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選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從前有一個獵人,名叫海力布。他熱心幫助別人,每次打獵回來,總是把獵物分給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獵,忽然聽見天空中有喊救命的聲音。他抬頭一看,一只老鷹抓著一條小白蛇正從頭上飛過。他急忙搭箭開弓,對準老鷹射去。老鷹受了傷,丟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對小白蛇說:“可憐的小東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說:“敬愛的獵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報答您。我是龍王的女兒,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會重重地酬謝您。我爸爸的寶庫里有許多珍寶,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歡,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顆寶石。嘴里含著那顆寶石,能聽懂各種動物說的話!焙AΣ枷,珍寶倒不在乎,能聽懂動物的話,對一個獵人來說,那太好了。他問小白蛇:“真有這樣一顆寶石嗎?”小白蛇說:“真的。但是動物說什么話,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對別人說了,您就會變成一塊僵硬的石頭!
海力布點點頭,跟著小白蛇到了龍宮。老龍王十分感激海力布,要重重地酬謝他。老龍王把他領進寶庫,讓他自己挑選珍寶,愛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寶也不要,他對龍王說:“如果您真想給我一點兒東西作紀念,請把您含著的那顆寶石給我吧!饼埻醯皖^想了一會兒,就把嘴里含的寶石吐出來,送給了海力布。
海力布臨走的時候,小白蛇跟了出來,再三叮囑他說:“敬愛的獵人,您要記住,動物說的什么話,千萬不要對別人說。如果說了,就會馬上變成石頭,永遠不能復活了!”海力布謝過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這顆寶石,打獵方便極了。他把寶石含在嘴里,就能聽懂野禽野獸(shòu)說的話。哪座山上有什么動物,他全知道。從此以后,他每次打獵回來,分給大家的獵物更多了。
這樣過了幾年。有一天,海力布正在深山里打獵,忽然聽見一群鳥在商量著什么。仔細一聽,那只帶頭的鳥說:“咱們趕快飛到別處去吧!今天晚上,這里的大山要崩(bēng)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沒,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他急忙跑回來對大家說:“咱們趕快搬到別處去吧!這個地方不能住了!”大家聽了很奇怪,住得好好的,為什么要搬家呢?盡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誰也不相信。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淚說:“我可以發(fā)誓,我說的話千真萬確。相信我的話吧,趕快搬走!再晚就來不及了!”有個老人對海力布說:“海力布,你是我們的好鄰居,我們知道你從來不說謊話?墒墙裉炷阕屛覀儼峒遥憧偟谜f清楚呀。咱們在這山下住了好幾代啦,老老小小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著急也沒有用,不把為什么要搬家說清楚,大家是不會相信的。再一遲延,災難就要奪去鄉(xiāng)親們的生命。要救鄉(xiāng)親們,只有犧牲自己。他想到這里,就鎮(zhèn)定地對大家說:“今天晚上,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沒大地。你們看,鳥都飛走了!苯又,他就把怎么得到寶石,怎么聽見一群鳥商量避難,以及為什么不能把聽來的消息告訴別人,都原原本本照實說了。海力布剛剛說完,就變成了一塊僵硬的石頭。
大家看見海力布變成了石頭,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們含著眼淚,念著海力布的名字,扶著老人,領著孩子,趕著牛羊,搬到很遠的地方。他們走在路上,忽然烏云密布,狂風怒號,接著下起了傾(qīng)盆大雨。半夜里,聽見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們住的村子淹沒了。
人們世世代代紀念海力布。據(jù)說現(xiàn)在還能找到那塊叫做“海力布”的石頭呢。
2.精選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很久以前,在一個村子里有一個孤兒,是好心的鄰居們收養(yǎng)了他,才使他長大成人。小伙子長到二十來歲時,就在村邊搭了兩間茅屋,開始獨立生活了。無論誰家遇到了困難,他都會熱心地幫助,大家都夸小伙子是個勤勞、善良的孩子。
他每天早出晚歸地辛苦耕種,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兒,顧不上屋里的活兒,經(jīng)常吃涼飯、剩菜。有一天,小伙子干完活兒回家,看見路邊有一只很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就將這只田螺帶回家,把它養(yǎng)在水缸里。
第二天,小伙子照舊到地里去干活兒,可是當他回到家,準備做飯時卻發(fā)現(xiàn),熱騰騰的飯菜已經(jīng)在桌上擺好了。小伙子以為這是好心的鄰居們幫他做的?
沒想到,接連幾天,小伙子干完活兒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噴噴的飯菜。于是,小伙子向鄰居們道謝,可是鄰居們都說不是他們做的。小伙子很納悶兒,決心要弄個水落石出。
這天早晨,小伙子又扛起鋤頭下地干活兒了,他沒有等到傍晚,就早早地回來躲在籬笆外面看屋里的動靜。只見一位美麗的姑娘從水缸里出來,忙著生火、做飯,不一會兒,屋里就飄出了飯菜的香味。
小伙子飛快地推門進屋,直奔水缸,看見那只大田螺只剩下一個空殼靜靜地躺在水缸里。小伙子走向正在做飯的姑娘,問道:“姑娘,你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要幫助我呢?”姑娘見小伙子突然闖進來,不知如何是好,她想回到水缸里,又被小伙子擋住了去路,只得說出實情。
原來,姑娘是天上銀河里的白水素女,因為玉皇大帝知道小伙子從小沒有父母,很同情他,還因為小伙子樂于幫助別人,就派她扮作田螺來幫助小伙子。
田螺姑娘說:“我本來想多幫助你幾年,等你生活富裕了、娶了妻子以后再走,可是你今天突然闖進來,知道了我的身份,我不能在人間呆下去了。”小伙子非常后悔,責怪自己的舉動太魯莽,再三請求田螺姑娘留下來。田螺姑娘指著水缸里的田螺殼說:“我把田螺殼留給你,你用它盛糧食,就會有很多糧食出來,你用這些糧食幫助鄉(xiāng)親們吧!
忽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陣大風,接著下起了大雨。風雨過后,田螺姑娘已經(jīng)不見了蹤影。小伙子望著田螺殼,呆呆地看了很久,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后來,小伙子就用這個田螺殼來盛糧食,殼里的糧食總是滿滿的,家里的糧食越來越多。但小伙子仍然辛勤地勞動,還拿出很多糧食送給鄉(xiāng)親們。
受到幫助的鄉(xiāng)親們都十分感激田螺姑娘,大家建廟立祠,來紀念這位樂于助人的田螺姑娘。
3.精選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相傳,皇帝有一位史官,叫倉頡,專管文件材料和記錄國家大事。可是那時候沒有紙和筆。連文字也沒有,拿什么來記錄呢?用繩子,在史官的屋子里掛滿繩子。橫著掛的是比較粗的主繩,每一根主繩上也都垂著一些較細的繩子。細繩上有些打了結,有些打了套,有些還掛著各式各樣的貝殼。這些繩子就是幫助記憶的工具!敖Y繩記事”是那時候十分通行的方式。比方說,一根白色的主繩代表羊,下邊垂著的細繩的數(shù)目就代表羊的數(shù)目。一條細繩代表一,兩條細繩代表二。要是表示十呢,就在另外一條細繩中間打個結。
然而倉頡管的事情太多了:牲口圈里有多少羊呀,地窖里有多少米呀,一年里舉行過多少祭祀呀,打過多少次仗呀……他都得記載。
“我簡直變成了蜘蛛……”倉頡漸漸地發(fā)起愁來。事情一天一天多起來,難道老是增添繩子嗎?
有一天,倉頡走近孩子身邊一瞧:啊,墻上畫著牛、羊、陶器;孩子念著“三”又是在羊的下邊刻了三個點,念著“十”,再在陶器的下邊先刻一條豎線,然后在豎線的中間刻上一個粗粗的圓點。倉頡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圓點不就是繩子上打的結嗎?用刻劃的方法代替結繩,真是好主意!他回去馬上照著孩子的辦法做。
可是日子一長,倉頡又發(fā)愁了。畫圖畫也并不簡單。畫老虎得像老虎,畫得不好就像貓;畫陶缽得像陶缽,畫得不好就像碗。況且,祭祀、打仗、紡織……該怎么畫呢?
這天,倉頡跟隨老獵人去打獵。他們走進了樹木參天的大森林,獵人在一棵大樹旁邊停了下來,彎著腰,仔細地在地面搜尋,嘴里還喃喃地說:“一直向前走,可以找到熊;往右邊走,能夠獵到鹿;往左呢,只能背回一些野羊!眰}頡感到新奇,趕忙問個究竟。獵人指著地面的痕跡說:“你看,這些都是鳥獸留下的腳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淺,還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每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
“一種腳印就代表一種禽獸!眰}頡突然又想到:我為什么不能用一些符號來代表事物呢?他回去后,立刻開始設計用符號表示事物的方法。比方,要表示羊,畫個羊頭代表不就行了?采取了這種用符號表示意思的方法,不但牛羊、弓箭等具體事物可以記錄,連一些不很具體的意思,比如“冷”、“快”、“遠”……也可以用符號來表示了。真是個好辦法!
倉頡設計的符號,不但自己使用,而且傳授給各部落的人。這些符號逐漸推廣開來。經(jīng)過許多人的補充、修改,就成了最初的文字。人們有了文字,老一輩的經(jīng)驗可以記錄下來傳給后代,相隔很遠的人也可以互通消息。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方便了,人類的進步也更快了。于是倉頡的名字傳遍四方。
4.精選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相傳,清朝時期,滕縣辛莊有個名叫鐘璜的秀才,很有才華。
有一年,滕縣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會考舉人。發(fā)榜后:鐘璜名列榜首。不光這兒,各縣的秀才,哪個也比不了滕縣參加考試的秀才,主考的學院大人,宣布滕縣為這次會考的第一。誰知其余各縣的秀才不服氣,他們集合起來去找學院大人質(zhì)問。湊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學院大人乘坐的鸚哥綠呢子大轎,他們就圍起來不讓學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語,問滕縣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學院大人被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糾纏得沒法,就說:“我出個上聯(lián),當面考考你們,對得上,算你們有才學;對不上,那可要甘敗下風啦!闭f完,就出了個上聯(lián):
掰開石榴,酸子擠成一片。
這伙秀才,你看我,我看你,搜腸刮肚,苦思冥想,怎么也對不上,可巧鐘璜也來到轎前,聽了學院大人讓對對子的事。
學院大人看到了鐘璜,就問:“你不是鐘璜嗎?”
“學生是鐘璜。”
“你對得上來嗎?”
“學生已想出下聯(lián)。不過還是讓眾學兄先對,對不出,我再對吧!
等了老大一會子,各縣的秀才還是對不上來,鐘璜就念出了聯(lián):
折斷藕結,絲紋分 裂兩邊。
學院大人聽了哈哈大笑,這伙秀才不得不分列兩邊,閃開道路,讓學院大人的大轎通過了。
5.精選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五代十國時期,后梁經(jīng)學家張策少年時就才智超群,學識淵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陽敦化里,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時,起出了一只古鼎。那銹蝕斑駁的銅鼎上銘刻著一行篆字:“魏黃初元軍春二月,匠吉千。”那鼎做工十分精細考究。左鄰右舍無不認為這是稀世的文物。大家高興極了,好像已得了飛來的橫財。
可是,張策望著古鼎一會,苦笑了笑,說:“眾鄉(xiāng)親啊,不是我說掃興話,這只‘古鼎’是后人假造的,絕不是曹魏時代的珍品。”
眾人聽了都大驚失色。有個老學究卻不服氣,冷笑道:“唉!你這小子不過十二三歲,怎曉得幾百年前一個古物的真?zhèn)文??/p>
張策的父親張同也有此感,怒聲責問道:“你可要謙遜一些!”
張策也不氣惱,只是輕聲慢語地對老學究說:“老先生,晚輩斗膽說一下根據(jù),請您指教!
老學究笑笑,話內(nèi)含刺地說:“愿聽高見!
張策侃侃而談:“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東漢年號就改為延康了。這年十月,曹丕接受了漢獻帝劉協(xié)的禪讓,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國,改年號為黃初。這就是黃初元年,請問哪來的二月呢?可見,古鼎上的篆文說什么‘黃初元年初二月’,豈不是太荒謬了嗎?”
老學究和張同聽了,相對著望了一眼,不再言語了。
眾人紛紛七嘴八舌地說:“張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國志》來查對一下呢?”
《三國志》取來了,張同翻開其中《魏書》一看,果然書中記載的同張策的說法完全一樣。
老學究面色騰地飛紅,連忙說:“小策真是個博古通今的小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