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方面為了加大對世界的開放,擴大和增進與世界間的往來,加快物質資源、人才資源和信息資源的流動性,同時為了滿足國內人才市場對年輕勞動力及優(yōu)質知識型人才的需求,解決因少子化導致的教育資源過盛等問題,填補高端教育層研究者數(shù)量的巨大缺口,日本自2008年推出了以2020年實現(xiàn)接收30萬留學生為目標的“G30”計劃。
此計劃與吸收高端人才政策相結合,旨在,關注生源國家或地區(qū)以及專業(yè)領域等的同時,從戰(zhàn)略角度獲得優(yōu)秀留學生,同時繼續(xù)努力在以亞洲為主的世界各國的各知識領域做出國際化貢獻。
目前日本每年接收留學生人數(shù)在3萬人以內,其中中國留學生占60%左右,約為1.8萬。按照每個留學生在日本平均學習四年時間來算,2020年要實現(xiàn)30萬留學生在校的目標,則需要達到每年接收7.5萬名留學生的水平。按照同比計算,就需要每年招收4.5萬名中國留學生,是目前中國學生人數(shù)的2.5倍。也就是說,從2010年到2020年,日本政府要完成接收30萬留學生的目標,需要達到150%的增長幅度。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增長,需要政府、院校出臺多方面的利好政策,以吸引到足夠多的國際學生赴日留學。為吸引外國留學生來日本留學,日本政府需要從入學考試、入學手續(xù)及入境通道讓留學生感受到日本大學及社會對他們的接受,包括就業(yè)等畢業(yè)及學成后的出路。日本政府相關部門及機構要綜合有機地合作,出臺多種優(yōu)惠方式,大力接收留學生,推進30萬留學生計劃的順利實施。而從目前情況來看,日本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改善留學環(huán)境,保證30萬留學生計劃的完成。
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近年日本逐漸成為了中國學生鐘愛的留學國家,不僅是日本留學對語言能力要求寬松、經濟門檻低、學生可以享受合法勤工儉學的權利,更重要的是日本的教育水平位居亞洲第一,世界名列前茅。所以,日本留學被眾多中國學生譽為“性價比高的海外鍍金”方式。
在選擇日本留學的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選擇“赴日讀研”的本科畢業(yè)生。那么,究竟有哪些途徑能夠使中國的本科畢業(yè)生成功實現(xiàn)赴日讀研呢?這個是在留學咨詢中被學生提及多的問題。同時發(fā)現(xiàn),因為中國目前留學市場的混亂,網絡及非專業(yè)機構提供的說法大多缺乏正確性和權威性,也使得非常多的本科畢業(yè)生或本科在讀生在決定赴日讀研的求學方向后,因誤聽誤信錯過了留學申請的佳時機,選錯了留學道路。其后果必定是輕則費時費力,重則耽誤前程。
所以,下面就“赴日讀研”相關的日本基本教育制度及各種途徑進行解析。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國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不同招生制度。招生制度的不同,直接效果是從國內申辦留學的方式和路線不同。
日本的國公立大學受日本教育制度的限制,是不可以直接從日本本土以外的國家或地區(qū)進行直接的正規(guī)生招生的,正規(guī)生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所以,如果目標為日本國公立大學的學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才能報考日本的碩士生或博士生。即:持有日本的長期簽證(6個月以上的簽證為長期簽證),學生本人在日本本土。所以,除享受國家公費公派留學待遇的學生以外,自費留學生需通過“語言學校大學院進學指導課程”或“研究生”等方式過渡后,才能在日本本土參加學校舉行的統(tǒng)一的碩士或博士入學考試,考試合格后便可以辦理入學手續(xù),成為該大學的正規(guī)生。
日本的私立大學和國立大學制度上既然不同,因私立大學自主經營獨立招生,所以不受制度制約,有權直接向日本本土以外的國家或地區(qū)進行正規(guī)生和非正規(guī)生的直接招生。其效果為,學生可以通過合法正規(guī)的留學機構直接進行申請,部分私立大學會在指定的留學服務機構設立考點,派招生代表老師赴中國考點進行入學考試。
其次,需要明確一下通向國立大學的必經的兩條過渡途徑中的“語言學校大學院進學指導”。
談起“語言學!,大部分學生會顧名思義地理解為,語言學校就是學習日語的學校,日語能力不足才需要。其實這是大部分不了解日本教育形式,不了解日本留學的人的一個誤區(qū)。固然語言學校原始的職能就是培訓日本語,但隨著留學生需求的變化和發(fā)展,現(xiàn)代的語言學校已經逐漸演變?yōu)榱苏Z言培訓和考學指導于一身的,日本文部省、法務省認定的留學生學習、升學的必要教育機構及過渡平臺。語言學校的“大學院進學指導課程”是面向具備報考大學院必須的日語基礎的學生。課程分為兩大部分,第一,教受和提高學生的學術日本語知識及能力。第二,指導學生報考碩士的必要考試能力和技巧。
細而言之,日本的碩士學習階段對學生日語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不論是平時課程中常出現(xiàn)的報告書的匯報,還是大量參考學術文獻以及終的學位論文的完成,都是以日本語能力為依托的,其中,各專業(yè)的專門用語、報告書或論文的書面學術日語都是更為重要的。就中國學生而言,目前國內認知度高的日本語等級考試是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設立的“日本語能力試驗”。其考試的設立目的是促進日本與其他各國間的文化交流,培養(yǎng)具備文化傳播能力的母語非日語的國際化語言人才。所以,不論是對應的教材,還是考試考查的重點,都偏向于生活日本語。日本碩士課程的學習中要求具備的日語能力,實質上是要高于日本語能力試驗N1級對應的能力的。但是目前除此N1級別,沒有更高的級別,更沒有對應學術日語考查的日語能力考試。所以,即便是在國內已取得N1等級證書的學生,直接到日本讀碩士正規(guī)課程或“研究生”課程,要想與教授順暢交流、良好地完成課業(yè)都是很困難的。特別是所學專業(yè)對應的日語學術用語等,在國內更是無從學習。所以,語言學校針對此情況,專門在“大學院進學指導”課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應對考大學院所必備的日本語能力。
大學院考試技巧的培訓是,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如何更好地應對考試的專項培訓。在日本如果想報考大學院碩士或博士課程,分為幾個步驟:了解日本的大學、了解相關專業(yè)、了解各教授的研究方向、確定研究課題、給教授寫第一封信、約見和拜見教授、準備研究計劃書和志望理由書、填寫出愿材料、遞交所有材料和交付報名費、參加筆試和面試、等待考試結果。在準備和報考大學院的時候,有大量的資料需要查詢,大量的信件和文章需要撰寫。這些信息材料的查詢、信件文章的撰寫都是有特定的方法、要求和格式的。所以針對這些內容,大學院升學指導課程逐一對應講解和傳授。一般包括:傳授研究報告、小論文及研究計劃書的撰寫方法,教受面試回答技巧和方法,教受學生選擇大學院的方法及大學院教授的聯(lián)系方法,輔導填寫入學愿書及準備申請資料等方法,通過指導,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報考大學院時應具備的相關能力以及在升入大學院后進行研究所必須具備的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完成語言學校的學習和過渡后,可以報考日本的國公立或私立大學的大學院。并且,因日本的各大學的考試是相對獨立舉行的,所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精力、時間等,分層次有目標地報考。如:報考一所理想院校,報考一所把握院校,報考一所保底院校。所以經常會出現(xiàn)同時考上兩所或幾所大學的大學院,后由自己挑選的情況。這樣充分地利用好日本的學校招生制度的報考方法,無疑是使自己的機會增加了很多倍。
綜上所述,赴日讀研需要根據自身條件合理規(guī)劃,選擇適合自己的求學路線才是將來學有所成的先決條件。合理的留學方案,源自于對日本教育制度的充分了解,合理的留學方案奠定了學生合理可行的成才之路。望子成龍是每一個家長的心愿,但是投入和產出是正比的,努力和收獲也是相輔相成的,求學之路無所謂捷徑,唯有勤奮的努力+時機的把握。請謹防“留學捷徑”,選擇完善可信的平臺,我們會與您攜手為您或孩子的成才,打造一條平坦堅實的就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