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 #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十篇】#】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jié),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jié)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以下“描寫春天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十篇】”由©無憂考網(wǎng)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無憂考網(wǎng)!
【篇一】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早春
[宋代]白玉蟾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賞析
此詩是通過梅花來歌詠早春的,因為梅花在春天開得最早。首句寫梅花之早!澳现Α,因為向陽,所以南枝上的梅花最早開放!安欧拧,剛剛開放,也是說花開得早!皟扇ā保婚_了兩三朵花,還是說花開得早。
次句寫花香花色!把├铩比匀徽f明花開之早,因為春天到來了,稍晚一點,就沒有雪了。“吟香弄粉”是說詩人在雪中仔細吟誦與賞玩著梅花的香氣以及花蕊、花瓣的形狀與顏色,這四個字顯然采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靶彪m無實在意義,但是起了押韻的作用。
后兩句寫梅花開放的環(huán)境,它們顯然化用了唐代詩人杜牧《泊秦淮》中的名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創(chuàng)造出一種朦朧美,同時又將花、雪、煙、月、水、沙連成一片。詩人不僅欣賞梅花,也欣賞了梅花周圍詩情畫意的環(huán)境。換句話說,詩人在詩情畫意的環(huán)境里欣賞梅花,自然會別有一番情趣。這兩句在對仗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不僅三、四兩句相互之間對得非常工整,而且各句又分別采用了句中對的形式,這就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
宋陶岳《五代史補》卷三說了個一字師的故事:“時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刃χ^曰:‘數(shù)枝非早也,不如一枝則佳!R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睆膹娬{(diào)“早”的角度來說,鄭谷無疑是正確的,但不一定符合實際情況。從欣賞梅花的角度看,“南枝才放兩三枝”既強調(diào)了“早”,同時更有觀賞價值,也比較符合實際情況,所以此詩也自有它的生命力。
譯文
早春時節(jié),南面朝陽的梅枝才開了兩三朵花,正好又下了一場雪,我在月下雪地里體味梅花散發(fā)的清香味,賞玩梅花潔白的顏色。
那初開的白梅花,濃淡深淺有別,夜霧和月色附著在那色濃的花朵上,猶如籠罩著寒冷的水一般,附著在色淡的花朵上,就像籠罩著明凈的沙子一般。
注釋
南枝:向南的梅枝。
弄:賞玩。粉:白色。此處指梅花的白顏色。
著:附著,穿著。
籠:籠罩。
白玉蟾簡介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海南瓊州,內(nèi)丹理論家。南宗的實際創(chuàng)立者,創(chuàng)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長庚,本姓葛,名長庚。字如晦,號瓊琯,自稱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瓊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聰慧,諳九經(jīng),能詩賦,長于書畫,12歲時舉童子科,作《織機》詩;才華橫溢,著作甚豐。自幼從陳楠學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陳楠于羅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訣并五雷大 法。
【篇二】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春江花月夜二首
[唐代]張子容
林花發(fā)岸口,氣色動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紗人。
交甫憐瑤珮,仙妃難重期。
沉沉綠江晚,惆悵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時。
翻譯
隋煬帝詩文在中國文學、詩歌占有重要地位。亡國之君,多被毀譽。他“好學,善屬文”,并寫得一手好詩。,被評價為“詞無* 蕩”,“并存雅體,歸于典制”(《隋書·文學傳序》)。其存詩中樂府顯然是承襲梁陳詩風,較有名的有《春江花月夜》二首。
凡讀過詩文的人,幾乎都知曉唐代張若虛寫有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少有人知道隋世祖在張若虛之前早就寫有《春江花月夜》。這詩題原為陳后主(叔寶)所創(chuàng),是樂府《吳聲歌曲》名,是陳后主所作艷曲之一,原詞早已失傳。隋世祖曾以此題作曲,內(nèi)容看上去并無新意,其實頗有些剛健的佳句,講究對仗和聲韻和諧,雅味正聲。且看他的《春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這是本題現(xiàn)存最早的兩首之一。其后才有唐朝張若虛的同題詩《春江花月夜》。楊廣此首借題生義,一掃艷媚。黃昏遠眺長江岸,暮靄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動”是水波不興。江面平坦寧靜,江邊春花如火,開得滿滿當當。他寫春夜潮生,江水滔滔!皩⒃氯ァ保皫莵怼睂⑺な,月星交輝的情景寫得極宏大,于寫景的壯闊中寫出了時間的流逝。寥寥四句詩,將春江花月夜收納其間,繪出一幅江月勝景圖!傲鞑▽⒃氯ィ彼畮莵怼,緩緩讀來,如欣賞清秋月夜之畫,風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實,一個“將”字,一個“帶”字,都是比較虛的動詞,不會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穩(wěn)美感。
如果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與楊廣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其描寫春江花月夜景是受到本篇啟示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楊廣這首詩在描繪春江花月夜花開景色這方面,具有開先河之功,起了示范之用。詩中一個“滿”字寫出了花多無隙、簇簇擠擠之狀。而“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這佳句描繪了一個絕妙的江流扶明月,潮水擁星光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啟發(fā)了張若虛的靈感,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脫化出:“海上明月”的優(yōu)美詩句!俺彼边@一意象又啟示張若虛在詩中開拓出一個極為闊大的春江意境。
從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其詩歌風格是麗而不艷,柔而不*,有正言之風,雅語之氣。從他的現(xiàn)存另一首《夏日臨江》亦可看出此風。
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
日落滄江靜,云散遠山空。
鷺飛林外白,蓮開水上紅。
逍遙有余興,悵望情不終。
這首描寫夏日江邊景觀的五律,中間兩聯(lián)不僅工對嚴整,聲韻和諧,而且意境優(yōu)雅,耐人尋味。尾聯(lián)抒發(fā)了作者觀景的濃濃興致及不盡的悵望之情。此詩可謂景美、意正、情濃、味雅,如同沈德潛在《古詩源》中的評價所說:“能作雅正語,比陳后主勝之”。
楊廣的詩風對后代詩人也產(chǎn)生了許多積極影響,他的詩中佳句,常成為后世詩人模仿之,甚至襲用之,如《詩》(本篇見載于《筆麈》,可能原有詩題):“寒鴉飛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詩中的前3句,就被宋代詞家秦觀在名作《滿庭芳》詞中幾乎完全襲用。如其中“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就是襲用的例子。元代詞家馬致遠作有一首名詞《天凈沙·秋思》,其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币嗍鞘苌鲜鰲顝V詩句的影響而化出的。
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隋煬帝集》中云:“陳隋文哀,帝王有作,與眾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詩中不作王霸之語,而與民間詩人同一風格,確是一種良好的風氣。楊廣詩風功不可沒。隋煬帝雖在生活上是不被后人稱道的帝王,但是在文學上確實正統(tǒng)的詩人。他詩中熱愛揚州風光之情,贊頌揚州美景之功,當書之,當記之!
張子容簡介
張子容,襄陽人(今屬湖北),又名張五。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舉進士,仕為樂城令,開元中謫為東城尉。又曾官晉陵尉。初,與孟浩然同隱鹿門山,為死生交,詩篇唱答頗多。復值亂離,流寓江表。后竟棄官歸舊業(yè)以終。子容為詩興趣高遠,為當時文士所稱,有詩集傳于世。
【篇三】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落日憶山中
[唐代]李白
雨后煙景綠,晴天散馀霞。
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花落時欲暮,見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學道飛丹砂。
譯文
雨后原野一片翠綠,煙景渺茫,晴空里余霞像一幅幅綺錦。
東風跟隨春姑娘回來了,催開了我家的鮮花。
現(xiàn)在正是花落日暮的時候,怎么不讓人嗟嘆不止?
我想去游名山大川,找仙人學道煉丹砂金丹。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 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篇四】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阮郎歸·呈鄭王十二弟
[唐代]李煜
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閑。
落花狼籍酒闌珊,笙歌醉夢間。
佩聲悄,晚妝殘,恁誰整翠鬟。
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
注釋
阮郎歸:此詞調(diào)名于《花草粹編》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薄恫萏迷娪唷贰豆沤裨~統(tǒng)》中有題作“春景”。據(jù)明吳訥《百家詞》之各種抄本《南唐二主詞》,此詞調(diào)名下有注:“呈鄭王十二弟”,篇末有注:“后有隸書東宮書府印。”鄭王:李煜弟李從善。
吹水:《樂府雅詞》《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篇》中均作“臨水”。《陽春集》中“吹”下 注云“別作‘臨’。”日銜山:日落到了山后。銜,《花間集補》中誤作“御”,包藏的意思。
是:《詞譜》中作“自”。長是閑:總是閑。閑,無事,無聊。
落花:《陽春集》中作“林花”,注中云:“(林)別作‘落’!崩墙澹╦í):形容縱橫散亂、亂七八糟的樣子。闌珊:衰落,將盡,殘。
笙歌:合笙之歌。笙,管樂器名,用若干根長短不同的簧管制成,用口吹奏。
春睡覺:一作“佩聲悄”。佩,即環(huán)佩,古人衣帶上佩帶的飾物!赌印まo過》中有句:“鑄金以為鉤,珠玉以為佩”。悄:聲音低微。
晚妝殘:天色已晚,晚妝因醉酒而不整。殘,零亂不整。
憑誰:《古今詞統(tǒng)》《詞譜》《花間集補》《全唐詩》等本中均作“無人”!蛾柎杭纷⒅兴疲骸皠e作‘憑誰’。”整翠鬟:整理頭發(fā)。翠鬟,女子環(huán)形的發(fā)式,綠色的發(fā)髻。翠,翡翠鳥,羽毛青綠色,尾短,捕食小魚。鬟,古代婦女的一種環(huán)形發(fā)髻!豆沤裨娪嘧怼贰蹲砦糖偃ね馄分姓`作“環(huán)”。
留連光景:指珍惜時間。留連,留戀而舍不得離開。光景,時光。惜:四印齋所刻詞本《陽春集》中作“喜”。其他本《陽春集》中均作“惜”。朱顏:美好紅潤的容顏,這里指青春。
獨倚闌:獨自倚靠欄桿。獨,《古今詞統(tǒng)》《花間集補》《草堂詩余》中均作“人”。
白話譯文
東風吹動春水,遠山連接著落日,春天來了長期都很無聊。落花一片狼藉,酒興也逐漸衰減,吹笙唱歌整日就像醉中夢里一般。
春睡醒來,明明知道晚妝已零亂不整,但誰還會去整理梳妝?時光易逝,朱顏易老而無人欣賞,黃昏時候只能獨自倚靠著欄桿。
李煜簡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于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qū)),南唐最后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
【篇五】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清江引·春思
[元代]張可久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后。
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注釋
、砰T外柳:暗寓見柳傷別。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別。
、朴昙毲迕鳎夯枚拍痢肚迕鳌罚骸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句意。
、悄芟盒翖壖病睹~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蹦芟,能禁受。
、扔质窍嗨际荩阂庵赶嗨贾嘧屓算俱蚕。作者《慶宣和·春思》:“一架殘紅褪舞裙,總是傷春。不似年時鏡中人,瘦損,瘦損!”可與此句互相參照。
譯文
黃鶯在門外柳樹梢啼唱,清明過后細雨紛紛飄零。還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過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兒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張可久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篇六】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春雨
[唐代]徐凝
花時悶見聯(lián)綿雨,云入人家水毀堤。
昨日春風源上路,可憐紅錦枉拋泥。
徐凝簡介
徐凝,唐代(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詩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度圃姟蜂洿嬉痪怼
【篇七】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浪淘沙
[宋代]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賞析
歐陽修入仕初期三年西京留守推官的生涯,不僅使他文名鵲起,而且與梅堯臣、尹洙等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情,而洛陽東郊的旖旎芳景便是他們友誼的見證。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春,梅堯臣由河陽(今河南省孟縣)入洛,與歐陽修把酒言歡,重游故地,曾寫下《再至洛中寒食》和《依韻和歐陽永叔同游近郊》等詩,紀其游歷之盛。歐陽修的這首《浪淘沙》或作于同一時期,詞中同游之人則很可能就是梅堯臣。這是一首惜春憶春、傷時惜別的小詞,抒發(fā)了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
此詞在時間上跨了前后三年。上片由現(xiàn)境而憶已過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樂。下片再由現(xiàn)境而思未來之境,含遺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現(xiàn)出對友誼的珍惜。首二句語本于司空圖《酒泉子》“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從容”是兼風與人而言。對東風言,不僅是愛惜好風,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賞之意;對人而言,希望人們慢慢游賞,盡興方歸。“洛城東”揭出地點。洛陽公私園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陽名園記》專記之。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按箺睢蓖皷|風”合言,可想見其暖風吹拂,翠柳飛舞,天氣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賞的好時候、好處所。末兩句說,都是過去攜手同游過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爱敃r”即下片的“去年”。“芳叢”說明此游主要是賞花。
下片頭兩句深深地感嘆:“聚散苦匆匆”,是說本來就很難聚會,而剛剛會面,又要匆匆作別,這怎能不給人帶來無窮的悵恨!按撕逕o窮”并不僅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說,在親人朋友之間聚散匆匆這種悵恨,從古到今,以至今后,永遠都沒有窮盡,都給人帶來莫大的痛苦。“黯然銷 魂者唯別而已矣!”(南朝梁江淹《別賦》)好友相逢,不能長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難受的。這感嘆,就是對友人深情厚誼的表現(xiàn)。下面三句是從眼前所見之景來抒寫別情,也可以說是對上面的感嘆的具體說明!敖衲昊▌偃ツ昙t”有兩層意思。一是說“今年”的花比“去年”開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鮮艷,當然希望同友人盡情觀賞。說“花勝去年紅”,足見“去年”作者曾同友人來觀賞過此花,此與上片“當時”呼應(yīng),這里包含著對過去的美好回憶;也說明此別已經(jīng)一年,這次是久別重逢。聚會這么不易,花又開得這么美好,本來應(yīng)該多多觀賞,然而友人就要離去,怎能不使人痛惜?這句寫的是鮮艷繁盛的景色,表現(xiàn)的卻是感傷的心情,正是“以樂景寫哀”。末兩句意為:明年這花還將比今年開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兩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時,不知同誰再來共賞此花。≡龠M一步說,“明年”自己也可能已離開此地,更不知是誰來賞此花了。把別情熔鑄于賞花中,將三年的花加以比較,層層推進,以惜花寫惜別,構(gòu)思新穎,富有詩意,是篇中的絕妙之筆。而別情之重,亦即說明同友人的情誼之深。黃蓼園《蓼園詞選》說此詞“大有理趣”,或許是著眼于其對人生飄泊無定、聚散匆匆的大筆概括。其實由篤于友誼的深情而詠嘆出人生長恨的苦調(diào),才是這首詞更為動人之處。
此詞筆致疏放,婉麗雋永,近人俞陛云稱它“因惜花而懷友,前歡寂寂,后會悠悠,至情語以一氣揮寫,可謂深情如水,行氣如虹矣。”指出了歐陽修此詞篤于友情、風格疏雋的特點。
譯文
我端起酒杯,問候春天,也希望你也留下,與我和美相伴。這里是繁華的洛城之東,在寬闊的街道兩旁,垂柳依依,春意盎然。去年此時,也是在這里,我和你攜手相伴,在花叢中歡樂游玩。
人間聚散總是太匆匆,引人為時光怨恨。今年的花兒比去年的還美麗。也許明年的花兒會更艷麗動人,可是面對美景,誰是與我一同賞花的心上人呢?
注釋
把酒:端著酒杯。
紫陌:泛指郊野的大路。
總是:大多是,都是。
“可惜”兩句: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篇八】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鶯梭
[宋代]劉克莊
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注釋
、贁S柳:從柳枝上投擲下來,這里形容黃鶯在柳枝間飛下時輕捷的樣子。遷喬:遷移到高大的喬木上。這里形容黃鶯往上飛時輕快的樣子。
②交交:形容黃鶯的鳴叫聲。弄機聲:開動織布機發(fā)出的響聲。
③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ㄈ珏\:花開得像錦繡一樣美麗。
、芸椀贸桑嚎椀贸鰜,織得完。
譯文
春天,黃鶯飛鳴迅速,穿梭于園林之間,時而在柳樹上,時而在喬木上,似乎對林間的一切都有著深厚的情感。黃鶯的啼叫聲就像踏動織布機時發(fā)出的聲音一般。洛陽三月,百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猶如錦繡。你看那些辛勤的黃鶯正忙碌于園林之中,正是它們,費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織成如此壯麗迷人的春色啊!
鑒賞
這首詩描寫了農(nóng)歷三月期間,洛陽花開似錦的美好春光。詩的大意說:黃鶯在柳林里像穿梭般地飛上飛下,穿來穿去,對春光有無限情意;不時地發(fā)出“交交”的鳴叫聲,這聲音又好像開動織布機時的響聲。農(nóng)歷三月季節(jié),洛陽的花兒萬紫千紅,開得如同錦繡一般美麗,這些彩錦不知得用多少功夫才能織得出來。
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作品。全詩中沒有一個春字,而洛陽春天錦繡一樣的美麗景色卻躍然紙上。詩在這里選取了鶯鳥和柳樹兩種素材。鳥兒在絲絲的柳絳中飛舞,讓人很容易得想起絲線織成的繡品,而嘈雜的鳥鳴聲也好像機器的聲音,因此和鶯梭這個題目很貼切。后一句有點同情下層勞動人民的意思,洛陽那么大,鶯鳥竟然將它裝點得五彩斑斕,那要飛得非常久,花非常多的功夫。而三月的洛陽也是因為有手工業(yè)者辛勤勞動才使人們能衣著亮麗,使三月的洛陽真正艷麗似錦繡的。
黃鶯在這里是被贊美的,它的勤勞換來了洛陽的美麗,而這里面如果沒有春天的力量,鳥兒固然不會飛來編織錦繡,柳樹的枝條也沒有翠綠的顏色,織起來也就不會那么艷麗了。所以贊美黃鶯其實就是在贊美春天的勃勃生機,贊美春天帶來了萬物的欣欣向榮。詩人心中對春天的崇敬之情,通過“多少功夫織得成”來表達,一句感嘆將情緒宣泄了出來,和前面的詩句相輔相成,渾然一體。
這首詩善于用明暗的比喻。把柳鶯的飛下飛上喻為鶯梭,把它的“交交”鳴叫聲喻作機聲,把洛陽盛開的花兒喻作錦繡,這些比喻形象、生動、傳神。在古代寫景詠物的小詩中,這也是很有名的一首。
劉克莊簡介
劉克莊(1187~1269)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lǐng)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成就也。晚年致力于辭賦創(chuàng)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篇九】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人月圓·春晚次韻
[元代]張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亂,愁在夕陽中。
短亭別酒,平湖畫舫,垂柳驕驄。
一聲啼鳥,一番夜雨,一陣東風。
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
賞析
上片是寫春日送別!拜螺路疾荽涸苼y,愁在夕陽中”首二句寫景興起離愁!拜螺隆笔且曈X,狀草之茂盛;“芳草”是嗅覺兼視覺,散發(fā)芳香的春草!拜螺路疾荨保昴陱蜕,人力除不斷,野火燒不盡,恰似離人心中的愁恨難以排除,觸而復發(fā),不斷滋長。故四字未寫離情,而離情已寓其中。萋萋芳草連天,黃昏亂云飛渡,再加上一抹黯淡的夕陽籠罩,便構(gòu)成了一片淡煙暮靄的凄迷境界,與離人內(nèi)心紛亂的愁緒適相契合,堪稱情景水乳交融!按涸啤、“夕陽’’又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別》:“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之意,遙為結(jié)尾“佳人何在”伏下暗脈,可謂針線細密。“短亭別酒,平湖畫舫,垂柳驕驄!比湔廴雽ξ羧针x別的回憶:那短亭餞行時舉杯相勸的別酒,那平湖中比肩分袂時的畫舫,那系在垂柳之下載我離去的青白雜毛的駿馬,以及那折柳送行的情景,至今仍宛然在目,歷歷如現(xiàn);短亭、平湖、垂柳依然猶在,而伊人無跡了。這里又暗用秦觀《八六子》詞中“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倍饲挥萌齻名詞詞組鼎足對舉,僅展現(xiàn)三個場景,無一動詞或情語,而其別時之叮嚀囑咐,纏綿眷戀之情,及今日睹物神傷,凄然欲絕之狀,無不隱藏于字里行間。故融情于景,更見詞約意豐;青勝于藍,用典不露痕跡。
下片寫別后感受!耙宦曁澍B,一番夜雨,一陣東風”三句,既是眼前實景,又是作者由回憶轉(zhuǎn)入現(xiàn)實的音響媒介,是視象也是聽覺。疊用三個數(shù)量詞,不僅對偶巧妙,音律上亦造成反復詠嘆,回腸蕩氣,而意境上亦尤具匠心:表明多種音響的再三催促警醒,才把沉醉于回憶中的詩人拉回到眼前現(xiàn)實,足見其回憶尋覓之久,沉湎眷念之深;而“夜雨”“東風”又為下文“桃花吹盡”埋下伏筆。結(jié)尾三句正面揭示故地重游的落空,離恨惆悵愈發(fā)不可收拾。三句化用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痹娋潮却拊姼鼮槟毱嘟^,而又與開頭首尾呼應(yīng)。
整首小令都是在寫景,但其實也是在寫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把深深的離別之愁融合進了景色當中,鍛字煉句極為周到,用詞清新工整,但表達的情感卻綿延不絕,正是作者過人之處。
譯文
萋萋芳草、濃云慘淡,籠罩在血色殘陽里。我想起以前在亭子里與你飲酒惜別,那時和現(xiàn)在一樣,碧綠的湖水上飄著畫舫,垂柳之下還有一匹駿馬。鳥雀聲聲啼,一番春雨下,攜起一片東風。東風把桃花都吹落了,佳人還是不在。
注釋
人月圓:曲牌名,屬黃鐘調(diào),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片五句兩平韻,后片六句兩平韻;次韻: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
萋萋:形容草葉的繁茂。
短亭:舊時離城五里處設(shè)短亭,十里處設(shè)長亭,為行人休憩或送行餞別之所。
畫舫:裝飾華美的游船。
驕驄(cōng):健壯的驄馬,泛指駿馬。
張可久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篇十】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鑒賞摘抄大全
絕句漫興九首·其二
[唐代]杜甫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賞析
組詩第一首總述客愁惱春,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來,借埋怨春風欺花來發(fā)牢騷。前兩句說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園之中,“非”、“還”二字加強語氣,強調(diào)感情 色彩。后兩句說,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現(xiàn)在春風竟又來欺凌,一夜之間居然吹折數(shù)枝鮮花!“恰似”即“正是”!暗谩保翘迫丝谡Z,語助詞。詩人寓情于景,造成情與景的對立氣氛。在詩人眼中,春風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詩人筆下,春風與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詩人惱春,卻寫成春風欺人。
譯文
親手種的桃李樹不是沒主人,村野老人的院墻雖低也像家。
而現(xiàn)在春風竟然也來欺欺凌,晚上的春風吹折幾枝桃李花。
注釋
恰似:正是。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