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趣味謎語故事集錦
大道上駛來一輛兩匹馬拉的大車,車上坐著一個釣魚的,一個挎著弓的。駕車的問:“您二位貴姓?”
釣魚的'抓起一條大魚,對著夕陽高高舉起,說:“我就姓這個!”
另一人把肩上的大弓使勁兒拉開說:“我姓這個!”
他倆又問駕車的怎么稱呼,駕車人笑嘻嘻地指著前面兩匹馬說:“喏,那就是!”
請你猜猜,他們?nèi)齻人各姓什么?
謎底:釣魚的姓魯,挎著弓的姓張,駕車人姓馮。
2.兒童趣味謎語故事集錦
孔子有七十弟子。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
古時候,字都刻在竹板上,顏回讀了許多書,也學會了作文章,很想幫助老師著書立說,但他書刻得太慢,就請來當時有名的`木匠魯班替他刻。魯班手藝高超,他一邊聽顏回念,一邊用鑿子刻,又快又好,不一會兒就把竹板都刻完了。
書刻完了,魯班說:“孔子好是好,就是不愛勞動,種田做工的事都不行,因此,我不太贊成他!”顏回說:“孔子學問很高,他每天講學,根本沒空做工……”魯班說:“孔子學問高,我刻個字他若認得,我也拜他為師!鳖伝卣f:“已經(jīng)沒有竹板了,你就說怎么動鑿子就行,說不定我都認得!”魯班說:“豎鑿六下橫鑿九下!鳖伝芈犃四康煽诖,想了半天也沒答出來,就去請教孔子。
孔子說:“魯班要答案給沒給期限?”顏回說:“他臨走時只伸了3個指頭!笨鬃訂枺骸3年?”顏回搖搖頭說:“不能這么長吧!”“那么3個月吧?”“也太長吧!”孔子說:“那他是叫我們在3日內(nèi)回答他吧!”
第3天,魯班問顏回:“孔子猜到?jīng)]有?”顏回把他同孔子的對答從頭至尾講了一遍。魯班說:“他到底學問高,猜對了!笨深伝厝匀幻稍诠睦铩
請您猜猜魯班要刻的是什么字?
謎底:“晶”字。
3.兒童趣味謎語故事集錦
孔夫子周游列國,一日來到燕國。
進城門不多遠,見一少年攔住馬車說:“我叫項橐,聽說孔老先生很有學問,特攔路求教!
孔夫子笑著說:“小孩兒,你遇到什么難題啦?”
項橐立起問道:“什么水沒有魚?什么火沒有煙?什么樹沒有葉?什么花沒有枝?”
孔夫子聽后說:“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魚;不管柴草燈燭,什么火都有煙,至于植物,沒有葉不能成樹,沒有枝難于開花!
項橐晃著腦袋直喊:“不對!”接著說出四物。
孔夫子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拜你為師!”你知道項橐說的是哪四物嗎?
謎底: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化沒有枝。
4.兒童趣味謎語故事集錦
從前有位教書先生,自命不凡,一貫瞧不起平民百姓。
一天,他去拜訪遠鄉(xiāng)的`員外。丫鬟開門見是個老夫子,便有禮貌地問:“請問先生高姓?找我家老爺有何貴干?”
先生傲氣十足,故意賣弄地吟道:“老夫本姓‘十字路口,嫦娥路邊走’。”聰明的丫鬟立即明白過來,笑了笑說:“啊,先生姓胡!
丫鬟心想,你存心要難倒我,我也要難倒你。于是她笑著說:“也請先生猜一猜我姓什么,猜對了就讓你進去見我家老爺,猜不對就別想進門。你聽著,一點一畫,二點又一畫,目字少一畫,上字無下畫,己字畫三畫。”哪知道先生想了老半天,也未能猜出丫鬟出的謎,羞得無地自容,只好慚愧地溜走了。
請您猜猜丫鬟姓啥?
謎底:姓“龍”(龍)。
5.兒童趣味謎語故事集錦
一天,唐朝大詩人李白騎著一匹小毛驢在趕路。當時正是夏天,烈日炎炎,李白口渴難忍,心想要是有個酒店就好了,我可以痛快地暢飲一番。忽然,他發(fā)現(xiàn)前面不遠處有戶人家,門前挑出一面小旗。李白心中一陣高興,“啪啪”兩鞭,驅(qū)趕著小毛驢直奔那家小店。到了跟前一看,才看清小旗上寫的不是“酒”字,而是“醋”!李白興致頓時消去大半,原來是醋店。他轉(zhuǎn)念一想,倒也罷了,喝上幾口茶水,也比干渴著強。于是走進店里,只見屋里桌旁坐著一個縣令正在歇息。
李白對店主說:“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
店主是個很聰明的人,他聽出李白是用詩謎在問他,心中十分佩服,就答道:“跟您說吧,這是有名的山西老陳醋,味道極佳,先生盡可品嘗!
李白說:“醋我可以買一壇,不過我口渴極了,煩店主給沏壺茶!闭f罷掏出銀兩遞給店主。
店主高高興興地給李白沏好了茶,又挑了一壇醋。李白端起茶碗一飲而盡,然后對店主說道:“鵝山一鳥鳥不在,西下一女人人愛,大口一張吞小口,法去三點水不來!
店主點頭應道:“多謝光顧小店,先生走好。”
李白手提醋壇,剛要邁出門坎兒,只見那個縣令站起來喝道:“你是何等淺薄之人,竟敢在本官面前咬文嚼字,好不自量!”
李白瞥了他一眼,一板一眼地說道:“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掛,打柴不見木,王里是一家!”
說罷,走出門,騎上毛驢,一甩鞭子,揚長而去。蠢縣令卻不知道李白話中的含義,聽后,反而暗自發(fā)笑。心想:可不是么,我好比那一輪明月,他就是那山下的`豆;我姓王,我老婆姓李,本來就是一家嘛!
聰明的讀者,你知道李白的三句話都說了什么內(nèi)容嗎?
謎底:第一句的內(nèi)容是“何等好醋”;第二句的內(nèi)容是“我要回去”;第三句的內(nèi)容是“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