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生物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一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結構復雜、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消化,變成為結構簡單、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機物。
2、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無機鹽等在內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通過消化道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轉換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轉給其他化合物,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脫氨基作用:氨基酸通過脫氨基作用被分解成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轉變成為尿素而排出體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為糖類、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通過食物獲得的氨基酸。它們是甲硫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種。
8、糖尿。寒斞呛扛哂160mg/dL會得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發(fā)生障礙,病人消瘦、虛弱無力,有多尿、多飲、多食的“三多一少”(體重減輕)癥狀。
9、低血糖病:長期饑餓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會出現(xiàn)頭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低血糖早期癥狀,喝一杯濃糖水;低于45mg/dL時出現(xiàn)驚厥、昏迷等晚期癥狀,因為腦組織供能不足必須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2.高三生物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二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3、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
5、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6、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7、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tǒng)一性。
8、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9、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0、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12、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xiàn)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xiàn)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基本的結構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14、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5、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6、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17、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18、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19、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0、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lián)系、協(xié)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3.高三生物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三
1.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從親代DNA傳到子代DNA,從親代個體傳到子代個體。
2.由于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排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3.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xiàn)的,包括轉錄(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和翻譯(在細胞質中,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兩個過程。
4.遺傳密碼是指mRNA上的堿基排序。
5.密碼子是指mRNA上的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密碼子有64種,其中,決定氨基酸的有61種,3種是終止密碼子。
6.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有兩種:一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二是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7.生物個體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的關系是:基因型是性狀表現(xiàn)的內在因素,而表現(xiàn)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xiàn)形式。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表現(xiàn)型不僅要受到基因型的控制,也要受到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4.高三生物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四
1.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缺失、增加、移接、顛倒)和染色體的.數(shù)目變異(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
2.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發(fā)育和全部遺傳信息。
3.二倍體:由受精卵發(fā)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4.多倍體:由受精卵發(fā)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多倍體植株的特點是莖稈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5.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有:低溫處理和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秋水仙素作用于_期的細胞,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6.單倍體:由配子發(fā)育成的個體。特點是植株長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利用單倍體植株培育新品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5.高三生物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五
1、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huán)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
2、在一定區(qū)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征、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huán)境中的各種生態(tài)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3、在各種類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類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tǒng)一的整體。
4、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wǎng))逐級流動的。
5、對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說,抵抗力穩(wěn)定性與恢復力穩(wěn)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無機環(huán)境一起,構成了這個星球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huán)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與環(huán)境共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
9、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能長期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一現(xiàn)象稱為生物的穩(wěn)態(tài)。
10、從能量角度來看,源源不斷的太陽能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轉的動力。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能量基礎。
6.高三生物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六
1、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的圖解參見課本。
2、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三類營養(yǎng)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轉化的數(shù)量不同,如糖類可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二是轉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類不能轉化成必需氨基酸;脂類不能轉變?yōu)榘被帷?/p>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維持在80—100mg/dL范圍內;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會產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低于45mg/dL,出現(xiàn)低血糖晚期癥狀;多食少動使攝入的物質(如糖類)過多會導致肥胖。
4、消化:淀粉經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運輸:葡萄糖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主動運輸),經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饺砀魈。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隨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饺砀鹘M織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隨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饺砀魈帯?/p>
6、糖類沒有N元素要轉變成氨基酸,進而形成蛋白質,必須獲得N元素,就可以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蛋白質要轉化成糖類、脂類就要去掉N元素,通過脫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質;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麥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腸液含腸淀粉酶、腸麥芽糖、腸脂肪酶(消化淀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
8、胃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大腸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小腸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胃和大腸都能吸收的是:水和無機鹽;小腸上皮細胞突起形成小腸絨毛,小腸絨毛朝向腸腔一側的細胞膜有許多小突起稱微絨毛微絨毛擴大了吸收面積,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7.高三生物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七
1、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活躍。
2、能源物質系列: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生物體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脂肪;動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糖元;植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淀粉;生物體內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A—P~P~P);生物體內的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
3、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四種有機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種元素,蛋白質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P;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例: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化學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質的四大特點:
、傧鄬Ψ肿淤|量大;
、诜肿咏Y構復雜;
、鄯N類極其多樣;
、芄δ軜O為重要。
5、蛋白質結構多樣性:
①氨基酸種數(shù)不同,
、诎被釘(shù)目不同,
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
、茈逆溈臻g結構不同。
6、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分子功能多樣性,概括有:
、贅嫵杉毎蜕矬w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诖呋饔茫喝缑;
、壅{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不是蛋白質);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注意: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是有核酸控制的。
7、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于一切細胞中(不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8、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兩者組分相同的是都含有磷酸基團、腺嘌呤、鳥嘌呤和胞嘧啶三種含氮堿基。
8.高三生物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八
免疫失調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免疫功能過高):
1、自身免疫:在特殊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成分所引起的作用。
2、自身免疫疾。阂蜃陨砻庖叻磻鴮ψ陨淼慕M織和器官造成損傷并出現(xiàn)了癥狀的現(xiàn)象。
3、病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
免疫缺陷疾病分類:
、、先天性免疫缺陷。河捎谶z傳造成,生來就有。
、啤@得性免疫缺陷。河捎诩膊』蚱渌蛩卦斐,后天形成。
達爾文試驗發(fā)現(xiàn):
①、胚芽鞘受單側光照射彎向光源生長。
、凇⑶腥ヅ哐壳实募舛,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
③、用錫箔小帽將胚芽鞘的尖端罩住,胚芽鞘直立生長。
、、單側光只照射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向光源彎曲生長。
9.高三生物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九
1、染色體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種生物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數(shù)目、大小和形態(tài)特征。觀察染色體組型好的時期是有絲_的中期。
2、性別決定:一般是指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
3、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叫做性染色體。
4、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叫做常染色體。
5、伴性遺傳: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它的遺傳方式是與性別相聯(lián)系的,這種遺傳方式叫做伴性遺傳。
10.高三生物上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篇十
細胞器
(1)線粒體
線粒體廣泛存在于細胞質基質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場所,被喻為“動力車間”。
光鏡下線粒體為橢球形,電鏡下觀察,它是由雙層膜構成的。外膜使它與周圍的細胞質基質分開,內膜的某些部位向內折疊形成嵴,這種結構使線粒體內的膜面積增加。在線粒體內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還含有少量的DNA。
(2)葉綠體
葉綠體是植物、葉肉、細胞特有的細胞器。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細胞中,進行的細胞器,被稱為“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在電鏡下可以看到葉綠體外面有雙層膜,內部含有幾個到幾十個由囊狀的結構堆疊成的基粒,其間充滿了基質。這些囊狀結構被稱為類囊體,其上含有葉綠素。
(3)內質網(wǎng)
內質網(wǎng)是由單層膜連接而成的網(wǎng)狀結構,大大增加了細胞內的膜面積,內質網(wǎng)與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有關,也是脂質合成的“車間”。
(4)核糖體
細胞中的核糖體是顆粒狀小體,它除了一部分附著在內質網(wǎng)上之外,還有一部分游離在細胞質中。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被稱為“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5)高爾基體
高爾基體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質,但可以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植物細胞_過程中,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6)液泡
成熟的植物細胞都有液泡。液泡內有細胞液,其中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蛋白質等物質,它對細胞內的環(huán)境起著調節(jié)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形狀,保持膨脹狀態(tài)。
(7)中心體
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有中心體,每個中心體由兩個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物質組成。動物細胞的中心體與有絲_有關。
(8)溶酶體
溶酶體是細胞內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它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多種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