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自學考試“國際法”精選題

時間:2008-06-13 16:30: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一)

  1.(單選)關于國際法不干涉內政原則正確的有?( )

  A. 內政一般以領土為基礎,內政的范圍與領土范圍完全相對應

  B. 內政的實質是國家主權內的管理事項,是否屬于一國國內管轄事項以國內法為標準

  C. 某國為解決某國存在的種族間的沖突決定建立種族隔離區(qū),其他國家不得干涉

  D. 干涉不限于武力干涉,可以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各個方面,有隱蔽和公開、直接和間接等形式

  答案:D

  解析:「考點」不干涉內政原則

  「解析」內政一般以領土為基礎,但內政不是一個地理概念,內政的范圍不與領土范圍完全相對應,所以A錯誤。是否屬于一國國內管轄事項,不以國內法為標準,而是以國際法為標準。所以B錯誤。發(fā)生在一國境內的符合該國國內法的行為,如果違背公認的國際法或該國的其它國際義務,不屬于該國的內政。反對和禁止種族隔離,是國際法的一項重要原則,不屬于國家的內政,因此C錯誤。

  2.(單選)以下國家行為屬于自衛(wèi)的是:( )

  A. 甲國懷疑乙國欲向其發(fā)動武裝攻擊,采取了“先發(fā)制人的武力打擊”

  B. 甲國對乙國武裝攻擊已經結束很長時間并已撤出乙國,乙國才開始對甲國進行武裝攻擊

  C. 甲國對乙國進行武裝攻擊,在占領相當領土后暫停武裝攻擊,乙國開始對甲國進行武裝攻擊

  D. 甲國對乙國進行小規(guī)模的常規(guī)武器的武裝攻擊,乙國對其進行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攻擊

  答案:C

  解析:「考點」國家自衛(wèi)權

  「解析」自衛(wèi)的前提必須遭到武力攻擊,不能先發(fā)制人, A錯誤;自衛(wèi)需具有必要性,在別無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才能采取,B錯誤;C:甲國武裝入侵沒有撤出,屬于持續(xù)性攻擊,屬于自衛(wèi);自衛(wèi)還要具有相稱性:自衛(wèi)與所受武力攻擊在程度上大致相同,所以D錯誤

  3.(單選)以下情況可以實行屬地管轄權的有:( )

  A. 甲國駐乙國大使科斯因酒后駕車造成兩死一傷的惡性交通事故,根據(jù)乙國刑法已構成交通肇事罪。

  B. 甲國對逃往甲國的從事國際恐怖活動的罪犯以庇護。

  C. 甲國對在甲國犯下殺人罪的乙國公民提起刑事訴訟。

  D. 無害通過甲國領海水域的外國船舶上發(fā)生了一起輕微毆打事件,但沒有影響沿岸

  答案:C

  解析:「考點」屬地管轄

  「解析」A 平等者之間無管轄權,對外交人員,有外交特權和豁免,B,不得給予犯有國際罪行的人以庇護,D,沿海國在領海有屬地的管轄權,但《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沿海國一般不對無害通過期間外國船舶上的人員在船上所犯行為行使管轄權。

  4.(單選)一國行使保護性管轄權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關于這些規(guī)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只能針對外國人行使

  B.針對的行為是外國人在其境外從事的嚴重損害本國或本國公民重大利益的犯罪行為

  C.一般該罪行在行為地也應認為構成犯罪,應受到刑法處罰

  D.只能在行為人進入本國時將其拘捕以實現(xiàn)該管轄權,而不能通過其它方式來實現(xiàn)

  答案:D

  解析:「考點」國家保護性管轄

  「解析」保護性管轄權,特指國家對在該國域外犯有危害該國安全、領土完整、政治獨立及其他重大政治、經濟利益等罪行的外國人進行管轄的權利。D還可以要求引渡來實現(xiàn)管轄。

  5. (單選)以下關于國家主權豁免說法正確的是?( )

  A. 放棄豁免必須自愿、特定、明確,因此只有明示放棄,不存在默示豁免

  B. 一國可以通過本國立法來改變別國的豁免

  C. 國家在外國領土范圍內從事商業(yè)行為本身不意味放棄豁免

  D. 國家對于管轄豁免的放棄,并不意味著對執(zhí)行豁免的放棄

  答案:C

  解析:「考點」國家豁免

  「解析」放棄豁免可以有默示放棄,一國不能通過本國立法來改變別國的豁免,所以AB不選。國家對于管轄豁免的放棄,并不意味著對執(zhí)行豁免的放棄,D錯誤

  6.(單選)下列哪些行為屬于不可歸因于國家的行為?( )

  A. 上海市政府的行為

  B. 私人團體對外國的不法侵害

  C. 甲國總統(tǒng)實施的違法行為

  D. 甲國立法機關的行為

  答案:B

  解析:「考點」國家責任

  「解析」下列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被國際法認為是可以歸因于國家的行為:(1)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行為。不論該機關是立法、行政、司法或其它機關,或行使的職務是對內或是對外,也不論其在國家結構中處于上級或下級地位。(2)經授權行使政府權力的其它實體行使被授予的職權的行為。(3)在正式*不存在和有理由行使政府權力要素的情況下,實際上代表國家行事的人的行為。(4)別國或國際組織交與一國支配的機關行使該支配國家的政府權力要素的行為。(5)上述可歸因于國家行為的國家機關和國家授權人員的行為,一般地也包括他們以此種資格執(zhí)行職務內事項時的越權或不法行為。(6)叛亂運動機關的行為。在一國領土上的被承認為叛亂運動的機關自身的行為,根據(jù)國際法不視為該國的國家行為,已經和正在組成新國家叛亂運動的行為,被視為已經或正在形成的新國家的行為。(7)一個行為可以歸因于幾個國家時,相關國家對其各自相關的行為承擔單獨或共同的責任。

  7.(單選)中國甲公司與德國乙公司簽訂了出口某商品的合同,合同約定數(shù)量為250公噸,單價為每公噸78英鎊CFR漢堡,品質規(guī)格為水分15%,雜質不超過3%,交貨品質以中國商品檢驗局品質檢驗為最后依據(jù)。成交后,乙公司又要求甲公司提供貨物樣品,甲公司寄送了樣品,但聲明此筆生意只是憑規(guī)格的買賣,貨物裝運前中國商品檢驗局檢驗簽發(fā)了品質規(guī)格合格證書。貨物運抵目的港后,乙公司提出雖有中國商檢局出具的品質合格證書,但貨物的品質卻比樣品低,甲公司應交付與樣品一致的貨物。下列有關該案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確的?( )

  A. 該合同為憑樣品確定商品品質的合同

  B. 該合同在商品檢驗上采用的是以貨物到岸時的品質、重量為準的做法

  C. 甲公司應承擔其所交貨物與樣品不符的責任

  D. 該合同為憑規(guī)格確定商品品質的合同

  答案:D

  解析:「考點」貨物質量擔保的問題

  「解析」從題中可知,甲乙雙方已經在合同中對貨物的品質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并規(guī)定以中國商品檢驗局的品質檢驗結果為準。因此,這是一個憑規(guī)格的品質檢驗結果為準。甲公司已經聲明樣品不作為確定商品品質的依據(jù),而且根據(jù)公約第35條的規(guī)定,既然雙方另有協(xié)議,則應適用公約第35條第(1)項而不是第(2)(c)項。因此答案為D.

  8.(單選)有一批貨物,已投保平安險,分兩只船裝運,一起運往目的港。由于航行過程中遇暴風雨的襲擊,甲輪因船身*,致使船上貨物相互碰撞發(fā)生部分損失,而乙輪則不慎與另一貨輪發(fā)生碰撞,致使船上貨物發(fā)生部分損失。保險公司應如何予以賠償?( )

  A. 保險公司應對甲輪的貨物損失予以賠償

  B. 保險公司不應對甲輪的貨物損失予以賠償

  C. 保險公司應對甲乙輪的貨物損失都予以賠償

  D. 保險公司不應對乙輪的貨物損失予以賠償

  答案:B

  解析:「考點」平安險的承保范圍

  「解析」保險責任包括由于運輸途中遭遇自然災害造成貨物的全部損失,包括實際全損和推定全損以及由于運輸工具遭受意外事故造成貨物的全部或部分損失,因此,甲輪由于自然災害造成的部分損失,保險公司不予賠償,但是保險公司應對乙輪相互碰撞導致的部分損失賠償。

  9.(多選)中國北京的賣方A與德國漢堡的買方B約定以FCA上海1000美元/噸的價格買賣花生,適用聯(lián)合國買賣合同公約。賣方在約定的時間將貨物用車載至交貨地點上海承運人處,在將貨物卸下的期間,由于突降大雨,導致部分花生受潮,以下關于花生受潮的損失正確的有?( )

  A. 由賣方承擔損失,因為貨物還未卸下,風險尚未轉移

  B. 由買方承擔損失,因為已經完成交貨,風險已經轉移給買方

  C. 由承運人承擔損失

  D. 如果從車上卸下的散裝花生還包括賣給另一買方C的花生,則風險不轉移給買方

  答案:B, D

  解析:「考點」風險轉移,F(xiàn)CA術語

  「解析」FCA術語,如指定的地點不是賣方所在地而在其他任何地點,則當貨物在賣方的運輸工具上,尚未卸貨而將貨物交給買方指定或賣方選定的承運人或其他人處置時,交貨即算完成。而根據(jù)公約如果賣方有義務在某一特定地點把貨物交付給承運人,則自貨物于該地點交付給承運人時起,風險就移轉到買方承擔。所以B正確。根據(jù)公約,在貨物被特定化之前,風險不轉移,所以D正確。

  10.(不定選)下列選項適用法院地法支配的是( )

  A. 一艘韓國船與一艘澳大利亞貨輪在公海上發(fā)生船舶碰撞,在我國法院起訴

  B. 艘外國貨輪在海上發(fā)生海難,在目的港中國大連進行共同海損理算時發(fā)生糾紛

  C. 兩艘中國船舶在智利領海內發(fā)生船舶碰撞,回到國內法院起訴

  D. 一艘懸掛美國國旗的貨輪被美國船東賣給中國某航運公司,雙方對該貨輪的所有權轉移時間產生糾風訴至我國法院。

  答案:A, B, C

  解析:「考點」法律適用

  「解析」公海上船舶碰撞適用法院地法,如果兩艘船舶為同一國籍,適用船旗國法,共同海損適用法院地法。

(二)

  1.甲乙兩國以黑河為界,根據(jù)國際法的一般規(guī)則,下列選項中不符合一般國際法的是( )

  A.黑河沿岸及水域分屬甲乙兩國,且兩國對分屬本國部分享有領土主權

  B.甲乙兩國對黑河有共同的使用權,但不得損害對方國家的利益

  C.兩國漁民可以在黑河上自由捕魚,任何一國不得限制對方漁民到本國一側捕魚

  D.兩國船舶只要有明顯的國籍標志,即可在黑河上平等自由地航行,但一般不能到對岸港口?

  2.甲國貨輪“東風”號為駛往目的港途徑中國領海,途中因對附近一艘遇難船舶實施救助而停船五小時,之后“東風”號繼續(xù)在我國領海內行駛,其間未征得中國同意該船船長協(xié)同船上兩名科學家進行了兩項科學實驗活動,并將實驗產生的有毒廢物直接排放到我國領海,在該船即將駛離我國領海時由于船長操船過失與一艘正在水下潛行的乙國民用潛水艇發(fā)生碰撞,雙方將該碰撞糾紛訴至我國某法院。

  已知甲乙兩國與我國均為《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成員國。則下列判斷何者為正確( )

  A.“東風”輪在僅為駛往他國港口而穿越我國領海,不需要事先征得我國政府批準

  B.“東風”輪為實施救助在領海內停止行駛違反了無害通過應迅速通過不得停止的要求

  C.根據(jù)海洋科研自由原則,“東風”輪實施的科學實驗活動是合法的,但其將有毒廢物排入我國領海的行為則是違法的

  D.“東風”輪與潛水艇發(fā)生碰撞完全是由于該輪船長的過失,潛水艇沒有任何違法行為

  3.甲乙兩國均為1982年《海洋法公約》締約國。甲國與乙國就某島嶼的歸屬長期爭執(zhí)不下,甲國漁民在該島嶼附近捕魚時,經常遭到乙國軍艦的驅逐。在最近一次類似事件中,乙國軍艦使用高壓水槍將兩名甲國漁民沖至海中身亡。為徹底解決該島嶼歸屬,甲國與乙國擬將該爭端通過國際司法途徑加以解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雙方可以選擇將該爭端提交國際法院或國際海洋法法庭

  B.如國際法院的法官中有一人為甲國人,則為確保公平審理,該法官必須回避

  C.由于海洋法庭可以受理自然人或法人為當事方的案件,因此甲國受害漁民家屬可向海洋法法庭起訴乙國要求賠償

  D.甲國在國際法院起訴乙國解決島嶼歸屬問題時,甲國受害漁民家屬可以作為共同原告參與案件的審理

  4.甲國為沿海國,但從未制定任何關于大陸架的法律,也未發(fā)表過任何關于大陸架的聲明,現(xiàn)乙國在甲國不知曉的情況下,在甲國的大陸架上進行科研鉆探活動和建造人工島嶼。對此,下列判斷哪些是正確的?( )

  A.乙國的行動非法,應立即停止并承擔相應責任

  B.根據(jù)海洋科研自由原則,乙國的科研鉆探行為合法,但是修建人工島嶼非法

  C.乙國建造人工島嶼行為合法,科研鉆探非法,因為甲國從來沒有提出大陸架的主張

  D.乙國行為合法,因為甲國從未在大陸架上進行任何活動或有效占領

  5.下列關于大陸架的表述,哪項是錯誤的? ( )

  A.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qū)域的海床和底土

  B.國家對其大陸架的資源具有主權權利及相應的管轄權,但它又不屬于國家的領土,國家對其大陸架不具有領土的完整主權,大陸架上仍允許他國保持某些權利,且不影響其上覆水域及其上空的地位

  C.沿海國為勘探大陸架和開發(fā)其自然資源的目的對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但這種權利不是專屬的

  D.大陸架不僅是沿海國陸地領土在其領海之外的延伸,而且是該國管轄范圍之內的海底區(qū)域

  6.甲國公民A在乙國故意殺害丙國公民B,后A逃往丁國,甲乙丙三國都向丁國要求引渡則丁國應把A引渡給哪個國家( )

  A.甲國,是罪犯本人所屬國 B.乙國,是犯罪行為發(fā)生地國

  C.丙國,是受害人所屬國 D.由丁國決定把罪犯引渡給上述國家之一

  7.甲國與乙國之間不存在有關引渡的國際條約,現(xiàn)甲國公民丙某在甲國犯罪,后偷渡到乙國,甲國要求引渡丙某,乙國拒絕,乙國不予引渡的理由不正確的是( )

  A.乙國認為丙某是政治犯,政治犯不引渡

  B 丙某的行為在乙國不認為是犯罪

  C.乙國引渡法規(guī)定對于丙某在甲國的犯罪行為不予引渡,應在乙國起訴

  D.乙國認為甲國是專制國家,其司法程序不正當,不能有效地保障犯罪人的人權

  8.甲國與乙國簽訂了《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在條約中規(guī)定了如下條款:(1)甲、乙兩國國民有權在丙國境內享有50%的稅收優(yōu)惠;(2)丙國國民有權在甲、乙兩國境內享有50%的稅收優(yōu)惠。則有關這兩項條款說法正確的是:( )

  A.對于條款(1),丙國可以采用非書面形式接受

  B.對于條款(1),丙國必須采用書面形式接受

  C.對于條款(2),丙國必須采用書面形式接受

  D.因為條款(2)是為丙國創(chuàng)設一項權利,因此無須得到丙國同意

  9.下列選項中,哪一個是我國還沒有加入的有關外空方面的國際條約?( )

  A.《外空條約》 B.《營救協(xié)定》

  C.《月球協(xié)定》 D.《責任公約》

  10.甲乙兩國簽訂了一份關于共同開發(fā)海洋資源的條約,該條約在簽訂時完全符合當時的國際強行法規(guī)則,但是在兩國締結條約并開始履行義務3個月后,國際社會締結了一項新的國際強行法規(guī)則,而甲乙兩國的條約正好與該規(guī)則相抵觸,甲乙兩國都是《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的締約國。關于此種情況,正確的判斷是( )

  A.根據(jù)“約定必守”的規(guī)范,由于甲乙兩國的條約締結于強行法規(guī)則之前,條約繼續(xù)有效

  B.條約自始無效

  C.條約自與新的強行法規(guī)則發(fā)生抵觸時起失效

  D.失效或繼續(xù)有效與否由甲乙兩國決定

  11.甲國A公司與乙國政府在甲國訂立了一項能源開發(fā)合同,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xiàn)糾紛。A公司以乙國政府沒有及時按照合同支付有關款項為由訴至甲國法院,乙國政府派代表向法院闡述了乙國一貫堅持的絕對豁免主義立場。如果甲國是采取相對豁免主義的國家,根據(jù)目前的國際法規(guī)則和實踐,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的?( )

  A.乙國政府向法院反訴A公司違反合同,構成對其國家豁免權的管轄放棄,甲國法院可以管轄

  B.乙國訂立上述合同行為本身,是一種商業(yè)活動,構成對其國家豁免權的放棄,甲國 法院可以管轄

  C.因為乙國在其他案件上曾經接受過甲國法院的管轄,意味著甲國法院在此案中當然地可以管轄

  D.乙國出庭應訴,視為已接受了甲國法院的管轄,法院判決也可予以執(zhí)行

  12.國際社會根據(jù)《羅馬規(guī)約》成立了國際刑事法院,下列有關該法院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法院是世界上第一個常設性的國際刑事司法機構

  B.該法院管轄的罪行包括:滅絕種族罪、危害和平罪、戰(zhàn)爭罪以及侵略罪

  C.該法院可以管轄發(fā)生在《羅馬規(guī)約》生效以前所犯的罪行

  D.該法院只對締約國國民有管轄權,對沒有加入《羅馬規(guī)約》的締約國國民則沒有管轄權

  13.差別待遇作為給予外國人的一種特殊待遇,在國際法上的適用是有著嚴格的限制條件的,以下哪種情形是為國際法所禁止的差別待遇?( )

  A.基于地理的原因給予的差別待遇

  B.基于宗教的原因給予的差別待遇

  C.基于歷史的原因給予的差別待遇

  D.基于民族的原因給予的差別待遇

  14.2001年4月30日,美國總統(tǒng)布什提名雷德為美國駐華大使,7月11獲參議院批準,則雷德執(zhí)行使館職務的時間于什么時候開始?( )

  A.獲美國總統(tǒng)布什提名以后

  B.參議院批準以后

  C.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呈遞國書后

  D.進入中國境內以后

  15.甲國某船運公司的一艘核動力商船在乙國港口停泊時突然發(fā)生核泄漏,使乙國港口被污染,造成嚴重損害后果。甲乙兩國都是《關于核損害的民事責任的維也納公約》及《核動力船舶經營人公約》的締約國,根據(jù)上述公約及有關規(guī)則確定,乙國此時應得到7800萬美元的賠償,但船運公司實際賠償能力最多只能夠負擔5000萬美元。對此事件,根據(jù)國際法上的國家責任制度,甲國國家對乙國承擔的義務是什么?( )

  A.甲國國家應承擔全部7800萬美元的賠付

  B.甲國有義務在保證船運公司賠付乙國5000萬美元的同時,船運公司無力賠付的其余2800萬美元,由甲國政府先行代為賠付

  C.甲國有義務保證督促船運公司進行賠償,但以船運公司能夠負擔的實際賠償能力為限,即只能賠付5000萬美元,其余2800萬美元可以不予賠付

  D.由于該行為不是甲國國家所從事,故甲國國家不需就此事件承擔任何義務

  16.下列關于國際法在我國國內的適用問題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關于條約在國內的適用和地位,目前我國憲法沒有作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

  B.在民商法范圍內,我國締結的條約與國內法有抵觸的部分,在國內可以直接適用條約的規(guī)定,但我國提出保留的除外

  C.民商事以外的條約,能否在中國直接適用要結合具體情況確定

  D.民事范圍內,我國法和我國加入的國際條約沒有規(guī)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但該慣例違背我國社會公共利益的除外

  17.1958年的《領海毗連區(qū)公約》規(guī)定了無害通過權,在簽署過程中甲國提出對軍艦的無害通過權保留,乙國聲明反對甲國提出的保留,丙國表示同意甲國的表示。已知三國都簽署了公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哪些?( )

  A.在甲國與乙國之間,如果乙國并不反對公約在甲乙兩國之間生效,則在甲乙兩國之間,既不適用軍艦享有無害通過權的規(guī)定,也不適用軍艦通過甲國領海需要事先征得甲國同意的規(guī)定

  B.在甲國與丙國之間,如果丙國軍艦通過甲國領海,則應當事先取得甲國同意

  C.丙國軍艦不可以享有在乙國領海的無害通過權

  D.丙國軍艦通過乙國領海的時候享有無害通過權

  18.下列有關外交保護的發(fā)生情況,符合國際法規(guī)定的是哪些?( )

  A.甲國公民比爾在乙國經商,并加入乙國國籍,后比爾被乙國警察非法逮捕并長期非法關押,甲國應比爾要求向乙國提出外交保護

  B.丙國公民瓦特與乙國人發(fā)生斗毆,被乙國警察非法逮捕,丙國在瓦特用盡乙國救濟手段無效后提出外交保護

  C.丁國公民杰克遜在乙國的房產被政府征收,且未得到任何補償,杰克遜在乙國投訴無門,申請丁國要求外交保護

  D.戊國公民湯某在乙國經營的店鋪遭遇搶劫,湯某立即申請戊國進行外交保護

  19.甲國與乙國共同進行外太空的探測活動,并且簽訂了條約,下列條約的內容違反國際法的規(guī)定的有哪些?( )

  A.條約規(guī)定某處外太空歸甲國與乙國共同所有

  B.將在外空某天體上裝備大規(guī)模毀滅性武器

  C.條約約定雙方負有相互救助對方的宇航員的義務

  D.條約約定在雙方劃定的外空區(qū)域,雙方將聯(lián)合用武力禁止第三國進入

  20.設立國際刑事法院是人類法制的一個開創(chuàng)性嘗試,根據(jù)《國際刑事法院規(guī)約》的規(guī)定,國際刑事法院在下列哪些情況下可以行使管轄權( )

  A.所涉一方或多方是締約國

  B.被告人是締約國國民

  C.有關國際罪行是在締約國境內實施的

  D.非締約國接受國際刑事法院對其境內實施的或由其國民實施的一項具體犯罪的管轄權

  21.甲國的巡邏軍艦在正常航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乙國一油船在甲國領海違法排污,隨即要求其停船檢查,乙國油船立即向公海駛去,請問甲國軍艦的哪些緊追行為是合乎國際法規(guī)則的( )。

  A.在甲國專屬經濟區(qū)繼續(xù)緊追

  B.甲國軍艦一直追入了公海仍未停止緊追

  C.乙國油船駛入了丙國領海,甲國軍艦仍連續(xù)不斷地實施緊追

  D.乙國油船駛入了丙國領海,甲國軍艦立即停止了緊追

  22.下列哪些是現(xiàn)代國際法上領土變更的方式?( )

  A.1956年英屬多哥通過民族自決的方式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國家

  B.1969年西伊里安經過全民投票與印度尼西亞統(tǒng)一

  C.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D.1961年印度以武力方式收回被葡萄牙占領的果阿地區(qū)

  23.甲國是剛剛從丙國分離出來的國家,尚未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乙國因為和甲國毗鄰,出于地緣政治的考慮,需要和甲國發(fā)展關系。乙國的下列哪些行為構成了對甲國的承認?( )

  A.甲國和乙國之間就某重大政治問題簽訂了雙邊條約

  B.甲國為了方便兩國國民之間的交往正式接受了來自乙國的領事

  C.甲國在一次正式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會議上投票支持乙國加入該組織

  D.在沒有明確表示承認的情況下,甲國和乙國共同參加有關國家發(fā)起的反對恐怖主義的國際條約

  24.根據(jù)《國際防止海上油污公約》和《國際防止船舶污染公約》的規(guī)定,下列關于對船舶污染海洋的責任和管轄制度表述正確的是:( )

  A.甲國是船舶乙的船旗國,對于乙的污染行為甲國享有調查并提起訴訟的權利

  B.乙國的船舶在甲國的管轄范圍內的違章行為,甲國有管轄權

  C.乙國的船舶在丙國的港口違反了丙國的法律,在進入甲國港口后,根據(jù)公約的規(guī)定,甲國應在實際可行的范圍內滿足丙國對乙國船舶進行調查的請求

  D.乙國的船舶在丙國的港口違反了丙國的法律,在進入甲國港口后,根據(jù)公約的規(guī)定,甲國應在實際可行的范圍內滿足乙國對船舶要求調查的請求

  25.甲國是永久中立國,下列哪些行為屬于其違反永久中立義務?( )

  A.允許乙國軍隊過境

  B.對來自丙的侵略行為進行自衛(wèi)

  C.為了防止丁國的入侵,與戊國訂立防御協(xié)定

  D.為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允許聯(lián)合國在其境內建立軍事基地

  26.1996年10月,甲國的軍用飛機由于風暴偏離正常航行軌道,進入乙國的領空。關于甲國軍用飛機這一行為的說法,下列哪些選項正確?( )

  A.構成甲國的國際不法行為 B.不構成國際不法行為

  C.應由甲國向乙國承擔國際責任 D.甲國不負國際責任

  27.甲國因故宣布乙國駐甲國使館的一名外交人員為不受歡迎的人后,乙國也宣布了甲國駐乙國使館中的一名外交人員為不受歡迎的人。假設甲乙兩個國家都是1961年《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的成員國,對此,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確的?

  A.乙國的做法屬于國際法上的反報

  B.乙國的做法屬于國際法上的報復

  C.甲乙兩國的做法都違反了其所承擔的國際義務,應對此承擔國際責任

  D.甲國的做法違反了其所承擔的國際義務,應承擔國際責任;乙國的做法屬于國際法上的對抗,可以不因此承擔國際責任

  28.國際法院是聯(lián)合國的司法機關,也是當今最普遍最重要的國際司法機構,是以法律方法解決國際爭端的主要機構。國際法院有訴訟管轄和咨詢管轄兩項職權,其中訴訟管轄權涉及對人管轄和對事管轄兩個方面。根據(jù)《國際法院規(guī)約》,下列可以作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國的有:( )

  A.非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但為《國際法院規(guī)約》當事國的甲國

  B.作為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的國際復興開發(fā)銀行

  C.既非聯(lián)合國會員國也非《國際法院規(guī)約》當事國,但根據(jù)安理會決定的條件,預先向國際法院書記處交存一份聲明,表示愿意接受國際法院管轄、保證執(zhí)行法律判決及履行相關其他義務的國家

  D.聯(lián)合國會員國丙國的國家元首

  29.戰(zhàn)爭的定義包含三個重要內容:( )

  A.戰(zhàn)爭是國家之間的行為

  B.武裝沖突就是戰(zhàn)爭

  C.戰(zhàn)爭是武裝沖突的結果

  D.戰(zhàn)爭是一種法律狀態(tài)

  30.戰(zhàn)爭開始的法律后果:( )

  A.斷絕外交關系 B.斷絕領事關系

  C.交戰(zhàn)國在國際組織中的關系變化 D.處于敵國領土上的人員地位變化

  一、單項選擇題答案(每題1分,共15分)

  1.答案C

  漁民只能在界河的本國一側捕魚,不得越過邊界線。因此,C項錯誤。其他選項均符合一般國際法。

  2.答案A

  根據(jù)《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外國船舶在一國領海內享有無害通過權,即在不損害沿海國和平安寧和正常秩序的條件下,擁有無需事先通知或征得沿海國許可而連續(xù)不斷地通過其領海的航行權利。

  故A正確。B項錯在正在無害通過的船舶若遭遇海難或為實施海上救助可以停泊。C項錯在通過時進行任何科學實驗活動都是有害行為,不再屬于無害通過。任何排放有污染性物質的行為都是有害于沿海國的。D項錯在潛水艇在無害通過時須上浮水面并展示旗幟。該案中乙國潛水艇在水下潛行駛違反公約規(guī)定的。

  3.答案A

  國際海洋法法庭是根據(jù)1982年《海洋法公約》設立的,是海洋活動領域的全球性國際司法機構,但海洋法法庭的建立不排除國際法院對海洋活動爭端的管轄。當爭端各方均為海洋法公約締約國時,當事國可選擇將海洋爭端提交國際法院或海洋法法庭。因此A項正確。國際法院的法官在審理涉及本國案件時不適用回避制度,除非其就任法官前曾參與該案件。因此B項錯誤。C項錯誤,自然人和法人在海洋法法庭享有出訴權,但有著較為嚴格的限制,一般只有作為平行開發(fā)合同當事人的自然人和法人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發(fā)生爭端方可將該爭端提交國際海洋法法庭。D除了國家外,任何自然人、法人、國際組織均不能在國際法院成為訴訟當事人。

  4.答案:A

  解析:沿海國對于大陸架的權利不取決于有效或象征性的占領和公告,是自然享有的,勘探和建造人工島嶼都是其專屬性的權利。 乙國的科研鉆探和建造人工島嶼都是非法的行為,甲國對于其大陸架的權利是自然享有的,不需要聲明或占領使用。

  5.答案:C

  解析:依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地區(qū)域的海床和底土,即大陸架不僅是沿海國陸地領土在其領海之外的延伸,而且是該國管轄范圍之內的海底區(qū)域;沿海國為勘探大陸架和開發(fā)自然資源的目的,對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而且這種權利是專屬的;但大陸架不屬于國家的領土,一國對其大陸架不具有領土的完整主權,沿海國對大陸架的權利,不影響大陸架上覆水域和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由此可以看出,選項C應為本題答案。

  6.答案:D

  解析:罪犯的屬人國,犯罪行為發(fā)生地國、受害人屬人國均為有權請求引渡的主體,被請求國有權決定引渡給任何一個可成為引渡主體的國家。其他選項不是惟一,因為被請求國有權決定引渡給其中之一。

  7.答案:D

  解析:“雙重犯罪原則”和“政治犯罪不引渡”是關于引渡的兩大原則,被請求引渡人的行為必須是請求國家被請求國的法律都認定的犯罪。當他國在沒有引渡條約的情況下提出引渡時,一國可自由裁量,包括根據(jù)其有關國內法作出決定,故C不選。

  8.答案:B

  解析:有關條約對第三國的效力,主要有以下幾項原則:

 。1)如果一個條約有意為第三國創(chuàng)設一項義務,必須經第三國以書面明示接受,才能對第三國產生義務。

  (2)當一個條約有意為第三國創(chuàng)設一項權利時,原則上仍應得到第三國的同意。但是,如果第三國沒有相反的表示,應推斷其同意接受這項權利,不必須以書面形式明示接受。

  (3)條約使第三國擔負義務時,該義務一般必須經條約各當事國與該第三國的同意方得取消或變更。條約使第三國享有權利時,如果經確定原意為非經該第三國同意不得取消或變更該項權利,當事國不得隨意取消或變更。

  9.答案:C

  解析:根據(jù)近幾年的司法考試試題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有關外空方面的知識點似乎受到命題者的青睞。本題不難,但是由于其考察的角度是以往試題沒有考察過的,因此希望學員在復習時注意。

  10.答案:C

  解析:《條約法公約》規(guī)定,條約必須符合國際法強行規(guī)則。條約締結后如遇新的強行規(guī)則產生時,與該規(guī)則抵觸者自與新的強行規(guī)則發(fā)生抵觸時起失效并終止。

  11.答案:A

  解析:國家主權豁免相關規(guī)則可以概括為如下:(1)實踐中,國家主權主要表現(xiàn)在司法豁免方面,可以概括為管轄豁免、訴訟程序豁免、執(zhí)行豁免三層。(2)國家豁免權可以通過明示和默示的方式自愿放棄,明示的方式主要是指國家或其授權的代表通過條約、合同、其他正式文件或聲明等明白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放棄豁免,默示方式通常是指國家通過在外國法院的與特定訴訟直接有關的積極行為表示放棄豁免而接受外國法院的管轄,包括作為原告起訴、正式出庭應訴、提起反訴、作為利害關系人介入訴訟等。放棄一項豁免或一個特定訴訟的豁免不意味著放棄另一項豁免。(3)國家在外國領土內從事商業(yè)活動本身不意味著豁免的放棄,國家或其授權的代表為主張或重申國家的豁免權,對外國法院的管轄做出反應,出庭闡述立場,或要求外國法院宣布判決或裁決無效,都不構成豁免的默示放棄。

  12.答案:A

  解析:國際刑事法院是世界上第一個常設性的國際刑事司法機構,之前設立的東京法庭、前南法庭、盧旺達法庭等都是臨時性的國際刑事司法機構。它管轄的罪行是: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zhàn)爭罪以及侵略罪。其行使管轄權的條件是:所涉一方或多方是締約國;被告人是締約國國民;犯罪是在締約國境內實施;一國雖然不是締約國但決定接受國際刑事法院對在其境內實施的或由其國民實施的一項具體犯罪的管轄權。

  13.答案:B

  解析:差別待遇是指一國給予外國人不同于本國人的待遇,或給予不同國家的外國人不同的待遇。前者一般是指給予外國公民或法人的權利在某些方面少于本國公民或法人,但也包括有些時候給予外國人的優(yōu)惠待遇,如稅收減免。后者是指基于地理、歷史、民族等因素給予某些國家的待遇比其他國家更優(yōu)惠。國際法承認上述差別待遇,但禁止基于宗教種族等原因的歧視待遇。

  14.答案:C

  解析:國書是證明被任命的人為派遣國國家元首或外交部長向接受國國家元首或外交部長派出的外交使節(jié)的正式文書。任使館館長的外交代表應持其國書赴任。大使和公使級館長的國書由國家元首簽發(fā)。代辦級館長的國書(委任書)由外交部長簽發(fā)。

  使館館長職務的開始一般按照雙方協(xié)議或有關國家的國內法進行。在我國,使館館長正式遞交國書的日期為其在華執(zhí)行使館職務的開始日期,使館其他人員職務以其到達接受國擔任使館職務為開始。

  15.答案:B

  解析:國際損害行為責任是指國際法律責任主體在從事國際法不加禁止的活動中造成損害所應承擔的國際責任,其性質屬于損害賠償責任。在民用核領域,該責任由國家和經營人共同承擔。依據(jù)1962年《核動力船舶營運人雙重責任公約》和1963年《維也納核損害民事賠償責任公約》,營運人必須根據(jù)登記國的規(guī)定投保一定數(shù)額的核事故險,同時國家需保證營運人的賠償責任,并且在營運人保險額不足以賠償損失的情況下在規(guī)定的限額內給予賠償。故本題答案應為B。
  16.答案ABCD

  解析:對于條約在國內的適用和地位,目前我國憲法沒有作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根據(jù)民事立法的規(guī)定,我國締結的條約與國內法有抵觸的部分,在國內可以直接適用;民商事以外的條約,能否在中國直接適用要結合具體情況確定。民商事國際慣例在我國起補缺作用,并且其適用不得損害我國社會公共利益。

  17.答案ABD

  解析:一般而言,保留經過另一締約國的反對時,不妨礙條約在保留國和反對保留國之間生效,除非反對保留國表示反對條約在兩國之間生效。一國表示同意受該條約的拘束而附有保留的行為,只要至少一個締約國同意接受該保留,就成為有效。在保留國和反對保留國之間,若反對保留國不反對條約在保留國和反對保留國之間生效,則保留所涉及的內容在保留范圍內,不適用于該兩國之間。在保留國和接受保留國之間,按保留的范圍,改變該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條約規(guī)定。在未提出保留的國家之間,按照原來的條約規(guī)定,無論未提出保留的國家是否接受另一締約國的保留。

  18.答案BC

  解析:本題考查外交保護的相關問題。外交保護是指乙國國民在外國受到不法侵害,且以該外國法律得不到救濟的時候,其國籍國可以通過外交途徑要求該外國進行救濟或者承擔責任,以保護其國民或者國家的利益。進行外交保護要求三個條件:其一,本國公民在外國因該國國家不當行為而受損害;其二,本國國民從受害至外交保護完畢須保持本國國籍不能變化,即“國籍連續(xù)”原則;其三,本國國民須先用盡當?shù)鼐葷M饨槐Wo是在國家之間進行的,無論國民是否申請,國家都可以根據(jù)有關情況作出行使或者不行使外交保護權的決定。一般引起外交保護的事項有下列幾項:(1)國民被非法逮捕或者拘禁;(2)國民的財產或者利益被非法剝奪;(3)國民受到歧視性待遇;(4)國民被“拒絕司法”等情況。

  19.答案ABD

  解析:本題考查國家從事外空活動的責任。根據(jù)《外空條約》的規(guī)定,國家從事外空活動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任何國家對外層空間的探索都應當是為了全人類謀取利益;任何國家不得將外層空間據(jù)為已有;任何國家都不得在外空試驗任何類型的武器以及進行軍事演習,也不得在外空某天體上裝備大規(guī)模毀滅性武器或核武器;救援宇航員原則;國際責任原則,即對于本國政府或者非政府團體的外空活動或者物體對其他國家造成的損害,國家應當承擔,對其參加國際組織的外空活動承當共同責任

  20.答案ABCD

  國際刑事法院作為對各國國內司法制度的補充,其管轄范圍限于發(fā)生在規(guī)約生效后的滅絕種族罪、戰(zhàn)爭罪、危害人類罪、侵略罪等幾大類,在符合ABCD四種條件之一的,國際刑事法院即可行使管轄權。

  21.答案:ABD

  解析:緊追可以開始于一國的內水、領海、毗連區(qū)或專屬經濟區(qū),緊追可以追入公海繼續(xù)進行,但必須是連續(xù)不斷的。當被緊追船舶進入其本國或第三國領海時應立即停止緊追。

  22.答案:ABCD

  解析:現(xiàn)代國際實踐中產生了新的領土變更方式或方法,如殖民地獨立和公民投票。殖民地獨立方式是指由于殖民地人民根據(jù)民族自決原則從前殖民地國或宗主國獨立出來成立新國家或加入其他國家而帶來的領土變更。本題中的C、D就是此種情況。其中D中印度以武力方式收回被葡萄牙占領的果阿地區(qū)并不違反國際法中“不使用威脅或武力原則”,因為不使用威脅或武力原則并不是禁止一切武力的使用,殖民地以武力獨立就是其中被允許的。另一新方式公民投票,是指有關國家在符合國際法原則的前提下,根據(jù)有關條約或國內法規(guī)定,采取公民投票的方式,對某些有爭議地區(qū)的歸屬進行表決。本題中A、B即是此種情況。

  23.答案:ABC

  解析:A選項選中,是因為簽訂政治性條約,這個締約行為本身構成甲國對乙國的默示承認。B,接受領事的行為構成默示承認。C,正式投票支持承認對象加入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構成了默示承認。D,除非明確表示,否則共同參加國際會議或者國際條約并不構成承認。

  24.答案:ABCD

  解析:國際環(huán)境法的相關條約內容是近年考試的一個熱點,本題所涉及的兩個公約同樣具有可考性,所涉及到的四個選項是關于這兩部條約的主要規(guī)定。

  25.答案:ACD

  解析:永久中立的地位是根據(jù)國際條約確立的,它在平時和戰(zhàn)時都必須履行其永久中立國的義務,不得任意選擇或放棄其地位。中立國對交戰(zhàn)國不應給予援助,不僅不能直接參加戰(zhàn)斗,也不能為交戰(zhàn)國提供軍隊、供給武器、彈藥等,也不能允許外國軍隊過境。此外,也不能與它國訂立防御協(xié)定、同盟條約,不得允許在其境內設立軍事設施。

  26.答案:BD

  解析:國家主權平等原則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領空作為國家領土的一部分處于國家主權之下。外國軍用飛機進入一國領空須經該國同意,否則,將構成國家不當行為,承擔國際責任。本題中甲國軍用飛機進入乙國領空是由于風暴偏離正常航行軌道,屬于不可抗力;诓豢煽沽儆趪H責任中排除不當性的情況,甲國此行為不夠成國家不當行為,不負國際責任。

  27.答案:BCD

  解析:反報和報復最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反報針對的是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采取的措施,而報復針對的是違反國際法的措施,而本案中顯然甲國的行為不違反國際法,所以BD不正確,而對于反報措施是不必承擔國際法律責任的,所以C選項也不正確。

  28.答案:AC

  解析:根據(jù)法院規(guī)約,有三類國家可以作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國:(1)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2)非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但為《國際法院規(guī)約》的當事國;(3)既非聯(lián)合國會員國也非《國際法院規(guī)約》當事國,但根據(jù)安理會決定的條件,預先向國際法院書記處交存一份聲明,表示愿意接受國際法院管轄、保證執(zhí)行法律判決及履行相關其他義務的國家。作為訴訟當事國,這三類國家的地位是相同的。國際組織、法人或個人都不能成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國。所以,B、D項不能成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國,本題的正確選項應當為A、C項。

  29.答案ACD

  解析:戰(zhàn)爭的定義包括:戰(zhàn)爭是國家之間的行為,是一種法律狀態(tài)。廣義上還包括反對殖民統(tǒng)治的戰(zhàn)爭和非國際武裝沖突的國內戰(zhàn)爭。戰(zhàn)爭是武裝沖突的結果,但武裝沖突并非戰(zhàn)爭。所以本題應選ACD.

  30.答案ABD

  解析:戰(zhàn)爭開始后產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包括外交和領事關系的斷絕,處在敵國領土上的人員地位的變化,但并不影響交戰(zhàn)國的國際組織中關系的變化,故應選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