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一
我的家鄉(xiāng)在西安,這里有一種特別好吃的美食,叫肉夾饃。每次說到這個名字,我的口水都要流下來啦!肉夾饃看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饃夾著肉?墒牵奈兜揽刹缓唵闻!饃是用面粉做的,烤得外皮黃黃的,脆脆的,里面軟軟的。肉是用很多種香料燉出來的,聞起來香噴噴的,吃起來又軟又嫩。
每次我路過肉夾饃店,都會看到很多人排隊等著買。店里的叔叔阿姨們忙得不可開交,他們先把饃切成兩半,然后夾上滿滿的肉,再澆上一點湯汁。咬上一口,饃的香味和肉的香味混在一起,真是太好吃了!
我最喜歡吃肉夾饃了,每次回老家,我都會吃好多好多。肉夾饃不僅是我家鄉(xiāng)的美食,也是我心中最美味的記憶。
2.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二
在我的家鄉(xiāng)寧波,湯圓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獨特小吃。湯圓小巧玲瓏,做工精致,個頭圓圓的,像十五的滿月,模樣如小核桃那么大,白白嫩嫩的,里面裝著香噴噴的豬油芝麻餡,它不僅外形吸引人,香滑清甜的味道更讓人回味無窮。吃起來滑爽細膩,伴著一股濃濃的豬油香,別有一番滋味在口中。但是,我們寧波人吃湯圓有一個習慣,剛出鍋的湯圓盛在碗中,不能急不可待的往嘴里送,否則高溫的豬油餡定會燙破你的舌尖,芝麻趁機四濺,在你的臉上亂涂亂畫,使你變成一個大花臉,所以你必須得等待,稍涼幾分鐘后,用勺子輕輕地送到嘴邊,小心翼翼地咬開一個口子,方能咽下肚去。
寧波美味的湯圓,其實,做起來也很簡單。只要把冬粉加水和成面粉團,挖出像橡皮一樣大小的一塊,鋪開攤平,放入早已準備好的豬油芝麻餡,揉捏封口,再置入掌心搓成小圓球,放入開水中,待上浮起來,再加冷水,來回三次,就可起鍋享用。
寧波湯圓,像征著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甜甜蜜蜜,是我們寧波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詮釋。
3.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三
我的家鄉(xiāng)在武漢,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我最喜歡的就是熱干面啦!熱干面看起來特別漂亮。細長的面條根根分明,被芝麻醬染成了誘人的棕色。上面還撒著翠綠的蔥花、嫩黃的酸豆角和香噴噴的蘿卜干,光是看著就讓人直流口水。
熱干面的味道更是棒極了!吃一口,爽滑勁道的面條裹著濃郁醇厚的芝麻醬,芝麻的香氣瞬間在嘴里散開。酸豆角和蘿卜干脆脆的,給熱干面增添了不一樣的口感,酸酸咸咸的,特別開胃。每一口都讓人吃得滿足,吃完一碗還想再吃一碗。
熱干面的做法也不難哦。首先,把面條放進滾燙的開水里煮熟,然后撈出來,瀝干水分。接著,在面條里加入芝麻醬、蔥花、酸豆角、蘿卜干,再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加點生抽、醋和辣椒油,最后用筷子快速攪拌均勻,一碗美味的熱干面就做好啦!
每天早上,街邊的早餐店里都坐滿了吃熱干面的人。大家一邊吃,一邊和身邊的人聊天,熱熱鬧鬧的。熱干面不僅是一種美食,更代表著家鄉(xiāng)的味道,不管我走到哪里,都忘不了熱干面的美味。小朋友們,你們要是來武漢,一定要嘗嘗熱干面呀!
4.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四
我的家鄉(xiāng)在余姚,這里有榨菜、茭白、楊梅等很多特產(chǎn),但我最喜歡的就要數(shù)豆酥糖了。每次我去買豆酥糖,門口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我站在一旁,瞧,豆酥糖開始做了!只見一位阿姨熟練地把糖、面粉、黃豆粉攪拌均勻,過篩后,把多余的渣扔掉。接著,糖、油下鍋熬制,然后取出來放在傳熱的容器中,再放入熱水中,保持溫度。那位阿姨將先前攪拌好的混合粉拿來,用鍋炒熱,然后放進碗里,取出一點兒撒在操作臺上,然后放上老糖,表面再撒上熱粉,用搟面杖搟成正方形,將熱粉放入其中。如此重復兩三次,切成四方小塊,最后裝進紙中。
豆酥糖做好了!那些排隊的人爭先恐后地購買:“我要四盒!”“我也要!”看來,這豆酥糖還挺搶手的嘛!
哇,爸爸也買來了!我拆開其中一包,捏起一小塊,仔細端詳,豆酥糖的色澤微黃略白,聞一聞,還帶有黃豆的香味呢!放進嘴里嘗一嘗,香味會瞬間彌漫,真是入口即化呀!吃豆酥糖一不小心還會吃成一只“大花貓”,嘴巴旁邊全都是粉,不過這也值得!
豆酥糖作為寧波的特產(chǎn),可是名揚四海呢!我推薦你們一定要去嘗嘗它的美味!
5.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五
北京烤鴨,顧名思義,是北京的特色美食之一,最的是全聚德的烤鴨。有人說:“來到北京,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這話可一點都不假!北京烤鴨是選用北京優(yōu)質(zhì)品種的肉鴨制成的?局茣r,先要在鴨子身上開一個小洞,取走內(nèi)臟,再往鴨肚里加入開水,然后將鴨子掛在烤爐上。這樣既可以讓鴨子的水分不過度流失,又可以使鴨子不被烤軟,可謂一舉兩得!剛出爐的鴨子外焦里嫩、色澤紅潤、鮮艷油亮、香味撲鼻,讓人垂涎三尺。
香噴噴的烤鴨出爐之后,刀法嫻熟的大廚便將皮肉片成一片一片的,然后裝入盤中,食用時可蘸點甜醬,裹著蔥白段和黃瓜絲,卷入薄餅,即可入口品嘗了。那滋味真讓人回味無窮!一口咬下去,肥美的鴨皮爽脆酥香,它們伴隨著清新爽口的黃瓜絲、鮮甜的醬料,肥而不膩,仿佛在口腔中奏響了一首開胃交響曲,真是讓你停不下口的享受!
據(jù)說,明朝初年,皇帝愛吃烤鴨,宮廷里的御廚們便想方設(shè)法研究烤鴨的做法,以博圣寵。后來,宮內(nèi)烤鴨的方法留傳了開來,留傳至今,就有了如今的北京烤鴨!
色香味俱全的北京烤鴨,是我最愛的家鄉(xiāng)美食,也是最令我驕傲的家鄉(xiāng)美食,許許多多的人都愛它!
6.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六
說起南京的美食,鹽水鴨一定是歡迎的。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鹽水鴨吧。每年中秋前后的鹽水鴨色味,因為這些鴨子是在桂花盛開季節(jié)制作的,故取名“桂花鴨”。說起大名鼎鼎的夫子廟,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夫子廟與鹽水鴨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據(jù)傳清代,鹽水鴨剛剛在南京流行的時候,夫子廟貢院一帶是江南各地考生云集的地方。那時候的考生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因為鹽水鴨的鮮美味道,大家都喜歡吃,所以流行互送鹽水鴨,慢慢的,南京的鹽水鴨開始走向全國。
當你在鹵菜店買鴨子時,老板會問:“要前脯還是后腿?”確定需要的部分,老板熟練地切好,打包,再放上一袋鹵汁。吃的時候,鹵汁澆在鹽水鴨上,夾起一塊肉,吃上一口,你便能感覺到鴨皮的軟糯,肉質(zhì)的美味,幾秒之后你便會愛上它。聽了我的介紹,你心動了嗎?趕緊買上一只鹽水鴨嘗嘗吧!
7.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七
我的家鄉(xiāng)在長沙,我愛家鄉(xiāng)的岳麓山、學校、湘江河等等,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xiāng)的小吃——臭豆腐。長沙的臭豆腐是世界一流,很多國外的來長沙,都一定要吃到長沙的臭豆腐,還說長沙的臭豆腐很好吃呢!
臭豆腐雖然有點臭,顏色也不好看,不過很好吃,特別是長沙的臭豆腐,所以在中國的每一個地方,如果攤子上是臭豆腐的話,上面都喜歡寫著:“正宗長沙臭豆腐!
我愛家鄉(xiāng)的臭豆腐,更愛我的家鄉(xiāng)。
8.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八
你知道我家鄉(xiāng)的特色美食嗎?那就是蘿卜餃子。今天我向你介紹介紹它,它是用米漿和蘿卜絲做成的。一大盆米漿,配上蘿卜絲和香菜以及各種佐料,放在像月牙鏟一樣的模具上,再放進油鍋里炸至金黃,一股香味撲鼻而來,食客們便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蘿卜餃子在宜昌是很受歡迎的,因為他是這兒的特色小吃,月牙形外表很可愛,顏色有點金黃,剛出鍋時熱乎乎的,面粉拌著蘿卜絲的香味飄向四面八方,味道會有一點辣,因為宜昌人偏愛吃辣。在冷風吹得人瑟瑟發(fā)抖時吃一個熱乎乎的蘿卜餃子,便會全身冒汗,神清氣爽。
食客們的吃相可更是別具一格了,蘿卜餃子剛一出鍋就有許許多多的人排隊來買。不過心急可吃不了熱蘿卜餃子,剛拿起就往嘴里送,一定會被高溫的蘿卜絲燙到。記得我去買蘿卜餃子的時候,一邊排隊一邊看人們迫不及待地吃,被燙到的表情和吃相,常常會忍俊不禁。
終于買到了一個,放到口邊,香味撲鼻。捧著熱乎乎的蘿卜餃子,慢慢地咬一口,外皮非常的酥脆,再咬一口,蘿卜絲就出來了。雖然蘿卜絲被油給炸過,但還是脆的,你一口一口慢慢吃,渾身便有了熱量,蘿卜絲的辣味在嘴里蔓延,讓人回味無窮。
我家鄉(xiāng)的特色美食——蘿卜餃子,遠近聞名,美味可口,你想不想吃?如果你來宜昌,一定要嘗嘗本地最美味最正宗的蘿卜餃子。
9.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九
家鄉(xiāng)的美食有讓人懷念的味道。我的家鄉(xiāng)南京,是個美食圣地,有鴨爪、鴨舌、鴨血……而我獨愛鴨頭。每次有人來家坐客的時候,必買的就是鴨頭。坐在板凳上,周邊的大人一個個談興正濃,唯獨我,猴急地左顧右盼,盼著能早些開飯。等待的過程雖然只有短短半個小時,但是我感覺如同過了半天那樣漫長難熬。鼻子仿佛聞到了鴨頭的獨特香味,肚子也跟著開始咕咕作響。
“開飯了!”媽媽從廚房探出頭來,對著大家喊道。終于,我心心念念的鴨頭端上來了。一盤子滿滿的鴨頭,把我的饞蟲都勾出來了。辣椒的麻辣味和鴨頭的香味融合在一起,簡直是“天作之合”,我忍不住直咽口水。我拿起一個鴨頭,嗅了一下,天啦!簡直太香了。
作為一個鴨頭骨灰級愛好者,吃鴨頭也是有講究的?续嗩^要動用多個身體器官,牙齒、舌頭、嘴唇的巧妙配合,才能品出它的滋味。首先,輕輕地咬下巴上的嫩肉,再用舌頭卷入口中;接著,從刀切開的地方用兩只手往兩邊一掰,就見到雪白的鴨腦,細心地用筷子尖挑出,糯糯的,很好吃。最后將鴨頭上剩下的皮和肉吃掉,此刻會感到口腔中回味著鴨頭的氣息,唇齒留香。
我雖然旅游過無數(shù)圣地,品嘗了各地美食,但是我心中的最愛仍是家鄉(xiāng)的鴨頭,讓我魂牽夢繞。
10.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十
我的家鄉(xiāng)美食非常多,其中我最喜歡的美食就是泡泡油糕了!做泡泡油糕最關(guān)鍵的步驟是燙面。把開水加入放了豬油的。面粉中,反復揉好放在案板上晾涼,再繼續(xù)揉搓成面團即成燙面。然后準備好白糖芝麻核桃仁等餡料,就可以開始包了,和包餃子差不多。泡泡油糕可以包成各種形狀: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手巧的大師還會包成:毛毛蟲、蜘蛛、蟬……非常好看。在油鍋里一炸,糕面就出現(xiàn)了薄如蟬翼白如霜雪的一層泡,好像百花齊放。來,嘗一下。哦!入口即化,甜香松軟,真是好吃哦!
據(jù)說這道美食還上了“中華名小吃”的金榜,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更愛家鄉(xiāng)的美食。
11.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十一
我家鄉(xiāng)在重慶,那里有許多美食,吃當然還是火鍋。重慶城美食街,火鍋店一家連著一家。重慶火鍋,十里飄香。到了傍晚時分,這里就更加熱鬧了,火鍋芳香引來了千萬顧客。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每家火鍋店門口都站著熱情迎賓,接待來自四面八方客人。重慶火鍋,色香味俱全,她美名傳揚世界。到了重慶外地朋友,如果來到了這個辣椒世界,一定要去嘗嘗。不吃火鍋,枉來重慶。
火鍋種類繁多,形式靈活。你可以在鍋里放毛肚、火腿腸、豆芽等不同食物。你也可以根據(jù)自己喜好選擇紅湯或者清湯。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酷暑天,幾個朋友聚在一起,喝山城啤酒,嘗重慶火鍋,感受舒暢極了。
心動了吧,那你就趕快來吧!
12.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十二
我的家鄉(xiāng)在清鎮(zhèn),那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旅游勝地。我覺得出除了景色美以外,家鄉(xiāng)的小吃也很有特色。有熱湯絲娃娃、怪炒土豆、什錦冰粉、時令水果的冰漿……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讓人一聽就直流口水。我最喜歡的是時令水果的冰漿。在炎熱的夏季,來上一碗冰涼解渴的冰漿,別提有多爽了。
冰漿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冰塊打碎,加上白糖和你自己喜歡的水果,然后放到粉碎機里打成果漿就行了。
它沒有色素,沒有防腐劑,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水果的營養(yǎng),冰塊的清涼都有了,你說爽不爽?你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幾種水果放到一起,這樣,就完全體現(xiàn)了你自己的風格,創(chuàng)意和品味。
小朋友,歡迎你到我的家鄉(xiāng)清鎮(zhèn)來,到時一定要自己diy一碗冰漿,我保證你一定會喜歡上它的。
13.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十三
我的家鄉(xiāng)在亳州,這里有很多特色小吃,我最喜歡吃的是牛肉饃。它色澤金黃、外脆里嫩。每天清晨,各個牛肉饃攤點都會蕩漾著撲鼻的香味,就像芳香的野花,開滿城區(qū)的各個角落。做牛肉饃有三道工序,第一道是做餡兒,用上好的牛肉剁成肉泥,配上粉絲、蔥、姜和多味材料拌均勻。第二道是和面,面和好之后“餳”好,然后用手按成薄皮,層層卷入肉餡,直到皮薄如紙,第三道是炕,先把炭火生旺,再于旺火中蓋一層炭灰。然后把制成圓餅形的牛肉饃放在圓形的平底鍋內(nèi)炕,兌上清香的油用細火炕,不斷翻轉(zhuǎn),約30分鐘后光燦燦的牛肉饃就出鍋了。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牛肉饃。
14.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十四
我的家鄉(xiāng)在河北正定,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當然,我的家鄉(xiāng)也有特色美食——正定八大碗。正定八大碗的代表“宋記八大碗”制作技藝已被河北省列為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實際上主要是由豬肉制作組成的八碟八碗十六道菜。因當時儒家與道家文化盛行,人們崇拜“八”這個數(shù)字。當時酒家講究上八仙桌,每桌坐上八個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碗。主要由四葷四素組成。四葷: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選肘子肉,后臀肉;四素: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帶、粉條和農(nóng)家時令菜蔬(如蘿卜、白菜、茄子等)。其葷菜均是運用獨特工藝先煮后蒸,按照嚴格的程序和工序。其技藝主要在選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選擇上下功夫。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細之分,細八大碗指:熘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川肉絲、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蝦仁、燴雞絲、全燉蛋羹蟹黃、海參丸子、元(yuán)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常燒鯉魚等。由此制作的菜肴八大碗,制作精良,選材考究,經(jīng)濟實惠,肥而不膩,老少皆宜,且具色、香、味、型俱佳兼具顯著北方菜系特征,葷素搭配,營養(yǎng)豐富,吃法講究,現(xiàn)已形成一套完整、規(guī)范的工藝流程和技藝標準,不斷被不同食用人群所接受和喜愛。同時,也被不斷的發(fā)展完善。
15.小學二年級介紹家鄉(xiāng)美食 篇十五
我的家鄉(xiāng)是桐城,說到桐城,就不得不說道炒米了。炒米香香脆脆的,金黃色,從遠處看,就像一堆金粉,看著就想吃,讓人垂涎三尺!
炒米的做法很簡單:冬天的時候,把糯米洗凈,浸泡一夜,第二天再把水瀝干,然后放在木四里面蒸。這蒸煮也是要學問的,并不是一次填裝滿,而是先在底部鋪一層,蒸好之后再鋪一層,就這樣一層一層的。蒸,直到裝滿為止。蒸好后,再把米飯倒在一個容器里,一夜過去,米飯會結(jié)成一團,這時再用手去捏,它們就會散成一粒一粒的,接下來就要把它們曬干,曬干之后之后就可以炒成香噴噴的炒米了。
吃炒米也講究。炒米分為干吃和泡吃兩種方法。干吃,又脆又香,每嚼一口,都會發(fā)出“嘎吱嘎吱”的聲音。但我最喜歡用湯泡著吃,先放一些炒米在碗里,然后把熱湯澆上去,這時你會聽見炒米發(fā)出“滋滋”聲,那是炒米把湯吸收了,這時炒米軟軟的,口感特好。
桐城炒米,可謂獨一無二的特色小吃。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制作炒米,尤其是來了親朋好友,炒米是必不或缺的上乘待客食品。如果哪一天你到我們家鄉(xiāng),可千萬別忘記去品嘗炒米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