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
· 事業(yè)是理念和實踐的生動統(tǒng)一。
· 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里。
· 羽毛相同的鳥,自會聚在一起。
· 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為必要;在幸運中,高尚的朋友更為必要。在不幸中,尋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運中,尋找朋友出于高尚。
· 人生最終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人生頗富機會和變化。人最得意的時候,有的不幸光臨。
· 幸福在于自主自足之中。
· 幸福就是至善。
· 幸福屬于滿足的人們。
· 遵照道德準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 效法是本能
· 效法是從小有的本能
· 一個國家的法治要求其現(xiàn)行的法律必須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執(zhí)行,而獲得普遍遵守的法律應(yīng)該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 我愛我?guī),我更愛真理?
·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有人問:寫一首好詩,是靠天才呢?還是靠藝術(shù)?我的看法是:苦學(xué)而沒有豐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沒有訓(xùn)練,都歸無用;兩者應(yīng)該相互為用,相互結(jié)合。
· 政治學(xué)并不制造人類,然而它使人類脫離了自然,并駕馭他們。
· 憐憫是一個人遭愛顧運而引起的,恐懼是這個遭受厄運的人與我們相似而引起的。
· 人類是天生社會性動物。
· 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
· 德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智慧的德,另一種是行為的德。前者是從學(xué)習中得來的,后者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 德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智慧的德,另一種是行為的德,前者是從學(xué)習中得來的,后者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 習慣實際上已成為天性的一部分。事實上,習慣有些像天性,因為“經(jīng)!焙汀翱偸恰敝g的差別是不大的,天性屬于“總是”的范疇,而習慣則屬于“經(jīng)!钡姆懂。
· 對于美德,我們僅止于認識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努力培養(yǎng)它,運用它,或是采取種種方法,以使我們成為良善之人。
· 人在達到德性的完備時是一切動物中最出色的動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無法律和正義,他就成為一切禽獸中最惡劣的禽獸。
· 上帝所做的、勝過一切想象中的幸福行為,莫過于純粹的思考,而人的行為中最接近這種幸福的東西,也許是與思考最密切的活動。
· 凡善于考慮的人,一定是能根據(jù)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過行動取得最有益于人類東西的人。
· 在科學(xué)上進步而道義上落后的人,不是前進,而是后退。
· 謬誤有多種多樣,而正確卻只有一種,這就是為什么失敗容易成功難、脫靶容易中靶難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