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勵志故事
桌上流行一首順口溜:握著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每當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會意地放聲笑起來,氣氛立刻就輕松了。當然,這是基于人家對該順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覺準確,描述到位。
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這段順口溜,男人們照例笑得起勁。
后來發(fā)現(xiàn)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沒笑。男人們忙說鬧著玩別當真。沒想到女人認真地說:妙的就是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可以被右手信賴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別的手任怎么叫你愉悅興奮魂飛魄散,過后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開了你就殘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稱贊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獨到,婦人淡淡地說:有什么深刻而獨到,不妨回去念給你們各自的老婆聽聽,看她們說些什么。
男人當中有膽子大的果然回去試探老婆,果然老婆們的理解均與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們都是左手,男人們當然要以左手計。
而他們都是右手,他們當然作右手想。
2.勵志故事
30年前,年輕的戴維·馬赫創(chuàng)辦了一家小型火柴廠,然而只經(jīng)營了四年就倒閉了,銀行把廠房收了回去,只把一大堆火柴留給了他。
馬赫每天晚上都忙著把這些火柴裝進盒子,白天拿到街上去賣。然而火柴實在太不值錢,無論他如何努力,賣火柴的收入都難以維持他的正常開支,馬赫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馬赫心想,如果這些火柴會突然變得更加有價值該多好啊,那樣就什么問題都沒有了,但這又怎么可能呢?
一天傍晚,馬赫像往常那樣在家門口一邊乘涼一邊為火柴裝盒,隔壁的一個小男孩則站在他的身邊陪著他聊天。突然,那個小男孩興奮地朝他喊:“馬赫,你看這堆火柴真像是一張人臉,而且似乎還張大著嘴巴在喊什么呢!”
馬赫往地上看去,發(fā)現(xiàn)那堆火柴還確實有幾分像一張人臉,他淡淡地一笑說:“它只是一堆火柴,能喊什么呢?”
“或許,它是在為你喊加油吧!”那個小男孩說。
馬赫聽了小男孩的話,心里猛地一怔,他想連這堆幾乎毫無價值的火柴都在為我喊加油,我還有什么理由繼續(xù)難過和沮喪呢?馬赫從這堆酷似人臉的火柴上得到了靈感:能不能用火柴加工成工藝品呢?如果可以的話,那這些火柴的價值就會陡然增加了!想到這里,馬赫頓時來了興趣,他立刻停下了手中的活計,開始琢磨如何制作火柴藝術品。
從此后,馬赫再也不出去賣火柴了,而是成天待在家里鉆研如何把火柴制作成藝術品;鸩裼旨氂中,要把它們組合成一件藝術品非常困難,馬赫嘗試著用針縫,用線繞,用膠水粘,但是都失敗了。為了搗鼓他的火柴藝術品,馬赫沒少被周圍人笑話,就連他的父母也指責他不務正業(yè),光想些不切實際的事情,但馬赫卻一直沒有放棄。
終于有一天,馬赫想到了一個模具成型法,先用橡膠制作一張空心的人臉模具,然后把火柴按照不同需求,涂上各種顏色,之后再粘上膠水,放進模具上固定,等干燥了以后,再把模具拆下來,這樣,一件藝術品就誕生了。聽起來這似乎挺簡單,但事實上并不是這么一回事。因為無論有沒有模具,火柴又細又小都是事實,所以要把火柴在模具里整齊地排列起來,也是非常困難的。
馬赫所制作的第一件火柴藝術品就足足花了他兩個星期和四千根火柴,那是一張歌壇巨匠“貓王”的臉,完工后,馬赫把它拿到藝術品市場上去銷售,居然賣出了1。8萬英鎊的好價錢。四千根火柴裝進盒子里只有四十盒,而四十盒火柴的價值甚至不到兩英鎊,但馬克把這些火柴做成藝術品后,足足使它們的價值翻了九千倍!
經(jīng)過此后26年堅持不懈地刻苦鉆研和反復實踐,現(xiàn)在,馬赫不僅能夠用火柴制作人臉藝術品,還可以制作各類動物和宗教、政治圖標等造型的“雕刻”,這些精美的藝術品使各國收藏家爭相購買,每件藝術品的出售價都不會少于5萬美元。前不久,已經(jīng)53歲的馬赫在愛丁堡舉辦了他的個人藝術品成就展,這次展覽一共銷售出了300萬美元的火柴藝術品,僅其中一件高達1。80米的“火柴猩猩”,就賣到了40萬美元的天價!
馬赫不僅成了一位用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的火柴富翁,而且還成了一位了不起的火柴藝術家。在展覽會結束后的慶功宴上,馬赫感慨地說:“我所有的成就都是因為初的困境,我知道每個人都不喜歡自己處在困境里,但只要我們有一顆積極之心,困境也會成為我們的朋友,也會為我們喊加油!”
3.勵志故事
下雨了,三個乞丐從不同的方向來到同一棵樹下,為爭一席干燥的地皮,相互打了起來,由于各有絕招,誰都沒占到那塊不漏雨的地方。雨越下越大,后他們達成協(xié)議:誰富,誰就坐到那片濃密的樹陰下。
第一個乞丐端著一只大海碗,說:“我有十二只碗,我每天換一只。心情好時,我用一只好碗;心情壞時,我用一只壞碗。在東城區(qū)我用一只藍花碗,在西城區(qū)我用一只黑花碗,在南城區(qū)我用一只青花碗,在北城區(qū)我用一只金邊搪瓷碗。我每天都用不同的碗吃飯,難道我不富有嗎?”
第二個乞丐對第一個乞丐的表白不屑一顧,他放下背上背著的一卷草席,說:“這算什么富有?我才是真正的富人。我有十二張草席,我每晚想鋪幾張就鋪幾張,并且在南天橋的窯洞里有一張,在北天橋的窗洞里有一張,當然了,在東天橋、西天橋也都有我的草席。晚上我想到哪兒睡就到哪兒睡,就這樣隨心所欲,我難道不像個富人嗎?”
第三個乞丐腿有點瘸,他顫顫巍巍地挪了一下身子,說:“我不像你們那樣富有,但我有一條短了一截的腿。普天之下,誰能比一個短了腿的乞丐更富有?”
他話音未落,一個打著傘的婦人從這兒經(jīng)過,很憐憫地在他的身旁丟了一枚硬幣。其他兩位乞丐面面相覷,后,腿有殘疾的乞丐便坐到了濃密的樹陰下。
在人類所有的詞匯中,“富有”是惟一沒定義的詞,并不是不能定義,而是能定義的人太多。
4.勵志故事
一只新組裝好的小鐘放在了兩只舊鐘當中。兩只舊鐘“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
其中一只舊鐘對小鐘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墒俏矣悬c擔心,你走完3200萬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3200萬次!毙$姵泽@不已,“要我做這么大的事?辦不到,我辦不到!
另一只舊鐘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 小鐘將信將疑的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就試試看。”
小鐘很輕松地每秒鐘“滴答”擺一下,“滴答”再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3200萬次。
感悟:
每個人都希望夢想成真,成功卻似乎遠在天邊,遙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讓欠懷疑自己的能力,放棄努力。其實,我們不必想一月、甚至一年之后的事,只要想著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該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這只小鐘一樣,每秒“滴答”擺一下,成功的喜悅就會慢慢浸潤我們的生命。
5.勵志故事
曾經(jīng)有人問一位商業(yè)奇才:“你的成功秘訣是什么?”
“如果你知道現(xiàn)在市場上裝潢設計人才短缺,你會怎樣做?”商人反問他。
“當然是趕緊去學習裝潢設計技術!蹦侨瞬患偎妓鞯鼗卮稹
商人聽后笑著說:“如果是我,一定想辦法招募幾名裝潢設計的高端人才,然后創(chuàng)辦一個裝潢設計培訓公司,面向社會大批量招生。”
聽者這才如夢初醒,欽佩不已。
商人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采取了與正常人相反的思維方式,出奇制勝。其實,也正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習慣于正向思維,所以才使逆向思維者面臨的機會要多得多、更容易成功。
勵志的故事8
李寧是壯族人,出生于1963年,是廣西來賓市人(當時屬于柳州地區(qū))。他7歲開始練習體操,17歲進入國家體操隊,26歲退役。1981年,他獲得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自由體操、鞍馬、吊環(huán)三項冠軍名人故事 李寧名人故事 李寧。1982年第xx屆世界杯體操賽上,李寧一人獨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創(chuàng)造了世界體操的神話,被譽為“體操王子”。
1984年,在2xx屆洛杉磯奧運會中,李寧共獲3金2銀1銅,接近中國代表團獎牌總數(shù)的1/5,他也成為該屆奧運會中獲獎牌多的運動員。1985年,榮獲世界體操錦標賽吊環(huán)冠軍。1986年,獲第xx屆世界杯體操賽男子個人全能、自由體操、鞍馬三項冠軍……在17年的運動生涯中,李寧共獲得國內外重大體操比賽金牌106枚
1987年,李寧成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亞洲當時的委員。1999年,李寧被世界體育記者協(xié)會評選為“二十世紀世界佳運動員”,他的'名字和拳王阿里、球王貝利、飛人喬丹等25位體壇巨星一道登上了世紀體育之巔。
6.勵志故事
個搶劫犯,入獄一年了,從來沒人看過他。
眼看別的犯人隔三岔五就有人來探監(jiān),送來各種好吃的,眼饞,就給父母寫信,讓他們來,也不為好吃的,就是想他們。
在無數(shù)封信石沉大海后,明白了,父母拋棄了他。傷心和絕望之余,他又寫了一封信,說如果父母如果再不來,他們將永遠失去他這個兒子。這不是說氣話,幾個重刑犯拉他一起越獄不是一兩天了,他只是一直下不了決心,現(xiàn)在反正是爹不親娘不愛、赤條條無牽掛了,還有什么好擔心的?
這天天氣特別冷。正和幾個“禿瓢”密謀越獄,忽然,有人喊到:“,有人來看你!”會是誰呢?進探監(jiān)室一看,呆了,是媽媽!一年不見,媽媽變得都認不出來了。才五十開外的人。頭發(fā)全白了,腰彎得像蝦米,人瘦得不成形,衣裳破破爛爛,一雙腳竟然光著,滿是污垢和血跡,身旁還放著兩只破麻布口袋。
娘兒兩對視著,沒等開口,媽媽渾濁的眼淚就流出來了,她邊抹眼淚,邊說:“小剛,信我收到了,別怪爸媽狠心,實在是抽不開身啊,你爸……又病了,我要服侍他,再說路又遠……”這時,指導員端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進來了,熱情的說:“大娘,吃口面再談。”劉媽媽忙站起身,手在身上使勁的擦著:“使不得、使不得!敝笇T把碗塞到老人的手中,笑著說:“我娘也就您這個歲數(shù)了,娘吃兒子一碗面不應該嗎?”劉媽媽不再說話,低下頭“呼啦呼啦”吃起來,吃得是那個快那個香啊,好象多少天沒吃飯了。
等媽媽吃完了,看著她那雙又紅又腫、裂了許多血口的腳,忍不住問:“媽,你的腳怎么了?鞋呢?”還沒等媽媽回答,指導員冷冷地接過話:“你 媽是步行來的,鞋早磨破了。”
步行?從家到這兒有三四百里路,而且很長一段是山路!慢慢蹲下身,輕輕撫著那雙不成形的腳:“媽,你怎么不坐車?怎么不買雙鞋?”
媽媽縮起腳,裝著不在意的說:“坐什么車啊,走路挺好的,唉,今年鬧豬瘟,家里的幾頭豬全死了,天又干,莊稼收成不好,還有你爸……看病……花了好多錢……你爸身子好的話,我們早來看你了,你別怪爸媽!
指導員擦了擦眼淚,悄悄退了出去。低著頭問:“爸的身子好些了嗎?”
等了半天不見回答,頭一抬,媽媽正在擦眼淚,嘴里卻說:“沙子迷眼了,你問你爸?噢,他快好了……他讓我告訴你,別牽掛他,好好改造。”
探監(jiān)時間結束了。指導員進來,手里抓著一大把票子,說:“大娘,這是我們幾個管教人員的一點心意,您可不能光著腳走回去了,不然,還不心疼死啊!”
媽媽雙手直搖,說:“這哪成啊,娃兒在你這里,已夠你操心的了,我再要你錢,不是折我的壽嗎?”
指導員聲音顫抖著說:“做兒子的,不能讓你享福,反而讓老人擔驚受怕,讓您光腳走幾百里路來這兒,如果再光腳走回去,這個兒子還算個人嗎?”
撐不住了,聲音嘶啞地喊道:“媽!”就再也發(fā)不出聲了,此時窗外也是泣聲一片,那是指導員喊來旁觀的勞 改犯們發(fā)出的。
這時,有個獄警進了屋,故做輕松地說:“別哭了,媽媽來看兒子是喜事啊,應該笑才對,讓我看看大娘帶了什么好吃的! 他邊說邊拎起麻袋就倒,媽媽來不及阻擋,口袋里的東西全倒了出來。頓時,所有的人都愣了。
第一只口袋倒出的,全是饅頭、面餅什么的,四分五裂,硬如石頭,而且個個不同。不用說,這是媽媽一路乞討來的。媽媽窘極了,雙手揪著衣角,喃喃的說:“娃,別怪媽做這下作事,家里實在拿不出什么東西……”
像沒聽見似的,直勾勾地盯住第二只麻袋里倒出的東西,那是—一個骨灰盒!呆呆的問:“媽,這是什么?”媽神色慌張起來,伸手要抱那個骨灰盒:“沒……沒什么……”發(fā)瘋般搶了過來,渾身顫抖:“媽,這是什么?!”
媽無力地坐了下去,花白的頭發(fā)劇烈的抖動著。好半天,她才吃力地說:“那是……你爸!為了攢錢來看你,他沒日沒夜地打工,身子給累垮了。臨死前,他說他生前沒來看你,心里難受,死后一定要我?guī)麃,看你后一眼……?/p>
發(fā)出撕心裂肺的一聲長號:“爸,我改……”接著“撲通”一聲跪了下去,一個勁兒地用頭撞地。“撲通、撲通”,只見探監(jiān)室外黑亞亞跪倒一片,痛哭聲響徹天空……
7.勵志故事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于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笔亻T人見他一本正經(jīng),也不知是什么來頭?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關系,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tài)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于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jīng)問禮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系,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后未必有作為!泵鎸μ魬(zhàn),孔融笑著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边@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兹趧t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jīng)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8.勵志故事
有位孤獨者倚靠著一棵樹曬太陽,他衣衫襤褸,神情萎頓,不時有氣無力地打著呵欠。
一位智者從此經(jīng)過,好奇地問道:
"年輕人,如此好的陽光,如此難得的季節(jié),你不去做你該做的事,懶懶散散地曬太陽,豈不辜負了大好時光?"
"唉!"孤獨者嘆了口氣說:"在這個世界上我除了我自己的軀殼外,一無所有。我又何必去費心費力地做什么事呢?每天曬曬我的軀殼,就是我做的所有事了。"
"你沒有家?"
"沒有。與其承擔家庭的負累,不如干脆沒有。"孤獨者說。
"你沒有你的所愛?"
"沒有,與其愛過之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愛。"
"沒有朋友?"
"沒有。與其得到還會失去,不如干脆沒有朋友。"
"不想去賺錢?"
"不想。千金得來還復去,何必勞心費神動軀體?"
"喔,"智者若有所思,"看來我得趕快幫你找根繩子。"
"找繩子?干嘛?"孤獨者好奇地問。
"幫你自縊。"
"自縊?你叫我死?"孤獨者驚詫了。
"對。人有生就有死,與其生了還會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縊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邏輯么?"
孤獨者無言以對。
"蘭生幽谷,不為無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掛中天,不因暫滿還缺而不自圓;桃李灼灼,不因秋節(jié)將至而不開花;江水奔騰,不以一去不返而拒東流。而況人乎?"
智者說完,拂袖而去。
品味生活,感悟人生:物有盛衰,人有生死。順應自然,投入地活著,才是人生應取的態(tài)度。
9.勵志故事
央視主播張泉靈前幾天在微博上講了這么一件事:“給兒子講的《三國》終于到了斬顏良誅文丑的段落。
兒子問:顏良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
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后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
于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xiàn)了:關羽一好人為什么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wǎng)友在下頭就這個話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我們該怎么給小孩子們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復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淀和學識修養(yǎng),根本無法體會其中微妙之處。
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
上中國古代史,老師講到大澤鄉(xiāng)起義,說這是中國歷第農(nóng)民起義,具有偉大歷史意義,后來被暴秦鎮(zhèn) 壓云云。
我舉手提問:“農(nóng)民起義的都是好人,為什么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后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xiāng)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fā) 愣。
后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
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彪m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xiàn)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圍內,這答案算是好的了。
小孩子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的偏差,例子有很多。
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腦子里的印象一直是個溫文儒雅謙和善良的大叔。
后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
《關云長》里姜文演的曹操有句臺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毙r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
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么辦呀?
我其實有個略顯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
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
給小孩子講的歷史,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多多地了解,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
比如張泉靈在文章開頭碰到的問題,就可以這么解決: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系說起。
而要說清曹、袁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么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系演變……”——講到這里,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
10.勵志故事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么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么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鉆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蘖似饋恚何覀兒每蓱z,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