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原文 篇一
gǔ duì jīn古 對 今,
yuán duì fāng
圓 對 方。
yán hán duì kù shǔ
嚴 寒 對 酷 暑,
chūn nuǎn duì qiū liáng
春 暖 對 秋 涼。
chén duì mù
晨 對 暮,
xuě duì shuāng
雪 對 霜。
hé fēng duì xì yǔ
和 風 對 細 雨,
zhāo xiá duì xī yáng
朝 霞 對 夕 陽。
táo duì lǐ
桃 對 李,
liǔ duì yáng
柳 對 楊。
yīng gē duì yàn wǔ
鶯 歌 對 燕 舞,
niǎo yǔ duì huā xiāng
鳥 語 對 花 香。
2.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課文分析 篇二
全文共分三個小節(jié),每個小節(jié)四行,結構相同。本文押“ang”韻。第一小節(jié):我們可以提問孩子“嚴寒”“酷暑”“春暖”“秋涼”分別代表什么季節(jié)。
向我們展示了一年四季的特點。
第二小節(jié):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景象?
從自然現象方面來介紹對子。
第三小節(jié):寫春天的美麗。
用前面學過的“鶯歌燕舞、鳥語花香”來寫對子,這句對子把兩個含有近義詞的四字詞語拆開相對。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這兩個四字詞語,是近義詞。
3.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作者簡介 篇三
車萬育(1632~1705年),字雙亭,一字與三,號鶴田,又號敏州、云崔,湖南邵陽人。康熙二年(1663年),與兄萬備同舉湖廣鄉(xiāng)試,康熙三年(1664年)三甲八十四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戶部給事中,轉兵科掌印給事中。據稱他“在諫垣二十余年,拒請謁,發(fā)積弊,當路嚴憚之”。性剛直,聲震天下,至性純篤,學問賅博,善書法,所藏明代墨跡富。主要著作:
著有《聲律啟蒙》、《懷園集唐詩》、《螢照堂明代法書石刻》十卷、《歷代君臣交儆錄》百卷《奏疏》、十卷、《集唐詩》十六卷以及《全史一臠》《春秋易簡讀余集》《祈岳游草》《懷園雜著》各若干卷。
4.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會寫字及組詞 篇四
古:gǔ(古今)(千古)(古文)(古書)涼:liáng(涼快)(清涼)(涼風)(涼水)
細:xì(細小)(細雨)(細長)(細葉)
夕:xī(夕陽)(前夕)(七夕)(旦夕)
李:lǐ(李子)(桃李)(行李)(瓜田李下)
語:yǔ(語文)(成語)(外語)(語氣)
香:xiāng(香水)(香氣)(清香)(香火)
5.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會認字及組詞 篇五
圓:yuán(團圓)(圓圈)嚴:yán(嚴寒)(嚴厲)
寒:hán(寒冷)(寒風)
酷:kù(酷暑)(冷酷)
暑:shǔ(暑假)(暑熱)
晨:chén(早晨)(晨光)
霞:xiá(朝霞)(晩霞)
楊:yáng(楊柳)(白楊)
6.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詞語理解 篇六
嚴寒:極度寒冷。酷暑:極其炎熱的夏天。
和風:溫和的風。
細雨:細小的雨。
朝霞:太陽升起時東方的云霞。
夕陽:傍晚的太陽。
7.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近、反義詞 篇七
近義詞:朝—早
嚴寒—寒冷
酷暑—炎熱
夕陽—落日
反義詞:
古—今
暖—涼
圓一方
晨一暮
嚴寒—酷暑
夕陽—朝陽
8.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句子解析 篇八
1、晨對暮,雪對霜。和風對細雨,朝霞對夕陽。從自然現象方面介紹對子,向我們介紹了雪霜連天的潔白世界。從天氣角度向我們描寫了一個和風細雨,朝霞艷,夕陽紅的美麗景色。
2、桃對李,柳對楊。鶯歌對燕舞,鳥語對花香。
“桃、李”都是水果,“柳、楊”都是樹木。鶯歌燕舞、鳥語花香則是兩個四字詞語,這句把兩個含有近義詞的四字詞語拆開相對,表現了大自然的美麗。
9.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韻文,背誦韻文。
2、認識“圓、嚴、寒、酷、暑、涼、晨、細、朝、霞、夕、楊”12個生字,正確書寫“古、涼、細、夕、李、語、香”7個漢子,會認新部首“酉”。
3、理解韻文內容,了解常見的自然現象,體會大自然的美麗。
4、在誦讀和學習中體會漢語的對稱和音韻之美,提升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誦讀并背誦韻文。
教學難點:
在誦讀和學習中體會漢語的對稱和音韻之美,提升學生的語感。
課時目標
一、互動游戲,激趣導入
1、師生共做“詞語對對碰”(說反義詞)的游戲:師說一詞,生說該此的反義詞,從一字詞語到二字詞語,難度逐漸升級(如:大對小,白對黑,長對短;白天對黑夜,快樂對傷心等)。
2、師激趣:詞語對對碰,字數相同,詞義相對,可真有意思!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詞語對對碰的課文。
3、師板書課題:古對今。相機指導“古”字的寫法,引導學生理解課題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現在,這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
二、初讀韻文,識字學詞
1、師范讀課文,生認真傾聽,指名生交流聽過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分小節(jié)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文識字學詞。
。1)指名生朗讀第1小節(jié)。
、賻煶鍪尽皥A、嚴寒、酷暑、秋涼”詞語卡片,指名生認讀,認識“酷”字左邊的酉字旁。師相機正音:“暑”是翹舌音,“涼”既是邊音,又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認讀。
、谥笇W生區(qū)分“圓”與“園”:讀音相同,意思有所區(qū)別。鼓勵學生口頭組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區(qū)別“圓”與“園”的意思。
師小結:“圓”指的是一種形狀,如:圓形、團員、湯圓等;“園”指的是一個地方,如:菜園、花園、園丁等。
、墼俅沃该麑W生朗讀第1小節(jié),全班齊讀。
。2)指名學生朗讀第2小節(jié)。
、賻煶鍪驹~語卡片:早晨、細語、朝霞、夕陽。指名學生認讀,強調:“晨”是前鼻音,“朝”是翹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認讀。
②學習“朝”這個多音字。
師出示詞語和短語:朝霞、朝陽;朝著門的方向。指名學生朗讀,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明確“朝”有兩個讀音“zhāo”和“cháo”。在本課的詞語“朝霞”中讀“zhāo”。
、蹍^(qū)分“夕”和“西”:鼓勵學生為這兩個同音字組詞,師適當小結:“夕陽”是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陽:“西”指的是方向。
④再次指名學生朗讀第2小節(jié),全班齊讀。
。3)指名學生朗讀第3小節(jié)。
、俪鍪咀衷~卡片:李、楊、鳥語、花香。指名生認讀,讀準字音。
、谝龑W生理解穩(wěn)重“李、楊”的意思:結合《識字2》中的《姓氏歌》,明白“李”和“楊”可以指人的姓氏,結合本課內容和漢字的偏旁,可以發(fā)現“李、楊”與樹木有關,在本課中指的是“李樹”和“楊樹”,相機出示李樹、楊樹的圖片以幫助學生理解。
③再次指名學生朗讀第3小節(jié),全班齊讀。
4、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課文,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達到熟練的程度。
5、鞏固識字。
。1)師多媒體隨機出示詞語,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對讀、齊讀等方式,鞏固學生認讀生字,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正確、熟練地認讀本課生字。
。2)鼓勵學生為生字口頭組詞,并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鞏固對生字的理解。
。3)學生自主觀察生字,交流識記方法,師在生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方法上的指導:“酷、涼、細、朝、楊”是左右結構,通過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識記,可以借助偏旁來理解字義,識記字形;“夕”與“外”比較,少了一個“卜”。
三、再讀韻文,讀通讀熟
1、生再次自主朗讀課文。指名學生交流讀這篇課文與讀其他課文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同位對讀:一生讀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讀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練習。
3、指名一對同位進行朗讀展示。
4、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拍掌伴奏讀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加強朗讀練習。
四、指導學生書寫
1、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7個生字:古、涼、細、夕、李、語、香。
2、指名生認讀,口頭組詞,加強理解。
3、生自主觀察漢字,交流識記方法和書寫要領。
4、師范寫講解:“細、語”是左右結構,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尤其是“細”字,右邊的“田”比絞絲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結構,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書寫伸展,蓋住下半部分。生觀察并進行書空練習。
5、生自主描紅、書寫,師巡視指導,進一步強調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熟練地朗讀了課文,初步感受到這篇課文朗朗上口的節(jié)奏之美,而且還在課文中認識了許多漢字。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有趣的課文。
10.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圓、嚴、寒、酷、暑、涼、晨、細、朝、霞、夕、楊”等十二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古、涼、細、夕、李、語、香”等七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感受語言的對仗美,培養(yǎng)收集對子和對對子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的對仗美。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生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學生之間玩拍手游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些對子歌。(教師板書:《識字6古對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借助拼音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圓、嚴、寒、酷、暑、涼、晨、細、朝、霞、夕、楊”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認字小組。
2、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古、涼、細、夕、李、語、香”,指名認讀、領讀。
(2)教師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文詳解。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同學們注意給自己正音。
。2)教讀課文,初步感知對子。
2、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師生交叉讀,教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讀完以后再交換。
(3)師:你知道文中這些有趣的組合叫什么嗎?
生:對子。
。4)師:課文的對子中寫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風細雨、桃、柳、楊、朝霞、夕陽、鶯、燕、鳥、花
師:你見過這些事物嗎?它們是怎么樣的?(學生自由回答)
。5)引導想象,讀到和風細雨、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時,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誦課文
。1)自由試背,同桌互背。
。2)分小組背,男女生比賽背。
五、課文小結
同學們,對子是我國特有的,這節(jié)課從這些對子中你學到了什么?
11.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教案 篇十一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圖畫、讀對韻歌,對照認識“圓、嚴”等12個生字,會寫“古、細”等7個生字,從中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2、通過朗讀,認識“鳥語花香、朝霞、夕陽”等7個詞語,借助圖片或聯系實際理解“嚴寒、酷暑、朝霞、夕陽”。
3、正確、流利地朗讀對韻歌。背誦對韻歌。
4、想象對韻歌中描繪的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準生字,特別是“圓、嚴、寒”等容易讀錯的字;指導“夕、語”的書寫;正確、流利地朗讀對韻歌,通過多種多樣的誦讀方式,達到熟讀成誦。
難點:借助圖片或聯系實際理解“嚴寒、酷暑、和風細雨、鶯歌燕舞”等詞語,學會想象和口頭表達。
【教學過程】
課前背誦古詩:《春曉》、《贈汪倫》、《詠柳》、《千字文》
一、游戲導入認識“古”
1、同學們,我們做一個相反詞語對對碰的游戲,我說上、你說下。我說左,你說右。誰聽清楚了?
上——下、左——右、遠——-近、開——關
男——女、粗——細、高——低
安靜——熱鬧、勇敢——膽小、寒冷——炎熱
2、還記得我們上學期學的一首對韻歌嗎?出示(指名讀、齊讀)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對韻歌,題目叫做《古對今》。板書課題:古對今古是今天要學的生字,你怎么記住它,誰來組個詞。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字詞
1、請同學們自己讀兩遍這首對子歌,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呢?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誰聽清讀書要求了舉手。
2、誰來讀第一小節(jié),(我讀書,我傾聽)第二小節(jié),第三小節(jié)(評一評讀書吧,優(yōu)點,提出建議)
3、師生合作讀。(老師讀前半句,你們接后半句)
4、男女生合作讀。
5、我們讀一讀今天要認識的生字,用手指著帶拼音的字。
6、(1)出示圖片,誰讀這兩個字:古今
(2)看這兩個圖形:圓方比較圓和園
。3)看到這兩幅圖,你想到了什么詞語呢?(嚴寒)
(4)冬天過去了,我們來到了什么季節(jié)?(酷暑)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熱的時候叫“暑”,“暑”就是熱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熱
。5)誰讀這兩個詞語?(春暖秋涼)看第一幅圖:說幾句話,第二幅圖:秋天來了,天氣轉涼了,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
。6)讀第一小節(jié)。
7、(1)再看這兩幅美麗的圖片,誰發(fā)現了這兩個字都有什么?(日)
“晨”可以組什么詞?(早晨、清晨)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還沒落下,太陽已經升起的時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暮:“暮”也含有“日”,兩個日字都藏到草叢中,太陽藏起來了,不就是太陽下山了。這時候就叫“暮”。
。2)誰發(fā)現了,這兩個字都是什么偏旁(雨字頭)
(3)什么是“和風”?“和風”和“微風、大風、狂風”中哪個意思相近?
有誰知道什么季節(jié)(時候)有和風、細雨?
春天。春天風輕輕地吹,雨絲細細的。讀這兩個詞。
(4)什么時間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陽”是什么時候的太陽?(黃昏、傍晚)夕和哪個字相似?(多的一半)
多美的自然景象!讓我們讀一讀第二小節(jié)吧!
8、(1)誰流口水了?什么樣的桃子?什么樣的李子?
(2)柳楊都是什么偏旁?看著圖片背誦《詠柳》
。3)出示圖片,理解詞語: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4)想象說話:
師:聽,它們嘰嘰喳喳,好像在說什么呀?
——鳥語花香。
(5)感情朗讀:多美的春天!讓我們一起讀讀第三小節(jié),贊美春天的美景。
三、送字回文,誦讀韻文(拍手讀)背誦。
四、游戲激趣,鞏固識字
1、讀詞語,同桌互讀,找一組展示。
2、有不認識的嗎?找同學幫忙。
3、單獨出字,同桌互查,組詞,展示。
4、多音字,
5、坐汽車放氣球游戲。
五、手指操游戲。
六、觀察字形,指導寫字
1、找出左右結構的字:涼、細、語
2、觀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寬。
3、指導書寫,強調主筆。
4、觀察寫字姿勢。
5、自己練寫,老師巡查,同桌互評。
七、學習四字詞語
八、語境中識字。
12.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教學反思 篇十二
1、從“識字”到“方法”。本課新詞較多,都是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比較書面化,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相關的圖片,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畫面加以理解。在學生理解詞意的基礎上認識生字,促進學生對字義的理解,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識字的熱情。這時,我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交流識字方法,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品嘗到了學習的樂趣。 2、從“學文”到“傳承”,且學且放且滲透。依據文本的特點,在初讀基礎上引導學生畫出每句中相對的詞,使學生發(fā)現文本的特點,并依據特點大膽尋找文中相對的詞語,滲透“對子”這一傳統(tǒng)文化形式,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感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13.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教學反思 篇十三
《古對今》是一篇集中識字課。通過集中識字的形式,完成識字任務。本文以淺顯的韻文為主,重點給學生充分讀書時間,在韻語的過程中,認識生字,讀準生字,突破“音”和“形”的難點,鼓勵學生邊讀邊記,逐步提高獨立識字能力,感受識字樂趣。一、注重識字方法,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
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總結識字的方法、規(guī)律,并遷移到課外讓學生自主找方法、用規(guī)律去主動獲取識字方法。如:《古對今》的識字時,重點抓住以讀課文為識字的切入點,以讀生字、讀詞語、為識字的著力點,引導學生識字,將自己認識的字、詞、詞與課文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這就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地識讀新字,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會識字的方法。
二、積極倡導隨文識字,力求認寫分流。
隨文識字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從兒童身邊的景物、生活這些鮮活熟悉的內容入手,以兒童感興趣的圖畫、兒歌、童話故事等形式呈現,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畫面,或借助豐富多采的語言形式,給兒童愛與美的啟迪,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古對今》一文識字中,就注重了借助拼音與兒童感興趣的圖片,引導學生識字,給予兒童愛與美的啟迪,成功地運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則和愉悅情趣再認知過程中的巨大影響力,創(chuàng)設了—種溫馨而富有情景的識字環(huán)境,使孩子們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去認讀生字。
三、注重認寫同步,互相促進。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閱讀,而低年級的閱讀,還在于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識字要在語言的實踐交流中延伸發(fā)展,在具體語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古對今》課,我采用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鞏固復習學過的生字,積極運用生字卡片讓學生個別讀、同座認讀等形式,滿足兒童識字后急于閱讀的急切渴望,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注重學法指導與習慣養(yǎng)成。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大力倡導生活識字、隨文識字、以寫促記、認讀同步等識字方法,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力求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更應注重讀書、寫字習慣養(yǎng)成。學生語境、語感訓練,時時刻刻提醒他們讀書要口到、眼到、心到;寫字時做到身正、肩平、足安。拓展陽光課堂,豐富孩子童年時光。當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語文因生活而精彩,讓識字因閱讀而豐富,就能張揚學生的個性,開拓語文生本教學更為廣闊的新天地。
14.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教學反思 篇十四
本課采用對韻歌的形式識字,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這種形式識字。這首對韻歌以對子的形式描繪了四季氣候及景物特點。課文由三個小節(jié)組成,每小節(jié)四行,且結構相同:每一小節(jié)的前兩行是單音節(jié)詞對單音節(jié)詞,如“古對今”“晨對暮”“桃對李”;后兩行是雙音節(jié)詞對雙音節(jié)詞,如“嚴寒對酷暑”“和風對細雨”“鶯歌對燕舞”三段韻文,分別用簡潔形象的語言和長短句交替的節(jié)奏,或同義組對,或反義相對,描繪了四季輪回,冬去春來,晝夜交替,欣欣向榮,萬物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想象四季美景,進行理解、誦讀、欣賞和積累,在識字中了解常識,獲得知識,感受生活的美好。15.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古對今》教學反思 篇十五
《古對今》是第二個識字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對韻歌的形式識字,有三個小節(jié)組成。分別用簡潔形象的語言和長短句交替的節(jié)奏描繪了四季輪回,冬去春來,晝夜交替,欣欣向榮,萬物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是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在出示課題之后,相機指導生字“古”的書寫。通過領讀、齊讀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之后分小節(jié)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熟字加偏旁、組詞等方式識記生字字形,通過講解字源的方式,引導學生記住“暮”得字形。借助圖片理解“朝霞、夕陽、酷暑”等詞語,用聯系生活的方式。理解“和風細雨、鳥語花香”等詞語,降低識字難度,讓學生更容易識記。
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在充分認識生字的基礎上,再次回歸整體,在有節(jié)奏地誦讀韻文過程中鞏固識字效果,落實了認識生字的教學目標。
不足:
1、在書寫環(huán)節(jié),只注重分析字形和筆順了,缺乏對于把生字寫得美觀勻稱的指導。
2、引導背誦的時候,給孩子們留的時間太短,有點趕時間,匆匆而過,全班齊背了一遍,沒有檢查。
3、在識字方面應該再滲入一些識字方法的指導。
4、學生理解不了的,盡量通過讀讓他們理解,借助圖片實在不理解的要告訴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