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成語故事大全3-6歲 篇一
畫餅充饑
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盧毓,在魏國做官,由于他為魏文帝曹丕出了許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為侍中、中書郎。
有一次,魏文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guān)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是在地上畫一個餅,不能吃的。"
盧毓回答說:"靠名聲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般的人才。由于修養(yǎng)高,行為好,而有名的,是不應(yīng)該厭惡他們。我以為主要的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xué),F(xiàn)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zhèn)坞y辯,虛實混淆。"
魏文帝采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制定考試法。
釋義: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2.幼兒成語故事大全3-6歲 篇二
鐵杵磨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xué),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xué),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fēng)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崩掀牌盘痤^,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dāng)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jì)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xué)。每天的學(xué)習(xí)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3.幼兒成語故事大全3-6歲 篇三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lǐng)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dān)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墒牵巯聨兹f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于事。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望梅止渴:故事出自《世說新語》。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4.幼兒成語故事大全3-6歲 篇四
如魚得水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訪隱居的諸葛亮,請他出山。他連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第三次去,才見了面。
劉備說明來意,暢談了自己的宏圖大志。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奪取荊州、益州,東聯(lián)孫權(quán),北伐曹操的戰(zhàn)略方針。劉備聽后大喜,于是拜孔明為軍師。
孔明竭力地輔佐劉備,而劉備對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卻引起了關(guān)羽、張飛等將領(lǐng)的不悅。他們不時在劉備面前,表現(xiàn)出不滿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張飛,更是滿腹牢騷。劉備耐心地作了解釋,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魚,把孔明比做水,反復(fù)說明,孔明的才識與膽略,對自己完成奪取天下大業(yè)之重要。他說:“我劉備有了孔明,就好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說了!币院,劉備在孔明的輔佐下,東聯(lián)北伐,占荊州,取益州,軍事上節(jié)節(jié)勝利,勢力不斷擴大,最終與魏、吳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故事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成語“如魚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qū)ψ约汉芎线m的環(huán)境。
5.幼兒成語故事大全3-6歲 篇五
驚弓之鳥
戰(zhàn)國時期,有個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贏。他的射箭本領(lǐng)在當(dāng)時可稱是舉世無雙。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著,天空中忽然飛過一群鴻雁。
更贏很自信的對魏王說:“我可以用弓聲就把飛鳥給打下來。”
魏王很懷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飛過。鳴聲凄慘。更贏見了,就張著弓,扣著弦,砰的一聲,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應(yīng)聲落地。
魏王驚嘆之余,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
更贏解釋說:“那孤雁飛得低且慢,因為它已經(jīng)受過箭傷;它鳴叫的聲音悲而哀,因為它離了群。身傷心碎,突然發(fā)出弓弦的聲音使它心跳加速,極力上沖,但受傷的兩翼卻無力上升,體重失去平衡,墜落下來。正如人們吃飯時,突然聽見雷聲,筷子落地的情況一樣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據(jù)上面的故事,做成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形容先前多次受過驚嚇的人,忽然遇到同樣可怕的事物,就嚇得魂飛魄散,驚惶失措,不知如何去應(yīng)付新的環(huán)境。
6.幼兒成語故事大全3-6歲 篇六
熟能生巧
北宋時候有一個叫陳堯咨的人,十分善于射箭,當(dāng)時的人都明白他是一個百發(fā)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對他很敬佩。陳堯咨受到大家稱贊之后,覺得自己的本領(lǐng)已是天下無雙,便驕傲自滿起來。
一天,陳堯咨又在靶場表演他那百步穿楊的絕技。一箭射出,把又細又軟的柳枝條射斷了。觀眾們看得大聲喝彩,并要求他再來一次。這時有個賣油的老頭正從那里經(jīng)過,看了后,卻笑著說:“這有什么了不起,只但是手法熟練些罷了!”陳堯咨聽了,不禁大怒,喝道:“你這老頭有什么本領(lǐng),竟敢藐(miǎo)視我?”老頭回答:“我哪里敢藐視你,我只是從幾十年的斟(zhēn)油經(jīng)驗中,明白做熟了的事情,便會找出竅門來的道理!闭f著,便從他的油擔(dān)上取下一個葫蘆,葫蘆口上放一枚方孔銅錢,然后打了一勺油,高舉油勺往葫蘆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條線似的穿過錢孔進入葫蘆中。油倒完了,把銅錢拿起來給大家看,錢孔周圍竟沒有一絲油漬(zì),大家看了都贊嘆不已。老頭微笑著對陳堯咨說:“我這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罷了!标悎蜃陕犃,一聲不響便掉頭走了。
之后的人便根據(jù)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這個成語,用來說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