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移民生活中的飲食文化是怎樣的?
美國式飲食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一日三餐都比較隨便。
早餐以面包、牛奶、雞蛋、果汁、麥片、咖啡、香腸等為主。午餐一般在工作地點用快餐(快餐是典型的美國飲食文化,十分普及),一般有三明治、水果、咖啡、漢堡包、熱狗等。晚餐是正餐,比較豐盛,有一二道菜,如牛排、豬排、烤肉、炸雞等,配面包、黃油、青菜、水果、點心等。美國餐館很多,一般供應自助餐、快餐、特餐(固定份飯)、全餐等各種形式的餐飲,價格一般比較低廉,也可點菜,點菜價格。早餐一般在8時左右,午餐一般在12時-14時,晚餐一般在18時左右。他們在臨睡前有吃點心的習慣,成人以水果、糖果為主,孩子則食用牛奶和小甜餅。
美國人的口味比較清淡,喜歡吃生、冷食品,如涼抖菜、嫩肉排等,熱湯也不燙。菜肴的味道一般是咸中帶點甜。煎、炸、炒、烤為主要烹調方式,不用紅燒、蒸等方式。以肉、魚、蔬菜為主食,面包、面條、米飯是副食。甜食有蛋糕、家常小餡餅、冰淇淋等。他們喜歡吃青豆、菜心、豆苗、刀豆、蘑菇等蔬菜。所用肉類都先剔除骨頭,魚去頭尾和骨刺,蝦蟹去殼。
美國人喜歡吃糖醋魚、咕嚕肉、炸牛肉、炸牛排、炸豬排、烤雞、炸仔雞等肉食菜品,愛用冰水、礦泉水、可口可樂、啤酒、威士忌、白蘭地等飲料,喜歡在飲料中加冰塊,不喜歡飲茶。飯前以蕃茄汁、橙汁等作為開胃飲料,吃飯時習慣飲用啤酒、葡萄酒、汽水等飲料,飯后則喝咖啡,很少喝烈性酒。美國人不愛吃豬蹄、雞爪、海參、動物內臟、肥肉等。烹飪時不放調料,調料放在餐桌上自取,有醬油、醋、味精、胡椒粉、辣椒粉等。
部分美國人喜歡吃蚯蚓、罐頭、餅干。制作涼菜時,一般用色拉油、沙司作調料。不少人喜歡吃我國的粵菜、川菜以及甜醬、蠔油、海鮮醬等。喜歡用威士忌、杜松子酒、伏特加等生酒混合調制雞尾酒。
2.真實生活
1、關于孩子
美國對孩子的照顧簡直無微不至。養(yǎng)育孩子對于美國人來說,吃喝和醫(yī)療基本不用花錢,對于已經移民到美國的家庭來說,美國移民生活后子女可享受美國免費的義務教育,孩子在美國接受美式教育能夠很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為將來進入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關于信任
很多移民美國的人都覺得美國的生活更簡單輕松。美國人比較講規(guī)矩,大家各自管好自己即可,沒人會對其他人指手畫腳。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移民美國生活后你時刻都覺得自己是被信任的。在美國一些餐廳,水是免費的,但飲料是要收費的,但吃飯的時候沒人會監(jiān)督你是接的水還是飲料。一些收費的地方甚至沒有收銀員,大家完全靠自覺。
3、關于環(huán)境
美國地大物博,環(huán)境保持的相當不錯。在自家門臺上聽鳥的吟唱、看不遠處跳躍的小松鼠、欣賞云彩變幻的天空,心都跟著輕松愉悅起來。而且美國很注重民生,先不說讓人羨慕的福利保障,美國的每個社區(qū)都有體育設施,游泳池和網球場都向居民免費開放。此外,美國的公共場所都會有殘疾人專用門和專用道,設施不可謂不完善。
4、關于物價
雖然美國每個州都實行不同的消費稅,但月入兩三千美元的話,日子還是過得去的。100美元在超市能買一推車東西,過節(jié)拿1000美元買衣服也可以買不少。不過美國的蔬菜水果比雞肉和豬肉還要貴,因為蔬菜水果的季節(jié)性決定它無法按需大規(guī)模生產,美國的沃爾瑪很少賣果蔬,一般只有一些地方性的超市才有得賣。
5、關于交通出行
對于大部分能夠移民美國的人來說,他們移民美國后的真實生活收入水平一般都是比較高的,擁有足夠的金錢和時間去世界各個國家旅游,美國移民生活后擁有美國綠卡后進入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時候,一般都不需要簽證,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移民入籍美國,在出國旅游的時候,確實能夠獲得不同的體驗。
在美國長途出行一般依靠飛機,一般出行都靠汽車,汽車普及率非常高,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好幾輛車。美國移民生活后開車出行一定要注意很多事項:比如有些告訴限速是80,但是你開100可能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你開70可能會吃罰單,很多時間不是單純看速度,而看你的行車速度是不是對過往的車輛產生干擾,你開的慢了就會堵住很多人的路,尤其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此外,還有一個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就是stop這個標志,已經出了很多事故,看到這個標志必須要停車,而且一定要停三秒鐘,不然出事故要負全責。此外,遇到緊急車輛一定要避讓,很多城市不允許車內抽煙,尤其是有未成年在車內的情況,否則就會吃罰單。
6、關于住房
美國地廣人稀少,所以美國人喜歡大汽車,大房子,但美國大城市的房價都很貴,而且稅很重,很多稅是需要月付,或者年付的,不像國內拿到房子鑰匙后只要繳納物業(yè)費即可,所以,許多美國移民生活的人會在結婚后選擇在郊區(qū)買大房子,花更低的價格還可以擁有漂亮的花園。
美國人情淡薄、鄰居互不相識。許多地方政府與社區(qū)會花費很多資源人力,舉辦各種活動促進居民之間的關系。中產階級聚居的郊區(qū)對此更是不遺余力。社區(qū)圖書館就是促進交流的寶地。定期舉辦的讀書會可以交換閱讀心得,認識同好,擴大生活圈。
7、關于醫(yī)療
跟國內醫(yī)療體系不同的是美國醫(yī)療是走向市場化,公立醫(yī)院只占醫(yī)院總數的20%左右,醫(yī)療資源向私立醫(yī)院傾斜,在美國出名的、好的醫(yī)院大多數都是私立醫(yī)院,這跟好學校都是私立學校一個道理。因此,大家就不用再有“私立醫(yī)院是否有保障”這樣的疑慮了。
雖然美國沒有全民醫(yī)保,但對老人和孩子特別照顧,政府有針對未成年人的低費或者免費政府保險。根據家庭的收入,每個月的250美金。最低的一分錢都不用花。這種保險不需要自負,連掛號費都不要錢。對65歲以上老人,無論是否工作繳稅,都可以享受政府的醫(yī)療保險,幾乎是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