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人教版物理下冊知識點 篇一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zhì)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zhì)點。
2.平動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zhì)點,轉(zhuǎn)動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zhì)點。
3.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運動情況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時間軸上n秒時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是第n個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時刻。
6.忽視位移的矢量性,只強調(diào)大小而忽視方向。
7.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對性,必須選一個參考系,選不同的參考系時,物體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yīng)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橫線,應(yīng)調(diào)整一下振針距復(fù)寫紙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
10.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yīng)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
11.釋放物體前,應(yīng)使物體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
12.使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時,應(yīng)注意把兩條白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盤夾在兩紙帶間;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應(yīng)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復(fù)寫紙下面。
13.“速度”一詞是比較含糊的統(tǒng)稱,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不同,一般指瞬時速率、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四個概念中的一個,要學(xué)會根據(jù)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義。平常所說的“速度”多指瞬時速度,列式計算時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著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學(xué)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響,很難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而初中所學(xué)的“速度”就是現(xiàn)在所學(xué)的平均速率。
2.高一人教版物理下冊知識點 篇二
功(W)
1.物體做功的條件:
、倭
、谠诹Φ姆较蛏习l(fā)生位移
2.公式:W=FLcosαF—力L—位移α—力與位移的夾角
3.單位:焦耳J1J=1N·m標(biāo)量
4.正功與負(fù)功
、佴=π/2不做功
、讦<π/2正功
③π/2<α<=π負(fù)功
5.當(dāng)一個物體在幾個力的共同作用下發(fā)生一段位移時,這幾個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等于各個力分別對物體所做功的代數(shù)和。
3.高一人教版物理下冊知識點 篇三
動力學(xué)(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fù)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qū)別,實際應(yīng)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于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于宏觀物體,不適用于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于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67〕 注: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tài),或者是勻速轉(zhuǎn)動。4.高一人教版物理下冊知識點 篇四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一個讀數(shù)對應(yīng)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yīng)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yīng)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biāo)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xué)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biāo)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zhì)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兩者運算法則不同。
5.高一人教版物理下冊知識點 篇五
彈力
1、定義: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fù)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的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產(chǎn)生條件:兩物體必須直接接觸,量物體接觸處有彈性形變(彈力是接觸力)。
3、方向: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
4、彈力方向的判斷方法
(1)彈簧兩端的彈力方向,與彈簧中心軸線重合,指向彈簧恢復(fù)原狀的方向。其彈力可為拉力,可為壓力;對彈簧秤只為拉力。
(2)輕繩對物體的彈力方向,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即只為拉力。
(3)點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過接觸點垂直于接觸面(或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而指向受力物體。
(4)面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5)球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在接觸點與球心的連線上而指向受力物體。
(6)球與球相接觸的彈力方向,沿半徑方向,垂直于過接觸點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7)輕桿的彈力方向可能沿桿也可能不沿桿,桿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壓力。
(8)根據(jù)物體的運動情況,動力學(xué)規(guī)律判斷.
6.高一人教版物理下冊知識點 篇六
共點力的平衡
1、共點力
力的作用點在物體上的同一點或力的延長線交于一點的幾個力叫做共點力。
能簡化成質(zhì)點的物體受到的力可以視為共點力。
2、平衡狀態(tài)
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稱為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平衡狀態(tài)的實質(zhì)是加速度為零的狀態(tài)。
3、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
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即ΣF=0。
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問題,則平衡條件應(yīng)為。
7.高一人教版物理下冊知識點 篇七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nèi)通過導(dǎo)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I:導(dǎo)體電流強度(A),U:導(dǎo)體兩端電壓(V),R:導(dǎo)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dǎo)體的長度(m),S:導(dǎo)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nèi)+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nèi)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dǎo)體的電流(A),R:導(dǎo)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lián)串聯(lián)電路(P、U與R成正比)并聯(lián)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guān)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電流關(guān)系I總=I1=I2=I3I并=I1+I2+I3+
電壓關(guān)系U總=U1+U2+U3+U總=U1=U2=U3
功率分配P總=P1+P2+P3+P總=P1+P2+P3+
10.歐姆表測電阻
(1)電路組成
(2)測量原理
兩表筆短接后,調(diào)節(jié)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x后通過電表的電流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與Rx對應(yīng),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3)使用方法:機械調(diào)零、選擇量程、歐姆調(diào)零、測量讀數(shù){注意擋位(倍率)}、撥off擋.
(4)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diào)零.
8.高一人教版物理下冊知識點 篇八
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
如果幾個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該點不一定在物體上),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
尋找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物體保持靜止或者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叫平衡狀態(tài)。
2.物體如果受到共點力的作用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就叫做共點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平衡條件是這兩個離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個矢量分解在兩個相互垂直的坐標(biāo)軸上,利于處理多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9.高一人教版物理下冊知識點 篇九
探究彈力
1.產(chǎn)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fù)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于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fù)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倔強系數(shù)),反映了彈簧發(fā)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lián):串聯(lián):1/k=1/k1+1/k2并聯(lián):k=k1+k2
10.高一人教版物理下冊知識點 篇十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chǎn)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shù),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guān),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guān)。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