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一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tài)量值—初態(tài)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tài)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2.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二
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的關系:
、、通過電場力做功說明: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
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大。
、、正電荷:順著電場線移動時,電勢能減小。
逆著電場線移動時,電勢能增加。
負電荷:順著電場線移動時,電勢能增加。
逆著電場線移動時,電勢能減小。
、邸⑶箅姾稍陔妶鲋蠥、B兩點具有的電勢能高低
將電荷由A點移到B點根據電場力做功情況判斷,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電荷在A點電勢能大于在B點的電勢能,反之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電荷在B點的電勢能小于在B點的電勢能
、、在正電荷產生的電場中正電荷在任意一點具有的電勢能都為正,負電荷在任一點具有的電勢能都為負。
在負電荷產生的電場中正電荷在任意一點具有的電勢能都為負,負電荷在任意一點具有的電勢能都為正。
3.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三
1、整體法:以幾個物體構成的整個系統為研究對象進行求解的方法。
2、隔離法:把系統分成若干部分并隔離開來,分別以每一部分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分別列出方程,再聯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對系統作用時,用整體法;在分析系統內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時,用隔離法。有時在解答一個問題時要多次選取研究對象,需要整體法與隔離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斷依據:
、購牧Φ母拍钆袛啵瑢ふ沂┝ξ矬w;
、趶牧Φ男再|判斷,尋找產生原因;
、蹚牧Φ男Ч袛,尋找是否產生形變或改變運動狀態(tài)。
總之,在進行受力分析時一定要按次序畫出物體實際受的各個力,為解決這一難點可記憶以下受力口訣:
地球周圍受重力繞物一周找彈力
考慮有無摩擦力其他外力細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復只畫受力拋施力
4.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四
1、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理解:
、偎f明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慣性與物體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運動狀態(tài)無關)。
②它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③它是通過理想實驗得出的,它不能由實際的實驗來驗證。
2、牛頓第二定律:
內容:物體的加速度a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理解:
、偎矔r性:力和加速度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谑噶啃裕杭铀俣鹊姆较蚺c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體性:合外力、質量和加速度是針對同一物體(同一研究對象)
、芡恍裕汉贤饬Α①|量和加速度的單位統一用SI制主單位⑤相對性:加速度是相對于慣性參照系的。
3、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理解:
、僮饔昧头醋饔昧Φ耐瑫r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谧饔昧头醋饔昧Φ男再|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屬同種性質的力。
、圩饔昧头醋饔昧Φ南嗷ヒ蕾囆裕核鼈兪窍嗷ヒ来,互以對方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茏饔昧头醋饔昧Φ牟豢莎B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
對于宏觀物體低速的運動(運動速度遠小于光速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是成立的,但對于物體的高速運動(運動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觀粒子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就不適用了,要用相對論觀點、量子力學理論處理。
5.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五
彈力
1、定義: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產生條件:
。1)兩物體必須直接接觸,
。2)量物體接觸處有彈性形變(彈力是接觸力)。
3、方向: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
4、彈力方向的判斷方法
。1)彈簧兩端的彈力方向,與彈簧中心軸線重合,指向彈簧恢復原狀的方向。其彈力可為拉力,可為壓力;對彈簧秤只為拉力。
。2)輕繩對物體的彈力方向,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即只為拉力。
。3)點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過接觸點垂直于接觸面(或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而指向受力物體。
。4)面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5)球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在接觸點與球心的連線上而指向受力物體。
。6)球與球相接觸的彈力方向,沿半徑方向,垂直于過接觸點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7)輕桿的彈力方向可能沿桿也可能不沿桿,桿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壓力。
。8)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動力學規(guī)律判斷。
說明:
、賶毫、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若是曲面則垂直過接觸點的切面)指向被壓或被支持的物體。
、诶K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蹢U既可產生拉力,也可產生壓力,而且能產生不同方向的力。這是桿的受力特點。桿一端受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的方向。
6.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六
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系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于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例如:第3s末、3s時、第4s初……均為時刻;3s內、第3s、第2s至第3s內……均為時間間隔。區(qū)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與位移的關系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運動圖像的含義和應用
由于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的含義:
(1)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2)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2.了解圖象斜率的含義:
(1)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7.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七
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從靜止出發(fā),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運動模式,叫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是最典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場。如不考慮大氣阻力,在該區(qū)域內的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兩極上,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這里的h與x同樣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體中用h表示數值方向的位移量。
8.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八
力的合成與分解
(1)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這兩個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即二力平衡
(2)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三個力作用,則這三個力中的任意兩個力的合力一定與另一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3)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力的作用,則宜用正交分解法處理,此時的平衡方程可寫成
、俅_定研究對象;
、诜治鍪芰η闆r;
、劢⑦m當坐標;
④列出平衡方程
9.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九
機械能守恒定律
(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總稱
總機械能:E=Ek+Ep是標量也具有相對性
機械能的變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機械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
發(fā)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保持不變
表達式:Ek1+Ep1=Ek2+Ep2
成立條件:只有重力做功
10.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十
加速度
1.定義:速度的變化量Δv與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Δt的比值。
2.公式:a=Δv/Δt
3.單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單位時間內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ΔV方向始終相同。特別,在直線運動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同;如果速度減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反。
5.物理意義:表示質點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11.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十一
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共點力:物體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線或作用線的延長線能相交于一點的力
2.平衡狀態(tài):在共點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
說明:這里的靜止需要二個條件,一是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二是物體的速度為零,僅速度為零時物體不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達到點時刻,物體速度為零,但物體不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因為物體受到的合外力不為零
3.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合力為零,即0
說明;
、偃R交原理:當物體受到三個非平行的共點力作用而平衡時,這三個力必交于一點;
、谖矬w受到N個共點力作用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取出其中的一個力,則這個力必與剩下的(N-1)個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廴舨捎谜环纸夥ㄇ笃胶鈫栴},則其平衡條件為:FX合=0,FY合=0;
、苡泄潭ㄞD動軸的物體的平衡條件
12.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十二
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13.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十三
速度與加速度的關系
1、速度與加速度沒有必然的關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4)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2、當加速度a與速度V方向的關系確定時,則有:
(1)若a與V方向相同時,不管a如何變化,V都增大。
(2)若a與V方向相反時,不管a如何變化,V都減小。
14.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十四
熱力學第二定律
(1)熱傳導的方向性
熱傳遞的過程是有方向性的,熱量會自發(fā)地從高溫物體傳給低溫物體,而不會自發(fā)地從低溫物體傳給高溫物體。
(2)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常見表述
、俨豢赡苁篃崃坑傻蜏匚矬w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②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并把它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3)永動機不可能制成
、俚谝活愑绖訖C不可能制成:不消耗任何能量,卻可以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這種機器被稱為第一類永動機,這種永動機是不可能制造成的,它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诘诙愑绖訖C不可能制成:沒有冷凝器,只有單一熱源,并從這個單一熱源吸收的熱量,可以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的熱機叫做第二類永動機。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制成,它雖然不違背能量守恒定律,但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15.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十五
物體的內能
(1)分子動能:做熱運動的分子具有動能,在熱現象的研究中,單個分子的動能是無研究意義的,重要的是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的標志。
(2)分子勢能:分子間具有由它們的相對位置決定的勢能,叫做分子勢能。分子勢能隨著物體的體積變化而變化。分子間的作用表現為引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增大。分子間的作用表現為斥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對實際氣體來說,體積增大,分子勢能增加;體積縮小,分子勢能減小。
(3)物體的內能:物體里所有的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任何物體都有內能,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溫度和體積有關。
(4)物體的內能和機械能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物體具有內能的同時可以具有機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機械能。
16.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十六
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17.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十七
功
(1)功的概念: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計算式: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積:W=Fscosα。
(3)功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lm位移所做的功。
18.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十八
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平衡狀態(tài)的定義:
如果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平衡狀態(tài)的條件:
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
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失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運動
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
1、物體是從靜止開始下落的,即運動的初速度為零。
2、運動過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19.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十九
1.物體做功的條件:
、倭
②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位移
2.公式:W=FLcosαF—力L—位移α—力與位移的夾角
3.單位:焦耳J1J=1N·m標量
4.正功與負功
、佴=π/2不做功
、讦<π/2正功
、郐/2<α<=π負功
5.當一個物體在幾個力的共同作用下發(fā)生一段位移時,這幾個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等于各個力分別對物體所做功的代數和。
20.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上學期 篇二十
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qū)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于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于宏觀物體,不適用于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于微觀粒子
注: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tài),或者是勻速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