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一
今天一大早,我還沒起床就聽到廚房里傳來鍋碗瓢盆的碰撞聲音。我想一定是姥姥在廚房里忙活呢!我很想知道姥姥為什么一大早就在廚房忙活,所以我就趕快穿好衣服,洗了臉,刷了牙,跑到廚房看姥姥在忙活啥呢!
進了廚房,姥姥得意洋洋地對我說:“今天是臘八節(jié),臘八節(jié)要喝臘八粥,所以,今天早上我出去在超市買了許多豆子,來做臘八粥!蔽衣犃死牙训脑挷胖澜裉焓桥D八節(jié)。于是我趕快洗了手,來幫姥姥做臘八粥。做臘八粥真的不容易啊!我看見姥姥洗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豆子泡在大大小小的盆子,擺滿了整個案板。我數(shù)了數(shù),驚呆了!姥姥一共泡了二十一種東西。我一看這么多!我仔細一看,我只能認識十種東西,有大米、小米、綠豆、葡萄干、枸杞、黃豆、大棗、杏仁、蕓豆、麥仁、山藥,姥姥拿出過鍋,倒上了水,又把所有的`豆子和其他東西都倒進高壓鍋里。大概煮了二十分鐘后,姥姥揭開高壓鍋看了看,還沒熟透,又在火上熬了熬。十五分鐘后,一鍋香噴噴的臘八粥就出鍋了。姥姥分別倒到碗里,讓我們大家嘗嘗臘八粥的味道,我們一嘗,都贊不絕口。我最喜歡吃粥里面的葡萄干了!
今天姥姥做的臘八粥是我喝過喝的臘八粥。今天我也認識了一個節(jié)日“臘八節(jié)”,媽媽也給我講了臘八節(jié)的由來,讓我又學到了新的知識。今天我很開心。
2.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二
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每年臘八節(jié)的前夜,媽媽和奶奶便會煮上一大鍋的臘八粥,供一家人品嘗。
夜剛剛降臨,媽媽和奶奶便忙了起來,淘米、泡果子、去核……忙得媽媽和奶奶不可開交。隨后開始煮了起來,等鍋里的水沸騰起來,就開始用微火燉。我一個勁地嚷嚷:“什么時候可以吃了,怎么還沒有好?”媽媽看見我等不及了,便對我說:“早著呢,臘八粥要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燉好!蔽覓吲d地去睡覺了。
第二天的早晨,我一起床,媽媽盛了一碗臘八粥放在了桌上。我顧不上洗臉刷牙,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邊吃,一邊看著碗里的`各種東西:赤豆、黃豆、紅棗、蓮心、花生……我好奇地問媽媽:“臘八節(jié)為什么要吃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寺院煮臘八粥,是為了敬佛;而我們煮臘八粥,一是為了供奉祖先,而是為了節(jié)約,你看,這粥里的東西大多是我們以前吃剩下的,趁著臘八煮上一鍋粥,不是一舉兩得嗎?”媽媽停了一會兒,又接著對我說,“臘八粥雖然有一個‘八’字,但它不一定是用八種材料做成的,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紅豆、黃豆、綠豆、花生……都可放在一起煮。以前有些講究臘八節(jié)的人家,他們還要將果子刻成人形、動物形、花形,再放入鍋中煮呢!
想不到臘八節(jié)那么有講究,看來我要多了解了解臘八節(jié)的知識。
3.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三
臘八節(jié)就要到了,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臘八節(jié)。那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節(jié)日,家鄉(xiāng)有很多關(guān)于臘八節(jié)的習俗,讓我現(xiàn)在都還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因為進了臘月門,天氣也就真正的到了"數(shù)九寒天"了,所以,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飯,"沾沾下巴"。
臘八節(jié),在我國歷也算得上就是悠久綿長了,各地的習俗不同,過法也就不同,飲食的差異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視程度可不比其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差。因為過了臘八,就離過年不遠,年味也就越來越濃了。
小的時候,過臘八這一天,總能讓我們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黃米干飯。每人再給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個香啊!就覺得老過這樣的.臘八多好?墒墙(jīng)歷過那個年代的人,臘八吃粘米飯,其實就是很奢侈的事情,糧店里定量供應(yīng)的糧食中沒有黃米。有的人家農(nóng)村有親戚種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門道搞到的,否則,所謂的臘八飯,就只能用帶粘性的其它米來充當了。不管怎樣,人們對臘八的盼望值還是很高的,因為能吃上一頓飽飯啊。
我開始懷念家鄉(xiāng)的臘八節(jié),真希望可以回老家過臘八節(jié),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飯,那該有多愜意!
4.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四
在我的故鄉(xiāng),每年的陰歷12月初八,即臘八節(jié),有吃臘八粥的風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大家故鄉(xiāng)的`人卻喜歡吃咸味臘八粥,粥內(nèi)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材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蒙蒙亮,大家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喂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真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即使是棗樹把飯吃掉了。
大家如此做的緣由,據(jù)老大家講,原來大家這個區(qū)域的棗樹原都不結(jié)果,大家都不想種棗樹。棗神見大家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大家摘下一嘗,又酸又甜,美味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里討教。
老太婆告訴大伙,只須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jié)果。大家根據(jù)她說的辦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jié)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聞而已,其實這里面包含著很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diào)節(jié)棗樹的營養(yǎng)增長,阻止養(yǎng)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提供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yǎng)需要。至于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愈合的土方法罷了。
直到目前,故鄉(xiāng)的有的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shù)亓鱾饔腥绱艘痪涿裰{:“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jié)得干連蛋!
5.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五
臘八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最冷的一天,都說是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臘八的時候是一年中的最冷的一天,這一天冷的讓人受不了,這一天擁有的意義是非凡的,這一天一定要吃臘八粥。
臘八粥所用材料豐富,營養(yǎng)價值很高,臘八的時候大家都得守候在家里,因為這一天非常冷,都不愿意出門,在家里面呆著,喝著臘八粥,讓粥暖暖我的胃吧。
臘八節(jié)是冷的象征,是冬天的最冷的一天,這一天的冷讓我想到了溫度上的'一個改變。每天穿的也是這么多,為什么在這一天會更冷呢?臘八節(jié)就是這樣的,這樣的冷,這樣的好。臘八是冬天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臘八粥是濃濃的回憶,回憶的是那美美的粥的味道,這樣的味道,現(xiàn)在想起來還能想起來。我和弟弟出去玩了早晨,沒有想到這么冷,回來的時候趕忙上農(nóng)村的那炕頭上去,凍的直多艘。臘八粥在媽媽的手下已經(jīng)熬好了。聞著這味道,真香啊,真的太好聞了,聞著聞著就有點餓了,正好爺爺說來吧吃點臘八粥來。我倆連忙的過去吃粥,這粥的味道真的是獨特,真的是不一樣,從來沒有吃過這么好的粥。味道好,吃的香,擁有著的含義豐富,讓我記住這粥的美味,記住這樣的一個臘八節(jié)里,吃的粥,吃的是節(jié)日里的美味,吃的是節(jié)日里的快樂,吃的是節(jié)日帶來的那無窮盡的回憶,和回味。
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吃的香,吃的甜,吃的是那最冷的一天里的的美味,最有營養(yǎng),最有含義。
6.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六
今天就是臘八節(jié)了,我們應(yīng)該要買六種豆子煮臘八粥。
可是我們家實際上喝的不是臘八粥,而是小米稀飯粥。早晨,聽見爸爸問媽媽:“今天是臘八節(jié),該怎么過這個節(jié)日呢?”媽媽說:“就是喝一點臘八粥,吃點菜就行了!蔽易谝巫由希_始做作業(yè),爸爸去學校上班,媽媽在廚房做飯,又一次聽見媽媽說:“為了有一點節(jié)日氣氛,還是在中午做臘八粥吧。”
我把語文作業(yè)做完后,早飯也做好了,走向餐桌,狼吞虎咽地吃著媽媽做的美味佳肴。我不禁贊嘆道:“真是太美味了!”
快到中午時,我問媽媽:“我們怎么不去買豆子呢?”媽媽說:“家里已經(jīng)有豆子了,不需要再買了!闭f完,我心里有點小期待。走向廚房,要一探究竟,只見媽媽把小米倒進鐵盆里,用水過一遍,然后給鍋底倒上水,以防著火,再往小米里加水。
我仔細地看著每一步,覺得不對勁,這不是小米稀飯粥配料和步驟嗎?走到餐桌一看,竟然真是小米稀飯粥,不是臘八粥。
我就問媽媽:“媽媽,今天不是應(yīng)該做臘八粥嗎?”媽媽沒有回答,她的臉已經(jīng)紅了,我覺得她心里肯定不知如何是好。
唉!今天這個臘八節(jié)過得真沒意思,既然是臘八節(jié),應(yīng)該就要喝臘八粥,但卻喝了小米稀飯粥。
7.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七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jié),而喝臘八粥、泡臘八蒜是我們在這一天的傳統(tǒng)習俗。那你知道為什么喝臘八粥是臘八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嗎?
其實呀,臘八節(jié)也叫作“法寶節(jié)”“佛成道節(jié)”和“成道會”等。是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是為了紀念佛祖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而在這一天古印度人把喝臘八粥作為紀念方法。因此,喝臘八粥就成為了臘八節(jié)的主要習俗。
今天我們的第一項任務(wù)就是熬臘八粥,只見媽媽往鍋里放了大米、小米、糯米、紅棗、玉米、花生、蓮子和紅豆,為了讓臘八粥變得更甜媽媽還在鍋里放了冰糖。
熬上臘八粥后,我們開始了今天的第二項任務(wù):大掃除。我和媽媽開始的第一件家務(wù)是擦窗戶,為了讓窗戶框變的干干凈凈我用小鏟子使勁刮了刮窗戶邊邊,然后用小刷子把窗戶邊邊里的灰都掃掉了。打開窗戶,哇!好冷啊,不愧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奶奶說過臘七臘八凍死花花,我終于體會到了這種寒冷。我趕緊帶上了手套,繼續(xù)幫助媽媽擦玻璃。
擦完窗戶之后臘八粥也熬好了,喝了甜甜的臘八粥之后渾身變得暖洋洋的,整個人變得更有能量了,下午的大掃除我又可以滿血復活了!
8.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八
又是一個臘八節(jié),吃著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臘八粥,那一絲絲的甜意,又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臘八節(jié)……
對于那時的我們來說,臘八也是個很特別的節(jié)日,早早地就盼望著臘八節(jié)的到來。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我們放學就約好了伙伴,三五成群,男孩背著自制的冰車,女孩拎著個大籃子,一路小跑,直沖我們冬天的樂園——村外大河邊。
六、七米寬的大河冰凍結(jié)實,冰面光潔如鏡,階梯似的石頭上流水結(jié)的冰,凸凹波紋如魚鱗,疙疙瘩瘩,很是美觀。男孩們放上冰車,有的跪在上面,有的兩人坐一起,雙手冰釬一鑿,“哧溜”一聲,滑的無影無蹤。女孩也不甘示弱,從河邊找上薄而大的石塊,再用雙手捧上幾捧背陰處沒有化的積雪,分撒在冰面上,放好石塊坐上去,“推吧!焙竺娴娜艘煌,嘎啦啦一陣沖向前,有的原地打轉(zhuǎn)摔倒,有的沖出不遠臀部下的石頭早已不見蹤影,四腳朝天,任憑后腦勺被磕的有點悶疼,依然會找一塊更大的石塊,大伙像串糖葫蘆,一個一個拽著前面人的襖后襟,齊聲令下,一起使勁,還是不到幾步,東倒西歪,人仰馬翻,腦勺著地,玩的起勁的我們根本沒在意凍的通紅的小手都蹭破了皮。寂靜而空曠的山澗回蕩著頑皮的歡聲笑語……
天色已晚,興致未盡的我們匆忙各自趕到上游(為的是干凈),用石塊砸上幾大塊冰凌,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把冰塊稍做敲鑿,像娃娃,像動物……載著滿心的喜悅,不停的用口中的熱氣哈著凍的發(fā)青的小手,回家的路上,仍然忘不了歡鬧嬉戲……
臘八的早晨,早早起床,和姐姐弟弟爭先恐后,端上母親做的紅紅的臘八粥,跑到院里,搶著去喂昨晚放在每個門口兩邊的冰凌人兒,用紅色的豆子給他安上小嘴,看著似笑了的冰凌人兒,心里別提有多美……
不覺太陽已經(jīng)升起,盡管沒了孩提時的情趣,但那甜甜的臘八粥依然給人以濃濃的回味。
9.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九
臘月初八,雖然不是什么大日子,卻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不是在哪里的中國人,在這一天都會煮上一碗臘八粥來喝的。這就是中國人的文化。
臘月初八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個農(nóng)歷節(jié)日,在這一天,各地均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我國,臘八節(jié)喝臘八粥和中秋節(jié)吃月餅、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風俗習慣,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俗,代表著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希冀與渴望,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而近年來,臘八正與其他許多民俗節(jié)日一樣,漸漸淡出現(xiàn)代人的生活,成為遠去的記憶......
這天,以及這天的前前后后,都應(yīng)該是雪花的節(jié)日。它們像少女一樣干凈質(zhì)樸,在這個時候輕盈地飄落人間,來了就把一切抱在懷里:村莊、田野、小院、柴草堆、麥秸垛......
這天的炊煙是年底盛事開始的標志,裊裊地蜿蜒在房頂上的天空里,延續(xù)著幾千年的鄉(xiāng)俗。在醇香的氣息里,游子想起了母親的呼喚,想起了老屋的溫暖,泛起了歸家的情思。
鐵鍋下火苗跳躍,像一群好動的精靈拉扯著柴草,紅色的錦綢消解了鄉(xiāng)親們四季辛勞的酸痛,化作母親們臉上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騰中,清香飄逸。陽光的味道被各樣雜糧吸收,又在氤氳的水汽中化作一縷清香,散發(fā)出來。
這清香帶給我們臘月里第一絲清清淡淡的幸福。鍋邊那口盛滿清清山泉水的石甕還笨重地立著嗎?大黑還在翹著尾巴繞著石甕打轉(zhuǎn)嗎?甕里那把厚厚實實的水瓢還悠閑地漂著嗎?那只陳舊的木盆還在工作嗎?木盆里還有五彩的糧食嗎?金黃的小米,鮮紅的大棗,白的蓮子,各色各樣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濃的甜香,吸引著孩子們熱切的目光,傳達著鄉(xiāng)親們對土地的感激。
這么多材料的臘八粥,真是香甜美味啊!
10.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十
農(nóng)歷臘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jié),為了慶祝這一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日,銅陵日報社小記錄者工作室為我們小記錄者組織了一場“穿越千年,體驗傳統(tǒng),我們來過臘八節(jié)”活動。
活動這天,早上一起來,我吃完早飯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小記錄者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坐大巴車前往安徽老家酒業(yè)。
剛進酒廠大門,我們就感受到濃郁的節(jié)日氛圍,只見一面面彩旗隨風飄揚,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那鑼鼓聲聲,打鼓的人們笑容滿面,更是感染了我們,我們也不由跟著快樂起來。
老師首先帶我們來到了存放酒的地方,只見屋子里到處是紅紅的酒壇子,大的、小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用鼻子輕輕一吸,你會聞到糧食發(fā)酵后的香味,一陣陣沁人肺腑。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釀酒的地方,一進屋子里,大家就圍住了一個巨大的釀酒器,議論紛紛,“哇!”“這也太大了吧!”“里面裝的是什么呀?”我們你一句我一句地議論起了這個釀酒器。這時一個更大的蓋子往釀酒器上面一蓋,便開始釀酒了。老師對我們說:“過十幾個小時后,一些液體會通過釀酒器下面長長的管子流出來,這些液體便是酒!蔽覀冝D(zhuǎn)過身來,只見釀酒器后面還有一個一個的坑,上面蓋著一層層塑料布。老師指著那些坑對我們說:“這坑里有小米、玉米、糯米、小麥、高粱,把它們放在坑里經(jīng)過發(fā)酵,就可以通過釀酒器制作成酒了。”哦,原來酒是這樣釀出來的。
走出釀酒車間,我們又來到了講座現(xiàn)場,一位老爺爺告訴我們臘八節(jié)的來歷。原來,人們將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初八被稱為“臘日”。臘八節(jié)一般有兩大習俗———吃臘八粥,做臘八蒜。臘八粥一般由紅豆、花生米、紅棗、蓮子、薏米、葡萄干等放在一起熬制而成。而做臘八蒜就是在這一天腌制大蒜,等到開春再吃。臘八節(jié)居然還有這么多知識,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這次臘八節(jié)活動不但讓我們了解了釀酒的過程,更感受到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豐富內(nèi)涵。我們應(yīng)該多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11.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十一
每年農(nóng)歷的十二月,我們都叫臘月,十二月初八就是臘八節(jié),稱作臘八,在這一天我們中國人要喝臘八粥,你喝了嗎?昨天早上,我沒有喝臘八粥,是因為時間不夠,媽媽說只吃餃子就可以了?晌抑牢覀兒幽先顺耘D八飯,是小米、綠豆、麥仁、花生、紅棗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比喻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
為什么要叫臘八節(jié)呢?為什么要把農(nóng)歷十二月稱作“臘月”?帶著許多疑問,我從網(wǎng)上查找到了資料。原來,臘祭所拜之神據(jù)文獻資料所載有:一為先嗇神,祭神農(nóng);二為司嗇神,祭后稷;三為農(nóng)神,祭古時田官之神;四為郵表畦神,祭始創(chuàng)田間廬舍、開道路、劃疆界的人;五為貓虎神,祭其吃野鼠野獸,保護了禾苗;六為坊神,祭堤防;七為水庸神,祭水溝;八為昆蟲神,祭以免蟲害。共有八種,因此又稱為“臘八”;因為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nóng)閑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zāi)迎祥,所以把十二月稱作為臘月。
在臘八節(jié)里,除了要喝臘八粥以外,還有哪些習俗呢?有祭祀的習俗,從先秦到唐宋,再到明清都要敬神供佛。直到現(xiàn)在,我們都在臘八節(jié)里喝臘八粥,做臘八蒜、臘八豆、臘肉、臘腸等;還凍冰冰,這個最有意思了,有的地方家家都要在臘月初七夜,為孩子們“凍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紅蘿卜、白蘿卜刻成的各種花朵,用芫荽作綠葉,擺在室外窗臺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凍起了疙瘩,便預(yù)兆著來年小麥豐收,表達了勞動人民期望豐收的美好愿望。然后將冰塊從碗里倒出,五顏六色,晶瑩透亮,非常好看。孩子們?nèi)耸忠粔K,邊玩邊吸吮。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人們就要采購年貨,年味是越來越足了,告訴我們快要過年了。原來,臘八節(jié)的習俗這么多,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12.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十二
臘八節(jié),經(jīng)常被稱為“臘八”,古時候,人們在臘八節(jié)祭祀祖先和神靈,以祈求來年的豐收與吉祥。在我國的佛教中,這一天是其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成道并創(chuàng)立佛教的日子,因此它還有另一種說法“佛成道節(jié)”。不論是古時還是當今,一提起臘八,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臘八粥、臘八蒜。
奶奶和爺爺從來不會忘了這一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新升的太陽猶如花朵被包裹在薄霧形成的花苞中,還未綻放。這時,兩位老人便已經(jīng)將這馬上要做的事準備好了——紅棗、小米、核桃、紅豆,從我出生到現(xiàn)在,我們家的臘八粥中,這四樣是必不可少的。身體還蜷縮在被窩中,但兩只耳朵卻已經(jīng)被鍋碗瓢盆的碰撞聲所叫醒。側(cè)耳傾聽,便可以聽到奶奶用她那粗糙、布滿老繭的手在細細打磨著一顆顆金黃的種子。四周很安靜,兩只手在水中翻滾,可以聽到一陣一陣的水波聲,與戲水聲截然不同,這種聲音是很有規(guī)律的,這也是老一輩人的手藝;爺爺早已熟練,他將棗分為兩類,一部分放在瓷碗中,另一部分放在案板上,前者都是外表光滑,由里向外透著大紅,放在潔白如玉的瓷碗中,好似碗壁上開出了紅花;后者則甚是不好,都是一些有蟲眼、表皮粗糙的,便放在案板上等候處理。棗與物體碰撞的聲音十分清脆,連續(xù)不斷。爺爺歲年歲已高,但眼睛十分明亮,好棗壞棗看上幾眼便分得出來。很快,這兩種聲音便戛然而止,接著再有聲音,那邊是大家該吃早飯了。
打開大燈,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此時已經(jīng)擺在了桌子上,淡黃色的粥中,點綴著花生紅豆,只是看上去,就讓人食欲大增。大家就坐后便開始享受這古老而傳統(tǒng)的臘八粥了,聽說喝完以后整個人就再也不怕這嚴冬的寒意了。大家一邊聊著,一邊將這碗臘八粥細細品嘗,我嘗了一口,甜滋滋的,暖暖的,粥留到心中,我似乎能感受到它的暖意,能感受到爺爺奶奶對我們的愛意……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新年馬上來了,要說新年是為新的一年增添色彩的話,那么臘八節(jié),一個溫暖的節(jié)日,便是為這茫茫冬日,增添了一抹暖意了吧……
13.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十三
進入臘月,也就是進入了年終歲末的時候了。臘月是農(nóng)家人最喜悅,也是最忙碌的時候。臘月初八的早晨,家鄉(xiāng)人有喝臘八粥的風俗習慣。臘八粥是有黃豆、麥仁、大棗、花生、玉米面等五谷雜糧匯集在一起熬成的粥!芭D七臘八凍掉下巴”,往往臘八節(jié)這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所以早晨的這碗臘八粥,御寒的功能是的,喝了臘八粥出門就不覺得特別的冷了。臘八處于秋收后的一段農(nóng)閑時期,粥料的多種多樣,象征著豐收的喜悅。臘八粥對來年充滿了憧憬和希望。臘八的到來,預(yù)示著春節(jié)離我們不遠了。臘八腌蒜是我們這里的習俗,據(jù)說臘八這天早晨起來,在太陽還沒升起來的時候,腌制的蒜,顏色翠綠,吃在嘴里酸酸的,很是招人喜愛。做法也是極其簡單,腌蒜的材料主要是米醋和大蒜。每年的這個時候,臘月初七娘買下2斤米醋,剝下很多白白的蒜瓣。臘八的早晨,用我家那個大罐子腌制好,把它們放到院子的陰涼處,等到過年的時候拿出來招待家人親戚朋友蘸餃子吃。打開罐子,一股誘人的蒜香撲鼻而來,滿屋子空氣里彌漫著蒜味。你再看那泡在醋里的蒜已經(jīng)由白變綠,通體碧綠碧綠的,像一顆顆翡翠躺在那里。用筷子加上幾個,放在餃子上,那蒜如同那翡翠碧玉襯托在餃子上,甚是好看,讓人看了垂涎三尺,使人食欲大增。故臘八蒜又被稱為“翡翠碧玉臘八蒜”,你聽這名字,多美呀。冬天經(jīng)常吃些臘八蒜,對人的身體很有好處的,既殺菌,還解毒。對治療高血壓、降血糖、降血脂、軟化血管也有一定療效,總之,多吃一些臘八蒜對人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年將至,在外漂泊的游子歸家團聚,體味著家的溫暖,享受著親情的甜蜜。家,永遠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啃蓓母蹫场=裉炀褪桥D八節(jié)了,在外勞作的人們已經(jīng)盤算著回家過年了吧。因為家永遠是溫馨的,家里有至親至愛的爹娘,把在外漂泊一年的收獲和喜悅帶給爹娘。溫馨的家,這里擁有著親情,無論走多遠的人,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永遠忘懷不了的總是家。
14.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十四
伸了個懶腰,與太陽遲到地打了招呼后,一如既往的刷牙,吃早餐,那是十一點的特殊早餐,看起來像是吃剩下的面包渣和半杯失去溫度的涼白開,拿起手機,顯而易見的是"臘八節(jié)快樂"的祝福!靶『⑿『⒛銊e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的童謠在腦子里閃了一下,我忽而蠻有興致的期待起今天的民間美食臘八粥。
晚上我們來到姨母家,姨母端上一盤江米制成的臘八粥,冒著騰騰熱氣,淡淡的米香彌漫開來。我看到那一粒粒米都飽滿圓潤的擠靠在一起,頓時垂延欲滴,其上還綴有蜜棗和些許紅豆,葡萄干。便瞬間打開了味蕾,將白砂糖均勻撒在上面,忍不住滿滿塞了一嘴,細細品來,江米的黏黏甜甜,越嚼越有滋味,再配上輔料的酸甜融入口中,滿有余音繞梁之感縈繞八方,口感醇厚綿延,使人不舍下咽,樂以忘憂,在大家共同分享后,我不由感嘆著中國民間風俗的魅力。
后來,姨母為我們把臘八粥裝到盒中帶回家吃,不知是誰提議要放到美團網(wǎng)上賣,于是大家興致勃勃地裝到一個個盒子中外帶一小包白砂糖。還貼有節(jié)日祝語希望買家用餐愉快,或許是下班族回家后,也都沒忘記這傳統(tǒng)節(jié)日,紛紛在網(wǎng)上購買,于是我們的臘八粥被外賣小哥一次次送走,我們收到的,是如潮的好評,在自己享受快樂的同時也為手機對面的買家提供便利,此時我才意識到,或許人們只是因為繁忙而無暇為某個節(jié)日做出什么,但其實那份傳統(tǒng)依舊存在于心中。
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tǒng)佳肴千里傳,在鄉(xiāng)音的繚繞中,中華美食之道一定越走越遠。今年的臘八節(jié)別樣而又使人記憶深刻。
15.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十五
臘八節(jié)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于古代的儺(古代驅(qū)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yī)療方法之一即驅(qū)鬼治疾。作為巫術(shù)活動的臘月?lián)艄尿?qū)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qū)仍有留存。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
16.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十六
“好香啊!鞭r(nóng)歷臘八的早上,一起來,我就聞到了一股香味,匆匆穿好衣服,來到飯桌前。這時,一碗粥浮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正準備拿起筷子好好品嘗一番,媽媽突然走過來笑笑說:“小饞貓,你知道這是什么粥嗎?”我搖了搖頭。
“這個是臘八粥,每年農(nóng)歷臘八,人們都要吃臘八粥!眿寢屨f著,拿起勺子舀了一點粥,吃了下去!罢f起臘八粥的來歷,那就悠久了。你想不想聽?”我開心的笑了:“肯定啦,了解一下也好嘛!眿寢屇钅钣性~的講解著臘八粥的來歷:“好了,我開始講了: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
有一天,他因饑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發(fā)現(xiàn),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幾粒米。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于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羅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后,很快蘇醒過來,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于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后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
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里的僧眾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后,再分給窮人食用。后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臘八粥作為民間的吉祥食品相互贈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調(diào)雨順,吉祥如意。從此,每年農(nóng)歷臘八,人們都要吃臘八粥了。”
我用湯勺輕輕地在碗里的四周劃了幾下。然后,舀一勺放進嘴里,粥熬得爛爛的,不用嚼,很快融化了,嘴里還留有余香。喝下了這碗臘八粥,我的心就暖了起來。
17.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十七
你們誰知道臘八粥是用什么組成的嗎?我知道,是用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棗等煮制的,有的還加進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紅糖、葡萄等作點綴,使臘八粥更精細可口。
我還知道關(guān)于臘八節(jié)的傳說:佛祖迦牟尼原來是印度的一個王子,他后來出家修道。一次他來到一條河邊,因饑餓勞累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用五谷雜糧和野果熬成粥,一口口喂他。釋迦牟尼得救后,覺得這粥十分香甜可口。他在河里洗了個澡,然后坐在菩提樹下修行,在農(nóng)歷臘月初八這天得道成佛后,佛教徒們把這一天叫做“成行節(jié)”。每年的這一天,寺廟僧侶就舉行誦經(jīng)活動,并仿效牧羊女用五谷和果子煮粥敬佛。這個習俗慢慢傳到民間,就成了臘八節(jié),把這一天煮的粥叫做臘八粥。關(guān)于臘八節(jié)的來歷,我省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個叫臘八的人,他自幼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習慣。后來他成家娶了媳婦,這媳婦和臘八一樣好吃懶做。臘八的父母去世時,教育他們要勤勞勞動,勤儉度日?墒撬麄儧]聽父母的話,還是不喂雞,不種田。這樣坐吃山空,沒多久,就把父母留下來的糧食吃光了。到了臘月初八這天,鍋里沒米,灶下無柴,臘兩口兒只好把囤底掃了掃。湊了一些雜七雜八的糧食,煮了一鍋粥。在這寒冬臘月,他們后悔沒聽父母的話。
18.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十八
一年一度的臘八節(jié)又到了。在中國民間的節(jié)日中,臘八節(jié)雖不及春節(jié)、中秋、端午、重陽等那樣熱鬧隆重,但由于歷史悠久,傳說動人,還是頗有影響的。今天就是臘月初八——臘八節(jié)。
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叫了起來,說是要帶我去姥姥家去,我聽后立馬就起來了,隨著媽媽到了姥姥家。到了姥姥家后已經(jīng)快要到中午了,姥姥和媽媽便去了廚房做飯,我便和小弟玩兒,不一會只見媽媽端著一大碗粥從廚房走了出來,我好奇的看了看粥里邊的東西,發(fā)現(xiàn)里邊是一些大麥米、白云豆、赤豆、綠豆,和花生、棗、杏仁、核桃、栗子、蓮子、百合、桂元肉、葡萄干以及各種各樣的米和豆子等組成。
我問了問媽媽,媽媽說:“這是臘八粥!蔽矣謫枊寢專骸斑@臘八粥是怎么來的呢?”媽媽說:“臘八節(jié)本是佛教的節(jié)日。據(jù)印度佛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經(jīng)出家修道,但是經(jīng)過了6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沒有能在精神上擺脫對人生的各種苦惱。
這時他已經(jīng)饑餓疲憊到了極點,幸好有一個牧女給他送來了奶粥使他恢復了體力。然后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最后在菩提樹下靜思7日7夜,終于覺悟成佛。于是佛教使把這一天作為“成道節(jié)”來紀念。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后,中國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臘月初八,遂以“臘八”為成道節(jié)。古時候,每逢這一天,各寺院都要誦經(jīng)紀念,并且仿效牧女獻乳糜事,以各種香谷、果實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
我聽完媽媽的說法后立即上網(wǎng)查了一些關(guān)于“臘八節(jié)”的資料,原來臘八粥,民間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時代不同、地域不同,臘八粥的吃法和做法也不同。民間最初只是在臘八這天,用紅小豆煮粥。
查完后,我不禁感嘆起來,原來“臘八節(jié)”還有這樣的習俗。我暗暗發(fā)誓要好好學習,多多了解我們中國的習俗。
19.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十九
農(nóng)歷臘月八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臘八節(jié)。在這一天,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還保留著臘八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臘八粥是每年這一天,奶奶必給我熬的。傳說,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nóng)歷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
農(nóng)歷臘月八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臘八節(jié)。在這一天,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還保留著臘八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
臘八粥是每年這一天,奶奶必給我熬的。傳說,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nóng)歷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說法,于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望著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點紫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這紫粥。
喝完臘八粥,便開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臘八蒜,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如一個個味道甘甜的杏干,吃著翡翠、杏干樣的蒜頭,恨不得讓你再多吃幾個味道美味的餃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著將紫皮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開始準備過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將各種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盤子清洗干凈,將干果、瓜子、水果一個個的放入盤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說道:“我的靜靜長大了。”擺放好拼盤,望著桌子上那五花八門的拼盤,我從心里不禁地笑了,畢竟這是我一番辛苦擺出來的。
在這一天,這還從奶奶那知道了北京過臘八節(jié)的習俗,得知,來北京的臘八節(jié)不僅要吃臘八粥、泡臘八蒜,還要喝一大碗熱熱的羊骨頭湯。因為這了這天,天氣便越來越冷了。
雖然天氣依舊在變冷,但我們一家人的臉上依然有著過節(jié)喜慶那快樂的笑臉。
20.七年級臘八節(jié)作文500字 篇二十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一個春節(jié)即將來臨,在春節(jié)來臨之前,第一個小節(jié)便是舊歷年的臘月初八,按家鄉(xiāng)的俗稱叫做“臘八”!芭D八”在我的印象里有著很深的`記憶。因為“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唇齒之間。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jié)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說著,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著滾,嘴里還“噢噢”地叫著,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后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并說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說法源于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
“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么悠揚,那么綿長,那么溫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里彌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床。當我們洗漱完畢懷著喜悅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著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艷的“臘八粥”盛到碗里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里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里,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后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著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著我們。這時節(jié),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里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溫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xiàn)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么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yǎng)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么想沐浴在母親那溫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
為了記取臘八的教訓,以后人們每逢這天就煮雜糧粥,以勉自己勤勞簡樸過日子,F(xiàn)在,河北民間仍然保留這一節(jié)日風俗。人們吃臘八粥,不再是供佛,而成了個單純的節(jié)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