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入”學生會拓寬視野要全面提高自己,進入學生會是方法。學生會的干事錄取手續(xù)非常簡單,任何國際任何學生都可以自薦擔任,在朋友的鼓動之下,當時德語很一般的我也自薦做了一個干事。學生會分工十分明確,我負責一些室內(nèi)體育運動場地的開放。因為做了干事,接觸的圈子就大了,和負責后勤的、音樂的、社交的各國朋友有聯(lián)系,也因此交了很多朋友,對于了解各國的歷史、民俗、處事態(tài)度,都有很大幫助。
干體力活賺生活費
留德三年,除了學習,最深的體驗是打工。第一年,在中餐館,從洗碗工到跑堂到水吧,慢慢地熟悉了餐館的操作,口語能力也提高了;第二年,開始嘗試打兩份工:早上六點坐一個多小時的火車,到Coca Cola廠上班,分揀比如雪碧、可樂、芬達的瓶子;下午2點馬上坐火車回市區(qū),繼續(xù)中餐館的水吧生涯;第三年是什么都干了,在啤酒廠分配瓶子,在倉庫看管,主要是搬運貨物,但可以睡覺。雖然都是體力活,可工資卻很高,舉個例,在德國修理單車,很普通的軸子就要10歐元,而裝上這條新軸子是20歐元,還要等技術工的排期!所以,每年打工兩三個月,大半年的生活費就基本解決了!
從德國人那學到滴水不漏
德國人做事很認真,細致到每一個角落,比如策劃一個活動,再小的事情都要事前想好解決方法;組織一場晚會,大家按照規(guī)定的流程,各司其職,負責后臺的、燈光、音效、賣酒水的……全部落實到個人。德國人做事從來不多做一件,把自己的份內(nèi)事做好了,就是對集體的貢獻,這跟在國內(nèi)的“唯領導說了算”不同,該做的事情滴水不漏,不該做的絕對不僭越。回國后,我也把這樣的工作方式帶到我的團隊里,還有對外商的洽談工作中,萬試萬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