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精彩長篇民間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揚州有個才子叫柳敬亭,雖不敢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亦熟讀經(jīng)史子集,其祖父柳若謙是當?shù)馗粦簦屹Y殷實,平素亦樂善好施,當?shù)厝俗鸱Q他為“柳老太爺”。
柳敬亭19歲這年,恰逢京城大考。他遵從父命,帶著書僮進京趕考,求取功名。這天,柳敬亭和書僮入宿離京城360里的方文寺。晚上,柳敬亭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聽到窗外有陣陣簫聲傳來,便披衣走出了房間。寺里有尊大香爐,月光下,隱約看見旁邊盤膝坐著一位青年書生,白衫雪巾,手撫玉簫,如玉樹臨風,恍若仙人。柳敬亭本精通音律,今見這青年書生簫藝出類拔萃,聽到妙處,不禁高聲贊道:“好簫,好簫!真如仙樂,敢問兄臺名諱?”青年書生停下來,抬頭看了一眼柳敬亭,知他不是尋常之輩,便朗聲答道:“在下秦起云,乃江浙舉子,今赴京趕考,途經(jīng)此地,一時興起,胡亂吹上一曲,兄臺如不見笑,就請過來一敘。”
柳敬亭走過去,也盤膝坐下,與秦起云談論詩詞音律。兩人一見如故,越談越投緣,便結(jié)伴上路,一同赴京。
一路上,兩人相互切磋學問,均暗自欽佩對方才學,柳敬亭更是覺得秦起云才學勝過自己一籌。本來他此番進京趕考是沖著頭名狀元去的,如今不得不驚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了。
三天后,兩人來到京城,在“逢春客!弊×讼聛。考試這天,柳敬亭被分在天字9號房。
京城會試,每個考生一間小房,互不通音訊?季矸职l(fā)到手,柳敬亭粗略看了一下,覺得不算太難,便下筆如有神,奇文妙語紛呈于紙上,不知不覺間平添了幾分得意。不一時,天色已晚,監(jiān)考小吏給每位考生點上一盞燈,考生通宵奮筆疾書。
考卷后一題是對聯(lián)。柳敬亭看了上聯(lián),心中不由微微一顫,上聯(lián)是:炭黑火紅灰似雪。這七個字含有三種顏色、一樣事物,真是少有的奇聯(lián)。這上聯(lián)本是翰林院一位老翰林幾年前偶得的,苦思數(shù)載未能對出下聯(lián),整個朝野也無人能對。這上聯(lián)也難住了眾士子,分在天字27號房的秦起云苦思冥想也束手無策。柳敬亭苦思半夜不得,不由感嘆自己才疏學淺。
這時夜已深了,一陣倦意襲來,他便伏在桌上睡著了。
蒙中,有人拍了拍柳敬亭的肩膀。他睜眼一看,面前站著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者。見他醒了,老者順手拿起他的答卷,看了一下說道:“年輕人,你這文章可有諸多不妥之處!”柳敬亭見老者仙風道骨,心知是飽學之士,忙應道:“請老先生指教!崩险弑惆阉鹁碇胁划斨幰灰恢噶顺鰜,并提出怎么修改。柳敬亭大服,心內(nèi)視老者為神明,忙問道:“學生請教老先生名諱?”老者答道:“老夫叫浪依離。”柳敬亭笑道:“老先生,這就奇了,百家姓似無姓浪的。俊崩险呶⑽⒁恍Γ骸扒也粏栠@個,那后一聯(lián)可曾對出?”柳敬亭說:“學生才疏學淺,窮盡心力還是無言以對!崩险哒f:“此聯(lián)堪稱絕妙,但尚不至于無句可對。你家中可有田地?”柳敬亭答道:“有良田三百畝。”老者又問道:“秋種何物?”柳敬亭笑道:“麥子啊!崩险咝Φ溃骸斑@不就對了嗎?麥子是何顏色?磨出來的麩皮和面呢?”柳敬亭何等聰明,聞聽此言,立即一拍桌子站了起來,興奮地說:“學生明白了。”
柳敬亭從夢中醒來,身邊空無一人,原來是黃粱一夢,不過夢中情節(jié)仍歷歷在目。柳敬亭顧不得想別的,顫抖著提起筆對道:麥黃麩赤面如霜。
會試結(jié)束,舉子們紛紛回到客棧等候消息。柳敬亭一直尋思那個夢,甚覺奇怪。
三天后,主考官林建祥晉見乾隆皇帝,奉上三張考卷,其中秦起云才學高,柳敬亭對出了那副奇聯(lián),請皇上定奪。乾隆皇帝在養(yǎng)心殿仔細閱覽了三張考卷,意欲將秦起云點為狀元,柳敬亭點為榜眼。心念至此,他拿起御筆。這時秦起云的試卷放在龍案左邊,柳敬亭的居中,乾隆皇帝持筆越過柳敬亭試卷,目及卷上對聯(lián),心中微微一動,暗道:這對聯(lián)可真是鬼斧神工!就在這一念之間,飽蘸朱砂的御筆落下一滴朱砂,正巧落在柳敬亭三個字上面。乾隆皇帝不由苦笑道:“天意,文章不及秦起云,造化難比柳敬亭。∵@狀元可是天定!”
喜訊傳到揚州,柳家張燈結(jié)彩,地方官和各鄉(xiāng)紳紛紛前來道賀。柳敬亭回到家,將夢中之事講給家人,柳若謙慨然道:“是祖上積德,蔭及子孫!”
秋去春來,轉(zhuǎn)眼一年過去了,柳敬亭早已回京城赴命。到了農(nóng)忙時節(jié),柳若謙來到自家農(nóng)田。當他看到地中間一座無碑墳墓時,心中微微一嘆。原來這墳中埋著一位寒儒,一生貧困潦倒,死后家人無處安葬,慕柳老太爺樂善好施之名,夜里將尸體下葬于此地。柳若謙知道后并未責怪他們,反而拿出銀兩,讓他們自己謀生去了。此后每到農(nóng)忙春耕之時,柳若謙總要犁地人靠兩邊犁,唯恐傷及墳墓。天長日久,竟留出一片空地來。當下人今年又問道:“老太爺,今年……”柳若謙想也沒想,仍像往年一樣隨口答道:“讓一犁吧。”話剛出口,他猛然醒悟了,所謂“浪依離”者,竟然是“讓一犁”!
柳若謙忙命下人備了香燭紙馬,親*香叩拜,又遣人制一石碑立于墳前,上書“恩公讓一犁之墓”。
柳若謙善念讓一犁,竟“讓”出一個狀元。
【篇二】精彩長篇民間故事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暮春三月里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秀才楊士杰手攜書卷步出書齋緩步向不遠處的瀛仙亭(后更名瀛洲亭)走去。一路之上桃花盛開、燦若云霞,秀才賞心悅目之際已步到亭前,瀛仙亭六角三層重檐,亭頂鋪琉璃瓦,亭內(nèi)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瀛仙亭始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蒙自民眾感知縣王來賓政績故建此亭以志其德。)秀才登上臺階步入亭中舉目四望:遠方群山環(huán)繞、山脈連綿起伏、宛若游龍奔走,近旁南湖碧波千頃、水平如鏡、酷似玉盤橫陳,湖畔楊柳依依、隨風搖曳,水面荷葉田田、順水蕩漾,亭外湖水清可見底、時見游魚往來,面對如此湖光山色、良辰美景,楊秀才胸襟大暢、詩興勃發(fā)口詠一詩直抒胸臆:“南湖三月風光好,碧波萬頃柳枝搖。何時終遂凌云志,不再黃梁夢里笑!币鳟叄悴乓粫r百感交集,想自己十歲能詩文、十六歲即熟讀諸子百家史集、十八歲進學,少年得志、真可謂:“春風得意馬蹄急”!未曾想此后鄉(xiāng)試屢次秋闈失意、科場蹭蹬,今已至而立之年,還在困路窮途!叭松喽蹋呵锬苡袔锥?若不能早日青云直上,待雙鬢斑白、垂垂老矣時,豈不辜負了這一腔的熱血、滿腹的經(jīng)綸、一生的抱負!”
秀才正在傷感之際,亭外湖中蕩過一葉孤舟,舟中老漁翁正在引吭高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老人家,晚生有禮了!”秀才抱拳一揖禮敬道。
“秀才。坷戏驍_君讀書了!”
“老人家說哪里去,請過來一敘!
老漁翁把舟蕩至岸邊,步上亭來。
秀才迎上前去深深一揖道:“老人家為世外高人,晚生聞歌而知雅意,不勝欽佩之至!”
“哈哈……,秀才過譽了!老夫不過江湖一釣叟爾!”
“市井之中不乏義士,山野湖澤豈無俊杰?老人家語出高潔,豈是庸碌之輩耳?還望老丈有以教我!”
老漁翁撫髯微笑道:“老夫衰朽之人何以教人?然君子至誠,卻之不恭!愿聞君子之志?”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思赐砩緺!”
“秀才真志士也!然方今圣天子年事已高、倦于政事,朝政為權(quán)*所把持,恐君子之志難行矣!”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綦y遂此志,退隱而已!”
“好個秀才!老夫雖也暮年,喜君志氣,愿與君做一忘年交可乎?”
“能得老丈為知己!晚生欣喜若狂,豈敢相拒?請受吾一拜!”秀才說完跪了下去。
“不敢當此大禮!快快請起!崩蠞O翁連忙攙起楊秀才道,“以后請以朋友之禮相見方好。”
“好,就依老丈之言!
“哈哈哈……快哉、快哉!”
自此以后兩人成為忘年知己。
秀才又向老漁翁討教了一番八股文,之后目送漁舟消逝在煙波浩渺之間,秀才再展開書卷繼續(xù)默誦起來……
日已中天,楊秀才奮志攻書,早已忘了腹中饑餓。遠處石橋上,秀才娘子林文娟手提竹藍匆匆行來。看到秀才在亭中苦讀,秀才娘子走了進去。
“相公,該吃飯了!”
“。∧镒觼砹?”楊秀才放下書卷點頭微笑。
“走吧,先吃飯去!”
兩人走出亭子回到書齋,秀才娘子放下竹籃、掀開布帕、取出碗碟,“相公,飯菜又涼了,真是對不住夫君!”
秀才笑笑接過道:“沒事的,從城北到城南路途這么遠,不涼才怪呢!”說完用起飯來。
秀才娘子心疼的看著相公日漸消瘦的容顏,眼中潸然淚下。
“娘子因何落淚?”秀才慌忙放下碗筷詢問道。
“看到相公如此憔悴,為妻的心里難受!這都怪妾沒能照顧好相公啊!相公原有胃病,還吃不到熱飯,如今……”秀才娘子語聲嗚咽、淚落如雨、泣不成聲。
“娘子,莫要如此自責,吾只是用攻過度而已,慢慢就會恢復的。來,快把眼淚拭去!毙悴耪f完遞過一方手絹。
秀才娘子接過手絹拭去臉上淚痕緩緩說道:“相公喜吃米線,明兒為妻的做了給你送來。”
“好的,多謝賢妻了!”秀才笑著點點頭又內(nèi)疚的道:“只怪我貪圖這兒清靜賃房讀書,卻害得娘子你來回奔波,為夫的心里真是過意不去!”
“相公切莫如此想,為妻的如此乃份內(nèi)之事。何況相公待妾情深意長,妾所為報君之萬一爾!”
“娘子,你真是我的賢內(nèi)助。 闷奕绱,夫復何求?’”秀才握住娘子的手深情的說道。
“相公,能做你的妻子是我這一生大的幸福!”
兩人深情相擁,情意纏綿。
第二天一大早,秀才娘子宰了自家養(yǎng)的一只肥母雞給秀才煲了一鍋香濃的雞湯,又找了一個砂鍋把湯連帶雞肉塊盛入,再配了一些豆腐皮、蔥花、香菜、韭菜、油辣椒做為佐料,并把米線用熱水燙過裝入瓷碗,再用竹藍把這些一一裝上。時間已不早,秀才娘子提上竹藍步出家門。從北城門到南湖之間有五里路程,秀才娘子緊趕快行還是用了一個多時辰,到了書齋時,秀才正在作文。
“相公,快用膳吧!不知道雞湯是否又涼了沒有?”秀才娘子放下竹籃說道。
秀才放下毛筆、移開書卷、端出砂鍋,“哎呀!好燙啊……”秀才放下砂鍋用嘴哈著手指。
“沒燙著吧?我看看…”秀才娘子心疼的拉過秀才的手掌檢視。
“沒事的,今天這湯怎么還那么熱?”秀才笑著問道,“不知娘子用了什么妙法?”
“沒有。∽屛以囋嚒毙悴拍镒由焓忠挥|砂鍋,“!是還燙燙的!痹俅蜷_鍋蓋,“哎,沒什么熱氣啊!奇怪?”
砂鍋里浮著厚厚一層黃澄澄的雞油,秀才娘子用勺撥開雞油,一股熱氣裊裊升起、緩緩彌漫開來。
“原來如此!”秀才笑道,“是這雞油護住了湯里的熱氣起了保溫作用,今天終于可以吃頓熱飯了!”
秀才把豆腐皮、蔥花、香菜、韭菜、油辣椒扒入砂禍里,再倒入米線,攪動了一下吃起來,“哇,味道真不錯!太可口了!”秀才一邊吃一邊贊不絕口。
秀才娘子含笑望著相公狼吞虎咽的吃相,臉上露出欣慰、滿足的笑容。
自此以后,秀才娘子每天都過橋給秀才送來“香、甜、柔、滑”的砂鍋米線,湯料里又增添了豬筒子骨、宣威火腿骨,配料里又不斷加入豬里脊肉、魚片、火腿片等等,佐料里又添了玉蘭片、草芽尖、碗豆尖等等。在秀才娘子的悉心照顧下,楊秀才的身子日益康健,寒來暑往、學業(yè)日進。
其間于湖中結(jié)識的老漁翁給予了楊秀才極大的匡助,楊秀才在以后的來往中才知道這個老丈就是退歸林下的乾隆朝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待郎尹壯圖尹老大人。尹學士因直諫犯上、惹怒龍顏,被貶歸故里云南蒙自。學士一生清廉正直、兩袖清風,回到故鄉(xiāng)后嘯傲煙霞,常泛舟南湖之中。自那日湖上相識兩人結(jié)為莫逆后,尹學士就極為賞識楊士杰秀才的才華。在尹學士的多方輔導、舉薦下,楊士杰學業(yè)大成,不久赴省城應秋闈,中了舉人,次年再赴京師參加會試又連捷高中進士。
自此后楊士杰攜娘子宦游在外,為國為民做了許多有益之事。遠離故鄉(xiāng)的這對恩愛夫妻雖四海漂泊,卻至始至終都愛吃故鄉(xiāng)蒙自的砂鍋米線。蒙自人民為了記念他們,并把這種米線喚為“過橋米線”,取其過橋相送的情意。
“過橋米線”歷經(jīng)兩百余年,其間不斷改進、提高、升華終以其“香、甜、軟、滑”制作醇正、風味獨具而享譽海內(nèi)外,成為中國的經(jīng)典名特小吃之一。
【篇三】精彩長篇民間故事
明朝萬歷年間,南陽府鎮(zhèn)平縣城曾家街出了一個名人叫曾一貫。曾一貫幼年時,父母雙雙下世,撇下他孤苦伶仃受煎熬。他依靠親戚鄰居資助,任憑一天只吃兩頓飯,也要勒緊褲帶咬緊牙關在黌學讀書。他天資聰穎,過目不忘,深得先生和學友們都喜愛。
每天上午放學后,曾一貫沒有地方吃午飯,就先在城內(nèi)大戶人家隨便討口飯吃,然后在城北關護城河邊一個人溫習功課、背誦詩文,約摸等到開課時再去上學,天天如此。這天上午,他正在縣察院后面的護城河邊讀書消磨時光,忽然發(fā)現(xiàn)不遠處地上有一個小包袱,他走近打開一看,包袱里包著白花花的三十兩紋銀。他想,失主現(xiàn)在一定很著急,自己就守在這里,坐等失主前來認領。不一會兒,一個鶴發(fā)童顏的老者帶著一個書童來到面前。老者聲言自己正是失主,曾一貫在核對了紋銀數(shù)目后,爽快地把包袱交給老者。老者非常感激,隨手掏出一錠紋銀答謝曾一貫,曾一貫說,三十兩紋銀自己都不稀罕,何況一錠紋銀,他堅辭不受。老者非常感動,聲言自己就是偶然來鎮(zhèn)平縣視察的史學院,現(xiàn)住在察院里。史學院想邀請曾一貫到察院敘話,曾一貫推說自己還要上學,不能前去,并一再彬彬有禮地向史學院鞠躬謝絕。史學院見曾一貫聰明伶俐,知書達禮,非常喜愛。隨即問他姓名、年齡、家庭情況、在何處上學等等,曾一貫一一回答。
史學院定睛觀察曾一貫,見他濃眉大眼、氣度非凡,越加喜歡這個逗人喜愛的窮小子,極想逗他玩兒。他隨手從書童的背袋里取過毛筆一桿,拔出筆帽,隨手在紙上捺出一個小小的圓圈兒,問曾一貫能不能在小圓圈內(nèi)寫上一千字。曾一貫不假思索,提筆就在小圓圈內(nèi)工工整整寫上“一千”兩個字。
史學院想不到曾一貫的反應這么敏捷,他想進一步試試曾一貫的才學,就撫摸著曾一貫的小腦袋,親切對他說:“小伙子,老夫今日遇見你心情高興,偶得一聯(lián),還請你不吝賜教,對出下聯(lián)!闭f著,他搖頭晃腦地說出一聯(lián):
曾小子,曾一貫,曾字腰里點四點,魯國大夫;
曾一貫看著史學院略一思索,隨即微笑著對出下聯(lián):
史大人,史學院,史字頭上添一橫,吏部天官。
史學院一聽曾一貫對出的下聯(lián),非常驚奇,大喜過望。他想不到曾一貫小小年紀,才思這樣敏捷,文采這樣了得!他不住地稱贊曾一貫的道德人品,說他將來一定有大作為。并鼓勵曾一貫現(xiàn)在就要發(fā)奮苦讀,將來求取功名之后,一定要做好官、理善政、造福黎民。曾一貫不住地點頭答應,急忙叩首謝過史大人,跑步上學去了。從此以后,曾一貫更加發(fā)奮讀書,日有長進。
有一天上午放學后,天色陰沉,下起雨來。曾一貫不能上街乞討,就一個人餓著肚子,留在黌學里讀書,讀著、讀著,只覺得一陣困倦,頭暈目眩,就趴在桌子上打起盹來。似睡非睡之間,一陣清風吹過,史學院不知何時冒雨來到黌學,站在曾一貫面前。史大人一本正經(jīng)地告訴他:一會兒午時三刻,風雨大作之時,將有一個菜籽兒在你的桌子上亂蹦亂跳,你要趕緊把這個菜籽兒裝入你的筆筒內(nèi),放在你書桌的抽屜里,外面貼上“開封府正堂封”的封條,不管遇到多大的事情,你可千萬不要離開你的座位,切記,切記!
曾一貫感到驚異,正要問個究竟,史學院卻不再答話,轉(zhuǎn)身飄然離去。曾一貫正在納悶,忽聽“咔嚓”一聲炸雷響,驚醒了曾一貫,原來自己剛才昏昏然作了一個夢。他睜開眼睛,往門外望去,但見室外云暗天低、風狂雨驟。閃電像一道道火舌,從窗外伸進室內(nèi),炸雷像要劈開曾一貫,在他左右響個不停!曾一貫果然見一顆菜籽兒在自己的書桌上亂蹦亂跳。他大吃一驚,猛想起史學院剛才在夢中所說的話,就急忙收起菜籽兒,并按照史大人的囑咐,一一小心翼翼地辦妥。一個時辰過去,雷電停息,雨過天晴。曾一貫趕忙從筆筒里倒出菜籽,菜籽兒一跳,眨眼之間不見了蹤影。
放學以后,曾一貫懷著滿腹狐疑,來到縣察院求見史學院,想向史大人問個明白,不巧察院院門緊閉,無人開門。曾一貫只好悻悻地回到家里。
這天夜里,曾一貫夢中又遇見了史學院,史學院對曾一貫納頭便拜,感謝他的救命之恩。曾一貫哪里肯受,急忙還禮,問其原因。史學院對曾一貫說,他本是修煉千年狐仙所變,那顆菜籽兒就是自己的化身。今日合該有這一劫,眼看在劫難逃、性命難保,幸虧曾一貫是大富大貴之人,保佑自己躲過一劫。因此不住地對曾一貫千恩萬謝并保證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報答曾一貫的救命之恩。
曾一貫大吃一驚,他萬萬想不到史大人竟是狐仙所變!他看著鶴發(fā)童顏的史學院,見他精神矍鑠,滿腹經(jīng)綸,慈眉善目,頗有長者風度,就虔誠地拜他為師。史學院連連謙讓,隨后兩人成了莫逆之交,經(jīng)常在一起切磋學問、暢談時政。史學院對當今朝廷上宦官當?shù)馈⒗糁胃瘮,社會上民不聊生的現(xiàn)象極度不滿,一再要求曾一貫當官后要做清官,為民做主、懲惡揚善。曾一貫頻頻點頭稱是,并一再要求狐仙老師史學院幫助自己、監(jiān)督自己明辨是非,當一個老百姓喜歡的清官,史學院也爽快地答應,將來一定助他一臂之力。
明萬歷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鎮(zhèn)平縣舉子曾一貫名列皇榜,高中萬歷甲辰科進士,后來果然做了河南開封知府。曾一貫當了開封知府以后,狐仙史學院不失前言,竭盡全力地幫助曾一貫。每天晚上,他都要給曾一貫托夢,告訴他明天將會遇到什么樣的案情,應該如何如何去審理、判決,曾一貫都一一牢記在心。本來曾一貫就才華出眾,耿直端正,再加上史學院的幫助指點,辦起案來更是如虎添翼,絲毫不差。不久,他的清官名聲就傳遍了開封府的千家萬戶,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愛戴與尊敬。
【篇四】精彩長篇民間故事
在吉林省大安境內(nèi),有個寶石屯,寶石屯東臨嫩江,北靠寶石山,環(huán)境幽雅,山水秀麗,是個消暑度假的好地方。聽老輩人講,這地方原先并沒有人家,也沒有地名,關于寶石屯這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呢。
傳說,那一年成吉思汗率兵到此,忽然一夜間很多將士都得了一種怪病,一個個口吐白沫昏迷不醒。軍中大夫忙活了大半天也沒弄出什么名堂來。把成吉思汗急得一宿頭發(fā)就白了一半。小女兒玉珠格格看到父王焦慮的樣子,非常心疼,但又沒有辦法幫助父王,只好坐在帳子里偷偷地流淚。
這天夜里,玉珠格格獨自呆在帳子里尋思著心事,尋思尋思就又哭了起來。這時忽然紅光一閃,走進來一個白胡子老頭,老頭笑呵呵地走到玉珠的跟前問道:“孩子,你遇到什么為難的事了,是不是為了幫不了你的父王才哭呀?”
玉珠連忙站了起來擦了擦眼睛問道:“老爺爺,您是誰呀,我怎么從來沒有見過您?您又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呢?”
“我是后梁山的山神,”老頭和藹地笑著說,“我不但知道你在想什么,還知道那些人怎么得的病呢!
“山神爺爺,快告訴我他們是怎么得的病,又怎么治呀?”玉珠激動地抓住老頭的手來回地搖晃著。
“孩子,別著急,爺爺就是為這事來的!崩项^抽回手,坐到了椅子上接著說。
“這些呀,都是后山梁上那條千年蛇精作的怪,它已經(jīng)修煉近千年了,再有幾十年就要修成龍身能呼風喚雨了。唉,可惜近千年的修煉還沒有修掉它的本性,又出來興妖作怪了。孩子,要解救全軍將士的生命,只有殺了它才行啊,但不知你有沒有這個勇氣!闭f完,老頭兩眼緊瞅著玉珠。
“我有這個勇氣!”玉珠說,“只是不知怎么才能殺死它呢!
“要殺它可不容易,”老頭說,“它現(xiàn)在已是半仙之體了,以前它傷害百姓,有不少莊戶漢子想殺掉它,結(jié)果都被它吃了。孩子,你去殺它,沒準還會被它吃了呢,你不害怕嗎?”老頭試探著問玉珠。
“不怕,只要能救將士我什么都不怕!庇裰槲站o了拳頭。
老頭憐惜地撫摸著玉珠的頭發(fā)說:“好孩子,你的心地真善良,難得你有這么大的勇氣!闭f著從身上拿出一顆龍眼大的珠子,“這是火龍珠,只有吃了它才能不怕蛇精的妖法,才有力量殺死它,但后你也會被火龍珠燒死的!
“我不怕!庇裰檎f著接過火龍珠。
老頭輕輕地嘆了口氣,說:“那條青蛇精就在后山梁的石洞里,記住,你只有到了洞口才可以吃下珠子,否則可能不等你殺死蛇精就會被火龍珠燒死的!闭f完又看了看玉珠,一轉(zhuǎn)身就不見了。
玉珠對空拜了幾拜,回身拿口寶劍就奔后山梁。
路上荊棘密布,怪事嶙峋,怪石嶙峋,玉珠費了好大的勁才爬上后山。就著月光玉珠離老遠就看到了那個黑黑的蛇洞,洞外一堆堆白骨,昊氣熏人。玉珠連忙吞下火龍珠,立刻感到一股熱浪涌遍全身,渾身一下子都充滿了力氣。這時青蛇精也聞到了人的氣味,帶著一團黑霧沖出洞來,它的身子足有三丈多長,蛇頭以下長滿了金光閃閃的鱗甲,頭高高的昂起,瞪著兩只燈籠大的眼睛。嘴里吐著長長的信子,想要一口把玉珠吞進肚子。玉珠壓根就沒見過這么大的青蛇,心里不由得有些發(fā)毛,但一想到全軍將士的安危,心頭就充滿了勇氣,就在洞口同青蛇精打了起來。打著打著,玉珠發(fā)現(xiàn)青蛇精只有蛇頭怕砍,而其它地方長著鱗甲,寶劍根本砍不進去,于是就專對青蛇精的蛇頭砍。因為玉珠吃了火龍珠,青蛇精的妖法就使不出來了,再加上玉珠總往它的頭上砍,青蛇精就有點害怕了,想要溜回洞里。玉珠瞅準機會一劍刺進了青蛇精的左眼,青蛇精疼得在地上打了幾個滾兒,“呼”地噴出一股毒霧,熏得玉珠一打趔趄,青蛇精就勢猛竄上來向玉珠的腰咬去,玉珠連忙往旁一側(cè)身,猛地一劍砍掉了青蛇精的腦袋,霎時一股黑血從青蛇精的脖腔里噴出,帶著一股腥味直射到西邊百里之外洮南境內(nèi)的大水泡子里,把泡子里的水都染黑了,后來人們就把那個泡子叫黑水泡,直到現(xiàn)在黑水泡里的水還有些發(fā)黑呢。青蛇精腦袋掉后,身子又撲騰了好一陣子才不動了,這時玉珠也累得精疲力盡,再沒力氣走下山去,就倒下了。
第二天,昏迷的將士全都奇跡般地醒了過來,成吉思汗異常高興,忽然想到小女兒還不知道這個消息呢,就命人去叫,可怎么也找不到她。后來將士們在后山梁發(fā)現(xiàn)玉珠和蛇精的尸體。成吉思汗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異常悲痛,決定厚葬玉珠,就派人請了個風水先生,為格格看風水。他又命人用青蛇精的鱗甲為自己做了件戰(zhàn)袍,后來這件戰(zhàn)袍還為他立了不少功勞呢。風水先生轉(zhuǎn)游了一整天,也沒相中一塊地方。成吉思汗大怒,剛要下令殺了他,忽然東北方向一片紅光升起,風水先生大喜道:“天下吉兆,紅光之下必是寶地!痹倏礀|北,見一朵紅云飄來,落下一塊五彩寶石。風水先生說,落下寶石的地方,就是玉珠格格的葬地。成吉思汗大喜,慌忙命人整理好靈柩,拉起牛車便向東北走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牛累得口干舌燥,眼睛鼻子直往外淌血水,忽然遠遠地看見一座碧山,若隱若現(xiàn),一條白亮白亮的帶子繞山而過,四條牛這時忽然來了勁頭,加快步子向前沖去,走著走著前面出現(xiàn)一個大水泡子,四條牛奔到跟前,“咕嘟”,“咕嘟”幾口就把水喝干了,這就是現(xiàn)在的飲?印:韧晁,幾頭牛又是仰頭向天一聲長吼,接著向前走去,來到山前一個嶺上,四條牛象是走不動了,一齊跪了下去,“哞”“哞”地叫了幾聲,就把頭低了下去,將士們非常驚異,不敢出聲驚擾,以為這里便是寶石落下的地方,剛要挖坑造墳,可四頭牛又忽地站了起來,翻過山嶺向前面那座碧山走去。這時再看前面的那座山籠罩在一片霞霧之中,山上隱隱傳來鼓樂聲,山下碧波蕩漾,一江春水緩緩流過。將士們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以為來到了世外仙山蓬萊島了。正在他們站在那呆呆發(fā)愣的時候,忽然又見紅光升起,一朵紅云飄來,托起牛車飄上山頂,接著便聽見鼓樂齊鳴,過了好一會兒,紅光收斂,鼓樂聲才消失。將士們向山上走去,只見山下有一處紅光閃閃的地方,玉珠格格就葬在那里。過不久,附近的人都搬到山角下居住,逐漸形成了一個莊子,人們就把它叫寶石屯。
【篇五】精彩長篇民間故事
在魯班眾多的徒弟中,有個名叫趙顯的,是位眼眨眉毛動的角色。他生來伶牙俐齒,為人處事愛偷*;。也怪魯班一時看走了眼,沒有識破其真面目。在從師的三年時間里,倒也讓趙顯學得了一些皮毛的手藝。
“師傅,為什么別人都那么敬重您,卻不把我放在眼里,我不服氣!”忽一日,趙顯提出要與師傅一比高下。
魯班見徒弟自不量力,毫不謙虛,雖然有點惱火,但心里說也好,不如借此機會教訓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的家伙,再者可以考驗考驗他到底有什么真本事,手藝學到何等程度了。于是,便欣然答應了,并對趙顯道:“那好,我們今天晚上各造一座橋,至雞叫時分為止。誰不能按時完工就算誰輸,你看如何?”
趙顯滿口應承:“行!一言為定。不過,我們兩者的距離要拉開,以免互相受到干擾,您去郢城建橋,我到沙津動工!毖援,各自分頭準備去了。
話說這一天正是二月初一,無奈天公不作美,晚上不僅沒有月亮,而且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為了照明,魯班趕緊向東海龍王借來了一盞不怕風吹雨淋的水晶燈,連夜施工架橋。趙顯見天氣惡劣,無法開工,急得在江邊踱來踱去,抓耳撓腮,心如火焚,可就是無計可施。心想,天氣這么差,師傅他肯定也沒法動工,說不定正躺在被窩里睡懶覺、做美夢呢,那樣多舒服喲!為了探聽虛實,趙顯決定偷偷跑去看個究竟。隔著老遠,但見一盞明燈高懸,照得大地亮如白晝,河兩岸已立起橋墩,魯班正在鋸木板鋪設橋面,還有許多民眾饒有興趣地冒雨圍觀,并為師傅加油鼓勁,吶喊助威,場面紅火極了。不過,魯班并不準許他們幫忙,只是一人獨自飛快地勞作,默不出聲,精神抖擻。眼看師傅大功告成,趙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拍腦門心說:有了,只要阻止師傅不把橋面搭通,那就不算完工,沒有完工就不算贏。于是,他昂頭伸長脖頸,捏著嗓子學起了公雞打鳴:“喔喔喔——”還別說,他的模仿真是惟妙惟肖,逗得郢城所有的雞都跟著叫了起來。
魯班聽見雞叫,只得與鄉(xiāng)親們作別,停工回家。走到半路,遇著打更的人,更夫關切地詢問:“師傅的橋竣工了?”魯班說:“還差一口氣,橋面沒搭上。按照我們事先的約定,雞叫為止,F(xiàn)在雞已叫了,我只好認輸!”更夫“咿呀”一聲,道:“奇怪!此時二更未到,為何雞叫?”話音未落,恰見巡夜的士兵押著一個鬼鬼祟祟的家伙走過來,魯班一眼認出那個被抓的人正是趙顯,心生疑竇,忙上前相問:“徒兒為何至此?”趙顯羞愧難當,低頭不語。眾士兵見魯班認識趙顯,為首的急忙拱手說:“這廝深夜偷學雞叫,擾亂民心,影響休眠。我等為了維護郢城一方安寧,將其當場拿獲!濒敯嗪透蛞宦牐D時明白了。念及師徒之情,魯班憑著自己的面子,向官兵討了個人情,將趙顯放了。趙顯十分感激,跪在師傅面前作下保證:“謝師傅寬恕,弟子知錯,再也不敢了!濒敯嚅L嘆一聲道:“只要你有悔改的誠意,老老實實學藝,踏踏實實做人,今后仍然是我的好徒弟!毖粤T,攙扶起趙顯,回頭轉(zhuǎn)身,師徒二人共同完成了橋梁的建設。
四海龍王聽說魯班一夜之間建造了一座橋梁,嘖嘖稱奇,紛紛順著水道齊聚到橋下來觀賞,并向魯班表示祝賀,后人把這座橋叫做“龍會橋”。四海龍王來看橋時,都出入于郢城東邊的水門,所以人們又將這道水門稱為“龍門”。
第二年,時逢楚國春旱,魯班率領弟子們打造了許多水車,分送給老百姓取水抗旱,以解燃眉之急,消除民間疾苦。數(shù)日以后,內(nèi)地所有的塘、堰、港汊里的水都被車干汲盡,旱情依然嚴重。沒有水的澆灌,大片農(nóng)田開始龜裂,禾苗枯黃,如此發(fā)展下去的直接后果就是顆粒無收。魯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踱步思索時,猛見家中尚未歸還的水晶燈,于是有了主意,決定請東海龍王降雨施救……
趙顯雖然技藝大有長進,魯班對其也沒有另眼相待,可是同門師兄弟們卻都瞧不起他,甚至有些歧視他。魯班發(fā)現(xiàn)這種苗頭,有意給趙顯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從而重塑自身形象,改變師兄弟們對他的看法。魯班將精心趕制的一盞木燈與水晶燈一并交給趙顯,吩咐道:“徒兒呀,去年我和你比賽建橋時,因開夜工,曾向東海龍王敖廣借過一盞水晶燈,由于忙碌,時至今日也沒顧得上送還。今天你代我到東海龍宮去一趟,一則將水晶燈還給主人,表示誠摯的謝意;二則請他為楚地普降甘霖,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壁w顯雖不誠實,倒還勇敢,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只是問:“師傅,龍宮在海底下,我如何去得?”魯班“哦”了一聲,指著其手上的物件交待:“這兩盞燈都是寶貝,你盡管放心前往。只要不離其中一盞燈,包你能去能回。等你完成任務以后,這盞木燈就是給你的獎勵了!
喜滋滋的趙顯一靠近江邊,只見江水分開,兩邊如墻陡立,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寬闊的石質(zhì)臺階,平坦而結(jié)實,人過之后,身后的水立馬恢復如初。延著階梯走下去,趙顯望著手提的兩盞燈,心想,它們竟然有如此神通,真是無價之寶。∮绕涫悄潜K水晶燈,造型雅致,晶瑩透亮,光彩奪目,簡直讓人愛不釋手,越看越喜歡。動了心思的趙顯覺得將它還給龍王太可惜了,再說龍宮里也不缺這么一件東西,何不來個瞞天過海,偷梁換柱,將其占為己有呢!
到了東海龍宮,拜見了龍王,趙顯把魯班使他還燈和請求為楚國降雨賑災的事一一稟明。東海龍王敖廣一向敬佩魯班,聽說是他派來的人,并不多問,滿口答應,便親自安排施云布雨的事去了。只是吩咐龜丞相收下燈盞,好生款待客人。使了調(diào)包計的趙顯,留下木燈藏匿了水晶燈,他心中有鬼,豈肯久留,急忙道別。龜丞相熱情地挽留,無奈趙顯執(zhí)意要走,只得相送至宮門外分手。當龜丞相返身關閉宮門之際,不料洶涌的海水立即吞沒了趙顯。
原來,龍宮的水晶燈里面藏了一顆夜明珠,可在風雨中照明;魯班的木燈里則安置了一枚神奇的分水珠,能夠分水行走,連鞋也不用打濕。不知其中奧妙的趙顯因為貪財,失去了分水珠的保護功能,所以到不得岸上就葬身海底了。據(jù)傳,他死后變成了一只王八。
趙顯終因自己陰暗的心理,沒有經(jīng)受住師傅魯班的考驗,耍盡小聰明,搬起石頭砸了自個的腳,送掉了性命。這個故事在湖北民間廣為流傳,并由此衍生出一句歇后語:趙顯送燈臺——一去永不來。與“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