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xí)慣實際上已成為天性的一部分。事實上,習(xí)慣有些像天性,因為“經(jīng)!焙汀翱偸恰敝g的差別是不大的,天性屬于“總是”的范疇,而習(xí)慣則屬于“經(jīng)常”的范疇。 ——亞里士多德
■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而不只在于生存。 ——亞里士多德
■ 在科學(xué)上進(jìn)步而道義上落后的人,不是前進(jìn),而是后退。 ——亞里士多德
■ 幸福就是至善。 ——亞里士多德
■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亞里士多德
■ 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為必要;在幸運中,高尚的朋友更為必要。在不幸中,尋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運中,尋找朋友出于高尚。 ——亞里士多德
■ 人,在最完美的時候是動物中的佼佼者,但是,當(dāng)他與法律和正義隔絕以后,他便是動物中最壞的東西。他在動物中就是最不神圣的,最野蠻的。 ——亞里士多德
■ 上帝所做的、勝過一切想象中的幸福行為,莫過于純粹的思考,而人的行為中最接近這種幸福的東西,也許是與思考最密切的活動。 ——亞里士多德
■ 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 ——亞里士多德
■ 美是一種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為它善。 ——亞里士多德
■ 德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智慧的德,另一種是行為的德,前者是從學(xué)習(xí)中得來的,后者是從實踐中得來的。——亞里士多德
■ 人生最終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亞里士多德
■ 凡善于考慮的人,一定是能根據(jù)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過行動取得最有益于人類東西的人。 ——亞里士多德
■ 遵照道德準(zhǔn)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亞里士多德
■ 壞人因畏懼而服從,好人因愛而服從 ——亞里士多德
■ 人生頗富機會和變化。人最得意的時候,有的不幸光臨。 ——亞里士多德
■ 我愛我的老師,但我更愛真理。 ——亞里士多德
■ 幸福在于自主自足之中。 ——亞里士多德
■ 我愛我的老師,但我更愛真理。 ——亞里士多德
■ 幸福屬于滿足的人們。 ——亞里士多德
■ 放縱自己的欲望是的禍害;談?wù)搫e人的隱私是的罪惡;不知自己過失是的病痛。 ——亞里士多德
■ 對于美德,我們僅止于認(rèn)識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努力培養(yǎng)它,運用它,或是采取種種方法,以使我們成為良善之人。 ——亞里士多德
■ 對上級謙恭是本分;對平輩謙遜是和善;對下級謙遜是高貴;對所有的人謙遜是安全。 ——亞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