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阿爾郫斯山腳下。有一外文牌示,譯成中文,“山若有家,家在瑞士”,此語甚美,但一青年不解其意,我囑其待下山后,當有體會。遂登上纜車,見草原、牧場和農(nóng)家木屋 .乳牛散步吃草 ,頸上鈴鐺聲聲悅耳。升至最后一段,為世界首創(chuàng)旋轉(zhuǎn)纜車,不需移身 ,可全方位欣賞車外之景。只見萬丈高峰白雪皚皚,道道冰河千年不化。倍感世界之闊,小我如蟻。接著抵達海拔3020公尺的鐵力士山,步入藍洞。藍洞是由冰河挖掘出來的洞穴,深藍色的冷光照射在冰雕和冰壁上,氣氛詭異,別有洞天。洞深而長,冷甚,我雖著厚衣仍瑟瑟發(fā)抖,年高人不可久留。洞外有長達58公里驚險刺激的滑雪道。當年英國王妃戴安娜每年飛來滑雪。您若擅此也可大顯身手。瑞士高山之美令人傾倒。此時我對青年言道:“君豈不聞,昔花木蘭歸家,‘當窗里云鬢,對鏡貼花黃',方現(xiàn)女兒嬌艷之身'”。青年頓悟,這阿爾卑斯山長達1200公里,綿延數(shù)個國家,卻把最秀美、最壯麗的一段身影留在瑞士。豈不就是山來其家嗎。
此時我團眾人紛紛舉機拍照。導(dǎo)游提示一定要留有余地,后面還有更精彩之處。我想瑞士本稱世界花園,難道還有園中之園嗎?有!巴士來到古鎮(zhèn)流森。琉森三面岡巒起伏,一面湖光粼粼、堤岸蜿蜒曲折,景色蒼茫萬千。琉森湖湖面平滑如鏡,煙波浩淼。最深處有二百一十四米。湖周群山或怒石崢嶸,或草木翠綠,與那一片具有中古韻味建筑群交相輝映,精雅迷人。湖中心有一廊橋,也即風雨橋。這是一座歐洲最古老的木結(jié)構(gòu)橋,建于1333年,長約200公尺,形似彎月、曲折成趣。橋頭飾花,姹紫嫣紅。橋內(nèi)橫眉上共有百多幅古畫,敘述著琉森和瑞士聯(lián)邦的歷史。更與湖中八角型的水塔塔樓以及彩色游船相襯托,平添濃濃詩意。天鵝撥弄清波,鴛鴦盡情戲水,野鴨往來湊趣,紅嘴鷗也來比美。這是一首詩,而且是一首雋永的朦朧詩,品味起來余韻無窮。經(jīng)我思索,愚人一得:世界美景在瑞士,瑞士美景在琉森。
湖中白鵝是一大景觀。我用手一招,它與人為友,悠悠而來,蹣跚上岸,吃我早已備好之食。不時抬頭凝視 ,“啊、啊”而鳴,似問客從何來?體碩而肥,羽白如雪,真真的可愛 .若非懼人干涉我真想抱起撫摩親熱一番。
與白鵝依依道別,來到街前散步。橫街豎巷文藝復(fù)興時期宮廳、宅邸,百年老店比比皆是。石板路潔凈如洗。各種膚色人等熙來攘往,繁華興旺。在十字路口處有一場撂地演出讓我異常興奮。那是由三男二女非洲黑人朋友組成的歌舞隊。他(她)們敲打著我們叫不上名來的樂器,極為投入的狂跳高歌。聽吧,歌聲歡快高亢拌以觀眾的呼哨聲。看吧,頭 、頸、肩、手、胸、腹、臀、股、腿、足,每一塊肌肉,每一根神經(jīng),無一不動。發(fā)揮到極致處,鼓上重擊一掌,戛然而止。于是掌聲雷動并且包括他“她”們自己在內(nèi)的暢酣淋漓的笑聲一片。觀眾主動投幣以回報精彩的技藝。這是我有生以來一次街頭的藝術(shù)享受。治療我老年精神抑郁,此藥一劑而愈。
又見我團一群青年,竊竊私語,指手劃腳。問之,答:“你們老年人不注意。您看,這里的女子有多麼漂亮。眉目、個頭,一個賽一個的。”此時我才舉目一望。往來少女步履款款,天生模特。氣質(zhì)高雅而無倨傲,略施粉黛而不露雕飾,絕對時尚而不張揚,幽雅恬靜而不閉塞。身材,臉型,確如維納斯一般。她們享受著世界上人均最富有的物質(zhì)生活,又身在這無與倫比的湖光山色之中,居移氣養(yǎng)移體,自然氣度不凡。但雖如此我還不解,甚至替女孩嫉妒,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上帝何其不公,只將美賜予那人。此時又走來三五妙齡女郎,路遇友人,稍一停步,盡顯“S”曲線。無憂無慮,活潑笑談 ,丹唇微啟,齒白如玉。內(nèi)有一女輕抒粉臂,看看腕上手表,轉(zhuǎn)身而去。石板路上傳來 清脆的有節(jié)湊的高跟鞋聲……啊,天下美女盡在琉森。
瑞士山青、湖秀、人更美。到此一游,平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