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一:go top|bottom|n
格式二:skip n
說明:(1)"|"為“或”的意思
(2).格式1為絕對記錄定位。即不管當(dāng)前記錄在哪兒,使用格式1都可到達指定記錄。其中,top為表中第一條記錄,bottom為表中最后一條記錄。"n"為要定位的記錄號。
(3).格式2為相對記錄定位,是指相對于當(dāng)前記錄移動n條記錄。n>0時為上移,n<0為下移。省略n,則默認(rèn)為向下移動1條記錄。
(4).剛打開的表,指針自動定位于第1條記錄
(5).eof()函數(shù)用于判斷指針是否超過表的最后1條記錄,若是,則值為.t.,否則為.f.
例:
use 職工檔案
?recno() && "?"為顯示命令,recno()為測試當(dāng)前記錄號函數(shù)。此命令執(zhí)行結(jié)果,在主窗口輸出1。
skip
?recno() &&顯示2
go bottom
?recno()
skip
?eof() &&顯示.t.
二.記錄定位:
格式1:locate [范圍][For 條件]
格式2:continue
說明:locate命令定位到滿足條件的第1條記錄,如果沒定位到,eof()為.t.。continue命令按locate的條件定位下一條記錄。
例:use 職工檔案
locate for 職稱=“講師”
display
continue
display
use
三.條件記錄過濾:
格式:set filter to [過濾條件]
功能:設(shè)置條件過濾后,只有滿足條件的記錄才會顯示。該命令不帶任何選項,則清除過濾條件,不再對記錄過濾。
:use 職工檔案
set filter to 性別=“女”
browse
set filter to
browse
use
四.表數(shù)據(jù)排序:在向新建的表輸入數(shù)據(jù)時,表中記錄的順序是按其輸入的先后順序而定的,我們稱之為物理順序。但有時我們需要按某種要求重新安排記錄的順序。重新安排記錄順序的方法有兩種:一種為排序,是從物理上重新組織并生成新的表文件;另一種為索引,它通常按照表中某些關(guān)鍵字的值來建立原數(shù)據(jù)文件的索引文件,達到在使用中將記錄按順序排列的目的,使用索引的方法排序不從物理上重新組織文件,即不會生成新表。本節(jié)先介紹排序,索引將在下節(jié)學(xué)習(xí)。
排序又稱分類,即按照表中的某些字段值的大小重新排列記錄順序,這樣的字段稱為關(guān)鍵字。按關(guān)鍵字的值排序,從小到大稱為升序,從大到小稱為降序。
注意:備注型及通用型字段不能用作排序關(guān)鍵字,其它類型的字段都可以。
命令格式:sort to 新表名 on 排序關(guān)鍵字 [/a][/d][For 條件][Fields 字段名表]
說明:(1)."/a"表示升序,"/d"表示降序。
(2).for 條件:指定參加排序的記錄條件
(3).fields 字段名表:指定排序后生成的新表中包含的字段
例:對“工資情況”表,要求按工資由高到低重新排序,并將排序結(jié)果存放在“工資情況2.dbf"中。在命令窗口中依次執(zhí)行以下命令:
use 工資情況
list
sort to 工資情況2 on 工資/d
use 工資情況2
list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