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古今一致:基本作用是修飾動詞、形容詞,作狀語。
古今不同:古代漢語的副詞能在判斷句中修飾名詞性詞語。
主要類別和用法:
時間副詞:向(鄉(xiāng))、既、已、業(yè)、嘗、曾表示行為動作發(fā)生在過去的時間用在動詞謂語或主謂結(jié)構(gòu)前面作狀語譯為"從前""先前""已經(jīng)""曾經(jīng)"
方、正、適、會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的時間用在動詞謂語或主語前面作狀語譯為"正在""正遇上""恰巧"
行、將、且、垂表示動作行為將要進行的時間用在動詞謂語前面作狀語譯為"將要""就要""快要"
俄、暫、姑、常、雅、素表示動作行為時間的暫久用在動詞謂語或主語前面作狀語譯為"一會兒""不久""時常""平素""一向"
范圍副詞:皆、盡、畢、悉、舉、成、具、凡、都、共、率表示對情況和數(shù)量的總括用在動詞或數(shù)詞前作狀語譯為"都""全部""凡是""大凡""總共""大致""大都"
但、特、只、直、止、第、獨、徒、僅、唯表示范圍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用在動詞、數(shù)詞謂語前作狀語譯為"只""僅僅"("僅"還克譯為"幾乎""將近")
程度副詞:最、至、極、絕、大、太、殊、特、尤、良、甚表示程度高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作狀語譯為"最""十分""特別""非常""很""的確"
少、略、微、稍、頗表示程度不深、輕微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作狀語譯為"稍微""略微"
加、更、愈、益、彌、茲(滋)表示程度在原有基礎(chǔ)上加深加重用在形容詞或心理動詞前作狀語譯為"更""越""更加"
情態(tài)副詞:俱、并(間)微、竊、故、固表示動作行為進行的方式用在動詞前作狀語譯為"一起""暗中""故意""堅決"
暫、卒(猝)、立、即、旋、稍、漸表示動作行為的速度用在動詞前作狀語譯為"突然""匆忙急迫""匆促突然""立即""逐漸"
數(shù)、累、屢、仍、輒、每、復(fù)表示動作行為的頻率用在動詞前作狀語譯為"多次""往往""總是""每""再"
語氣副詞:乃、即、必、定、誠、信、果表示確認的語氣用在謂語前作狀語。多用于判斷句和說理的敘述句譯為"就是""一定""實在""的確""果真"
其、蓋、殆 表示委婉的測度、商榷或議論語氣用在動詞謂語前作狀語作狀語譯為"大概(是)""恐怕(是)"
曹表示出自意外的驚異語氣用在動詞謂語前作狀語譯為"竟然"
其表示祈使語氣用在動詞謂語前作狀語譯為"希望""還是"
豈、其、庸、寧、巨(詎) 表示反詰語氣用在動詞謂語前作狀語譯為"難道""哪里""怎么"
否定副詞:不弗表示一般的否定"不"可用在動詞、形容詞前表否定,"弗"只用在動詞前表否定弗譯為"不"
毋(無)勿表示禁止、勸阻用在祈使句謂語前譯為"不要"
未表示對已然的否定用在動詞前作狀語譯為"沒有"
非微一般表示否定判斷用在名詞謂語前,也可用在敘述句,描寫句譯為"不是""若不是"
否表示對情況的否定用在動詞謂語后,或單用不譯出
指代性副詞相表示互指或偏指用在及物動詞前作狀語偏指隨文譯出賓語(1.2.3人稱)
見表示指代動作行為的受事者用在及物動詞前作狀語隨文按賓語意義譯出(第一人稱"我"或"自己" )
表敬副詞:請、謹、幸、惠、辱、猥 在態(tài)度上表示對對方的尊重用在動詞前作狀語不譯
敢、竊、猥、伏在態(tài)度上向人表示自謙用在動詞前作狀語不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