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guān)于老子的經(jīng)典勵(lì)志名言語錄大全
1、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
2、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天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5、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
6、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7、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8、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9、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
10、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
2.關(guān)于老子的經(jīng)典勵(lì)志名言語錄大全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3.關(guān)于老子的經(jīng)典勵(lì)志名言語錄大全
1、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4、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6、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關(guān)于老子的經(jīng)典勵(lì)志名言語錄大全
1、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3、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5、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6、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7、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9、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5.關(guān)于老子的經(jīng)典勵(lì)志名言語錄大全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4、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和大怨,必有余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8、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