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2青海一本大學排名

2.高考命題新方向
1高考語文作文
命題的價值導向與試題形態(tài)創(chuàng)新
摘要: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更為凸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內核、以“三大文化”為載體的價值導向。
在這一價值導向下,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建構真實的交際語境,優(yōu)化提示性材料、寫作指令與具體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進行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
面向新時代,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應進一步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凸顯價值引領功能;同時應創(chuàng)設更為復雜的文化情境與更為真實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文化現象背后的價值導向。
2高考思想政治試題
對“四史”學習教育的考查及教學啟示
摘要: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以下簡稱“四史”)學習教育不僅是黨和國家在新時代的客觀要求,也是傳承紅色基因、堅定學生理想信念的內在要求。
思想政治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將“四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時,既要符合學生學業(yè)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又要符合社會、國家發(fā)展對思想政治課提出的客觀要求。
在命制高考思想政治試題時,要在把握“四史”學習教育要求基礎上,以“四史”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
在教學中融入“四史”學習教育內容時,要把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水平、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作為重點。
3高考思想政治試題
對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的考查及教學啟示
摘要:提升學生的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是我國進入新發(fā)展階段對學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為落實這一要求,需要通過考教融合,以考促教,以教促學。對近些年高考思想政治試題進行分析發(fā)現,通過設置試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生態(tài)倫 理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生態(tài)文明認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生態(tài)行為習慣。
對教育教學的啟示是:
在觀念層面,堅持立德樹人,明確生態(tài)文明教育目標;
在內容層面,以高考試題為引領,拓展生態(tài)文明教育內容;
在方法層面,構建協同機制,凝聚生態(tài)文明教育力量。
4高考英語試題
對勞動教育的滲透及教學啟示
摘要:深入分析高考英語試題對勞動教育的滲透,有助于引導高中英語教學落實勞動教育。近幾年的高考英語試題通過展現勞動過程、創(chuàng)設勞動語境、呈現創(chuàng)造性勞動、講述環(huán)保故事、滲透勞動文化、描述人物事跡滲透勞動教育,旨在使學生增長勞動知識、培養(yǎng)公民意識、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勞動價值感、認同勞動價值、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
高考英語試題對高中英語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的啟示是:
(1)拓展聽力語料中人物的社會身份,擴展學生對勞動關系的認知;(2)拓展閱讀語境中的勞動范疇,挖掘閱讀語篇的育人價值;(3)融勞動教育于寫作教學之中,豐富學生的勞動體驗。
高考命題日漸靈活
此前,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到:
高考命題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考查和引導。
要優(yōu)化情境設計,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充分發(fā)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引導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以后的高考將會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無論是數理化或者是文史類的考試,均會設置開放性、靈活性較強的題目。
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埋頭苦讀、死記硬背的模式來學習、來備戰(zhàn)2022年高考,且在思維上仍然是不擅長變通,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在以后的各種模擬考以及高考中將會極度不適應。
另外不得不提的還有:2022年高考仍然是沒有對應的考試大綱的。據教育部在此前發(fā)布過的通知中就曾明確:自2020年起,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考生如需了解試卷結構與考試內容,可沿用2019版《考試大綱》。
也就是說,無論是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或者是沿用舊高考模式的省份,可參照的僅有2019版的考試大綱。這也就意味著,備考范圍相對較大。如何在有限的備考時間內復習與掌握不同難度的內容,也是個棘手的問題。
3.高考命題方向、考察重點
一、考察重點
1.日常內容融合到考題中
2022年高考試題會把日常生活中的內容融合到考題中。
比如說,天問一號傳回首幅火星圖像!這個點,考察的學科就有高考語文作文,物理等學科的考題。因此,考生必須注意,因為,這個也是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給我們的啟示。
又比如,疫情在生物中考到,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呈流涕、不適等感冒癥狀,可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下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
考生提示:平時多看新聞,在做試卷把常見的和生活相關的題目整理起來。
2.熱點素材
1)中國建黨100周年(中國價值、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2)神州十二、十三號載人飛船再次升太空
3)2021年東京奧運會
4)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
5)2021年諾貝爾獎
6)教育“雙減”政策
7)袁隆平先生的成就與精神
8)共同富裕的規(guī)劃
9)《長津湖》《功勛》……
對于2021-2022年這區(qū)間發(fā)生的熱點素材要重點把握,比如,任何人,任何外部勢力都不能阻擋我們國家崛起和國家完整統一。比如,中國神舟載人飛船等。
二、對命題專家要求
1.試題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qū)分度和適當的難度,難易比例應配置合理。
2.試題設計不超出《新課程標準》、《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說明》和教材要求。
3.非選擇題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層次學科能力,答題量和思維量與賦分值應合理。
4.試題要求,必須科學規(guī)范,目標明確,在學術上沒有爭議。題目立意情境和設問應科學、可信、新穎、靈活,表達方式應合理、有效、準確、簡捷。
5.選擇題的題干應圍繞一個中心,和選項的關系一致,干擾項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錯誤,各選項的結構和語言長度應大體一致,各題正確選項的分布要基本均勻。
6.試題考查的學科核心內容和主干知識應具有合理的覆蓋和比例,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三、讀懂命題人出題目的
考生要了解命題人的思路才能考到高分,平時用到難題的時候不會做,等老師講了題目后我們應該要有以下問題。
第一:當時我是思路是什么?為什么當時沒有想到?當時為什么會做錯?
第二:這道題考了一些什么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是怎么關聯上的?當時我為什么沒有想到這些知識點?
第三:老師的思路我是否聽懂?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我是否還會做錯?
第四:命題人為什么會出這樣的題?目的是什么?
所以我們重點要揣摩命題人的思路,他們出題的目的是什么,是挖坑給部分考生挑呢還是什么?當然不管高考怎么考,只要考生不存在盲區(qū)知識點就基本上能拿到高分,盲區(qū)知識點是導致丟分的重要原因,比如大題的分值都比較高,一般都是十幾分到幾十分,如果在解題時需要用到某一個知識點是考生的盲區(qū)知識點,那么考生就得丟掉這幾十分,那么多科目一個科目丟掉幾十分加起來就很難考到好大學。
華中師大附中、長郡中學、衡水中學、雅禮中學他們學校的學生為什么升學率那么高一本升學率是90%到97%。他們的學生很重視學生的知識點應用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解答,還不定期地去知識點盲區(qū)掃描。
四、2022年高考命題的10項原則
1.起點很高,高屋建瓴,落點較低
物理化學等理科類試題有的是尖端科研課題、甚至是獲諾貝爾獎的問題內容,起點很高,但答案不會超越高考評價體系要求,落點很低。
要求考生:懂得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應用。
2.弘揚時代精神
方向明確,立意鮮明,情景新穎,貼近實際高考命題應體現時代主題,弘揚時代精神。試題要用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將考查內容進行包裝,堅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則。
3.學過的知識點都可能被考到
重點必考,主干多考,次點輪考,補點選考重點知識重點考,重點知識年年考,非重點知識輪流考。高考命題首先設定考查的重點內容和層次要求,使支撐學科的主干知識保持較高的考查頻率,新考綱補充的考點要選擇性的考,以此為基調展開考查網絡,拓寬考查空間。
4.同一考點變化考
考查基礎,變換情景,設問科學,注重創(chuàng)新高考試題具有“重基礎、重應用、重時事、重生活”的特點。每年以考查基礎知識為主,而且起伏不大,變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設問角度。同樣的考點知識,今年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這樣問,明年那樣問,標新而不立異,交叉而不偏離,年年創(chuàng)新,?汲P。
5.出題多從探究性,開放性,體現創(chuàng)新性出題
共性好考,個性難考,試題開放,探究創(chuàng)新高考也要注重共性與個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較容易,個性考查難度較大,因此高考試題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擴大開放性,體現創(chuàng)新性,從獨特的角度對學科知識進行多方位、深層次的考查,體現考生的個性品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有獨特見解、有思想水平、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答案。
6.考察思維,解題容易
入易出難,路多口小,層層設卡,步步有難高考為了保證選拔功能,試題必須具有良好的區(qū)分度。較難的題目,考生一般入題較易,之后會發(fā)現解題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寬,但越走越窄,越來越難。試題層層設卡、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問都要攔住一批考生,只有優(yōu)秀的才能走到底。
7.思維穿透力考察考生
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見大,思維穿透試題往往從比較小的一點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擾,小中見大,透過表面現象,從本質上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實際上是對思維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試卷中除了基礎題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較大的思維量去穿透表面,觸及本質。
8.課外和課堂結合考察
材料在外,答案在內,考查思維,體現能力高考命題不留教材版本痕跡,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書里沒有的,但考點知識都是考綱要求內容?忌诳紙錾峡搭}時間少,做題時間少,想題時間多,“想”就是思維,高考試題就是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程序和思維方法,進而體現考生的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
9.考查知識的“應用性
掌握理論,學以致用,學科價值,重在應用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學有所用,高考試題的學科價值在于考查知識的“應用性”,用知識解決問題,正是命題的目的所在。人文學科要與社會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的熱點問題相結合,自然學科要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和科學技術發(fā)展,使本學科試題更加具有實際性、應用性和學科性。
10.以生考熟
體現國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擊軟肋命題者在編制每一道試題時都要考慮我國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對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謂“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問題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識,大家都沒見過、沒做過,老師也沒講過,這類問題能考查學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體性“軟肋”。
五、2022年的高考命題趨勢與導向
近日,《中國考試》公布了2022年的高考命題導向,給師生的備考指明了方向。請跟小車一起往下看:
1.高考語文作文命題的價值導向與試題形態(tài)創(chuàng)新
摘要: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更為凸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內核、以“三大文化”為載體的價值導向。
在這一價值導向下,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建構真實的交際語境,優(yōu)化提示性材料、寫作指令與具體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進行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
面向新時代,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應進一步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凸顯價值引領功能;同時應創(chuàng)設更為復雜的文化情境與更為真實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文化現象背后的價值導向。
關鍵詞: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寫作指令;命題理念
2.高考英語試題對勞動教育的滲透及教學啟示
摘要:深入分析高考英語試題對勞動教育的滲透,有助于引導高中英語教學落實勞動教育。近幾年的高考英語試題通過展現勞動過程、創(chuàng)設勞動語境、呈現創(chuàng)造性勞動、講述環(huán)保故事、滲透勞動文化、描述人物事跡滲透勞動教育,旨在使學生增長勞動知識、培養(yǎng)公民意識、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勞動價值感、認同勞動價值、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
高考英語試題對高中英語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的啟示是:
1)拓展聽力語料中人物的社會身份,擴展學生對勞動關系的認知;
2)拓展閱讀語境中的勞動范疇,挖掘閱讀語篇的育人價值;
3)融勞動教育于寫作教學之中,豐富學生的勞動體驗。
關鍵詞:高考英語;高考命題;考試內容改革;試題分析;勞動教育
3.高考思想政治試題對“四史”學習教育的考查及教學啟示
摘要: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以下簡稱“四史”)學習教育不僅是黨和國家在新時代的客觀要求,也是傳承紅色基因、堅定學生理想信念的內在要求。
思想政治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將“四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時,既要符合學生學業(yè)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又要符合社會、國家發(fā)展對思想政治課提出的客觀要求。
在命制高考思想政治試題時,要在把握“四史”學習教育要求基礎上,以“四史”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
在教學中融入“四史”學習教育內容時,要把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水平、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作為重點。
關鍵詞:高考;“四史”學習教育;思想政治試題;高考命題;思想政治課;考教融合
4.高考思想政治試題對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的考查及教學啟示
摘要: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以下簡提升學生的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是我國進入新發(fā)展階段對學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為落實這一要求,需要通過考教融合,以考促教,以教促學。對近些年高考思想政治試題進行分析發(fā)現,通過設置試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生態(tài)倫 理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生態(tài)文明認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生態(tài)行為習慣。
對教育教學的啟示是:
在觀念層面,堅持立德樹人,明確生態(tài)文明教育目標。
在內容層面,以高考試題為引領,拓展生態(tài)文明教育內容。
在方法層面,構建協同機制,凝聚生態(tài)文明教育力量。
關鍵詞:高考;思想政治試題;考教融合;思想政治課;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
5.新高考命題日漸靈活
此前,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到:
高考命題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考查和引導。
要優(yōu)化情境設計,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充分發(fā)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引導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以后的高考將會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無論是數理化或者是文史類的考試,均會設置開放性、靈活性較強的題目。
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埋頭苦讀、死記硬背的模式來學習、來備戰(zhàn)2022年高考,且在思維上仍然是不擅長變通,顯示是不太現實的,在以后的各種模擬考以及高考中將會極度不適應。
另外不得不提的還有:2022年高考仍然是沒有對應的考試大綱的。據教育部在此前發(fā)布過的通知中就曾明確:自2020年起,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考生如需了解試卷結構與考試內容,可沿用2019版《考試大綱》。
也就是說,無論是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或者是沿用舊高考模式的省份,可參照的僅有2019版的考試大綱。這也就意味著,備考范圍相對較大。如何在有限的備考時間內復習與掌握不同難度的內容,也是個棘手的問題。
6.新高考命題六大要求
要求1:試題設計不超出《新課程標準》、《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說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試題要求,必須科學規(guī)范,目標明確,在學術上沒有爭議。題目立意情境和設問應科學、可信、新穎、靈活,表達方式應合理、有效、準確、簡捷。
要求3:試題考查的學科核心內容和主干知識應具有合理的覆蓋和比例,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要求4:試題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qū)分度和適當的難度,難易比例應配置合理。
要求5:選擇題的題干應圍繞一個中心,和選項的關系一致,干擾項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錯誤,各選項的結構和語言長度應大體一致,各題正確選項的分布要基本均勻。
要求6:非選擇題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層次學科能力,答題量和思維量與賦分值應合理。
二輪復習攻略,如何制定二輪復習計劃?
很多同學表示:雖然一輪復習知識點都過了一遍,但是做題時,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還是不行,做題的速度與準確率還是不高。所以,此時的二輪復習顯得尤為關鍵。如果說一輪復習是讓大家回歸課本、夯實基礎,那二輪復習則需要一個更加完善的體系,不僅要啃透課本,更要吃透真題、統攬全局。
超過50%的人在每年開始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新計劃,卻只有8%的人后完成自己的目標。如何避免“學習計劃”在2月份的時候制定,3月份的時候忘記,4月份的時候徹底放棄?所以,你需要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計劃表。
第一步:回歸課本,梳理知識
回歸課本時特別要注意以下細節(jié):
1.基礎知識點梳理:概念、原理、規(guī)律(包括法則)、專業(yè)術語、數字、符號、過程或步驟的陳述。
2.瀏覽課本輔助學習資料:“小資料”“課外讀”等。
3.注意對理科實驗的復習,不能只關注實驗題目的練習,要注意常用儀器的使用,回顧做過的實驗原理、實驗設計、實驗的數據處理與分析。
第二步:回顧試題,查漏補缺
1.關注已做過的試題中的錯題,也是考前復習的重點之一。分數的增長點就在錯題上,對那些易錯易混的知識點,一定要摸清摸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建議利用大概一個半月的時間進行專題的復習。要有對考試大綱進行專門的研究,以把握命題方向,還要有穿插解題思想與方法,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三步:潛心研究高考試題
對近三年來的高考試題進行研究,把握今年的命題方向與脈搏。怎么研究?
1.做:做題的目的是找感覺,感受高考試題的深廣度,這有助于我們在復習中把握好“度”,特別是防止在訓練題中片面追求偏、難、怪;
2.比:對各年全國卷比較,對全國各地卷比較,從中找差別、找共性、找聯系,這樣,復習的目標更明確,復習的思想更開闊;
3.找:通過對近三五年的高考試題的重點研究,找趨勢、找方向、找規(guī)律,據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點、難點、熱點,從而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這里面還要穿插如何做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進行專項訓練,學會“秒殺”客觀題,規(guī)范解答主觀題。
第四步:規(guī)范答題,保證時間
特別要養(yǎng)成書寫工整規(guī)范的好習慣,使用規(guī)范的專業(yè)學科術語答題。很多考生題一看都會,但是分數就是拿不全,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準確了,但表達的不準確、不到位,不會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問題。
所以平時做題一定要落實在試卷上,不能只看,答題時表達要準確規(guī)范,要會用專業(yè)術語回答問題,回答問題要言簡意賅準確無誤。
目前高考閱卷都是網上閱卷,對書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平時的書寫一定要養(yǎng)成工整規(guī)范的好習慣。
4.2022高考備考清單
心理準備
這種心理準備,不僅僅只是考生,也包括家長的準備。高考是整個家庭的大事,所以理應整個家庭成員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讓孩子心里明白,高考是一家人在戰(zhàn)斗,家長是孩子的心理依靠,且一定要靠得住。
在這一年里,家長既要幫助孩子準備緊張起來,積極準備高考,又要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和壓力。
家長要做好這一年的時候安排,并指定一名家長負責孩子高考之年的各項事宜,同時也幫助孩子減少各種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家長要做到工作上少出差,對孩子多關注。對孩子少訓斥,多鼓勵,少放任,多監(jiān)督。
家長要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各科各項要齊頭并進,各科各項之間不能出現短腿。要養(yǎng)起良好的做題習慣,每次考試都要達到好的做題效率。
高考之年既是對考生心理上的一種考驗,也是對家長的一種考驗。高考是人生的很重要的經歷,將會影響考生的一生。高考是實現夢想的時刻,為了夢想我們必須去拼搏。
環(huán)境準備
高考之年,一定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和諧、關愛、親切的環(huán)境,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家庭關系,不要因為一些細小的事吵架,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心理。
在這一年里,其它的任何事都可以先放一邊,以不影響孩子為一切事情處理的原則。為考生營造一個安靜的心理和學習環(huán)境。
這一年,要減少親朋好友的往來,包括走親訪友,外出聚餐,外出旅游,好謝絕不必要的客人來訪。
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方便的小的學習環(huán)境,要有獨立的房間,房間的室內環(huán)境要適宜孩子學習,燈光、桌椅、書架要配備合適。孩子的各種學習用具,各種文件夾、筆、本等,都要及時準備到位。
如果有條件,這一年好接送孩子上學。因為孩子可以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在來回的路上,稍作休息,也避免公交車的擁擠。
溝通準備
這一年,家長必須建立與孩子良好的溝通渠道,高考不是考生一個人的事,是全家人共同的目標,很多事情需要全家人一起商量一起做決定。不能把這個任務單純地只交給考生一個人去承擔。這就要建立與孩子的溝通渠道。
在家長成員中,有些家長平時對子女要求嚴厲,孩子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對父母說。或者,對父母提的一些要求,就會遭到不明不白的訓斥,這樣不利于溝通。
在高考之年的各個階段,家長要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這就需要溝通,各個階段溝通的內容不一樣,一個階段做一個階段的事情,不要跨階段去做,也不要跨階段去溝通,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壓力。
家長切記,這一年,孩子更多的是需要鼓勵,而不是泄氣。所以不要把每考后失利的安慰話放到考前。說句通俗一點的是,到哪兒就說哪兒的話,沒到哪兒就不要說。
當考試失利時,要鼓勵孩子,要給孩子信心,要幫助孩子尋找原因,分析問題所在,及時調整方式方法,而不是指責。
高考之年,家長還要保持與學校各任課老師的溝通,以便了解考生各科的情況。特別是要保持與班主任老師的溝通,班主任老師都非常負責,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比較了解。
有條件的家長還要保持與目標大學招生辦老師的溝通,以便隨時掌握目標學校的招生動向。
服務準備
在一些具體的事情上,家長要做好一切有利于高考的準備工作。好家里要配置一臺電腦、打印機,可以方便孩子及時查找打印各種復習資料。
家里好要準備網絡,一方面方便通過網絡了解外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孩子查找資料。自主招生的報名、通知及結果查詢,高考報名和交費、外語口試通知、成績單打印、體檢通知單、填報志愿、高招信息、高考成績查詢、錄取結果查詢等等,這些都是通過網絡來實現的。
5.高考必遇到九種考題,教你怎樣應對
01
遇到容易題
遇到自己感到非常容易的問題時,切忌因興奮過度而“樂”中出錯。容易題并不是拉開分數的題目,這類題目只要認真一點所有人都能做對,所以這類問題反而更不能輕視它。對這樣的考題,考試的側重點在于“細心”和“認真”。因此,要更加小心謹慎,“在戰(zhàn)術上要重視敵人”。
02
遇到困難題
遇到難題或步驟繁多的題時,千萬不要緊張。首先要明白,考場上人人平等。難題在絕大多數考生面前都是難的,而整體分數線是隨考生的普遍成績而“水落船低”的。因此,試題本身的難度對排名沒有多大影響。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可以先放過去,等其他題做完后再回過頭來慢慢地“啃”,這樣常常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則,老是鉆牛角尖里,會使人感到“山窮水盡”,只能增添急躁情緒,浪費寶貴時間,影響大局,而換一道題,常常可以使思路重新活躍起來。
03
遇到“以前似乎曾經做過”的題
遇到這類題時,思想要倍加小心,反復審題,千萬不可簡單輕率地按照練習過的方法照搬。因為這類題往往表面形式相似,但內容、要求、解法完全不一樣,如果按“想當然”去解題,就必定會出差錯,不少人都吃過這方面的虧。因此,必須認真細致的審清題意再下筆。
04
遇到自己答錯的題
一般人幾乎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習慣,發(fā)現自己答錯題后,會立即擦掉或劃掉重寫。當發(fā)現有題做錯時,先別急著劃掉,要先在旁邊寫上正確的解法再劃。因為有時轉念一想,又發(fā)現原解題是對的,若已劃掉,而又要花時間去重抄一遍,那樣就會耽誤時間。如果確實錯了,也不要用筆大抹,只要把錯誤的地方圈出來即可。
05
遇到不曾見過的題
遇到這類題時,首先要穩(wěn)定情緒,堅定信心,慢慢回憶。因為除了自主招生考試以外,其它幾場考試內容完全超出教材和大綱之外的試題是不會出現的,出題人不會在考題上來戲弄考生,讓考生猜謎語,要相信自己掌握的知識是完全能夠做出此題的。這時就靜下心來,回憶一下題目的內容屬于課本中哪一部分所講的,想想這部分的知識體系及有關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時就可能從中理出頭緒,在“山重水復”中出現“柳暗花明”。
06
遇到特殊題
遇到這一類題,先不要感到束手無策。這類題往往都有一套常規(guī)解法,一旦用常規(guī)解法解不出來的,就說明該題有特殊之處。這時首先的是不能慌,不能急,就如解繩子疙瘩一樣,越急越慌就越解不開。這時要找出試題的“題眼”,即關鍵詞句,這是答好這類題的首要條件。試著換換角度,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嘗試著把這道題分成幾個層次去理解,或者用幾種方法、幾條原理去解,或采用逆向思維去解,這樣就能在某一處突然明亮,順手而解。
07
遇到綜合性很強的大題
遇到這樣的題根本不要害怕,更不用感到“無處下手”,只要你采用分解的方法就能徹底解決。先把大題一步一步地分解成若干小題,然后把每一個小題做出來,后綜合在一起就是正確的答案。其次,考試中的很多大題就是把教材中若干道小題綜合在一起構成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對這類題就有了辦法。
08
遇到“一時想不起來”的題
在考場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明明平時很簡單、很熟悉的題目、概念、定理或公式,到答題時突然想不起來。遇到這樣的問題時,首先要放松思想不要慌張,也別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先把此題放一放,去做別的題目。在做別的題目時,被遺忘的內容常常會自動的“跳”出來。如果回頭再想還是想不起來,就先想想課本或筆記中在遺忘部分前后的知識點是什么內容,然后再把這些知識點聯系起來回想。也可以找一找卷面上其他試題的內容,看看是否能啟發(fā)回憶出遺忘的那部分內容。只要稍加留意或只想到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會茅塞頓開。
09
遇到絕對答不出的題
有的題經幾次強攻硬啃仍不能解,而且考試的時間又不多了,不能再繼續(xù)往下久想細思了,這時也不能放過,更不能讓它空著。對這種題,只要不倒扣分,就盡管放心的猜,大膽的“蒙”,對那些選擇題、填空題憑自己的感覺往上填,大題就寫些相關的定理、公式,然后根據自己知道簡單的推一推,哪怕只有一些模糊的意識也要在答案上表現出來,力求得些小分。只要敢這樣做,說不定就猜對了,蒙準了。總比讓它空著白白失去得分的機會強。
不管試題如何變幻,關鍵是自己要真正掌握知識,真正把知識變成自己的,這樣不管遇到什么樣的試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