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左傳的文章大全 篇一
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先秦〕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ㄟx自《左傳》)
譯文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yàn)猷崌鴮x文公無禮,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假如派燭之武去見秦穆公,秦國的軍隊(duì)一定會撤退!编嵨墓饬。燭之武推辭說:“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编嵨墓f:“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xiàn)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 睜T之武就答應(yīng)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然而越過別國把遠(yuǎn)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dāng)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狈Φ臇|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jīng)答應(yīng)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kuò)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一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秦伯就回國了。
晉國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lián)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2.出自左傳的文章大全 篇二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丘明〔先秦〕
齊侯與蔡姬乘舟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shí)征之,以夾輔周室!n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睂υ唬骸柏曋蝗,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fù),君其問諸水濱!(徵通征)
師進(jìn),次于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饼R侯曰:“以此眾戰(zhàn),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屈完及諸侯盟。
譯文
齊桓公與夫人蔡姬在園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動小船,桓公嚇得臉色都變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卻不聽;腹慌伦屗氐搅瞬虈,但沒有說與她斷絕夫妻關(guān)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卻讓她改嫁了。
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率領(lǐng)諸侯國的軍隊(duì)攻打蔡國。蔡國潰敗,接著又去攻打楚國。
楚成王派使節(jié)到諸侯之師對齊桓公說:“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雙方相距遙遠(yuǎn),即使是馬牛牝牡相誘也不相及。沒想到您進(jìn)入了我們的國土這是什么緣故?”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先君姜太公說:‘五等諸侯和九州長官,你都有權(quán)征討他們,從而共同輔佐周王室!倏倒給了我們先君征討的疆土:東到海邊,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隸。你們應(yīng)當(dāng)進(jìn)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沒有用來滲濾酒渣的東西,我特來征收貢物;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我特來查問這件事!背䥽钩蓟卮鹫f:“貢品沒有交納,是我們國君的過錯,我們怎么敢不供給呢?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還是請您到水邊去問一問吧!”于是齊軍繼續(xù)前進(jìn),臨時駐扎在陘。
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跟齊國 軍隊(duì)交涉,齊軍后撤,臨時駐扎在召陵。
齊桓公讓諸侯國的軍隊(duì)擺開陣勢,與屈完同乘一輛戰(zhàn)車觀看軍容。齊桓公說:“諸侯們難道是為我而來嗎?他們不過是為了繼承我們先君的友好關(guān)系罷了。你們也同我們建立友好關(guān)系,怎么樣?”屈完回答說:“承蒙您惠臨敝國并為我們的國家求福,忍辱接納我們國君,這正是我們國君的心愿!饼R桓公說:“我率領(lǐng)這些諸侯軍隊(duì)作戰(zhàn),誰能夠抵擋他們?我讓這些軍隊(duì)攻打城池,什么樣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說:‘如果您用仁德來安撫諸侯,哪個敢不順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話,那么楚國就把方城山當(dāng)作城墻,把漢水當(dāng)作護(hù)城河,您的兵馬雖然眾多,恐怕也沒有用處!”
后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3.出自左傳的文章大全 篇三
臧僖伯諫觀魚
左丘明〔先秦〕
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于軌物者也。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農(nóng)隙以講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shù)軍實(shí)。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xí)威儀也。鳥獸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則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澤之實(shí),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將略地焉。”遂往,陳魚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
書曰:“公矢魚于棠。”非禮也,且言遠(yuǎn)地也。
譯文
春天,隱公準(zhǔn)備到棠地觀看漁民捕魚。臧僖伯進(jìn)諫說:“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講習(xí)祭祀、軍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禮器和兵器,那么,國君就不要親自去接觸它。國君是把民眾引向社會規(guī)范和行為準(zhǔn)則的人。所以,講習(xí)大事以法度為準(zhǔn)則進(jìn)行衡量,叫做‘軌’,選取材料制作器物以顯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軌、物,叫做亂政。屢屢亂政,這就是所以敗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獵活動,都是在農(nóng)閑時節(jié)進(jìn)行,并(借這個機(jī)會)講習(xí)軍事。每三年演練一次,回國都要對軍隊(duì)進(jìn)行休整。并要到宗廟進(jìn)行祭告,宴飲慶賀,清點(diǎn)軍用器物和獵獲物。(在進(jìn)行這些活動的時候,)要(使車馬、服飾、旌旗等)文彩鮮艷,貴賤分明,等級井然,少長有序:這都是講習(xí)大事的威儀啊!鳥獸的肉不能拿來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齒、骨角和毛羽不能用來制作軍事器物,這樣的鳥獸,君主就不會去射它,這是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至于山林川澤的物產(chǎn),一般器物的材料,這都是仆役們?nèi)ッ,有關(guān)官吏按職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應(yīng)涉足的事!彪[公說:“我準(zhǔn)備到那里去巡視!庇谑蔷腿チ耍ㄌ牡兀,讓漁民把各種漁具都擺出來捕魚,他在那里觀賞。僖伯推說有病沒有隨同前往!洞呵铩飞险f:“隱公在棠地陳設(shè)漁具。”(這是說他棠地觀魚這一行為)不合禮法啊,并且說他去的地方遠(yuǎn)離國都。
4.出自左傳的文章大全 篇四
介之推不言祿
左丘明〔先秦〕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xiàn)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懷無親,外內(nèi)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shí)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
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彼祀[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地名)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譯文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見文公》)晉文公賞賜跟著他逃亡的人們,介之推不去要求祿賞,而(晉文公)賜祿賞時也沒有考慮到他。
介之推說:“獻(xiàn)公的兒子有九個,現(xiàn)在惟獨(dú)國君還在(人世);莨、懷公沒有親信,(國)內(nèi)外都拋棄他們。天沒有(打算)滅絕晉,(所以)必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誰呢?上天實(shí)際已經(jīng)安排好了的,而跟隨文公逃亡的人卻認(rèn)為是自己的貢獻(xiàn),(這)不是欺騙嗎?偷竊別人的錢財,都說是盜竊。更何況貪圖天的功勞,將其作為自己的貢獻(xiàn)呢?下面的(臣子)將罪當(dāng)做道義,上面的(國君)對(這)*詐(的人)給予賞賜。上下互相欺瞞,難以和他們相處啊!
他的母親說:“你為什么不也去要求賞賜呢?(否則)這樣(貧窮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誰呢?”
回答說:“(既然)斥責(zé)這種行為是罪過而又效仿它,罪更重!況且說出埋怨的話了,(以后)不應(yīng)吃他的俸祿了!
他的母親說:“也讓國君知道這事,好嗎?”
回答說:“言語,是身體的裝飾。身體將要隱居了,還要裝飾它嗎?這樣是乞求顯貴啊。”
他的母親說:“(你)能夠這樣做嗎?(那么我)和你一起隱居!北悖ㄒ恢保╇[居到死去。
晉文公沒有找到他,便用綿上作為他的祭田。說:“用它來記下我的過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5.出自左傳的文章大全 篇五
季梁諫追楚師
左丘明〔先秦〕
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于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漢東也,我則使然。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xié)以謀我,故難間也。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毙苈是冶仍:“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為后圖。少師得其君!
王毀軍而納少師。少師歸,請追楚師。隨侯將許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誘我也,君何急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所謂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惫唬骸拔嵘鼱环誓],粢盛豐備,何則不信?”對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瘯蠡也,謂其備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所謂馨香,無讒慝也。故務(wù)其三時,修其五教,親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dú)豐,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于難!
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
譯文
楚武王侵 犯隨國,派薳章去要求議和。軍隊(duì)扎在瑕地,等待談判的結(jié)果。隨國派少師來主持議和。
斗伯比對楚王說:“我們不能在漢水以東得志,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擴(kuò)大軍隊(duì),增加裝備,以武力威脅鄰國。它們怕起來了,就協(xié)同對付我國,很難離間它們。漢水以東,要算隨國。如果隨國驕傲起來,必定拋棄那些小國。小國離散,咱們楚國就可從中得利了。少師這人,一向狂妄自大,請把我們的軍隊(duì)擺出個窩囊的樣子,使他更加傲慢起來!毙苈是冶日f:“隨國還有個季梁,這有什么作用?”斗伯比說:“以后會有用處的呀!少師很得國君的寵信啊!
于是楚武王故意損毀軍容,接待少師。少師回去,果然請求追擊楚軍。隨侯將要答應(yīng)他,季梁急忙阻止,說:“上天正在幫楚國,楚軍的疲弱,恐怕是騙我們上當(dāng)吧,君王何必急于出師呢?臣聽說,小國所以能抗拒大國,是因?yàn)樾玫蓝髧?暴。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取信于鬼神。國君經(jīng)?紤]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官史官老老實(shí)實(shí)向神靈祭告,就是信,F(xiàn)在人民在挨餓而君王縱情享樂,祝官史官卻在祭神時虛報功德,臣不知道這樣如何能抗拒大國!”隨侯說:“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純正,膘肥肉壯,祭器里的黍稷也很豐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季梁說:“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啊。圣明的君主總是先把人民的事情辦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以在進(jìn)獻(xiàn)犧牲時就禱告說:‘請看獻(xiàn)上的牲畜多么碩大肥壯!’意思就是說:我國人民普遍都有生產(chǎn)的能力,請看他們的牲畜肥大而蕃盛,沒有生癬生病,備用的牲畜充分得很!在奉上黍稷時就禱告說:‘請看獻(xiàn)上的黍稷多么潔凈而豐盛!’意思就是說: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沒有災(zāi)害,請看我國人民多么和睦、收成多么豐盛。在進(jìn)獻(xiàn)美酒甜酒時又禱告說:‘請嘗嘗我們用好米釀成的美酒吧!’意思是說:請看在我全國上下都有美德,不干沒天良的事!由此可見,所謂馨香,就是上上下下有德性而沒有讒言和邪行。所以能夠忠心從事三時的農(nóng)作,講習(xí)五教,親和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于是人民都很和睦,鬼神也就賜福,他們一舉一動都有成就。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鬼神也就缺了主人,光靠您的祭禮豐盛,怎么會得到幸福呢?您還是先整頓內(nèi)政,和周圍兄弟之國親密友好,也許可以避免災(zāi)禍吧。”
隨侯感到恐懼,于是整頓內(nèi)政。楚國不敢侵 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