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閱讀
后顧之憂南北朝時期,北魏有一位名臣和出色的政治家叫李沖,出身名門,幼年喪父,由長兄滎陽太守李承撫養(yǎng)長大,少年時候,就立下報國大志,飽讀經(jīng)世致用之學,好交游,有氣量。
李沖起初很受馮太后的青睞,年紀輕輕即被選拔為官。孝文帝初年,他的職位越來越高,直接參與朝政,宮廷中的重要文案都由其掌管。
孝文帝親政后,對李沖也非常器重。李沖處處“竭忠奉上,知無不盡”,直接參與了孝文帝的重大改革,在整頓吏制、精簡官僚機構(gòu)、選任百官、變易服飾等方面多有建樹。
特別是他輔佐孝文帝擬定的《魏律》,內(nèi)容完整,體例合理,廢除了車裂、腰斬等殘酷 刑法,對后世影響極大。
因為功勞巨大,李沖先后被升為中書令等要職,賜爵順陽侯、隴西公,極受恩寵,連孝文帝都不直接叫他的名字,而尊稱“中書”。
李沖盡心盡力,鞠躬盡瘁,在較短的時間,就指揮建起了一座恢宏壯麗的新洛陽城。隨后,孝文帝更是任他為侍中、吏部尚書、太子少傅等職,封咸陽王。
太和二十年,孝文帝率軍征伐南齊,肩負重任的李沖隨同前往,辛苦備至,途中又受到自己錯薦的李彪的惡行刺激,惱怒悔恨之下,突發(fā)重病。
由于醫(yī)治無效,僅過了十多天,這位為鞏固北魏政權、推動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名臣便溘然長逝。
噩耗傳來,孝文帝悲痛萬分,哭著對大臣們說:“李沖仁明忠雅,身負重任,因為有他主持朝政,我外出征戰(zhàn)時身后從來沒有擔憂的事情。如今他不在了,我以后該依靠何人哪!”
2.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閱讀
廢寢忘食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
孔子年老時,開始周游列國。在他六十四歲那年,來到了楚國的葉邑(今河南葉縣附近)。
葉縣大夫沈諸梁,熱情接待了孔子。
沈諸梁人稱葉公,他只聽說過孔子是個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學生,對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學生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
子路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一時卻不知怎么回答,就沒有作聲。
以后,孔子知道了這事,就對子路說:“你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為人呀,努力學習而不厭倦,甚至于忘記了吃飯,津津樂道于授業(yè)傳道,而從不擔憂受貧受苦;自強不息,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紀!@樣的話呢?”
孔子的話,顯示出他由于有遠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實。
3.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閱讀
畫虎類犬馬援將軍曾寫信給他的侄子,希望他能多注意聽聽別人的過失,并學學別人的長處。他在信中說:“龍伯高是一個敦厚、謹慎的人,我希望你們能效法他的品性;而杜季長的為人,豪俠好義,我卻不愿意你們?nèi)シ滦!睘槭裁瘩R援不希望侄子們仿效豪俠好義的人呢?原來,如果學不成龍伯高,仍然可以成為一個謹慎的人,就像刻鵠不成,刻出一只騖來,也可以說是刻成相類似的飛鳥。但是,如果學不成杜季常,就容易成為一個輕浮的人,就像想畫一只老虎,結(jié)果卻會畫出一只狗來,完全會變成不同性質(zhì)的獸類。
“畫虎類犬”這句成語,就是出自馬援寫給侄兒的這封信。因為,虎是獸類中的權威者,一般的野獸都很怕它,而狗卻是卑劣的獸類,只曉得搖頭擺尾的向人乞憐,所以后人便用“畫虎類犬”來譏笑一個人不能自立風格,只知道模仿他人,卻得到相反的效果。
“畫虎類犬”和“東施效顰”還有“弄巧成拙”這些成語都可以互相通用。
4.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閱讀
作壁上觀 秦朝末年,項羽與叔父項梁起兵反秦,推舉楚懷王之孫為楚王,軍威大震。已被秦朝滅亡的趙、魏、燕、韓諸國,也伺機復國,與楚王結(jié)盟反秦。項梁率軍接連取勝,秦二世胡亥急遣大將章邯統(tǒng)領大軍鎮(zhèn) 壓。定陶一戰(zhàn),楚軍大敗,項梁戰(zhàn)死。章邯遂揮師攻趙,圍困趙王于巨鹿。趙王向楚王緊急求救。楚王以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率師援趙。宋義力圖避開秦軍鋒芒,保存實力。楚軍開抵安陽,竟一駐四十六天,只待秦趙廝殺兩敗俱傷,才揮戈出擊。這就急煞項羽。他幾番催促宋義渡河作戰(zhàn),都被拒絕。宋義甚至說:沖鋒陷陣,我不如你;籌謀劃策,則你不如我。項羽一怒之下,殺了宋義號令全軍,并報告楚王。楚王命項羽為主將。項羽親率全軍渡過漳水,旋即破釜沉舟,每人只發(fā)三天干糧,與秦軍決一死戰(zhàn)。此時,集結(jié)在前線的已有十幾支各地援趙部隊。各路援軍見秦軍勢大,都固守營寨,不敢輕易出戰(zhàn)。楚軍一到,立即發(fā)動猛攻。一場惡戰(zhàn),殺聲震天。楚軍將士似出山猛虎,以一當十,直殺得秦軍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各路援軍在自己營壘上看到了這一壯觀場面。楚軍大捷,項羽從此成為各路反秦部隊的領袖。
5.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閱讀
千金買鄰在南北朝的時候,有個叫呂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廣陵地區(qū)。他為人正直,很有智謀和膽略,因此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而且遠近聞名。呂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寬敞,平時再加上不少人在這里出入,就顯得更小了。于是有人勸他再買套更寬敞的房屋。他說:“已經(jīng)夠用了,不用再擴大我的居住面積了!币驗閰紊涞钠返赂呱,人們都愿意和他接近和交談。有一個人物地在呂僧珍家隔壁買了一套房屋。有人問:“你買這房子花了多少錢?”“一千一百兩”。“怎么這么貴?”那人笑著說:“一百兩是用來買房屋的,那一千兩是用來買鄰居的!
成語讀后:在待人處事的過程中,要有選擇地進行交往。要和有自強意識,有上進心的朋友多交往。這正是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閱讀
一衣帶水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稱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統(tǒng)一中國,在北方實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國力大增。而當時長江南岸的陳朝后主陳叔寶卻十分荒*,不理朝政。他雖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卻依恃長江天險,并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穎詢問滅陳的計策,高穎回答說:“江南的莊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們在他們的收獲季節(jié),揚言出兵,他們一定就會放棄農(nóng)時,屯兵防守;他們作好了準備,我們便不再出兵。這樣來幾次,他們便不會相信。等他們不作準備,我們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們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糧食不像我們北方屯積在地窖中,而屯積在茅、竹修建的倉庫中,我們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燒毀它,如果連燒幾年,陳朝的財力就大大削弱了,滅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穎詢問滅陳的計策,高穎回答說:“江南的莊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們在他們的收獲季節(jié),揚言出兵,他們一定就會放棄農(nóng)時,屯兵防守;他們作好了準備,我們便不再出兵。這樣來幾次,他們便不會相信。等他們不作準備,我們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們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糧食不像我們北方屯積在地窖中,而屯積在茅、竹修建的倉庫中,我們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燒毀它,如果連燒幾年,陳朝的財力就大大削弱了,滅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穎的計策,經(jīng)過七年的準備,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陳。出發(fā)前,他對高額說:“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夠因為一條像衣服帶子一佯狹窄的長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嗎?”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向陳朝的都城建康發(fā)動猛烈的進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獲了陳后主,滅掉了陳朝。
7.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閱讀
后起之秀東晉時,王忱(chen)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寧,是當時著名的經(jīng)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志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他年齡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
不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fā)。張玄見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
事后,范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yōu)秀人才,你為什么不好好與他談談?”
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談談嘛!
范寧聽了這話,倒反而稱贊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是后來的優(yōu)秀人才!
玉忱笑著回答說:“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8.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閱讀
螳臂當車秋時,齊國的國君齊莊公,有一次坐著車子出去打獵,忽見路旁有一只小小的蟲子,伸出兩條臂膀似的前腿,要想來阻擋前進中的車輪。莊公問駕車的人:“這是一只什么蟲子?”駕車的人答道:“這是一只螳螂,它見車子來了,不知趕快退避,卻還要來阻擋,真是不自量力!”莊公笑道:“好一個出色的勇士,我們別傷害它吧!”說著,就叫駕車的人車子靠邊,讓開它,從路旁走過去。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開了。人們都說莊公敬愛勇士。便有好多勇敢的武士,紛紛來投奔他。但是,“螳臂當車”作為一句成語,卻并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作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
一天清晨,剛下過雨,一只螳螂趴在樹上喝露水,忽然看見樹下道路的路面上陷下去一個大坑,這個坑真大,足可以掉下去兩匹大馬。螳螂心想:糟了,這么大的坑,如果待會兒誰的車從這里過,肯定要出事的。
正這么想著,一輛疾馳的馬車過來了,還沒等螳螂看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那輛車就“轟”地一聲*了。
于是,螳螂大聲叫喊:“出事故啦!”可是周圍一點回音都沒有,螳螂急得沒辦法,只好從樹上爬下來。
這時,遠處又傳來了車輪聲,螳螂更是急得滿頭大汗,他幾步跳到大坑前邊的不遠處,橫在道路中間,伸開雙臂,大呼:“停車,快停車!”
可是,趕車的人和乘車的人看到此情景,不僅不停車,還都一起嘲笑道:“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后面發(fā)生的事,其結(jié)果不言而喻。只是再往后,人們談到螳臂當車的義舉時,都不愿承認螳螂的高尚、勇敢和悲壯,卻仍將他當作嘲笑的對象。
歷史竟是這樣的不公。究其原因,無非是螳螂太渺小,人微言輕,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蟲兒,怎么可以去糾正趕車人和乘車人的錯誤呢?要知道,那個時候,能坐馬車的人,可都是有相當身份的人。
9.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閱讀
瓜田李下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是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xiàn)在的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么過失,現(xiàn)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并不是獻給朕的!绷珯嗷卮穑骸肮咸锢钕碌南右桑藗兡哪芏挤直娴们迥?”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里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懷疑
10.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閱讀
畫餅充饑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yǎng)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后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shù)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
"畫餅充饑"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chǎn)生的,F(xiàn)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還有個成語"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