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一
正月初八·順星節(jié)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眾星下界之日,
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這一天,
人們制小燈燃而祭之,也稱“祭星”。
如天氣晴朗,星斗繁多明亮,
寓意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2.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二
正月初七·人勝節(jié)大年初七,人壽年豐。
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yǎng)生息。
因女媧創(chuàng)世之說,
這一天也是“人日”,亦稱“人勝節(jié)”。
這一天,
要以七種蔬菜,
芥、芹、韭、薺、蔥、蒜、菠菜,
煮成七寶羹,寓意著增壽、來年大豐收。
3.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三
正月初六·送窮鬼初六“送窮”,
是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fēng)俗,
其意是祭送窮鬼、窮神。
有詩云:
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
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這一天,
要把打掃出來的垃圾、沒用的衣物扔掉。
4.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四
正月初五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于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吧痰赀@天要開張,放鞭炮!
正月初五,按民間習(xí)俗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財神進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年年有余,同時自然也是送走“窮”的日子,故有“送窮出門”一說。同時,這一天又俗稱“破五”,意思是之前幾天的諸多禁忌至此就結(jié)束了。
5.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五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
相傳大年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遠出,準(zhǔn)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6.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六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shù)。傳統(tǒng)習(xí)俗中,正月初三被認(rèn)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為了地里的收成,早早的睡覺吧!
農(nóng)歷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自秦漢以來,傳統(tǒng)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chuàng)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7.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七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guī)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
8.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八
傳統(tǒng)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除夕守歲后,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習(xí)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占歲、聚財?shù)。而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9.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九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江寧人有春節(jié)“打神鼓”之習(xí)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搓幦诉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fēng)”之習(xí)俗。南通人在每年正月十五都會“放燒火”,俗稱“照毛蟲”、“炸麻蟲”,也稱“照田財”,希望除盡害蟲,盼望來年豐收。在南京,“家家走橋,人人看燈”是過年的一大習(xí)俗。10.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十
餃子與年糕、湯圓 北方講究初一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餃子的形狀頗似元/寶,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的好兆頭;南方則多數(shù)做年糕和湯圓,年糕諧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湯圓取“全家團圓”之意。
11.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十一
上墳請祖 在臘月二十九,人們往往會“上墳請祖”,對祖先告祭一番,這不僅僅是一種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對祖先的感恩與思念。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12.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十二
廟會與舞龍舞獅北方一般在臘月末至正月十五期間舉辦廟會活動,營造喜慶熱鬧的節(jié)日氛圍;而南方一般會舉行舞龍舞獅活動,寓意著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平安健康。
13.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十三
掛錢 掛錢,是中國北方地區(qū)的人們貼在門楣、房檐上的一種傳統(tǒng)剪紙藝術(shù)。其形狀如小幡,以此作為新年點綴。
14.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十四
貼窗花 過年期間,大家會剪窗花、貼窗花,窗花上的各式吉祥圖案象征著人們對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15.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 篇十五
除夕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jīng)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年獸。要是不守歲第二天見不到你了可怎么辦呢?
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叫除夕,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北方人過年習(xí)慣吃餃子,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xí)俗,新年吃面,是預(yù)祝壽長百年。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守歲的主要活動內(nèi)容是包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