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高二下學期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一
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細胞內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復原
2.生物高二下學期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二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賹⒓毎c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圻M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四、細胞膜的制備
1、選材:人或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原因:沒有細胞器沒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壁
其他材料:蒸餾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原理:細胞內的物質有一定濃度。把紅細胞放入清水中,水會進入紅細胞,導致紅細胞吸水漲破,使細胞膜內的物質流出來,除去細胞內的其他物質得到細胞膜。
3、方法和步驟
、艑⒓t細胞稀釋液制成裝片。
、圃诟弑剁R下觀察,蓋玻片一側滴加蒸餾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羌t細胞凹陷消失,體積增大,最后導致細胞破裂,內容物流出。
⑷利用離心法獲得純凈的細胞膜。
3.生物高二下學期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三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
1、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把動植物的尸體、排泄物和殘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huán)境中,在重新被綠色植物利用來制造有機物。
2、食物鏈: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事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
3、食物網: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的復雜營養(yǎng)關系,叫做~。
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
5、生態(tài)系統(tǒng)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種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包括陽光、熱能、空氣、水分和礦物質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6、生產者:自養(yǎng)型生物(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細菌等)。
7、消費者:包括各種動物。它們的生存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綠色植物制造出來的有機物,所以把它們叫做消費者。消費者屬于異養(yǎng)生物。動物中直接以植物為食的草食動物(也叫植食動物)叫做初級消費者;以草食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叫做次級消費者;以小型肉食動物為食的大型肉食動物,叫做三級消費者。
8、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9、生物之間的關系:食物鏈中的不同種生物之間一般有捕食關系;而食物網中的不同種生物之間除了捕食關系外,還有競爭關系。
10、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是生態(tài)系統(tǒng)賴以存在的基礎,生產者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主要成分,消費者不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必備成分,分解者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成分。
11、消費者等級與營養(yǎng)等級的區(qū)別:消費者等級始終以初級消費者為第一等級,而營養(yǎng)等級則以生產者為第一等級(生產者為第一營養(yǎng)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yǎng)級,次級消費者為第三營養(yǎng)級。);同一種生物在食物網中可以處在不同的營養(yǎng)等級和不同的消費者等級;同一種生物在同一食物鏈中只能有一個營養(yǎng)等級和一個消費者等級,且二者僅相差一個等級。
4.生物高二下學期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四
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
、偕窠浿袠形挥陲B腔中腦(大腦、腦干、小腦)和脊柱椎管內的脊髓,其中大腦皮層的中樞是級中樞,可以調節(jié)以下神經中樞活動
、诖竽X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感知(感覺中樞在大腦皮層)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壅Z言文字是人類進行思維的主要工具,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功能(在言語區(qū))
(S區(qū)→說,H區(qū)→聽,W區(qū)→寫,V區(qū)→看)
④記憶種類包括瞬時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永久記憶
5.生物高二下學期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五
向光性實驗發(fā)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jié),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xié)調、共同調節(jié)的。
下丘腦是機體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相關激素間具有協(xié)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夠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調節(jié)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動物建立后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fā)展的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是相互協(xié)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jié)仍處于主導的地位。
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運動器官共同協(xié)調下形成的。
6.生物高二下學期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六
1、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活躍。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能源物質系列: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生物體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脂肪;動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糖元;植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淀粉;生物體內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生物體內的最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
3、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四種有機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種元素,蛋白質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P;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例: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化學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質的四大特點:
①相對分子質量大;
、诜肿咏Y構復雜;
③種類極其多樣;
、芄δ軜O為重要。
5、蛋白質結構多樣性:
①氨基酸種數不同,
、诎被釘的坎煌,
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
④肽鏈空間結構不同。
6、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分子功能多樣性,概括有:
、贅嫵杉毎蜕矬w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壅{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苊庖咦饔茫喝缈贵w,抗原(不是蛋白質);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注意: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是由核酸控制的。
7、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于一切細胞中(不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8、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7.生物高二下學期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七
1、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
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3、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yǎng)物質和新陳代謝的廢物。
4、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tài)存在,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堿平衡,調節(jié)滲透壓。
5、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
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
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淀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6、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7、脂類包括:
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維持體溫恒定。)
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
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
8、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9、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
10、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11、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
12、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3、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14、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5、脫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于細胞核內,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
16、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8.生物高二下學期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八
1、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qū)別,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包括:
a、同化作用(合成代謝):合成物質,貯存能量;
b、異化作用(分解代謝):分解物質,釋放能量。
2、病毒:屬于生物,無細胞結構,它們寄生在其它生物體內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體,細菌病毒又稱噬菌體,病毒的遺傳物質可能是DNA或者可能是RNA
3、應激性:是指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發(fā)生一定反應的特性。需要時間短。(如:蛾、蝶類的趨光性)。
4、反射:是指多細胞高等動物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各種刺激所發(fā)生的反應(如:狗見主人搖頭擺尾),屬于應激性。
5、適應性:是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現象,是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形成的。
6、遺傳性:是指親代與子代之間表現出相似的特性。
7、細胞學說: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的,其內容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8、生物工程學:以生物科學為基礎,運用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來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從而產生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
9、生態(tài)學: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9.生物高二下學期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九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tǒng)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10.生物高二下學期復習知識點歸納 篇十
人體的營養(yǎng)
1、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yǎng)物質。
2、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3、人體需要含鈣、磷、鐵、碘、鋅的無機鹽。
4、人體缺乏維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癥:
缺乏維生素A:皮膚干燥、夜盲癥(夜晚看不清東西)、干眼癥等。
缺乏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ňS生素B1缺乏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維生素D可以促進磷、鈣的吸收和骨質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