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是西藏自治區(qū)的首府,也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市內和郊區(qū)名勝古跡眾多,布達拉宮、藏王陵、楚布寺、達扎路恭紀功碑、大昭寺、甘丹頗章、拉薩清真寺、龍王潭、羅布林卡、曲貢遺址、色拉寺、西藏革命展覽館、小昭寺、藥王山、哲蚌寺、直貢噶舉派寺廟群等早以馳名中外。
拉薩無疑是這個世界上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這不僅因為它海拔3700米的高度令初來者感到暈眩,還因為它1300年的歷史留下的文化遺跡以及宗教氛圍所帶給人們的震撼。
公元7世紀中葉,吐蕃部族首領松贊干布在此創(chuàng)基立業(yè)。公元641年,松贊干布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進藏后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于是,人們把最初的寺廟,即現(xiàn)在的大昭寺,命名為"惹薩",藏語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后,"惹薩"被譯成了"邏些",逐步又變成為"拉薩"了。而上千年來,這里曾幾度成為西藏政教活動中心,于是,拉薩成為名副其實的"神圣之地"。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達拉宮是當今世界上海拔、規(guī)模的宮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
在布達拉宮的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幾乎都可以看到壁畫。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
紅宮和白宮。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務,紅宮內安放前世達賴遺體的靈塔,在這些靈塔中,以五世達賴的靈塔最為壯觀;兩旁的是白宮,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就是在白宮。
宮內珍藏大量佛像、壁畫、藏經冊印、古玩珠寶,具有很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是西藏最寶貴的宗教和文化寶庫,已經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昭寺
大昭寺位于拉薩市中心,始建于唐貞觀21年。寺內主供的釋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帶進的,拉薩之所以有"圣地"之譽,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后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并演化成今天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后,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guī)模。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筑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xiàn)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還有兩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在拉薩,藏族人也喜歡將以大昭寺為主的八角街一帶稱為"拉薩",藏文意思是佛地,你還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門口磕長頭,場面非常感人,由此可見大昭寺在拉薩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羅布林卡
羅布林卡俗稱拉薩的頤和園,位于拉薩的西郊,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夏宮,這座秀美的園林始建于18世紀中葉十世達賴喇嘛時期,也是他們處理政務和舉行宗教活動之地。整個園林占地46公頃,有370多間不同尺寸的房間,被稱為“園中之園”,是朝拜、體閑度假、觀賞考察藏式宮殿建筑的場所。
扎什倫布寺
位于日喀則市尼色日山南側,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是西藏佛教格魯派在后藏地區(qū)的寺院,也是全國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扎什倫布寺為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達賴根敦珠巴主持創(chuàng)建的,始建于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以后經過歷代班禪的修繕、擴建寺院規(guī)模不斷擴大,今占地約20萬平方米,形成層樓高聳,氣勢磅礴的建筑群。全寺分宮殿、勘布會議(后藏地方政府機關)、班禪靈塔殿、經學院四大部分。經學院有措欽大殿,4個扎侖及下屬的 64個康村組成。
步人寺院大門,呈現(xiàn)在眼前的的建筑物就是措欽大殿。措欽大殿門外是由回廊圍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講經場。過去班禪大師經常在這里向全寺僧人講經布道,也是喇嘛們進行宗教答辯的場地。以前女性不能觀看辯經的精彩場面,今天可不一樣了,廣大女性和游客可以一起觀看。大殿前部是大經堂,經堂的中央是班禪的寶座,經堂后面的三間佛殿,釋迦牟尼殿居中,西側是彌勒殿,東側為度母殿。釋迦殿內供5米多高的釋迦牟尼鎏金銅像,據(jù)說像體內有釋迦舍利,還有宗咯巴的頭發(fā)以及根敦珠巴的經師西繞森格的頭蓋骨。度母殿藏語稱卓瑪康,供2米高的白度母銅像,兩旁還有泥塑的綠度母像!岸饶浮笔菨蓝入y的觀世音化身,為藏傳佛教所崇拜。
彌勒殿,藏語是“強巴康”,建于明順五年(1461年),所供彌勤佛像高1l米,由藏尼工匠合作制成;兩旁為根敦珠巴親手塑的觀音和文殊菩薩像。是扎什倫布寺最古老的塑像。大彌勒殿內供奉1914年九世班禪確吉尼瑪主持鑄造的鎏金青銅彌勒坐像,像高22.4米,蓮座高3.8米,總高26.2米。造這座像時,用銅115000千克,黃金279千克,珍珠300余粒,珊瑚、琥珀、松耳石等各種珍貴寶石1400多顆,僅大佛像的眉間,就鑲嵌有特大鉆石1顆,蠶頭大的鉆石30顆,珍珠和其他寶石60多顆,是世界上的銅佛坐像。位于寺院東部的7座靈塔殿,其中最為的為覺干夏殿,殿中四世班禪靈塔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塔高11 米,金銀為底,銀皮裹身,嵌有珠寶玉石等物,塔內放有四世班禪遺骨。寺內墻上的壁畫主要以人物傳記為主,有禮佛圖,十八羅漢圖等。寺內藏有珍貴文物多種,都是研究西藏各個歷史時期政教和社會發(fā)展的無價之寶。
羊卓雍湖
羊卓雍湖譽稱西藏四大圣湖之一,位于拉薩與江孜之間。乘汽車離開拉薩,駛過曲水河后,沿著之字山路往上爬,到達4,794米高的山坳后,羊卓雍湖便出現(xiàn)眼前。
羊卓雍湖水藍得象一張?zhí)禊Z絨,陽光照耀著波光粼粼,神秘得來散發(fā)著生氣;加上四周的雪山,構成一幅典型的香格里拉景致。這圣湖原來是一個完全靜止的湖,沒有流進流出的水源;湖水水位也在遂年下降,有水利專家預計,湖水有可能在20年內完全干涸。
拉薩無疑是這個世界上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這不僅因為它海拔3700米的高度令初來者感到暈眩,還因為它1300年的歷史留下的文化遺跡以及宗教氛圍所帶給人們的震撼。
公元7世紀中葉,吐蕃部族首領松贊干布在此創(chuàng)基立業(yè)。公元641年,松贊干布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進藏后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于是,人們把最初的寺廟,即現(xiàn)在的大昭寺,命名為"惹薩",藏語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后,"惹薩"被譯成了"邏些",逐步又變成為"拉薩"了。而上千年來,這里曾幾度成為西藏政教活動中心,于是,拉薩成為名副其實的"神圣之地"。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達拉宮是當今世界上海拔、規(guī)模的宮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
在布達拉宮的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幾乎都可以看到壁畫。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
紅宮和白宮。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務,紅宮內安放前世達賴遺體的靈塔,在這些靈塔中,以五世達賴的靈塔最為壯觀;兩旁的是白宮,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就是在白宮。
宮內珍藏大量佛像、壁畫、藏經冊印、古玩珠寶,具有很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是西藏最寶貴的宗教和文化寶庫,已經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昭寺
大昭寺位于拉薩市中心,始建于唐貞觀21年。寺內主供的釋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帶進的,拉薩之所以有"圣地"之譽,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后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并演化成今天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后,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guī)模。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筑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xiàn)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還有兩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在拉薩,藏族人也喜歡將以大昭寺為主的八角街一帶稱為"拉薩",藏文意思是佛地,你還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門口磕長頭,場面非常感人,由此可見大昭寺在拉薩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羅布林卡
羅布林卡俗稱拉薩的頤和園,位于拉薩的西郊,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夏宮,這座秀美的園林始建于18世紀中葉十世達賴喇嘛時期,也是他們處理政務和舉行宗教活動之地。整個園林占地46公頃,有370多間不同尺寸的房間,被稱為“園中之園”,是朝拜、體閑度假、觀賞考察藏式宮殿建筑的場所。
扎什倫布寺
位于日喀則市尼色日山南側,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是西藏佛教格魯派在后藏地區(qū)的寺院,也是全國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扎什倫布寺為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達賴根敦珠巴主持創(chuàng)建的,始建于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以后經過歷代班禪的修繕、擴建寺院規(guī)模不斷擴大,今占地約20萬平方米,形成層樓高聳,氣勢磅礴的建筑群。全寺分宮殿、勘布會議(后藏地方政府機關)、班禪靈塔殿、經學院四大部分。經學院有措欽大殿,4個扎侖及下屬的 64個康村組成。
步人寺院大門,呈現(xiàn)在眼前的的建筑物就是措欽大殿。措欽大殿門外是由回廊圍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講經場。過去班禪大師經常在這里向全寺僧人講經布道,也是喇嘛們進行宗教答辯的場地。以前女性不能觀看辯經的精彩場面,今天可不一樣了,廣大女性和游客可以一起觀看。大殿前部是大經堂,經堂的中央是班禪的寶座,經堂后面的三間佛殿,釋迦牟尼殿居中,西側是彌勒殿,東側為度母殿。釋迦殿內供5米多高的釋迦牟尼鎏金銅像,據(jù)說像體內有釋迦舍利,還有宗咯巴的頭發(fā)以及根敦珠巴的經師西繞森格的頭蓋骨。度母殿藏語稱卓瑪康,供2米高的白度母銅像,兩旁還有泥塑的綠度母像!岸饶浮笔菨蓝入y的觀世音化身,為藏傳佛教所崇拜。
彌勒殿,藏語是“強巴康”,建于明順五年(1461年),所供彌勤佛像高1l米,由藏尼工匠合作制成;兩旁為根敦珠巴親手塑的觀音和文殊菩薩像。是扎什倫布寺最古老的塑像。大彌勒殿內供奉1914年九世班禪確吉尼瑪主持鑄造的鎏金青銅彌勒坐像,像高22.4米,蓮座高3.8米,總高26.2米。造這座像時,用銅115000千克,黃金279千克,珍珠300余粒,珊瑚、琥珀、松耳石等各種珍貴寶石1400多顆,僅大佛像的眉間,就鑲嵌有特大鉆石1顆,蠶頭大的鉆石30顆,珍珠和其他寶石60多顆,是世界上的銅佛坐像。位于寺院東部的7座靈塔殿,其中最為的為覺干夏殿,殿中四世班禪靈塔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塔高11 米,金銀為底,銀皮裹身,嵌有珠寶玉石等物,塔內放有四世班禪遺骨。寺內墻上的壁畫主要以人物傳記為主,有禮佛圖,十八羅漢圖等。寺內藏有珍貴文物多種,都是研究西藏各個歷史時期政教和社會發(fā)展的無價之寶。
羊卓雍湖
羊卓雍湖譽稱西藏四大圣湖之一,位于拉薩與江孜之間。乘汽車離開拉薩,駛過曲水河后,沿著之字山路往上爬,到達4,794米高的山坳后,羊卓雍湖便出現(xiàn)眼前。
羊卓雍湖水藍得象一張?zhí)禊Z絨,陽光照耀著波光粼粼,神秘得來散發(fā)著生氣;加上四周的雪山,構成一幅典型的香格里拉景致。這圣湖原來是一個完全靜止的湖,沒有流進流出的水源;湖水水位也在遂年下降,有水利專家預計,湖水有可能在20年內完全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