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資源
識字的教學方法:1、創(chuàng)設情境,在游戲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廣度不大,但是課標要求學生平均每天要認識十幾個字,面對這樣的容量,如果一味灌輸,學生不僅學起來感到吃力枯燥,久而久之還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這是極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的。
在識字教學中,我們采用多種游戲活動方法,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注重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獨特的學習情感體驗,并且在此過程中提高人文素養(yǎng),使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
。1)通過組詞說句識字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生字,自讀自認,再組詞(鼓勵學生盡可能一字組多詞)。老師把學生組的詞語板書或用電腦平臺展示出來,后讓大家說句子,這樣不僅把字詞放入語言環(huán)境中,還把知識進行遷移,多次重復呈現(xiàn)生字,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2)通過漢字“加減法”識字
記得當我告訴孩子們漢字也有“加減法”時,一雙雙表示懷疑、驚奇的小眼睛都看著我,我馬上解釋說:漢字很有趣,加了筆畫或減了筆畫,整個字就差遠了。例如:“日”—“目”,“口”—“中”。同學們聽后可來勁了,每當遇到類似的字都會舉一反三,如:“云”──“去”、“廣”──“廠”……我們逐漸學的字多了,孩子們還能舉出更多的例子,后期還懂得把獨體字加上偏旁變成合體字來記,如:“寸”—“村”、“亡”──“忘”──“忙”──“芒”。瞧,這不是既鞏固舊知,又發(fā)展了思維嗎?
(3)通過找“親戚”識字
主要運用在識別形近字時。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低年級的學生往往會混淆這些字,學不得法。這個游戲主要幫助孩子們主動發(fā)現(xiàn)形近字的區(qū)別,減少錯誤。如教學“吧”時,我會讓大家找出與“吧”相似的字進行比較,學生列舉了“把”、“爸”,我告訴孩子們:“這些字就像親戚,長得比較像,你們能用‘火眼金睛’找出它們的區(qū)別嗎?”學生不僅能說出字形的區(qū)別,還說出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這樣既有趣又減低了混淆的可能。
。4)通過賞圖識字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現(xiàn)代的多媒體運用給教學一個很好的契機,它能把直觀的事物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幫助學生進行拓展識字。視覺研究的新成果表明,人從外界接受的信息大約80%來自視覺。因此,要形成對書面語言的理解就必須充分發(fā)揮視覺的功能。在識字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情境,把孩子們帶入圖畫之中,使之有形象感性的認識,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材料的理解。通常我在圖畫旁都設有文字進行拓展,多為詞語、短語。例如在《畫家鄉(xiāng)》一課中,我分別找來海邊、山里、草原等多幅圖片,在各幅圖邊配詞:碧浪銀沙、海闊天空,風吹草低見牛羊……學生樂于參與學習,同時又得到知識的延伸。
2、啟發(fā)思維,在活動中創(chuàng)新識字
猜謎,編兒歌等形式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語言表達形式。我們可以利用兒童的這個特點,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字編成謎語、順口溜、兒歌或故事的形式,來學習和鞏固生字。這種方法不單純的是一個識字教學,同時也是啟發(fā)學生思考,進行思維訓練一種很好的形式。
3、展示成果,在交流中反饋擴大識字量
“語言學習的外延與生活外延相等!彼砸獦淞⒋笳Z文觀,打破課堂的局限,學科的間隔,使語文在開闊的環(huán)境中,與各學科融合,與生活接軌,學生在生活當中學語文、用語文。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資源
1、影:紅日高高掛,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兒,那是它的影。2、熊:一只能干的小黑熊,邁著四條短腿,向我走來與我玩。
3、簾:以前是掛在洞口的大毛巾,現(xiàn)在是掛在窗上叫窗簾,掛在門口叫門簾。
4、熱:“”(四點水)和火有關,肉丸在火上烤,用手拿很熱。
5、閑:門里站著一個像木頭一樣什么也不干,一動也不動。
6、蓋:上面是一只沒尾巴的小羊,下面是個大盤子,小羊怕羞,用碟子蓋在尾巴下面。
7、煮:除了耳朵都放在火上煮了。
8、并:開心長兩角。
9、坐、座、做:兩人站土上,坐車擦土忙,座位請加“廣“,做事就用單人旁。
10、班:“班”中的兩個“王”字表示一塊玉,“班”字原來的意思是用“刀”分玉。
11、藏:草在廠上頭,左邊兩斧頭,趁字在里頭,斜勾一撇一點頭。
12、挺、真、很、:一個人玩,挺快樂;兩個人玩,真快樂;三個人玩,很快樂;許多人玩,快樂。
13、戍、戌、戊、戎、戒:戍點戌橫戊中空,十字橫樣即是戎,雙十
成了戒,每字都有戈,上下各不同。
14、代、帶、戴:替人辦事叫做“代”,雖手拿著叫做“帶”,東西放在胸以上,用上“戴”字不會錯。
15、抱、跑、炮、飽、雹、刨:抱物用手,賽跑用腳,點炮用火,吃飽有食,冰雹有雨,刨子有刀。
16、裹:一件衣裳中間破,漏出一個大蘋果,
17、碧:王大姐,白大媽,坐在石頭上學文化。
18、步:上面少一橫,下面少一點,
19、靠:告字頭,非字底,學習知識靠自己。
20、青、請、清、情、晴、蜻、倩:蟲青蜻,是蜻蜓,蜻蜓有雙倩眼睛,倩眼睛愛天晴,天晴請人敘真情,真情如溪水清清。
21、解:記解字,角刀牛。
22、贊:二先(仙)肩并肩,站在貝峰頭。
23、森:樹木真有用,大家都來種,二木就成林,三木變成森。
24、衷、衰:順(豎)者衷,逆(橫)者衰。
25、人、入:一“人”抬頭走,還得低頭“入”;人的撇長似抬頭,入得撇短似低頭。
26、烏、鳥:“烏”鴉是“鳥”,黑得不見眼。
27、六:兩只螞蟻抬根棍,一只螞蟻棍上困。
28、界:城里住著十萬人,八萬人去打仗,二萬人守城門。
29、非:一個豬槽兩頭通,六頭小豬兩頭拱。
30、蒜:二小二小,頭上長草。
31、魯:山東出怪事,海天換了位,魚兒飄天空,太陽落水中。
32、流:三點水,爪字頭,上扭下扭碰石頭,溪水都往大河流。
33、飄:西邊的兩個小東西被風刮飄了。
34、呆:一個人張著大嘴巴(口),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原來他是發(fā)呆呀。
35、哭:上面兩個小口是哭腫的眼,一點就是淚,下面的大像人咧開嘴時的一道到皺紋。
36、失:以為夫人,左邊嘴角上長出了一條胡須,她當然失望了。
37、怕:由于心里害怕,臉都嚇白了。
38、葬:人死了,用草席蓋上,放在床板上。
39、休:一個人累了,靠在樹上休息。
40、德:雙人十四一心,德字永記我心。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資源
教學方法:1 、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
興趣是激發(fā)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xiàn)。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郵遞員送信……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2、讓學生做字卡,在學中識字。
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的識字,我讓學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寫生字,背面寫拼音,學生很樂意做字卡。第二天先學生字,然后讓同桌兩人利用字卡互相幫助識字;有時讓學生做“擺長龍”游戲,復習鞏固生字。另外,我還要求學生收好字卡,制作了“識字袋”。每周將字卡拿出,認識上面的字。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3、給字配“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4、教會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記住字形
聽課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又是很難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眼,要注意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耳,要善于發(fā)現(xiàn)老師指出的重點,如老師說“雪”字上面是“雨字頭”,“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或橫折鉤;“牙”,共4筆,第二筆是豎折,不要把它寫成兩筆等。腦,要牢記字的讀音、字義、字形。簡單的字,如“畫”“葉”可以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分析字形;“幾、用、筆”可與熟字“兒、同、毛”比較字形,加深記憶。
5、小組合作學習。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xiàn)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一學期的培養(yǎng),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借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里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xiàn)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后,可以讓小組里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并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