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10首

時間:2022-07-15 16:32: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10首#】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簡單地說就是篇幅較長,容量較大,用韻靈活。下面是©無憂考網分享的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10首。歡迎閱讀參考!



1.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唐代〕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裴回一作:徘徊)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落月一作:落花)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蕩漾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變成了一種顏色沒有一點微小的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懸掛。

  江邊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見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們?

  人生一代一代地無窮無盡,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總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誰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舟在漂蕩?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在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已過了一半自己卻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道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注釋

  滟(yàn)滟:波光蕩漾的樣子。

  芳甸(dià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里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īng):沙灘。

  纖塵:微細的灰塵。

  月輪:指月亮,因為月圓時像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窮已:窮盡。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只見、僅見。

  悠悠:渺茫、深遠。

  青楓浦上:青楓浦地名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邊。

  扁舟子:飄蕩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

  月裴回: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

  離人:此處指思婦。

  妝鏡臺:梳妝臺。

  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搗衣砧(zhēn):搗衣石、捶布石。

  相聞:互通音信。

  逐:追隨。

  月華:月光。

  文:同“紋”。

  閑潭:幽靜的水潭。

  復西斜:此中“斜”應為押韻讀作“xiá”(洛陽方言是當時的標準國語,斜在洛陽方言中就讀作xiá)。

  瀟湘:湘江與瀟水。

  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乘月:趁著月光。

  搖情:激蕩情思,猶言牽情。

2.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

  琵琶行

  白居易〔唐代〕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綠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暫歇一作: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服一作:伏)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銀篦一作:云篦)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譯文

  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為朋友送行,夜里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后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于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后,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我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里才有被降職的感覺。于是撰寫一首長詩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

  夜晚我到潯陽江頭送別客人,楓樹、蘆荻被秋風吹得發(fā)出颯颯聲響。

  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想要飲酒卻無助興的音樂。

  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茫茫江水中浸著一輪冷月。

  忽然聽見江面?zhèn)鱽黻囮嚺寐;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尋著聲源輕聲詢問彈琵琶的是誰?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不語。

  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用懷里抱著的琵琶半遮著臉面。

  她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還沒彈成曲調卻先有了感情。

  弦弦凄楚悲切聲音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一生的不如意。

  她低眉隨手慢慢地連續(xù)彈奏,盡情地傾訴心底無限的傷心事。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

  大弦聲音沉重抑揚如暴風驟雨,小弦細促輕幽、急切細碎,如人竊竊私語。

  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顆顆掉落玉盤。

  一會兒像黃鸝在花下啼鳴婉轉流利,一會兒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動滯澀不暢。

  好像冰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

  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聲音暫歇卻比有聲更動人。

  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似銀瓶炸裂,水漿奔迸;又像殺出一隊鐵騎,刀槍齊鳴。

  一曲終了撥子從弦索中間劃過,四弦一聲轟鳴好像撕裂了布帛。

  東面和西面的畫舫和游船都靜悄悄的,只看見江心之中映著的秋月泛著白光。

  她沉吟著收起撥片插在琴弦中;然后整理一下衣服起身站立,收斂(深思時悲憤幽怨的)面部表情。

  她說她本是京城負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

  十三歲就已學會彈奏琵琶技藝,名字登記在教坊樂團的第一部里。

  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嘆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伎們嫉妒。

  京城的富貴子弟爭著給我賞賜,每當一曲彈罷,不知要給多少彩綢。

  鈿頭銀篦打節(jié)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污也不后悔。

  年復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度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

  教坊的兄弟參軍去了,當家的阿姨也死了,暮去朝來我也年老色衰。

  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自己的年歲大了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

  商人只重營利,對離別看得很輕淡,上個月他到浮梁買茶辦貨去了。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繞船的月光白得像霜,江水也那么寒冷。

  更深夜闌常常夢到少年時作樂狂歡,夢中哭醒涕淚縱橫污損了粉顏。

  我聽了琵琶聲早已搖頭嘆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加歔欷。

  同樣都是天涯淪落的可憐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

  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便一直臥病。

  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也聽不見管弦奏鳴。

  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濕,院子周圍,盡長些黃蘆苦竹。

  在這里早晚能聽到的是什么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

  難道這里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

  今晚上聽了你用琵琶彈奏的樂曲,像聽了天上的仙樂,耳朵也頓時清明。

  請你不要推辭坐下來再彈一曲,我要為你創(chuàng)作一首新詩《琵琶行》。

  被我的話所感動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轉緊琴弦撥出急聲。

  凄凄切切不似剛才奏過的單調,在座的人重聽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江州司馬的青衫已被淚水浸濕!

  注釋

  予:同“余”,我。

  左遷:貶官,降職。古以左為卑,故稱“左遷”。

  明年:第二年。

  錚錚:形容金屬、玉器等相擊聲。

  京都聲:指唐代京城流行的樂曲聲調。

  倡女:歌女。倡,古時歌舞藝人。

  善才:當時對琵琶師或曲師的通稱。是“能手”的意思。

  委身:托身,這里指嫁的意思。

  為:做。

  賈(gǔ)人:商人。

  命酒:叫(手下人)擺酒。

  快:暢快。

  憫然:憂郁的樣子。

  漂淪:漂泊淪落。

  出官:(京官)外調。

  恬然:淡泊寧靜的樣子。

  遷謫:貶官降職或流放。

  為:創(chuàng)作。

  長句:指七言詩。

  歌:作歌。

  凡:總共。

  言:字。

  命:命名,題名。

  潯陽江:萬里長江流經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因九江古稱潯陽,所以又名潯陽江。

  瑟瑟:形容楓樹、蘆荻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主人:詩人自指。

  回燈:重新撥亮燈光。回:再。

  轉軸撥弦:擰轉弦軸,撥動弦絲。這里指調弦校音。

  掩抑:掩蔽,遏抑。

  思:悲傷。

  信手:隨手。

  續(xù)續(xù)彈:連續(xù)彈奏。

  攏:扣弦。捻:揉弦的動作。抹:順手下撥。挑:反手回撥的動作。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為西域樂舞,唐開元年間西涼節(jié)度使楊敬述依曲創(chuàng)聲后流入中原。

  《六幺》:大曲名,又叫《樂世》《綠腰》《錄要》,為歌舞曲。

  大弦:指最粗的弦。

  嘈嘈:聲音沉重抑揚。

  小弦:指最細的弦。

  切切:細促輕幽,急切細碎。

  間關:鶯語流滑叫“間關”。鳥鳴聲。

  幽咽:遏塞不暢狀。

  冰下難:泉流冰下阻塞難通,形容樂聲由流暢變?yōu)槔錆?/p>

  凝絕:凝滯。

  迸:濺射。

  曲終:樂曲結束。

  撥:彈奏弦樂時所用的撥工具。

  當心畫:用撥子在琵琶的中部劃過四弦,是一曲結束時經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舫:船。

  斂容:收斂(深思時悲憤深怨的)面部表情。

  蝦(há)蟆陵:在長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是當時有名的游樂地區(qū)。

  教坊:唐代官辦管領音樂雜技、教練歌舞的機關。

  秋娘:唐時歌舞女常用的名字。

  五陵:在長安城外,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

  纏頭:用錦帛之類的財物送給歌舞歌女。

  綃:精細輕美的絲織品。

  鈿(diàn)頭銀篦(bì):此指鑲嵌著花鈿的篦形發(fā)飾。

  擊節(jié):打拍子。

  顏色故:容貌衰老。

  浮梁:古縣名,唐屬饒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盛產茶葉。

  去來:走了以后。

  夢啼妝淚:夢中啼哭,勻過脂粉的臉上帶著淚痕。

  闌干:縱橫散亂的樣子。

  重: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嘆聲。

  嘔啞嘲哳:形容聲音噪雜。

  琵琶語:琵琶聲,琵琶所彈奏的樂曲。

  暫:突然。

  卻坐:退回到原處。

  促弦:把弦擰得更緊。

  轉:更加,越發(fā)。

  向前聲:剛才奏過的單調。

  掩泣:掩面哭泣。

  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當時的官階是將侍郎,從九品,所以服青衫。

3.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唐代〕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難著一作: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飄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爭相開放。

  雪花飛進珠簾沾濕了羅幕,狐裘不保暖蓋上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戰(zhàn)士們冷得拉不開弓,鎧甲凍得難以穿上。

  無邊沙漠結著厚厚的冰,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注釋

  武判官:名不詳。判官,官職名。唐代節(jié)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節(jié)大使,可委任幕僚協(xié)助判處公事,稱判官,是節(jié)度使、觀察使一類的僚屬。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各民族的通稱。

  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里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像梨花開了一樣。

  珠簾:用珍珠串成或飾有珍珠的簾子。形容簾子的華美。羅幕:用絲織品做成的帳幕。形容帳幕的華美。這句說雪花飛進珠簾,沾濕羅幕!爸楹煛薄傲_幕”都屬于美化的說法。

  狐裘(qiú):狐皮袍子。

  錦衾(qīn):錦緞做的被子。

  錦衾。╞ó):絲綢的被子(因為寒冷)都顯得單薄了。形容天氣很冷。

  角弓:兩端用獸角裝飾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兀豪_。

  都(dū)護:鎮(zhèn)守邊鎮(zhèn)的長官此為泛指,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

  鐵衣:鎧甲。

  難著(zhuó):一作“猶著”。著:亦寫作“著”。

  瀚(hàn)海:沙漠。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

  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慘淡:昏暗無光。

  中軍:稱主將或指揮部。古時分兵為中、左、右三軍,中軍為主帥的營帳。

  飲歸客:宴飲歸京的人,指武判官。飲,動詞,宴飲。

  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當時西域地區(qū)兄弟民族的樂器。

  羌笛:羌族的管樂器。

  轅門:軍營的門。古代軍隊扎營,用車環(huán)圍,出入處以兩車車轅相向豎立,狀如門。這里指帥衙署的外門。

  風掣(chè):紅旗因雪而凍結,風都吹不動了。掣:拉,扯。

  凍不翻:旗被風往一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

  輪臺:唐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米泉縣境內,與漢輪臺不是同一地方。

  滿:鋪滿。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山回路轉:山勢回環(huán),道路盤旋曲折。



4.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唐代〕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四萬一作:一萬)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譯文

  聽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在煙波浩淼的遙遠地方,實在難以找到。

  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滅掩映之間有時候能看見。

  天姥山高聳入云,連著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

  天姥山極為高峻,就連四萬八千丈高的天臺山,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想根據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

  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

  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啼鳴之聲。

  無數山巖重疊,山道曲折,盤旋變化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不覺天色很快就暗了下來。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深林戰(zhàn)栗,使高聳而重疊的山峰震驚。

  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薄薄的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

  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拉著車。仙人們排成列,多如密麻。

  忽然我魂魄驚動,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告別諸君,此番遠去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讓自己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注釋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瀛洲:古代傳說中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

  煙濤:波濤渺茫,遠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確實,實在。

  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明滅:忽明忽暗。

  向天橫:遮蔽天空。橫,遮蔽。

  ”勢拔“句:山勢高過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臺(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北部。

  四萬八千丈:一作“一萬八千丈”。

  ”對此“句: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東南一樣。意思是天臺山和天姥山相比,顯得低多了。

  因:依據。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

  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南面。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

  淥(lù):清。

  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謝公屐(jī):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赌鲜贰ぶx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備有一種特制的木屐,屐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帶子,形狀像拖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見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

  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

  暝(míng),日落,天黑。

  殷巖泉:即“巖泉殷”。殷(yǐn),這里用作動詞,震響。

  栗:同慄。栗、驚,使動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列缺:指閃電。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青冥浩蕩:青冥,指天空。浩蕩,廣闊遠大的樣子。

  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中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旋轉,運轉。

  恍:恍然,猛然。

  覺:醒。

  失向來之煙霞: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向來,原來。煙霞,指前面所寫的仙境。

  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等待。

  摧眉折腰:低頭彎腰。摧眉,即低眉。

5.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唐代〕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攬一作:覽;明月一作: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銷愁一作:消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譯文

  棄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亂我心緒的今天,使人無限煩憂。

  萬里長風吹送南歸的鴻雁,面對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樓開懷暢飲。

  先生的文章頗具建安風骨,而我的詩風,也像謝朓那樣清新秀麗。

  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

  拔刀斷水水卻更加洶涌奔流,舉杯消愁愁情上卻更加濃烈。

  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不如披頭散發(fā),登上長江一葉扁舟。

  注釋

  此詩《文苑英華》題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則所別者為李云(官秘書省校書郎),李華(文學家)。李白另有五言詩《餞校書叔云》,作于某春季,且無登樓事,與此詩無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帶。

  謝朓(tiǎo)樓:又名北樓、謝公樓,在陵陽山上,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并改名為疊嶂樓。

  餞別:以酒食送行。

  校(jiào)書:官名,即秘書省校書郎,掌管朝廷的圖書整理工作。

  叔云:李云,又名李華(此詩《文苑英華》題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是當時的古文家,任秘書省校書郎,專門負責校對圖書。李白稱他為叔,但并非族親關系。

  長風:遠風,大風。

  此:指上句的長風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樓:暢飲于高樓。

  蓬萊:此指東漢時藏書之東觀!逗鬂h書》卷二三《竇融列傳》附竇章傳:“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李賢注:“言東觀經籍多也。蓬萊,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秘籍并皆在也!迸钊R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漢末建安(漢獻帝年號,196—220)年間,“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詩風骨遒上,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

  小謝:指謝朓,字玄暉,南朝齊詩人。后人將他和謝靈運稱為大謝、小謝。這里用以自喻。

  清發(fā)(fā):指清新秀發(fā)的詩風。發(fā):秀發(fā),詩文俊逸。

  俱懷:兩人都懷有。

  逸興(xìng):飄逸豪放的興致,多指山水游興,超遠的意興。王勃《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李白《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眽阉硷w:盧思道《盧記室誄》:“麗詞泉涌,壯思云飛!

  壯思:雄心壯志,豪壯的意思。

  攬:摘取。

  銷:另一版本為“消”。

  稱(chèn)意:稱心如意。

  明朝(zhāo):明天。

  散發(fā)(fà):不束冠,意謂不做官。這里是形容狂放不羈。古人束發(fā)戴冠,散發(fā)表示閑適自在。

  弄扁(piān)舟:乘小舟歸隱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辭別越王勾踐,“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記·貨殖列傳》)。

6.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杜甫〔唐代〕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遍_元五載,余尚童稚,記于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舞女,曉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顏。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于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譯文

  唐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別駕元持家里,觀看臨潁李十二娘跳劍器舞,覺得舞姿矯健多變非常壯觀,就問她是向誰學習的?她說:“我是公孫大娘的學生”。玄宗開元五年,我還年幼,記得在郾城看過公孫大娘跳《劍器》和《渾脫》舞,流暢飄逸而且節(jié)奏明朗,超群出眾,當代第一,從皇宮內的宜春、梨園弟子到宮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孫大娘一人而已。當年她服飾華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經不是年輕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淵源,看來她們師徒的舞技一脈相承,撫今追昔,心中無限感慨,姑且寫了《劍器行》這首詩。聽說過去吳州人張旭,他擅長書寫草書字帖,在鄴縣經常觀看公孫大娘跳一種《西河劍器》舞,從此草書書法大有長進,豪放激揚,放蕩不羈,由此可知公孫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從前有個漂亮女人,名叫公孫大娘,每當她跳起劍舞來,就要轟動四方。

  觀看人群多如山,心驚魄動臉變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蕩。

  劍光璀燦奪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舞姿矯健敏捷,恰似天神駕龍飛翔,

  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令人屏息,收舞時平靜,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鮮紅的嘴唇綽約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藝術繼承發(fā)揚。

  臨潁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無比神采飛揚。

  她和我談論好久,關于劍舞的來由,我憶昔撫今,更增添無限惋惜哀傷。

  當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約有八千人,劍器舞姿數第一的,只有公孫大娘。

  五十年的光陰,真好比翻一下手掌,連年戰(zhàn)亂烽煙彌漫,朝政昏暗無常。

  那些梨園子弟,一個個地煙消云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樹木,已經合抱,瞿塘峽白帝城一帶,秋草蕭瑟荒涼。

  玳弦琴瑟急促的樂曲,又一曲終了,明月初出樂極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荒山里邁步艱難,越走就越覺凄傷。

  注釋

  公孫大娘:唐玄宗開元年間的教坊舞伎。公孫是其姓,大娘是對年長婦人的敬稱。弟子:徒弟,學生;公孫大娘弟子,即序中所說的李十二娘。劍器,古舞曲名,屬健舞(武舞)之一,舞者為女子,作男子戎裝,空手而舞。表現出一種力與美相結合的武健精神。今有人考證謂執(zhí)劍而舞。

  大歷:唐代宗李豫年號(766—779)。大歷二年,即年。

  別駕:官名,州刺史的佐吏。又唐代都督府屬官也有別駕。元持,人名,生平不詳。臨潁,縣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臨穎縣西北。臨潁是李十二娘籍貫。

  壯:用作動詞,有贊賞、欽佩之意。蔚跂(qí),光彩煥發(fā)、姿態(tài)矯健的樣子。

  問其所師:問她的技藝是跟誰所學。師,學習。

  開元五載:即公元717年。載,年。

  童稚:年幼。開元五年杜甫6歲。

  郾(yǎn)城:縣名,即今河南省郾城縣。公孫氏,即公孫大娘。劍器渾脫,把劍器舞和渾脫舞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舞蹈。渾脫,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種健舞。

  瀏漓(lí)頓挫:流利暢酣而又曲折有致。瀏漓,流利飄逸的樣子。頓挫,形容舞蹈跌宕起伏,回旋曲折。

  獨出:特出,超群出眾。冠時:在當時數第一。

  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指供奉宮廷的歌舞女藝人。高頭,猶如說“前頭”,指在皇帝跟前。宜春,即宜 春院。宜 春院與梨園是唐玄宗時宮內教授歌舞的處所。伎坊,也稱教坊,是教練歌舞的機構。內人,宮中的女伎,也稱“前頭人”。

  洎(jì):及。外供奉舞女,與內人相對而言,指不居宮中,隨時應詔入宮表演的歌舞藝伎。一本無“舞女”二字。

  曉:通曉。

  圣文神武皇帝:唐玄宗的尊號,開元二十七年(739)群臣所上。

  初:初年。

  玉貌:美自如玉的容貌。錦衣:華美彩色的服飾。況,何況。余,我。白首,白頭,指年老。

  茲:這個。匪,同“非”,不是。盛顏,指年輕時的容貌。

  辨:明白,弄清楚。由來,指李十二娘舞藝的師承淵源。波瀾,比喻事物的起伏變化,這里泛指舞蹈的意態(tài)節(jié)奏等藝術風格。莫二,沒有兩樣。

  慷慨:情緒激昂,心情激動。

  昔者:從前。

  數:屢次,多次。嘗:曾經。西河劍器:劍器舞的一種。

  豪蕩感激:指書法意態(tài)飛動,飽含著激情。感激,激動。

  即公孫可知矣:那么公孫大娘舞蹈藝術的高妙便可想而知了。即,則,那么。

  佳人:美人。

  動四方:轟動四方。

  觀者如山:形容觀看的人多。色沮喪,指圈震驚而失色。

  之:指公孫大娘的舞蹈。低昂,一起一伏。表示震動。一說,低昂是偏義復詞,取其“低”義。

  㸌:閃爍的樣子。后羿射九日,上古神話,在堯統(tǒng)治天下的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一起出來,莊稼草木都曬枯焦了,堯就派后羿去射日,結果射落了其中的九個。

  矯:矯捷,形容動作有力而敏捷。帝,天神。驂,駕在車兩旁的馬,這里用作動詞;驂龍,猶言駕著龍。

  來:指開場。劍器舞主要以鼓伴奏,舞前鼓樂喧闐,形成一種緊張的戰(zhàn)斗氣氛。鼓聲一落,舞者登場,所以說“雷霆收震怒”。震怒,盛怒,大怒。

  罷:結束,指收場。凝,凝聚,凝固,形容舞蹈結束時靜止不動。

  絳唇:大紅的嘴唇,這里指青年時代的公孫大娘。珠袖,飾有珍珠的衣袖,借指公孫大娘的舞姿。寂寞,無聲無息,兩寂寞,是說人舞俱亡。傳,繼承。芬芳,香氣,這里比喻舞藝美妙,不同凡俗。

  臨穎美人:指李十二娘。白帝,即白帝城。故址在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城東白帝山上),這里指夔州城。

  神揚揚:神彩飛揚。

  既有以:即序文中所說“既辨其由來”之意。以,因由,原委。時,時局。事,指往事,即下文所言之事。惋傷,悵恨悲傷。

  先帝:指已故的唐玄宗。八千人,極言人多,不一定是確數。

  初:當初。

  五十年間:自杜甫于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在郾城觀看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到代宗大歷二年(公元767年)在夔州見李十二娘舞劍器而寫此詩,其間正好是年。

  風塵:比喻戰(zhàn)亂。

  澒(hòng)洞,彌漫無際;,昏暗,比喻國運衰退。王室,指朝廷。

  老夫:杜甫自指。不知其所往,不知道往哪里去,形容心情迷惘。

  繭:通“研”,指腳掌因磨擦而生的厚皮,這里用作動詞。轉,倒,反。疾,快。



7.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

  琴歌

  李頎〔唐代〕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樹風入衣。(萬樹一作:萬木)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后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從此始。

  譯文

  主人擺酒今晚大家歡聚,琴師撥動琴弦助興酒宴。

  明月照向城頭烏鴉紛飛,寒霜降臨寒風吹透衣衫。

  爐火暖融融華燭添光輝。藝人先彈《淥水》后奏《楚妃》。

  他的琴聲一響萬物寂靜,四座無言屏氣凝神傾聽。

  奉命去遠離鄉(xiāng)關清淮,敬告大家我要歸隱云山。

  注釋

  琴歌:聽琴有感而歌。歌是詩體名,《文體明辨》:“其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日歌!

  主人:東道主。

  廣陵客:廣陵在今江蘇揚州,唐淮南道治所。古琴曲有《廣陵散》,魏嵇康臨刑奏之!皬V陵客”指琴師。

  烏:烏鴉。半飛:分飛。

  霜凄萬樹:夜霜使樹林帶有凄意。

  銅爐:銅制熏香爐。華燭:飾有文采的蠟燭。

  淥水、楚妃:都是古琴曲。淥,清澈。

  星欲。汉笠菇鲿r分。

  清淮:淮水。時李頎即將赴任新鄉(xiāng)尉,新鄉(xiāng)臨近淮水,故稱清淮。奉使:奉使命。

  敢告:敬告。

  云山:高聳入云的山嶺,代指歸隱。

8.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

  夜歸鹿門山歌

  孟浩然〔唐代〕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在山谷中回響,漁梁渡口處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樹漸漸顯現出來,好似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相對的山巖和松間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居的人在此來來去去。

  注釋

  鹿門:山名,在襄陽。

  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端涀ⅰゃ嫠分杏涊d:“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毙撼臭[。

  余:我。

  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出來。

  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拒絕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巖扉:指山巖相對如門。

  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9.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

  石鼓歌

  韓愈〔唐代〕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

  蒐于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

  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咸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fā)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

  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鈕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

  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載數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圣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蘚露節(jié)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檐與蓋覆,經歷久遠期無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詎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

  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爭戰(zhàn)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

  安能以此尚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譯文

  張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勸我寫一首詠贊它的石鼓歌。

  杜甫李白才華蓋世但都作古,薄才之人面對石鼓無可奈何。

  周朝政治衰敗全國動蕩不安,周宣王發(fā)憤起兵揮起了天戈。

  慶功之時大開明堂接受朝賀,諸侯接踵而至劍佩叮當撞磨。

  宣王田獵馳騁岐陽多么英俊,四方禽獸無處躲藏都被網羅。

  為把英雄功業(yè)刻石揚名萬世,鑿山石雕石鼓毀壞高山嵯峨。

  隨從之臣才藝都是世上第一,挑選優(yōu)秀撰寫刻石放在山坡。

  任憑長年雨打日曬野火焚燒,仗著鬼神守護石鼓永不湮沒。

  你從哪里得來這拓本的底稿?絲毫都很完備一點也無差錯。

  言辭嚴謹內容奧密難于理解,字體不像隸書蝌文自成一格。

  年代久遠難免受損筆畫殘缺,仍像得劍斬斷活生生的蛟鼉。

  字跡有如鸞鳳翔飛眾仙飄逸,筆畫恰似珊瑚碧樹枝柯交錯。

  蒼勁鉤連像金繩鐵索穿鎖鈕,渾然又像織梭化龍九鼎淪沒。

  淺見儒士編纂詩經卻不收入,大雅小雅內容狹窄并不壯闊。

  孫子周游未到秦地無知難怪,采詩不全像取星宿卻漏羲娥。

  啊我雖好古卻苦于生得太晚,對著石鼓文我哭得涕淚滂沱。

  想當年我蒙召做國子監(jiān)博士,那年正改紀元年號稱著元和。

  我的朋友在鳳翔府任職從事,曾經為我設計挖掘石鼓坑窩。

  我刷帽沐浴稟告國子監(jiān)祭酒:“如此至寶文物世上能存幾多?

  只要包氈裹席就能立即運到,十個石鼓運載只需幾匹駱駝。

  進獻太廟把它比作文物郜鼎,那聲價百倍于郜鼎豈是太過?

  皇恩浩蕩如果準許留在太學,諸生就能鉆研解說一起切蹉。

  漢朝時鴻都門觀經尚且擁塞,將會看見全國上下為此奔波。

  剜剔蘚苔泥塵露出文字棱角,把它放得平平穩(wěn)穩(wěn)不偏不頗。

  高樓大廈深檐厚瓦把它覆蓋,經歷久遠不受意外損壞傷挫!

  朝中的大官個個都老于世故,他們空無主見豈肯感奮奔波?

  牧童在鼓上敲火牛用它磨角,誰能再用手把這個寶物撫摸?

  長年累月風化銷鑠將被埋沒。六年來向西遙望我空嘆吟哦!

  王羲之書法時俗趁機顯秀媚,書寫數張還可換回一群白鵝。

  繼周之后八代爭戰(zhàn)已經結束,至今無人收拾整理又可奈何?

  如今正是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皇上重視儒術推崇孔丘孟軻。

  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議,愿借善辯之人發(fā)揮口若懸河。

  石鼓歌寫到這里就算結束吧,哎呀我的意愿大概會是白說!

  注釋

  張生:據《全唐詩》!吧醇,可知此指張籍。石鼓文:這是指從石鼓上拓印下來的文字。

  少陵:指杜甫。謫仙:指李白。

  才。菏钦f自己的才力薄弱,不能像杜甫李白他們那樣,有縱橫馳騁的詩筆。將奈石鼓何:是說像我這樣才力薄弱的人,將怎能作好這石鼓歌呢?

  周綱;周朝的綱紀法度,亦即政治秩序。凌遲:衰落、衰敗。四海沸:指天下動蕩不安。

  宣王:周宣王,姓姬名靖,周厲王的兒子,舊時被認為是周朝的中興之主。揮天戈:指周宣王對淮夷、西戎、狁等用兵的事。

  明堂:天子頒布政教,朝見諸侯,舉行祭祀的地方。

  劍佩鳴相磨:是說到天子明堂來朝賀的諸侯很多,以致彼此佩帶的刀劍互相磨擦而發(fā)出聲響。

  蒐(sōu):春天打獵。岐陽:指歧山的南面。山南為陽。蒐于歧陽:是說周宣王在一個春天里于歧山南面打獵。

  遮羅:攔捕。這句是說,廣闊的獵場里的禽獸都將被攔捕了來。

  鐫(juān)功:指將功業(yè)刻在石鼓上。鐫、勒,都是刻的意思。成,成就,與“功”同義。告萬世:即告示后代于萬世。

  隳(huī):毀壞。嵯峨(cuóé);山勢高峻的樣子。這里是指高山。這句是說,為了制作石鼓而開山鑿石。

  從臣:指隨從周宣王的臣子。咸第一:都是第一等的。

  撰刻:指撰寫文字刻于石鼓之上。山啊:泛指山陵。

  日炙(zhì):日曬。

  煩:勞。撝(huī):同“揮”。呵:喝叱。連上兩句是說,這石鼓經受聘發(fā)長期的日曬雨淋和野火的燎烤,竟能這樣安然無恙;那是有勞鬼神的護持,不讓它們遭到傷害。

  公:張生,指張籍。紙本:指從石鼓上拓印下來的文字紙本。

  訛:錯誤。這句是說,拓印下來的文本極為完整,不有絲毫的差錯。

  辭嚴義密:指拓本的文字莊嚴,義理精密。

  不類:不像。隸:隸書,古代的一種書寫文字。蝌:蝌蚪文,周時所用文字,因其頭大尾小,形似蝌蚪文。石鼓文的文字當為籀文,即大篆。

  缺畫:是說石鼓上的文字因年深日久,不可避免會有向導筆漏畫的。

  蛟:蛟龍,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鼉(tuó):鼉龍,俗稱豬婆龍,是鱷魚的一種。這里的蛟鼉即蛟龍,因押韻,故改龍為鼉。這句是說,石鼓文上那些向導筆漏畫的地方,像是快劍把活生生的蛟龍斫斷了一樣。這是極力形容古代文字形體氣勢的生動有力。

  翔、翥(zhù):都是飛的意思。

  珊瑚樹:因珊瑚形狀像樹枝,故稱珊瑚碧樹。連上兩句是說,石鼓上的文字像是仙人乘著鸞鳳翩翩而下,又像是珊瑚碧樹似的枝柯扶疏。這都是極辦形容石鼓文的體勢飛動和筆鋒奇麗。

  金繩鐵索:比喻石鼓文的筆鋒奇勁如金繩鐵索一般。鎖紐:比喻石鼓文的的結體如鎖紐般的鉤連。

  古鼎躍水:相傳周顯王四十二所,九鼎沒于四水,秦始皇時派人入水不得。龍騰梭:《晉書·陶侃傳》:“侃少時,漁于雷澤,網得一織梭,以掛于壁。有頃雷雨自化為龍而去!边@句是形容石鼓文字體的變化莫測。

  陋儒:見識短淺的儒生,指當時采風編詩者。詩:指《詩經》。

  二雅:指《詩經》的《大雅》和《小雅》。褊(biǎn)迫:局促。委蛇(wēituó):寬大從容的樣子。這句是說二雅沒有把石鼓文收進去,是由于當時采風編詩者的見識短淺。

  秦:秦國,今陜西一帶,即石鼓所在的地方。石鼓于唐初在天興(今陜西省寶雞市)三畦原出土。

  掎摭(jǐzhí):采取。遺:丟了。羲:羲和,為日駕車的人,這里代指日。娥:嫦娥,這里指月。連上兩句是說,孔子西行沒有到過秦國,結果編詩未收石鼓文,那就像是拾了星星,卻等待以了太陽和月亮。

  好古:愛好古代文化。生苦晚:苦于出生太晚。

  此;指石鼓文。雙滂沱:指眼淚和鼻涕一同流出。意即令人無限感傷而淚如雨下了。

  蒙:蒙受。博士:官名。唐時有太學、國子諸博士,并為教授之官。

  其年:那一年,即韓愈自江陵法曹參軍被召回長安任國子監(jiān)博士的元和元年(年)。

  故人:不詳。從軍在右輔:《三輔黃圖》:“太初元年(前年)以渭城以西屬右扶風,長安以東屬京兆尹,長陵以北屬左馮翊,以輔京師,謂之三輔!庇逸o,即右扶風,為鳳翔府。韓愈故人為鳳翔節(jié)度府從事,所以說“從軍在右輔”。

  度(duó)量:計劃。掘:挖。臼科:坑穴,指安放石鼓的地方。

  濯冠:洗帽子,沐:洗頭。。合丛琛_@都是表示誠敬的意思。祭酒:官名。唐時為國子監(jiān)的主管官。

  如此:像這樣的。至寶:極為貴重的寶物。

  “氈包”二句:是說十只石鼓只要幾匹駱駝運載就行了。

  薦:進獻。諸:是“之于”二字的合音,用意亦同。太廟:皇家的祠堂。郜(gào)鼎:郜國所造的鼎。《左傳·桓公二年》;“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臂瑖诮裆綎|省成武縣。

  光價:光榮的聲價。連上兩句是說,把石鼓薦之于太廟和郜鼎并比,那聲價何止超過百倍呢?

  圣恩:皇恩。太學:指國子監(jiān)。

  諸生:指在太學進修的學生。切磋:指對學問的鉆研,這里是指對石鼓的鉆研。

  觀經鴻都:漢靈帝光和元年(年),置鴻門學士。鴻都門為藏書的處所。又漢靈帝熹平四年(年),蔡邕奏請正定六經 文字,并刻石碑,立于太學門外,即熹平石經。從此,每天前來觀看和摹寫的人很多,十分擁擠,阻塞街道。填咽(yè):阻塞,形容人多擁擠。

  坐:即將。坐見:即將看到。

  剜(wān):刀挖。剔:剔除。節(jié)角,指石鼓文字筆畫的棱角。

  安置妥帖:安放妥當。不頗(pō):不偏斜。

  檐:屋檐。深檐,也是“大廈”的意思。覆:遮蓋。

  期無佗(tuó):希望石鼓沒有任何的損壞。無佗,同“無他”。

  中朝:即朝中,朝廷里。老于事:實指老于世故,即辦事拖沓、保守的意思。

  肯:豈肯。感激;感動激發(fā)。徒:只。媕婀(ān’ē):無主見的意思。

  敲火:指牧童無知,隨便在石鼓上敲擊時爆出火星,有損石鼓。礪;磨擦。

  著手:同“著手”,即用手。摩挲(suō):常指對文物古玩的撫摩,表示愛惜的意思。

  銷:熔化金屬。鑠(shuò):指金屬熔化。就:趨向,歸于。

  六年:即元和六年(年)。西顧:指西望石鼓所在地岐陽。岐陽即岐山南面,山在長安、洛陽西,故稱“西顧”?找髋叮嚎召M心思的意思。

  羲之:王羲之,書法家。俗書:沈德潛《唐詩別裁》:“隸書風俗通行,別于古篆,故云俗書,無貶右軍意!闭J為俗書是對古書而言,是時俗之俗,非俚俗之俗,不是貶意。但就韓愈對石鼓文字的無比推崇來看,王羲之的書法自然會被他認為是俗的了,實含貶意。趁姿媚:追求柔媚的姿態(tài)。

  博白鵝:換白鵝。據《晉書·王羲之傳》載,他很喜歡鵝,曾用“數紙”自己所寫的《道德經》去換取山陰 道士的鵝。

  八代;所指不明,泛指秦漢之后諸朝。一說是秦、漢、魏、晉、元魏、齊、周、隋;又說是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

  收拾;指把散亂的會物收集起來。這里是指把石鼓收集起來加以保存的意思。則那(nuò):又奈何。

  柄:權柄。任:用。柄任儒術:即重用儒學之士的意思。崇丘軻:尊崇孔丘、孟軻。

  論列:議論,建議。

  懸河:比喻有辯才,即善于辭令!稌x書·郭象傳》:“太尉王衍每云,聽象語(說話)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止于此:到此為止。

  其:將。蹉跎:本指歲月虛度,這里作失意解,即白費了心思。與前文的“空吟哦”意同,且相照應。

10.經典的七言古詩精選

  山石

  韓愈〔唐代〕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鞿一作:靰)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譯文

  山石崢嶸險峭,山路狹窄像羊腸,蝙蝠穿飛的黃昏,來到這座廟堂。

  登上廟堂坐 臺階,剛下透雨一場,經雨芭蕉枝粗葉大,山梔更肥壯。

  僧人告訴我說,古壁佛畫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為我鋪好床席,又準備米飯菜湯,飯菜雖粗糙,卻夠填飽我的饑腸。

  夜深清靜好睡覺,百蟲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頭,清輝瀉入門窗。

  天明我獨自離去,無法辨清路向,出入霧靄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蹌。

  山花鮮紅澗水碧綠,光澤又艷繁,時見松櫟粗大十圍,郁郁又蒼蒼。

  遇到澗流當道,光著腳板踏石淌,水聲激激風飄飄,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應自得其樂,何必受到約束,宛若被套上馬韁?

  唉呀,我那幾個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還不再返回故鄉(xiāng)?

  注釋

  山石:這是取詩的首句開頭三字為題,乃舊詩標題的常見用法,它與詩的內容無關。

  犖確(luòquè):指山石險峻不平的樣子。

  行徑:行下次的路徑。微:狹窄。

  蝙蝠:哺乳動物,夜間在空中飛翔,捕食蚊、蛾等。這是寫山寺黃昏的景象并點明到寺的時間。

  升堂:進入寺中廳堂。階:廳堂前的臺階。

  新雨:剛下過的雨。

  梔子:常綠灌木,夏季開白花,香氣濃郁。這兩句說,進入廳堂后坐在臺階上,這剛下過的一場雨水該有多么充足;那吸飽了雨水的芭蕉葉子更加碩大,而挺立枝頭的梔子花苞也顯得特別肥壯。詩人熱情地贊美了這山野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

  佛畫:畫的佛畫像。

  。阂老,模糊,看不清楚。一作“稀少”解。所見。杭瓷僖姷暮卯。這兩句說,和尚告訴我說,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來燈火觀看,尚能依稀可見。

  置:供。羹(gēng):菜湯。這里是泛指菜蔬。

  疏糲(lì):糙米飯。這里是指簡單的飯食。飽我饑:給我充饑。

  百蟲絕:一切蟲鳴聲都沒有了。

  清月:清朗的月光。出嶺:指清月從山嶺那邊升上來。夜深月出,說明這是下弦月。

  扉(fei):門。光入扉:指月光穿過門戶,照時室內。

  無道路:指因晨霧迷茫,不辨道路,隨意步行的意思。

  出入高下:指進進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徑路意思。霏:氛霧。

  窮煙霏:空盡云霧,即走遍了云遮霧繞的山徑。

  山紅澗:即山花紅艷、澗水清碧。紛:繁盛。

  爛漫:光彩四射的樣子。

  櫪(lì):同“櫟”,落葉喬木。

  十圍:形容樹干非常粗大。兩手合抱一周稱一圍。

  當流:對著流水。

  赤足踏澗石:是說對著流水就打起赤腳,踏著澗中石頭淌水而過。

  人生如此:指上面所說的山中賞心樂事。

  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

  靰(jī):馬的韁繩。這里作動詞用,即牢籠、控制的意思。

  吾黨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幾個朋友。

  安得:怎能。

  不更歸:不再回去了,表示對官 場的厭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