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高三語文期末考試知識點

時間:2022-01-17 11:29: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高三# #高三語文期末考試知識點#】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想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習效率來著手!©無憂考網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語文期末考試知識點》,希望你努力學習,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語文期末考試知識點


  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2、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察、察看)

  4、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

  6、不顧思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7、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旃”通“氈”,毛織的氈毯)

  8、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10、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11、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1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14、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霑”通“沾”,沾濕。“衿”通“襟”,衣襟!皼Q”通“訣”訣別,辭別。)

  15、請畢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歡”,歡聚)

  1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

  17、陰知_黨名姓,一時收禽。(“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員”通“圓”,直徑;“尊”通“樽”,酒杯)

2.高三語文期末考試知識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xiàn)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lián)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jié)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jié)四部分:開端、發(fā)展、_、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具體環(huán)境

  十六、環(huán)境描寫分為: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十八、論據(jù)分類為: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jù)、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3.高三語文期末考試知識點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lián)、偶尾同韻、中聯(lián)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shù)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shù)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4.高三語文期末考試知識點

  1.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樂府雙璧:木蘭詞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17.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

  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20.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24.三王:夏禹商湯周公

  25.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釋道

  27.三公:周時--司馬司徒司空

  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

  31.歲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輔:左馮翊右扶風京兆尹33.科考三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殿試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

  3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中醫(yī)中國畫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馮夢龍)

  37.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3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42.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戰(zhàn)國策

  45.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鐘嶸的《詩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5.高三語文期末考試知識點

  一.對偶的定義

  對偶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對偶切忌離開內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對仗而背離了修辭的根本目的。

  二.對偶的種類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如: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三.對偶的結構

  1、成分對偶。如: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時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而后者尤與時宜不合。

  2、句子對偶。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四.對偶的作用

  對偶的作用:便于吟誦,易于記憶;用于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五.對偶的注意事項

  對偶時應切忌離開內容,片面追求形式上對仗而背離了修辭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