學書法
張旭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
有一年,酷愛練字的顏真卿棄官投到張旭門下學習書法。他原以為在的門下學習,很快就能夠掌握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告訴他練字的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簡單地指點一下字帖的特點,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張旭喝上點酒后,就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去看戲,回到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讓顏真卿看他揮毫疾書。
轉(zhuǎn)眼間,過了幾個月。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十分著急。他決定親自向老師討教。
有一次,張旭又興沖沖地拿起了筆,顏真卿趁機走上前去,深施一禮,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
張旭抬起頭看著顏真卿,關切地問道:“有事嗎?”
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我想讓老師傳授給我書法秘訣!
聽了他的話,張旭又好氣又好笑,但念顏真卿為人忠厚耿直,便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學習書法,要勤學苦練,同時還要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fā)。這些為師不是多次給你講過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還有所保留,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老師所說的這些道理我都已經(jīng)知道了,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夠?qū)⒆謱懞玫拿胤。學生棄官從師,就是為了這個,還望老師多多賜教。”
張旭聽了,眉頭緊皺,但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只有通過苦練,才能夠?qū)懸皇趾米,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對于老師的開導,顏真卿仍認為是推托之詞,于是雙膝跪地,繼續(xù)苦苦哀求。
張旭見這個學生根本聽不進自己的話,一心只想要秘訣,心中十分不快。為了能讓他醒悟,他終于沉下臉來,厲聲喝道:“你想要秘訣是吧?好的,我現(xiàn)在就告訴你:凡是一心尋求什么訣竅,不肯下苦功夫的人,是不會取得任何成就的!
張旭說完,便揮毫寫自己的字,不再理他了。
顏真卿終于醒悟了,他明白了學習之道。之后他勤學苦練,潛心揣摩前輩筆法,從社會生活與自然景象中領悟運筆的神韻,進步很快。后來他寫的字端莊雄偉。
經(jīng)過不斷努力,他終于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書法家。
【篇三】古代關于學習的勵志故事精選
宋濂踏雪求師
宋濂字景濂,浙江金華人,是我國明代一位學者。他生平著述極多,除了主修《元史》外,還著有《浦陽人物記》、《宋學士全集》等。
當時印刷術雖已發(fā)明,但是書的價錢很貴,一般人買不起,更買不起很多的書。宋濂小的時候,就喜歡讀書,因為家里窮,弄不到書,只好到有書的人家去借,親自抄寫,約定日子歸還。大冷天,硯水結(jié)了冰,手指凍得彎不過來,他還是趕著抄寫,抄完了立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日子。因為這樣,人家才肯借書給他,使他在自己沒有書的情況下,也能讀到很多書。
我國古代學校很少,而且也只有貴族子弟才能上學;當時雖然有私人講學的,但是一般小的村鎮(zhèn)沒有好老師。宋濂成年以后,為了求得更多知識,解決自己存在的疑難問題,特意跑到百里以外去訪求教。他背著行李,走過深山巨谷,冬天大風雪,雪深到好幾尺,腳皮都裂開了,也不以為苦。到了客棧,四肢都凍僵了,人家給喝了熱水,蓋了被子,半天才暖和過來。當時和他住在一起的人,都穿戴得很講究,吃得很好,只有宋濂一天吃兩頓粗飯,穿件破棉袍,但他一點也不羨慕那些富貴子弟的生活享受;因為在宋濂看來,只有求得知識,才是興的事,別的便都不去理會了。
正是由于這樣刻苦勤奮,虛心向老師學習,而且專心致志,持之以恒,宋濂才獲得學問上的成就,成為一代有名的大學者。
【篇四】古代關于學習的勵志故事精選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锖饩驮谵r(nóng)忙的時節(jié),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锖夂苤,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篇五】古代關于學習的勵志故事精選
張曜拜妻為師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zhàn)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說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
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說: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
從此以后,凡公余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jīng)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jīng)常佩在身上自警。幾年之后,張曜終于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后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參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張曜在山東任上,筑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后皇帝謚他為“勤果”。
【篇六】古代關于學習的勵志故事精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jīng)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丶液螅胰藢λ埠芾涞,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