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中國古代長篇民間故事
蘇東坡要到杭州來做刺史了。這個消息一傳出,刺史衙門前面每一天都擠滿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蘇東坡上任的紅紙告示,聽一聽蘇東坡升堂的三聲號炮……但是,大家伸著脖子盼了好多天,還沒有盼到。
這天,忽然有兩個人,又打又鬧地扭到衙門來,把那堂鼓擂得震天響,呼喊著要告狀。衙役出來吆喝道:“新老爺還沒上任哩,要打官司過兩天再來吧!”那兩個人正在火頭上,也不管衙役攔阻,硬要闖進衙門里去。這辰光,衙門照壁那邊轉出一頭小毛驢來。毛驢上騎著一個大漢,頭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銅色的面孔上長著一臉胳腮胡子。他嘴里說:“讓條路,讓條路!我來遲啦,我來遲啦!“小毛驢穿過人群,一向往衙門里走。衙役趕上去,想揪住毛驢尾巴,但已經(jīng)來不及,那人就一向闖進大堂上去了。
大漢把毛驢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上來。管衙門的二爺見他這副模樣,還當是個瘋子,就跑過去喊道:“喂!這是虎坐呀,隨便坐上去要殺頭的哩!”
大漢只顧哈哈笑:“哦,有這樣厲害呀!”
管衙門的二爺說:“當然厲害!虎座要帶金印子的人才能坐哩。”
“這東西我也有一個。”大漢從袋里摸出一顆亮閃閃的金印子,往案桌上一擱。管衙門的二爺見了,嚇得舌頭吐出三寸長,半天縮不進去。原先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蘇東坡啊!
蘇東坡沒來及貼告示,也沒來得及放號炮,一進衙門便坐堂,叫衙役放那兩個要告狀的人進來。他一拍驚堂木,問道:“你們兩個叫什么名字?誰是原告?”
兩個人跪在堂下磕頭。一個說:“我是原告,叫李小乙!绷硪粋說:“我叫洪阿毛!
蘇東坡問:“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狀?”
李小乙回答說:“我?guī)凸ご螂s積下十兩銀子,早兩個月借給洪阿毛做本錢。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鄰居,講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時候要用,他就什么時候還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婦,急等銀子娶親,他非但不還我銀子,還打我哩!”
蘇東坡轉過來問洪阿毛:“你為啥欠債不還,還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頭分辯:“大老爺呀,我是趕時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兩銀子,早在立夏前就販成扇子了。沒想今年過了端午節(jié)天氣還很涼,人家身上都穿夾袍,誰來買我的扇子呀!這幾天又接連陰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壞啦。我是實在沒有銀子還債呀,他就罵我、揪我,我一時在火上打了他一拳,這可不是存心打的呢!”
蘇東坡在堂上皺皺眉頭,說:“李小乙娶親的事情要緊,洪阿毛就應立刻還他十兩銀子!
洪阿毛一聽,在堂下叫起苦來:“大老爺呀,我但是實在沒有銀子還債呀!”
蘇東坡在堂上捋捋胡須,說:“洪阿毛做生意蝕了本,也實在很為難。李小乙娶親的銀子還得另想辦法。”
李小乙一聽,在堂下喊起屈來:“大老爺呀,我辛辛苦苦積下這十兩銀子可不容易呀!”
蘇東坡笑了笑,說:“你們不用著急,現(xiàn)有洪阿毛立刻回家去拿二十把發(fā)霉的折扇給我,這場官司就算是兩清了!
洪阿毛高興極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煙奔回家去,拿來二十把白折扇交給蘇東坡。蘇東坡將折扇一把一把打開,攤在案桌上,磨濃墨,蘸飽筆,挑那霉印子大塊的,畫成假山盆景;揀那霉印小點的,畫成松竹梅歲寒三友,一歇歇辰光,二十把折扇全畫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給李小乙,對他說:“你娶親的十兩銀子就在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門口去,喊‘蘇東坡畫的畫,一兩銀子買一把’,立刻就能賣掉!彼帜檬颜凵冉o洪阿毛,對他說:“你也拿它到衙門口去賣,賣得十兩銀子當本錢,去另做生意!
兩個人接過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誰知剛剛跑到衙門口,只喊了兩聲,二十把折扇就一搶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著十兩白花花的銀子,歡天喜地的各自回家去了。
人們都把蘇東坡“畫扇判案”的新鮮事到處傳頌,你傳我傳,一向到這天還有人在講呢。
【篇2】中國古代長篇民間故事
黃帝的時候,有個名叫寧封的人,家住在一條河沿岸的一個部落里。他母親是個捏陶泥坯的,寧封三歲時就跟著母親來到窯場。他最愛學著媽媽的樣兒捏各種各樣的盆盆罐罐。母親看他聰明好學,就教會了他捏制各種陶坯的手藝。年復一年,斗轉星移。寧封長大成人了,部落里就派他專門從事燒陶。
寧封受母親的感染,對工作很負責,他專心專意地捏呀燒呀,可是燒出的陶器總覺得不滿意,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體不正。寧封子說他對不起部落的人們,每天除了上窯場工作,就躲進自己的泥屋里,不跟外人接觸,連妻子和他說話,他也不理。
他就這么悶悶不樂地呆在屋里,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分配的飯食,用陶缽給他端回來吃。寧封吃著,想著,食不甘味。妻子看他一心撲在制陶上,累得人都又瘦又黑,吃過飯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會。說來也怪,往日里寧封根本睡不著,今天身子一倒,就呼嚕呼嚕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他夢見自己腳踩著五色的彩云,去了一萬個國家,各處的人們送給他很多很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樣式別致,有尖底的,有圓的,有方的,還有帶蓋的,并且畫了彩色的花紋和各種各樣的圖案,簡直使人眼花繚亂,只當?shù)搅颂鞂m。
寧封高興地笑了,笑出了聲,也笑醒了。他連忙把自己的夢告訴了妻子。妻子也興奮地說:“好呀,你還不如到外面轉轉,多看一看別的部落的陶器,或許就能制好了。”
字封正有此意,聽了妻子的話,就趕緊收拾行囊。部落首領知道了寧封的打算,送給他一匹馬,寧封騎著馬就出發(fā)了。寧封一去兩年。妻子盼呀盼的,總算把他盼回來了。
他拉回來一車陶器,整天鉆在這些陶器堆里,看呀比較呀,描呀畫呀,又取來砂泥盤一盤、捏一捏,沒頭沒尾的。
這一天,天還沒亮,他就叫醒妻子,兩個人摸黑來到窯場和砂泥。泥一和好,寧封就坐在草席上盤陶坯。他一會盤一會捏,妻子端來飯也沒吃。太陽都直射頭頂了,他還在干著。妻子嗔怪地給他戴了一頂竹籬,又端詳著他捏的一大堆陶坯,高興地說:“好呀!真好呀!”
寧封逗趣地說:“比我夢見的還好看哩!”
一個一個的坯子制成了,放在草棚下陰干?旄闪耍拮泳偷艅愚D輪,寧封拿著陶坯在轉輪上磨。磨光后,寧封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畫圖案。他們不再重復畫過去簡單的圖形和直線條。
寧封的妻子特別心靈手巧,天上飛過一只小鳥,唧喳地一叫喚,她就幾筆畫出一個飛動的小鳥;地頭跑過一只梅花鹿,也沒跑出她的手,她讓它靜站在陶盆的壁上。她想起了男人們捕魚的魚網(wǎng)和捕回的鯉魚,也畫在陶盆上。
快到收獲季節(jié)了,想象收獲后全部落的人們在廣場的歡慶場面,她就在陶缽上畫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有女,活潑熱烈,連寧封都稱贊她畫得好。
后來,他們又畫出一套變形的圖案,好像不太像,卻很傳神,也有生活情趣。
他們還在陶罐上用指甲捏出棱形排列的指甲紋,拿繩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紋,有時也給陶罐做了幾圈的堆紋、蛇紋。最有意思的是罐蓋的把手,他們把蓋把捏成各種動物的形象,鳥頭上刺著錐紋,小獸頑皮地站立著,還有張大嘴呼叫的人頭。
一日日的辛苦,幾年的心血,寧封終于制出了非常美觀的陶器。這些既好看又實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喜愛,交換到外部落,也很受歡迎。
部落首領把寧封制的陶罐獻給了黃帝。黃帝看到這樣渾圓而又精致的陶罐,仔細地欣賞著上面的彩色圖案,連聲說:“好,好!天下竟有這樣的人才!”
黃帝立即派人把寧封請到了宮中,詳細地詢問了陶罐的制作情況,就委派寧封為陶正,專門管理全國的制陶工作。
從此,陶器就一直為人間作著貢獻。
【篇3】中國古代長篇民間故事
清朝宣統(tǒng)年間,有一人名叫李得貴,這人是個挑刺鬼。
這天,鎮(zhèn)東頭有家飯店新開張,主打“五花肉撈面”。為招徠食客,店老板掛出了宣傳的招牌:面量足,五花肉絕對夠五層。
就在眾食客大快朵頤時,李得貴也進了店里?吹嚼畹觅F來吃飯,不少好心食客勸店主小心應付,李得貴愛挑刺,將不少人告到過官府。
店主笑了笑,點點頭,親自去招待李得貴。
見了店主,李得貴問:“聽聞貴店肉都夠五層。如果不夠五層,當如何呢?”
店主一字一句說:“不夠五層,不僅免您飯錢,再付您十兩銀子!”
“那好,就來碗五花肉撈面吧!”
少頃,小二將面食端了上來。李得貴拿起筷子仔細扒拉肉塊,不由笑出了聲,碗里的肉竟然都只有四層:兩層肥,兩層瘦。
李得貴把店主喚來,用筷子翻點肉塊,說:“勞駕拿十兩銀子吧!”
店主搖搖頭:“我店里的肉,每個食客的都夠五層,怎么唯獨你的少了一層?”
店主這么一說,其他食客瞅瞅自己碗中的肉塊,果真都是五層,再跑過來看看李得貴碗中的肉塊,確實只有四層。
店主說:“反正我這肉就是這樣,大不了你也上官府告我!”
李得貴早做好了這個準備,他冷笑道:“那咱就衙門見吧!”當下,李得貴便端著那碗撈面,拉著店主上了縣衙。一些發(fā)閑的食客,自然也跟了去。
到了縣衙,縣官聽李得貴講了事情的經(jīng)過,又查看了碗中肉塊的層數(shù),問店主:“他所敘可屬實?”店主點了點頭。
“既然屬實,那你為何不兌諾賠付十兩銀子呢?”
店主不慌,微微一笑,沉著地對縣官說:“請老爺再細數(shù)下那碗中肉塊層數(shù),其實確實是五層,兩肥兩瘦,另外還有層皮,皮難道不算一層?如果皮不算一層,那人就都成沒有臉皮的無臉之人了!”
聽店主這么一說,跟著來的食客不由恍然大悟,明白了店主是故意為之,是在戲弄李得貴,頓時發(fā)出了一陣笑聲。
在眾人的哄笑聲中,李得貴只得灰溜溜地出了衙門。
【篇4】中國古代長篇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在神州大地上有一個村子,叫和平村,村子周圍綠蔭環(huán)繞,人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平凡而快樂的生活著?/p>
有一天,一群強盜來到村中,他們搶奪了村民的糧食,將村民的土地沒收,并且將村民當成他們的奴隸,逼迫著村民開辟新的土地,數(shù)十年下來,村子周圍的樹木全都變成了一塊塊莊稼。
這一年,和平村出現(xiàn)了罕見的干旱災情。田里的莊稼顆粒無收,全部枯萎。強盜們?yōu)榱艘院笈圻@群村民,也暫且將以前的存糧拿出來分給村民,可這坐吃山空,也不是辦法。
村中有個男孩,由于身體瘦弱,人們都叫他小幺。這一天,小幺來到強盜頭目面前道:尊敬的大王,眼見旱災,莊稼顆粒無收,還請大王放我離開村落,去東海尋找龍王來降雨,拯救我們和平村。
強盜頭目盯著小幺看了許久:龍王只是傳說的存在,不過我很是佩服你的勇氣,你走吧。如果你能夠找到龍王來降雨,我們就不會再讓你們當奴隸。
就這樣,小幺踏上了尋找龍王的旅程。走出村落才知道世界有多么大?墒牵谛$劭磥,外面的世界與村中也無大的區(qū)別,全都是一片荒蕪,兩個月后的一天,小幺又渴又餓,可是小幺還是咬牙堅持著往前走去,終于眼前一陣眩暈,栽倒在地。
小幺醒來的時候,已經(jīng)三天之后了。睜開眼,小幺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自己躺在一張柔軟的床上,屋頂上掛著一顆顆晶瑩的珍珠,八角桌上擺放著一些山珍海味,窗外似乎有一座黑色的大山……
“你醒了,孩子!本o接著,身后傳來一陣咳嗽聲。小幺不由得一怔,原來在自己身后還有一位老婆婆。老婆婆臉上帶有皺紋,老態(tài)龍鐘,可是老婆婆的皮膚卻非常細膩,舉手投足間帶著幾分優(yōu)雅。一看就是高貴出身。
“沒嚇到你吧,孩子”,看著小幺發(fā)愣,老婆婆繼續(xù)向小幺說著她所知道的一切。隨著老婆婆的言語,小幺也明白了許多。原來這位老婆婆是西海鳳宮的海馬鳳一族的族長,每次執(zhí)行任務,都會與東海龍宮的海馬龍一族結合為一體才能發(fā)揮出應有的法力?墒,在一次執(zhí)行任務經(jīng)過不周山時,卻忽然間法力消失,墜落于此。不周山誕生于混沌時期,不周山會吸引大地上的所有事物,越來越大,最后牽制住整個宇宙。當年,為了救海馬鳳婆婆出去,海馬鳳一族的法力強大者想要去毀掉不周山,但是都失敗了,從此再也沒有人敢來不周山周圍。海馬鳳婆婆也想走著離開,可是身為神族,不周山對神族的吸引力非常大,根本走不出去。老婆婆又問起小幺的來歷,小幺只好把自己家鄉(xiāng)的災情說給了老婆婆。
海馬鳳婆婆沉吟半晌,開口說:“孩子,你想要去找龍王,就必須翻過不周山才能到達御龍宮廷,那里有著海馬龍神一族,但是沒有我們海馬鳳的結合,海馬龍族即使繞行不周山,也救不了你們和平村。你只有把我?guī)У侥抢,我們海馬神族才能發(fā)揮出強大的法力,也才能呼風喚雨,拯救你們和平村,甚至更多的人民。我這里有一方弱水,我躲進弱水中之后,法力就會消失,只要你到了東海的御龍宮廷,將我放出,那么你們和平村就有希望了!
小幺聽得一陣失落一陣緊張,待聽到只要將這弱水帶到東海就能拯救村民的時候,小幺方才喘了一口氣。于是小幺帶著海馬鳳婆婆重新踏上了去東海的旅程。
功夫不負有心人,好在不周山只是對神族的人才有非常大的引力,小幺一介平民,才能在短短一年就翻過了不周山,又花了三個月時間終于來到了東海的御龍宮廷。
“婆婆,我們到了”小幺一邊說著,一邊將海馬鳳婆婆從弱水的袋子中捧了出來。只見海馬鳳婆婆身體越來越大,原本已經(jīng)佝僂的身軀在大海的氣息滋潤下,漸漸顯出了高貴的神姿,原來臉上的皺紋已經(jīng)褪去,滿頭的白發(fā)已經(jīng)轉黑,頭頂華麗的羽冠,儀態(tài)萬方,氣質(zhì)高潔,而隨著一陣陣轟鳴聲,海馬龍神也出現(xiàn)在御龍宮廷的廣場上,原本也略顯老態(tài)的海馬龍神在看到海馬鳳的那一刻,也是老態(tài)盡去,昂首挺胸,忽然,海馬龍和海馬鳳一起騰空而起,他們彼此交疊,身上散發(fā)出金色的光芒。
小幺在這片光芒的照射下呆了好久。忽然一道渾厚的聲音傳來:“孩子,感謝你拯救了我們海馬神族”,看到小幺還在發(fā)愣,“如果沒有你的幫助,我們只能越來越弱,最后慢慢老去。是你拯救了我們海馬神族,不周山的束縛力量越來越強,但是我們海馬神族也會盡我們的一份力量去幫助你們?nèi)祟!?/p>
海馬龍和海馬鳳帶著小幺來到了和平村,轉眼間,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緊接著,就是傾盆大雨,和平村的人們都跪倒在各自的門前,望著蒼天,叩首祈福。就連霸占和平村的強盜們也震驚不已,他們沒有想到小幺真的能請來龍王,一個瘦弱的孩子拯救了整個和平村。
這場大雨一共下了兩天才停下,原本已經(jīng)枯竭的河段也重新開流。這時,海馬龍神道:爾等不必多禮了,要謝就謝這位小幺兄弟吧。不僅僅是和平村,只要我們能到達的地方我們都會幫助你們?nèi)祟。說完,海馬龍攜著海馬鳳騰空而去。
在海馬神走了的當天,強盜們向和平村的人們道歉,和平村民,本就善良淳樸,再加上在這旱災時期,強盜們也拿出了他們這些年來的存糧來養(yǎng)活大家,幾十年來的苦悶都隨著這一聲聲的道歉而淡去。和平村民接納了他們,讓他們成為了真正的和平村民。
再后來,小幺成為了和平村的族長,和平村周圍又是郁郁蔥蔥,和平村民為了紀念海馬神族,在村子口立了兩座雕像,海馬龍,昂首含珠,氣宇軒昂;海馬鳳神態(tài)矜持,氣質(zhì)高潔。兩座雕像并肩而立,每當逢年過節(jié),和平村民在快樂的同時也由衷的感謝上蒼的這兩位海馬神族,人們都會拿來的東西來祭拜,祈禱和平村永遠和平。
幾千年后,海馬神族出了一位絕世般的大人物,叫做共工,隨著共工的崛起,不周山的威脅也已經(jīng)消除。又是幾千年過去,滄海桑田,和平村漸漸的擴大著,族長也一代一代的傳承者,可是海馬龍和海馬鳳的傳說,卻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篇5】中國古代長篇民間故事
古時候,人們?yōu)槔先俗,是有男女之分的,男的掛男壽星圖,女的則掛女壽星圖。女壽星圖上通常畫的就是麻姑,因此稱為《麻姑獻壽》。畫上的麻姑美若天仙,騰云駕霧;或是飄麻姑然行走于云端;或是雙手托盤奉獻壽禮:一壺美酒,數(shù)枚仙桃。酒是麻姑自己釀出來的長壽酒,桃則是王母娘娘所贈送的蟠桃;有時候是她肩挑一根細長的竹枝,枝上掛一壺美酒,旁邊一個童子背著一個巨大的仙桃相隨。但是,不管哪樣的麻姑圖,桃和酒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因為在人們的心中,桃和酒都是長壽的象征,《麻姑獻壽》圖就是通過獻桃與獻酒來表現(xiàn)出獻壽的。
麻姑是南北朝時期北方后趙的一位少數(shù)民族姑娘。長得俊俏美麗,穿著光彩奪目的衣裳,頭頂結一個大大的發(fā)髻,腦后的長發(fā)烏溜溜的垂到了腰間。麻姑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心地善良,常常幫助窮苦的人。但是,麻姑的父親卻是性情暴虐、兇神惡煞、傲慢專橫、心存歹毒,經(jīng)常欺壓老百姓的人。
雖然她父親名聲不好,但是作為女兒的麻姑仍然很孝順他。有一次,麻姑到山里去采果子,好不容易才摘得一個桃子。那時候,桃子可是水果中的上品,是非常難得的東西。麻姑自己舍不得吃,就把桃子揣在懷里,回家拿給父親吃。
麻姑拿著桃子往家里趕,忽然看到路邊上圍著一群人,于是她就好奇地走過去看個究竟。原來是一位身穿黃色衣衫老婆婆病倒在路旁,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圍觀的人說:“這老婆婆肯定是餓壞了,要是能給她一點東西吃,或許還能活過來?墒沁@兵荒馬亂的,到哪里去找吃的呢?”因而大家只是站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話,并沒有人走回家去給這老婆婆拿什么吃的東西來。眼看老婆婆很快就不行了。麻姑實在看不過去了,趕忙從懷里拿出那個桃子來,蹲下身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著她。
麻姑這是一個又大又甜、汁水很多的桃子,老婆婆吃了之后,很快就蘇醒過來了。旁觀的人忍不住地嘖嘖稱贊麻姑心眼好,并說她定會得到好報的。
老婆婆實在是太餓了,吃了桃子后,雖然醒過來了,但是還是沒有力氣,于是開口對麻姑說:“好孩子,太謝謝你了,請問你還能不能給我煮點粥湯喝呀?”
那時正值災荒,人們都只有不多的糧食,還有很多的人都因沒有吃的而餓死了,所以糧食顯得極為珍貴。但是,麻姑確實不忍老婆婆餓死,就爽快地答應道:“我這就給你去煮點東西來,您在這里等我一會兒!闭f完麻姑就飛快地跑回家給老婆婆做粥去了。
不巧,麻姑的事被父親麻秋知道了,當他聽說麻姑把桃子給老太婆吃了,而且還在給老太婆做粥,非常生氣,就把麻姑關了起來,不準她出去。
麻姑可是麻姑怎么也放心不下路邊的老婆婆,等到半夜里,她的父親睡著了,麻姑悄悄地端著粥出了門?墒堑人齺淼桨滋炖掀牌盘芍牡胤綍r,卻不見老婆婆的一點影子。月光下,在老婆婆坐過的地方,有一個桃核留在那里。再也找不到老婆婆,麻姑只好撿起地上的桃核回了家。到家躺在床上,麻姑一合眼,就看見白天的那個老婆婆,仍然穿著黃色的衣衫,笑呵呵地朝她走了過來:“好孩子,委屈你了。你不用難過,我還好好的。以后我們也還有機會見面的!闭f著,就飄然逝去了。
早上,麻姑起床之后,就把晚上撿來的那顆桃核種在自家的院落子里。一個月之后,就長成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桃子樹。第二年正月,桃樹上就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麻姑用這些桃子來救濟逃難的老人。奇怪的是這些老人吃了麻姑的桃子之后,不僅不覺得餓了,而且精神倍增,連以前的小毛病也沒有了。麻姑也這才明白當初的那個老婆婆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來的,并不是一個要飯的叫化子。
后來,麻姑的父親麻秋因為打仗立了很大的功勞,皇帝封了他一個大官,并要他負責新建皇宮。麻秋為了早日修好皇宮,以便能到皇帝那里去邀功受賞。于是就拼命地奴役老百姓,讓他們沒日沒夜地干活,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麻秋還規(guī)定,只有當雞叫了時,老百姓才能有片刻的停歇。麻姑非常同情這些老百姓,于是到晚間的時候,她就躲在雞窩邊學雞叫。這樣,只要麻姑一叫,所有的雞就會跟著叫起來,這樣老百姓就有了休息的時間?墒沁@件事很快就被麻秋發(fā)現(xiàn)了。他查出來竟是自己的女麻姑獻壽兒在妨礙自己的功名,十分的惱怒,便要狠狠地痛打女兒一頓。
麻姑聽到這個消息,就逃到山上去了。麻秋怒上加怒,決心燒山,要把女兒燒死。正在這危急的時刻。王母娘娘經(jīng)過此地,她早就聽說過麻姑做過很多好事,現(xiàn)在見她受到如此的災難,當下就把麻姑救了出來,并收她為弟子。
到了三月三日王母娘娘的誕辰,天間舉行蟠桃大會,各路神仙都來祝壽。百花、牡丹、芍藥、海棠四位花仙特來邀請麻姑一同參加。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為王母娘娘祝壽。麻姑沒有帶花,只帶了一個極老的壇子,里邊裝的就是在絳珠河畔用靈芝釀造成的壽酒。這酒特別的醇厚,一打開壇蓋,立即濃香四溢。來祝壽的各路神仙都夸麻姑心靈手巧,贊王母娘娘有口福。王母娘娘也美美地贊揚了麻姑一番。這就是麻姑獻壽的來歷。麻姑由此被王母娘娘封為“女壽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