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園美術(shù)活動設(shè)計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了解小章魚的結(jié)構(gòu),學會分泥、揉球、切塊等制作方法。
2、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橡皮泥、泥工操作臺、工具小刀和小球棒;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介紹小章魚,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播放視頻,幼兒根據(jù)微視頻一起動手學習制作小章魚。(章魚有圓圓的腦袋,腦袋上面有兩只眼睛、一個嘴巴、腦袋下面還有許多觸手)
三、與幼兒一起回憶簡單的小章魚的制作方法。
1、分泥——先分成兩塊大小相同的泥,其中一塊揉成球,另一塊搓成條。
2、切塊——把搓成條的泡泡泥用塑料小刀切八塊,并揉成一樣大小的球做小章魚的觸手。
3、小球拼在一起成圈,把大球放到上面。
4、后一個小球壓扁,用小球棒工具點出小洞洞,做成小章魚的嘴巴,用水彩筆把小章魚的眼睛輕輕地畫出來。
5、裝扮章魚——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
2.幼兒園美術(shù)活動設(shè)計教案 篇二
活動目的:
1、學習繪圖的技巧。
2、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坐姿,注意手眼距離。
3、能大膽有力地畫線條。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xiàn)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5、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均勻地進行美術(shù)活動。
活動準備:
示范畫一張、實物線團一個。
活動過程:
一、老師出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圖中有誰,她在干什么?
小結(jié):媽媽在給孩子織毛衣,可是毛線沒有了,我們幫媽媽繞線團好嗎?那線團怎么繞呢?
二、老師出示小線團演示繞線團變大的過程。由里向外,逐漸增大。
三、演示畫線團。老師在黑板前演示畫法由里向外,逐漸增大。
四、幼兒操作活動。
“請小朋友幫媽媽畫上線團。”老師巡回指導。
五、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
3.幼兒園美術(shù)活動設(shè)計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繪畫、拓印等方法制作花朵,用粘貼、撕剪、卷折等多種方式制作花束。
2、了解與自己生活相關(guān)密切的不同職業(yè)的成人勞動,用獻花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尊重和關(guān)心。
活動重點:
學習用各種方法制作花束
活動難點:
能夠熟練掌握蔬果拓印的新技能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拓印的蔬果橫切面,各色顏料,擦手毛巾
2、水彩筆、彩色手工紙、皺紋紙、剪刀、吸管等
3、花束包裝袋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
1、教師出示自制的花束,詢問幼兒"這是什么,你見花束嗎?在哪里看見過。什么情況下會收到花"?請幼兒回答。
2、如果這束花是你的,你準備送給誰?引導幼兒回憶祖輩、父母、老師等其他社會職業(yè)人員為小朋友們做的事情,激發(fā)幼兒的感恩情懷。
3、"有這么多的人關(guān)心、愛護小朋友,這束花到底送給誰好呢,我有些為難了,請小朋友幫老師想想辦法吧"。幼兒自由泛說。"有了,我們每個人制作一束花去送給為小朋友們付出辛勤勞動的人吧"!
二、演示與制作
1、"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老師今天帶來的花束,猜一猜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逐一展示并介紹各種不同的花朵制作方法:
(1)用水彩筆在手工紙上畫出花朵的圖案,用剪刀剪下來,貼在吸管上,裝飾上葉子。
。2)蔬果拓。河檬肿プ∈吖纳隙,蘸取顏料,然后印在畫紙上。將拓印的花朵圖案剪下來,用吸管當花莖,再添加上手工紙制作的葉子。
。3)皺紋紙折疊:將手工紙折疊后,剪出花瓣的形狀,然后纏繞在吸管上,裝飾上葉子。
2、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老師指導。
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制作方式,大膽想象,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用提供的輔助材料粘貼、撕剪成花徑和葉子。
三、活動評價
老師為幼兒準備好花束的包裝袋,請幼兒把自己做好的花放進包裝袋,請個別幼兒到臺前來講一講自己是用什么方式制作的,并說一說想把自己手中的花束送給誰。
鼓勵幼兒將花束送出去。
4.幼兒園美術(shù)活動設(shè)計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膠水在紙上粘貼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點狀材料,培養(yǎng)幼兒手眼協(xié)調(diào)的能力,體驗粘貼活動的樂趣。
2、鼓勵幼兒遇到困難敢于求助,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學習。
3、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chuàng)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膠水、毛筆、盤子、洗凈的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濕抹布。材料可以由教師和幼兒共同準備。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教師提問,引起幼兒興趣:每天早上,小朋友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前班,請你告訴大家,你來到學前班的路是怎樣的?你還走過什么樣的路?
2、了解活動內(nèi)容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粘貼材料,提出活動內(nèi)容: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用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材料)來修一條上學前班的路。
3、學習制作方法引導幼兒探索怎樣用膠水、細沙等材料粘貼出上幼兒園的路。
(1)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1頁,說出上學前班的路在哪里。
(2)激發(fā)幼兒已有經(jīng)驗,互相討論粘貼步驟。(先在"路"上涂膠水,撒上細沙)
(3)交代粘貼要求:粘貼前先用毛筆將膠水均勻地涂在"路"上,但不能涂到"路"的外面。再把細沙或其它粘貼材料均勻地撒在涂有膠水的"路"上,用手掌輕輕壓幾下,稍等一會,把幼兒用書豎起來,輕輕地把多余的細沙抖落在準備好的盤子里,再修補一下沒有細沙的地方,上學前班的路就修好了。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教師提醒幼兒正確地涂膠水,遇到困難主動找老師或者旁邊的小朋友商量解決。做好后,壓和抖落多余的細沙時,動作要輕,便于收拾。
5、欣賞評價作品請小朋友將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欣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5.幼兒園美術(shù)活動設(shè)計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欣賞圖片或雕塑中角色的表情、動作、眼神。
2、能模仿雕塑中母與子的動作或表情,大膽擺出造型,進行表演,相互欣賞。
3、體會母親對孩子的疼愛和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之情。
【活動準備】
1、體現(xiàn)母子情深的圖片或雕塑;課件。
2、將師幼共同收集的反映母子關(guān)系的小型雕塑布置成展臺。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在展臺前自由欣賞雕塑,說一說人物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怎么看出來的,可請個別幼兒模仿雕塑的動作。
2、播放《母子情深》課件,或展示掛圖,多角度欣賞作品,幫助幼兒感受媽媽對孩子的疼愛之情。
(1)欣賞動物母子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動物媽媽和動物寶寶在做什么,它們的神情怎么樣,看到圖片后自己想到了什么。引導幼兒從動物的表情、動作、眼神等方面欣賞,感受母子情深。
。2)欣賞人物母子圖片。請幼兒說一說看到了誰,在做什么,媽媽和孩子是什么表情,學一學、說一說為什么會這樣,猜一猜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欣賞時,提醒幼兒關(guān)注畫面的色彩、光線,感受畫面美感。
。3)欣賞母子情深雕塑圖片。請幼兒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媽媽的造型是什么樣的,頭發(fā)怎樣,正在做什么,媽媽為什么會做這樣的動作。
引導幼兒感受媽媽對寶寶的愛,以及媽媽造型的夸張。告訴幼兒這種藝術(shù)形式叫雕塑,是一種造型藝術(shù)。欣賞雕塑造型夸張、均衡的特點。
3、請幼兒自由兩兩組合,扮演母與子,交流看到的作品中自己喜歡、讓自己感動的動作或表情,擺出一個造型,相互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