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野火集》讀后感800字
當我讀到《幼稚園大學》的一段時,覺得很有必要立馬跟我的同伴分享,于是我大聲的將那一段讀出來,當我讀完時,大家表現(xiàn)出令人驚詫的冷靜,于是我又挑了《不會鬧 事的一代》,在我讀的過程中,有人哼起了歌,有人點開了娛樂新聞……朗讀完后,我有好深好深的失落感,不是因為沒人夸獎我的朗讀水平,而是伙伴們令人不可理喻的麻木。
這兩篇都是有關大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學生自身的缺點。文章的每句話都像是在抽我們的耳光,想抽得我們心疼,想抽得我們清醒,可是大家連撓癢癢的感覺都沒有。究竟是這耳光的力度不夠,還是我們臉皮太厚?
面對權威的畏縮,缺失獨立處事能力,被迫塑成的價值觀等等,這些明明都是我們所面對,所忍受,所苦惱的事情呀,可是讀到這些赤 **的文字時大家連一個泡的共鳴都沒有?是不敢正視自己的傷口,還是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傷口,要做到如此麻木需要有多薄弱的自我意識呀?教育者喊出“創(chuàng)新,大膽,獨立”的口號,可是其實際操作不過為了培養(yǎng)“平庸,怯弱,順從”的學生,面對我和我的伙伴,現(xiàn)在只能說,他們成功了!
說到教育,那就再多說點廢話,前段時間大家都在忙著考教師資格證,和很多人一樣,我并不清楚以后是不是要當老師,只是覺得這個證該考,大家都在考,所以我也得考!
可是現(xiàn)在突然感覺壓力山大。當我們看到從“顏色小學”(紅綠領巾)到“機器人中學”再到“幼稚園大學”。教育是如何“千方百計”將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扼殺,如何粗暴的向我們灌輸意識形態(tài),如何殘忍的諷刺我們的夢想時,我們非但沒有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并為此感到悲傷,沒有想要怎樣彌補和拯救自己,現(xiàn)在竟準備親自將毒手伸向下一代。
教育,教師這個責任我是否真的承擔的起,難道我真的會為了幾口飯去做“殺 人犯”。我要做教師的朋友們,請你們真的承擔起教育的擔子,實現(xiàn)你們的教育理想,不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像我這樣的“腦殘”,還無處伸冤……
2.《野火集》讀后感800字
龍 應臺,聽她的名字你會覺得她是個在書房里啃古語和文化史的禿頂男人,看到野火集的人也會很自然地以為她是個男人,只不過事實和想象的有些出入,她是個秀氣的男人,有著濃厚的書生氣,楊澤她她是“天真女俠”,這樣你就驚訝的發(fā)現(xiàn),原來這是個女人。龍應 臺應該是個讓人驚訝的女人,她的筆觸平和卻寫出臺灣天空下的丑陋,那些藏在最隱晦角落里的黑色都會被這個女人有意無意的扯出來,所以那把野火才會把臺灣的天空燒的透亮。
龍 應臺曾長期旅居海外,對于她這種喝過洋墨水的人,回國之后對于社會上見到的種種都會有種超脫的感覺,她是那種脫離了棋盤的旁觀者,而不是對弈的任何一方,所以她的野火是明亮的,而不會有對于任何一方的偏頗!兑盎鸺肥驱 應臺在報紙上評論文章的集合,對于這種收集型的書刊,龍應 臺讓它做到在20天內再版24次的奇跡!兑盎鸺肪椭_灣的春風,一下就染紅了那個小島上的善良民眾,幾乎成了人手一本的必讀期刊。
龍應 臺的評論不會用堆壘的典故和文化專業(yè)術語做評述,她以身邊的例子為出發(fā)點,在平常中道出那部分不平常,她是站在人民里的,她說的現(xiàn)實是真實的,人們可以觸碰到那些事實的質感,鈍的讓人心痛。她問“中國為什么不生氣?”她評“幼稚園大學”,她說“機器人中學”,她還說臺灣是“生了梅毒的母親”,可是她還是那個生她養(yǎng)她給她生命和家的人。
龍應 臺是盜火的米羅普休斯,那個被眾神放逐的人,可是她卻把火種帶給人間,那些借著春風的野火被龍應 臺盜出來之后就有無限的熱量,炙熱的火苗舔舐著臺灣政治每根被隱藏的脆弱神經(jīng)。龍應 臺的火燒的那些脆弱的制度岌岌可危,多虧了龍 應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龍應 臺應該是個啟蒙者,相較于上一代啟蒙者,從魯迅到賴合,從柏楊到李敖,龍應 臺是溫和的,卻不是怯弱的,她是多吃無害的正氣散,魯迅刺客型的筆鋒是冰冷的,是讓人心寒的冰冷,他是那種剜肉去瘡的猛藥。年青的龍應 臺和年青的魯迅一樣,天真的抱著火熱的救國心去國外求學,回國后她才發(fā)現(xiàn),制度壞了,可以修補;思想壞了,卻是外力無法挽救的,所以她選了和魯迅一樣的路,或者說冥冥中有著某種必然。
龍應 臺的野火燒了二十年,龍應 臺在自己固守的部落格里都快要忘記了,《野火集》都二十年了,她和堂吉訶德一樣,守護著那個沒落的時代,和守舊的存在價值觀作斗爭。夕陽里,堂吉訶德,瘦馬,破qiāng,銹了的甲胄,影子被拖得很長。龍應 臺在早上升旗的陽光里被裹著,影子被踩在腳下。
3.《野火集》讀后感800字
現(xiàn)在的我原本是不愿意去讀這種負能量書籍的,只因在微博中讀到一句很認真的話,才有興趣翻開它?磿臅r候,總是有種說得很對,但哪里又不對,貌似很憤慨,但哪里又別扭的感覺,好幾次讓我差點中斷閱讀?赐暧蟹N混亂、無助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我曾幾度因為別人負能量的傳遞差點奔潰,顯然這樣的玻璃心是無法消化這種負能量的,心中無陽光,如何面對黑暗,更如何推開黑暗,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自責自己的軟弱、無能,告訴自己以后要有勇氣、要正義?烧嬲浆F(xiàn)實中時,仍不能事事如自己所想、所愿。
而我意識到以后以我之力,可以做好的就是完善自己,讓自己充滿陽光,讓自己的陽光足以影響到身邊的人和事。這便是我擁有的微不足道的力量。我仍沒有勇氣,通過吵、鬧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只能表述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想法,卻沒有能力要求別人必須贊同以及認同我的想法,畢竟人人并不是我。此刻,我似乎理解到了《野火集》描述的真正重點,并不是讓我們用生氣、吵、鬧去解決事情,而是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問題,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好與壞,用事實去表達對與錯,不論結果怎樣,但要表明觀點,不說的話別人永遠都不知道。
我看到了作者的無助、無奈、無力,看到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想了想長久以來沒有去做點什么的自己,理解到作者的存在這種憤慨也是應該的。是的,作者說的有一點我很有感應,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站出來去說些什么,不管對方是不是愿意接受愿意改變。
4.《野火集》讀后感800字
龍應 臺在《野火集》中說,臺灣很糟糕。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社會風氣敗壞。表面上看起來文明的社會,卻虛偽地掩蓋著不堪。
但其實最糟糕的是,當你看見有人肆無忌憚地破壞環(huán)境時,卻不動聲色,冷眼旁觀;當你面對各種脾氣暴戾、無理取鬧的人時,你選擇的是忍耐。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也許現(xiàn)在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一個社會的暴戾埋下的惡果,卻一定會無一例外地被所有人收獲。
其實不只是臺灣,大陸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我們對待環(huán)境問題的漠不關心、對無理取鬧的人的忍氣吞聲,才是導致社會骯臟、惡劣、道德敗壞的根本。如果我們能夠對這些人加以制止,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讓,還會出現(xiàn)老人倒地卻沒人理睬、計程車堵塞道路、少年隨手把一百年也不會化解的塑料瓶扔進河里、老虎被無情屠 殺的情況嗎?
我們這樣形容河流: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像一匹藍色的綢子,純凈得沒有一絲雜質。我們這樣形容高山:崇山峻嶺層巒疊嶂,山上郁郁蔥蔥,綠得青翠欲滴。
但真實的情況卻是:河水里全是各種各樣的食品袋、飲料瓶,河水烏黑惡臭;風一吹,露出一條死魚,讓人不忍直視;河水一漲,一股熏人的臭氣撲面而來,隨著風直逼入呼吸里。高山上滿是傷痕,綿延的綠色中露出一塊塊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沙土被挖走了,紅土石礫赤 **地暴露著,像一塊塊瘡疤蓋在不堪注視的青山上,更像是對保護環(huán)境的吶喊:
“珍惜我們擁有的每一寸凈土,珍惜我們擁有的每一滴清水!
我們需要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而不是一個風氣敗壞的社會。祖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家,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為了營造一個和諧安寧的環(huán)境而努力。不只是要從自己做起,更不能容忍別人來破壞這個社會的秩序。讓熊熊燃燒的野火,照亮每一片天空!
5.《野火集》讀后感800字
利用寒假的時間,我讀完了龍 應臺所寫的一本頗有哲理與極為大膽的書——《野火集》。這本書由一篇篇小文章構成,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問題。在這本書里,我了解到了很多與我平日自然思維所不同的東西。它寫了現(xiàn)代的中國,現(xiàn)代的臺灣。把一切的污*、不公、丑陋都通過文字暴露出來。其中我印象頗為深刻的有以下幾篇。
《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與《生氣,沒有用嗎》曾經(jīng)的中國,被外國稱為“生命力的國家”。你知道為什么嗎?你又可曾知道這稱號的由來?這,并不是所謂的稱贊,而是赤 **的諷刺。近幾年,中國的食品問題成為人們心中的恐慌。
我曾聽到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國家因為食品問題,近百人因此中毒而被送進了醫(yī)院。有一個人就說:“看來生命力的還是中國!绷硪粋人就問:“為什么呢?”那個人就回答:“因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最多,卻不見傷了那么多人!笔前,因為我們國家有一系列的食品問題,因為所謂的三聚氰,蘇丹紅都不足以使我們喪失生命,所以這個稱號由此而來。你們都應該懂得,這個稱號后面的嘲諷與其深藏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中國人不懂得生氣。為什么不生氣呢,因為生氣沒有用。這就是這兩篇文章的中心。在這個法治社會,不應該是法律所打造的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嗎?那為什么又會有如此多的問題頻頻而來。這篇文章也讓我想到了“小悅悅”事件,十幾個路人置一個被貨車多次碾過的小孩不理,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沒有一個人拿出手機為她撥打求救電話。
每每想起那場景,心中的憤怒油然而起。冷漠,這怎是一個人之所為。再來,讓我想到了因好心扶起一個婆婆而被判刑,因善良扶起一個老太婆卻被逼自 殺;闹嚕嵟!中國人,你們?yōu)槭裁床簧鷼饽兀?/p>
因為不敢生氣,因為生氣沒有用。中國人講忍耐,中國人怕事,自私。沒有一個人想要惹禍上身,沒有一個人膽敢大聲叫罵那些占據(jù)了你家的攤販,侵犯了你權利的商家,因為怕報復,因為怕惹禍上門。一切都因為怕事啊!
再者,生氣為什么沒有用?因為那些不守法者根本勸服不了,部門也根本辦不了事,簡直是形同虛構。實在有太多因素限制我們,導致我們所能“生氣”的人都失敗,最終無果。龍 應臺在書中闡明,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氣”的人太少。
如果那些攤販被每一個路過的人而責罵,或許他就會撤離,還回你的家。如果那些部門天天都收到投訴電話,他或許就不能熟視無睹,就會辦事。是啊,中國人不敢生氣,很少人懂得生氣。微薄的力量不能打破這蠻橫的結界,只有我們都獻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集結起那份強壯的力量,才能真正地打垮這個問題,她們都不敢吶喊,不敢叫罵,只能忍?墒牵@個“忍”,是我們應該倡導的美德嗎?相信答案都在你們的心里。
我曾在《天天向上》看到過一個關于周鴻祎的采訪。看完這個節(jié)目,我不得不承認周鴻祎確實是一個敢說敢言的成功的商人。他不怕四海樹敵,勇于去顛倒企業(yè)巨頭。敢于去打擊那些不法網(wǎng)站,保障我們的電腦、手機安全。
不畏懼如雨降臨般的唾罵與非議,堅守自己的信念,為我們打造了一個便利的網(wǎng)頁。他說,如果有人能像我一樣去顛倒那些企業(yè)巨頭,甚至來挑戰(zhàn)我,那么中國就會多幾個成功人士,打造出更好的網(wǎng)頁貢獻給大家。那么同樣的,如果我們國家能多幾個像周鴻祎這種敢說敢言的人,或許問題就不再那么多了。
《幼稚園大學》。大學,我所向往的階段。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心里向往大學。因為大學代表這自由,輕松。不再有繁多的作業(yè),不再有石頭般的壓力,也不再有父母整日的啰嗦。因為我們都長大了。但文中所描述的大學,是我從未看見過和了解過的——幼稚園大學。
起初我極為迷惑,幼稚園和大學怎能相提并論呢?可是當我細讀后,才懂得了著所謂的幼稚園大學。文中舉了一個事例:一天,一個淚眼汪汪的女學生半路攔截了作者的車子,讓作者送她和她一個扭傷腳*的朋友回臺北。作者答應了。一路上,這兩個女生哭著抱成一團。其實,這類情況只需一個電話解決。但她們卻只懂得哭泣。她們二十歲,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學教育。而她們獨立處事的能力,卻還不到五歲。
看到這里,我倍感詫異。認為這太不可能,太難以接受了?墒鞘聦崊s又如此。在她們的身上,我們都看不到一絲的獨立。一滴滴的眼淚已為她們說明了一切。
作者在文中稱大學教育為“喂哺式”教育。給予學生“過度保護”,將她們嬰兒化。沒有了她們本應具有的獨立處事能力,自我思考能力。這樣的大學生,還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嗎?這樣下去,我們的大學生還能真正的成人嗎?我想,這個問題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野火集》給了我很多從所未有的感受與見識。認識了中國人,認識了現(xiàn)在的大學教育。我想這更多的不是批判,而是一種反思與鼓勵。目的是讓我們去修正與改進,摒棄這種教育,敢于去指責與指正。這,才是我們所要的國家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