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是®無憂考網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容量加大,學習負擔及壓力明顯加重,要逐步培養(yǎng)自己主動獲取知識和鞏固知識的能力。
1.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一
晝夜長短與時間判斷
(1)要明確季節(jié)與節(jié)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南北半球的季節(jié)永遠相反,但是節(jié)氣是相同的,審題和答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
(2)在利用晝弧和夜弧所跨經度計算晝夜長短時,一定要注意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間隔是多少,不能習慣性地以為是30°或者45°。
(3)掌握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北半球,夏半年時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夏至日時晝最長夜最短,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冬半年時相反。南半球反之。兩分日時全球晝夜平分;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4)晝夜長短與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位置及其移動密切相關,所以,要理解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基本規(guī)律以及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空間分布規(guī)律。
(5)任意地點,其一年中的最長晝長與最短晝長之和恒為24小時;任意一天,分別位于南北半球且緯度相同的甲、乙兩地,甲地晝長=乙地夜長。
(6)由于地球自轉和公轉而帶來的季節(jié)變化是地球最重要的變化規(guī)律,許多自然現象以及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也因此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所以要注意總結具有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及其形成原因。
2.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二
地球運動規(guī)律
(1)注意從繞轉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義等方面比較自轉與公轉的差異,側重理解太陽日與恒星日的差異、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等難點內容。
(2)地軸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極星的地點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極星的仰角等于當地緯度。
(3)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雖然從南、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時針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東。
(4)注意地球公轉軌道上近日點(1月初)與冬至日(12月22日)、遠日點(7月初)與夏至日(6月22日)的區(qū)別。
3.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三
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球內部的結構的研究:由于地球內部的知識主要來自對地震波的研究。
當地震發(fā)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v波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就會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象,科學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質,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了地球內部的結構。
。2)從地球內部地震波曲線圖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發(fā)生突然變化,這種速度發(fā)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不連續(xù)面。
。3)地球內部有兩個不連續(xù)面。一個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不連續(xù)面以下,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不連續(xù)面是奧地利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首先發(fā)現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個在地下2900千米深處,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不連續(xù)面是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面,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所以地球的內部圈層是依據地震波傳播的突然變化的兩個不連續(xù)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來劃分的。
4.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四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巖石圈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3、巖石成因分類: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沉積巖(層理構造、有化石)、變質巖。
4、地殼物質回圈:巖漿冷卻凝固→巖漿巖—外力→沉積巖—變質→變質巖—熔化→巖漿
5、地質作用:
、賰攘ψ饔茫ǖ貧み\動、巖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
、谕饬ψ饔茫L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6、地質構造的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巖塊—地壘、下沉巖塊—地塹)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應避開斷層
5.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五
熱力環(huán)流的性質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6.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六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結構特征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huán)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處于安全宇宙環(huán)境中,太陽光照穩(wěn)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溫度,使液態(tài)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jié)幅度變化小,利于生物生長發(fā)育
7.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七
地理環(huán)境包括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huán)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于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系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巖石圈,促進巖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生物,生物又創(chuàng)造了現在的環(huán)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huán)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huán)境的塑造者
(3)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于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干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fā)育,多為內流河——氣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fā)育差,有機質含量少。
8.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八
光照圖的判讀方法和步驟
1.標自轉方向,判斷晨昏線
2.定日期:
、疟睒O圈出現極晝(或南極圈出現極夜)為6月22日;
⑵北極圈出現極夜(或南極圈出現極晝)為12月22日;
、浅炕杈與經線重合,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時間計算:
⑴找特殊時刻點:
、俪烤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點點;
②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8點;
、燮椒謺儼肭虻慕浘地方時為12;
、芷椒忠拱肭虻慕浘地方時為24點或0點。
⑵依據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東早西晚,東加西減的原則推算時間。
4.確定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
、庞扇掌诙ㄖ鄙潼c的緯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是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即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
9.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九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原因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
地球適宜的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體積質量適中,地球內部物質運動促進海洋的形成
2、太陽活動標志:黑子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對地球氣候的影響、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對地球磁場的影響。
3、自轉地理意義:
、佼a生晝夜交替現象;
、诋a生地方時差異;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
、艿厍驒E圓體的形成。
4、公轉地理意義:
①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
、谡缣柛叨鹊臅r空變化;
③四季的交替;
、芪鍘У姆植。
10.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篇十
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俪炕杈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鄢炕杈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