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 #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精選20篇)#】中秋節(jié),不僅有團圓的喜悅,更有動人的民間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傳說,為這個節(jié)日增添了神秘色彩。讓我們走進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領略古老傳說的魅力,感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以下是由®無憂考網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精選20篇),歡迎大家閱讀。
1.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一
詩人李白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皩τ俺扇恕本錁嬎计婷,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独钤娭苯狻罚骸按藢υ陋氾嫞艖堰_觀以自樂也!痹娙松蠄鰰r,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于是詩人忽發(fā)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
2.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二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云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huán),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余,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3.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三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云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從此小兔告別父母和姊妹們,到宮陪伴嫦娥住了。
4.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四
宋明霞看著天上的圓月,我不由思緒萬千,心兒飛到遠在外鄉(xiāng)的父親身邊。又到了中秋節(jié)。
爸爸,您說好今年中秋節(jié)來和全家人一起團團圓圓過節(jié)的,可是到今天,您卻打電話說工作太忙沒時間回家,我們是多么的失望,可我能理解您,爸爸,您對工作的認真、執(zhí)著,讓我打心眼里敬佩您,我想說,爸爸,我們支持您,您好好工作吧!
看到媽媽在家里忙忙碌碌擺放食品、做菜,我不由想起上次過中秋節(jié)的情形。去年中秋節(jié),您一早就趕回來了,我們一家人是多么的高興,又說又笑的。晚上,我們準備了豐盛的飯菜,全家人坐在月亮下一塊兒邊吃邊賞月,家中熱鬧極了!
休息前,您給腿腳不靈便的奶奶洗腳,那情形我一輩子都不會忘的,當時,奶奶都哭了,我們感動極了。您說,您一年回不了幾次家,沒照顧好大家,趁現在回家了,多做點事,盡盡心意。我還記得您送我和弟弟每人一支鋼筆,可當時不懂事,鋼筆用壞了,就丟沒了,沒好好收藏,太可惜了,F在,才明白了您對我們寄予的厚望!
第二天,一個長途電話便讓您回去了,我們理解您,理解您對工作的認真,所以當時誰都沒有勸阻您,您走后,家中沉寂了好幾天。爸爸,這次中秋節(jié)您又不能回來了,可我們不怪您,您在外面辛辛苦苦都是為了我們呀!天上的月亮好圓好大,讓人感覺像面溫馨的鏡子,如果能從月亮中看見您就好了,哪怕看一眼!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爸爸,我們盼望見到您,下次見到您,可不能一會兒就走呀!今晚的月色真好,可節(jié)日的氣氛中卻少了一份歡樂,少了一份全家團圓的溫馨,我知道,大家都在想您,等您呢!爸爸,放下手中的工作,出來看看明月吧!
5.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五
中秋之夜,我們全家在月光女神的照耀下散步,她用她毫無保留地將月光灑在大地上,滋潤著大地上每一個生靈。此時此刻,漫步在銀色的地毯上,讓我回想起四年前的那個中秋之夜……
四年前的一個星期三,應該是全家人盡情享受這“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夜晚,而我們這些寄宿生,只能在學校與同學們共度月光普照的時刻。對此,學校的老師們也很關心我們,我們全體寄宿部師生一起舉辦了一個中秋夜晚,抬頭望著這輪月,可畏是“呼作白玉盤”。如同銀白的玉盤愈來愈亮……真是好美啊……想到此刻近乎全世界的人們都在仰望你,讓我想起了我的家人……
月亮從東方天邊悄悄地露出笑臉,她想一個文靜的姑娘,把柔和、皎潔的銀光灑向人間。這時,門間擠入的一縷輕風,像薄薄的羽紗輕拂臉頰,像淡淡的晨霧沾濕了睫毛。月亮像飽經風霜的老人,不緊不慢地疏理著白花花的月光;又像一個含羞的少女,一會兒躲進云間,一會兒又撩開面紗,露出嬌容,整個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夢幻般的銀色,一片寧靜隨著銀霧般的月光灑在大地上。
終于到我的電子琴獨奏表演了,我借著皎潔的月光,不緊不慢地走上臺去,仿佛被披上了銀白色的輕紗。我懷著想念家人,頭頂著月光,激動地彈起琴鍵來,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寧靜、安詳。月亮好像變成了我的家人,依次出現在我的眼前,注視著我,讓我感到一絲溫暖和舒心。月亮漸漸升高,她身著白色的羽衣,嫻靜而安詳,溫柔而大方。她那銀盤似的臉,透過柳梢,留下溫和的笑容。演奏結束了,臺下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大家都被深深地感動了……我還回味在剛才深情的演奏之中。
再一次抬頭仰望明月,我笑了,因為我相信,家人透過月亮看到了我剛才的演奏,一定會為我驕傲的……
6.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六
吳剛折桂關于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7.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七
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傳說關于中秋節(jié)的傳說有許多,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就讓我給大家說說吃月餅的`來歷吧!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
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信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劃,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起義軍如火星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給群臣們。
此后,“月餅”越做越精細,品種越多,大者如圓盤,成為賞賜的佳品。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我非常期待中秋節(jié),你呢?
8.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八
每年中秋節(jié),我們一定會吃月餅、殺柚子,一邊烤肉順便欣賞美麗的“月娘”。雖然,每個月的農歷十五號月亮也很美,可是,中秋節(jié)的月亮總覺得比平常大上幾倍,所以,大家才會特別在那天賞月。
一到中秋節(jié),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就是“月餅”?墒,為什么中秋節(jié)要吃月餅呢?原來月餅和古代一個國家的興亡大有關系。相傳元朝末年,漢人不堪蒙古人的統(tǒng)治,朱元璋(明朝開國先祖)揭竿起義,但由于元軍控制嚴密,使得義軍無法傳遞消息;適逢中秋節(jié),劉伯溫獻計義軍,在中秋節(jié)互贈糕餅里面夾紙條,上面寫著“月圓殺韃”,這種傳遞方式使得攻打元朝的計劃成功。這或許只是傳說,但這故事告訴我們中國老祖先是多么有智慧,而且也為月餅更添神秘的'色彩。
月餅雖然很美味,但我們更可以仔細觀察月亮、享受全家團圓的家族聚會,這樣子,才不枉這個有趣又好玩的中秋節(jié)呢!
9.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九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后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連續(xù)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币钊,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jié)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10.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十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后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云:“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币馑际钦f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fā)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11.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十一
此傳說最早見于《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毕鄠髟铝林杏幸恢煌米樱瑴喩頋嵃兹缬,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結:前三大中秋故事處處帶有神話傳說的影子,關于三者之間的聯系,有一說是這樣的:相傳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姮娥保管。逢蒙聽說后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離開羿,姮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里寂寥難耐,于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
以下三大傳說,則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型,與知名歷史人物和史料記載緊密聯系。讓我們繼續(xù)細品吧!
12.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十二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13.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十三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上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后,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后,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后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14.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十四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這便是傳說的吳剛在伐桂。吳剛砍桂的神話據說是在唐代演繹而成,在民間流傳中也有不同版本。
傳說吳剛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魯的'天將,被嫦娥的美麗深深吸引。也不顧對方的拒絕,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宮糾纏。嫦娥不堪其擾,于是指向月中桂樹說,它枝條太長了,今夜你若能將它砍斷,便答應你的追求。吳剛心花怒放,心想這算什么難題,掄起斧頭就砍?擅看伟纬龈^,桂樹的樹身便恢復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樹總是不斷。一至砍到今天。
也有傳說中吳剛是位凡人: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株五百丈的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15.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十五
據說有一年北京發(fā)生了一場瘟疫,許多人同時生病。沒有什么藥是有效的。
老百姓急得在院子里擺張桌子,燒香拜月,向月宮的嫦娥求助。碰巧是8月15日。月亮又圓又大。嫦娥在月球上。在明亮的月光下,她清楚地看到了世界上的災難和人們的乞討。嫦娥傷心地哭了。于是,他把玉兔從月宮送到人間,為人們治病。
訂購后,玉兔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女孩。她穿著白色紗裙來到首都。她挨家挨戶治療病人。當病人服用她給的藥時,他會感到精神振奮。當時很多人都可以到地面上去。
為了感謝玉兔的治療和救命恩典,人們給了她錢,但她拒絕給她的`禮物,她也拒絕了。人們總是感到難過,所以他們拿出很多衣服給了她。這一次,不管玉兔怎么推,她都不得不接受。這樣,
玉兔每次進屋都要換衣服,有時是男裝,有時是女裝,有時像個賣油的,有時像個賣蔬菜的,有時像個小女孩,有時像個老太婆。
16.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十六
天上有個月亮,月亮里住著一個姑娘。還有一個天狗給她看門。月亮有十五個門。每個月初一,月亮姑娘把門打開一個,門一打開,就露出一個小月牙兒。初二再打開一個,月牙兒又大一點,一直到十五,圓圓的月亮就全露出來了。從十六開始,月亮姑娘又一天關上一個門,到三十,月亮門全關上了,也就看不見月亮了。就是這樣,一天一天,一個月一個月,年年這樣。
不知道是哪一年,來了一個叫亞西的'男人。這個亞西是個窺視癖,愛好悄沒聲地跑到月亮門外偷著看月亮姑娘。月亮姑娘氣急了,把所有的門“啪、啪、啪”全關上了。一下子,天昏地暗,白天黑夜不分。這可糟了,天下的人們以為月亮被天狗吃了,說這是“月食”,就拿出鐵桶、銅盆,“當當當”、“當當當”地敲起來,亞西聽見有動靜,嚇跑了。月亮姑娘就又把關上的門打開,給天下的人照亮。
17.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十七
在與中秋節(jié)有關的神話傳說中,嫦娥奔月流傳最廣。
傳說嫦娥是遠古時候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的妻子。當時十日齊出,非常炎熱,莊稼都給曬焦了,給神州大地帶來了巨大的恐怖和災害。后羿為民除害,射落九日,留下一個太陽,人們終于得以正常生活,后羿因此為天下人所敬慕。
他聽說昆侖山西王母那里有種“不死藥”,這種藥,一人吃了可以上天,兩個人分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于是,他跋山涉水,前往討取,終于得到。
后羿與嫦娥夫妻恩愛,他舍不得心愛的妻子,也舍不得眾鄉(xiāng)親,不愿意一個人上天成仙,就把藥帶回家交給嫦娥保存。后羿有個叫逢蒙的徒弟是個*佞小人,在八月十五日趁后羿出獵之機,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為使不死藥不落入壞人手中,便一口吞下肚去。不料吞下藥后,她身輕如燕,竟身不由己地飛上了月宮。后羿便在院子里設下供案,擺上瓜果食品,對月遙念嫦娥。
人們也紛紛仿效,以后年年如此,于是便形成了八月十五這個節(jié)日。
18.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十八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jié)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钡搅饲宕,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yōu)閮和闹星锕?jié)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傅、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迸f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chuàng)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chuàng)造。還有一種肘關節(jié)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后面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19.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十九
遠古時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賞賜仙藥。八月十五后羿帶眾人打獵,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盜藥,后羿妻子嫦娥為保護仙藥,遂將其吞下。吃下仙藥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飛上天去,遲來的后羿只見到將要消失的嫦娥。后認為紀念善良的嫦娥,遂將這一天定為中秋節(jié),意為:全家團圓的日子。希望有一天后羿與嫦娥可以團圓。
在中秋的傳說故事中,“嫦娥奔月”無疑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了。
這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于戰(zhàn)國時期。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神話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后,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
有關恒娥的神話傳說,見于商代至戰(zhàn)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恒的諱,之后名字改為嫦娥。
20.中秋節(jié)民間故事 篇二十
今天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我們吃了豐盛的晚飯,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包月餅直奔陽臺去賞月。我們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美味的月餅,一邊仰望天空,等待著明月的到來。不一會兒,月姐姐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似的,漫步來到空中,她臉上洋溢著笑容。我靜靜地望著月亮,似乎她離我很近,一伸手就能摸到她那溫柔的臉龐。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灑向大地。這時,幾片薄薄的',小小的去縈繞在了明月旁,猶如美麗動人的七彩仙女在天空中揮舞著一條條五花八門的彩帶。
月光照在那紅紅的花瓣上,花瓣顯得更紅了,花兒顯得更嬌美了。月光照在清清的河上,河水顯得更加清白了,還增加了許多涼意。月光還跑進了我的小屋里,在我的床上睡覺,這讓我想起了李白的千古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我沉浸在無限的遐想中,想到了嫦娥姐姐帶著玉兔下凡到了人間,她跳著舞,揮著袖子,人們都為她鼓掌,別提有多美好了。我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我斜倚在床上,仰望著玉盤似的月亮,心里默念著: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漸漸地,我睡著了,做了一個夢,在夢中我像美麗的嫦娥一樣向月亮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