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江西三支一扶考試行測常識甄選合集 篇一
真空具有如下性質(zhì):
1.空非無。如果真空中沒有粒子,我們就會準確的測出場(0)與場的變化曲率(0),然而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我們不可能同時精確地測出一對共軛量,所以,可以“空”,不能“無”。因此,在真空中,粒子不停地以虛粒子、虛反粒子對的形式憑空產(chǎn)生,而又互相湮滅,在這個過程中,總的能量保持不變。
2.真空存在極性。因此說真空是不對稱的。但這種不對稱是相對局部的,在相對整體上又是對稱的,如此的循環(huán)嵌套構(gòu)成了真空的這個性質(zhì)。
3.真空的每個局部具備了真空的全體性質(zhì)。大和小是相對而言的。時間也是相對于空間而言的,時間不能脫離了具體的空間而單獨的存在。
2.2023年江西三支一扶考試行測常識甄選合集 篇二
中國畫技法:
中國畫技法包括山水、人物、花鳥畫的基本繪畫技法。
中國畫技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墨線為基礎,用以表現(xiàn)物象的輪廓、明暗、質(zhì)感,同時通過墨線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國畫的墨線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立的美學價值。
人物畫基本技法無論中外,在早期繪畫的發(fā)展,都以人物畫為主,而且都為宗教或政治服務。綜觀中國古代人物畫,在表現(xiàn)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類,一為白描畫法,二為工筆重彩畫法,三為寫意畫法(簡筆畫法)
白描法:
白描化法是人類最早,最簡潔的繪畫表現(xiàn)形式,我國古代稱為“白畫”,也有人稱為“線描”,指以墨線描繪物體,不著顏色的畫法。在人物、畜獸畫方面也有白描畫法,譬如兩幅最早的戰(zhàn)國楚墓出土的帛畫,即以白描法表現(xiàn),我國古代稱之為“白畫”,北宋的李公麟是這種畫法的代表性人物。
寫意畫法:
寫意畫法是指用單純而概括的筆墨來表現(xiàn)對象的精神意態(tài),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畫法。寫意畫法雖有所謂“意到筆不到”之說,形式簡略或形象不精確都不需計較。
工筆重彩畫法:
工筆重彩畫法是一種造型工整細致,色彩濃艷而略帶裝飾性的畫法,晚唐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即為典型的作品。畫工筆重彩法適宜使用熟紙或絹。
3.2023年江西三支一扶考試行測常識甄選合集 篇三
圍棋的起源:
圍棋,一種策略型兩人棋類游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于東亞國家,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于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jīng)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xiàn)。
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jù)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睍x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并發(fā)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就采納這種說法,甚至將其確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看到圍棋在東南亞國家很受歡迎的情況。這說明東南亞國家至少在明以前,圍棋就很流行了。
圍棋傳到歐洲的時間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是17世紀中葉。
圍棋使用長方形格狀棋盤(看上去像正方形)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必須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因為黑方有先行占地之利,故而人為規(guī)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圍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盤游戲。中日韓等各國制定的競賽規(guī)則略有不同。
圍棋運動現(xiàn)已遍布世界各地,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韓國最為興盛;西方國家已漸熱;東南亞正在發(fā)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