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2014浙江杭州車改細節(jié)

時間:2014-08-05 09:36: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Ctrl+D收藏本站,我們將第一時間為大家提供更多關于事業(yè)單位考試的信息,敬請期待!

點擊查看:事業(yè)單位招聘網 

相關推薦:事業(yè)單位工資改革2014|公車改革最新消息 | 報名時間 | 職位表 | 準考證 | 考試時間 | 模擬試題

2014浙江杭州車改細節(jié)

歷經十年車改,杭州依據嚴密的制度設計和絕不雙軌的決心,成為全國車改的榜樣。不過,在復雜的規(guī)則之下,各種“鉆空子”的行為也無法杜絕。個中經驗與教訓,本輪車改可引以為鑒
相較于中央國家機關只有半年時間完成車改,地方顯然要從容很多。

按照中央的時間表,地方黨政機關要力爭在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這項改革,全面完成則給出兩年至三年的時限。

實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地方已先中央而謀求變革。當全國第一波車改試點熱潮出現時,杭州便是弄潮者之一。歷經十年的波折和探索,杭州車改終于在2012年全面施行,并平穩(wěn)運行至今。

杭州市發(fā)改委體改處調研員馬建華可謂杭州車改的主要操刀者,他于2003年9月成為杭州市公車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車改辦,已于今年撤銷)的首位負責人。經過在浙江省內和江蘇、黑龍江各地考察,馬建華得出結論,車改的制度核心是杜絕雙軌制。

“改就要 一刀切 ,小車一輛不留,否則就不要參與車改!

對照杭州正在施行的車改方案,與國家剛剛公布的方案有諸多相似之處,但作為杭州車改的主要執(zhí)行者,馬建華認為,此次的國家方案規(guī)定過于寬泛,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而補貼標準對于地方來說有些“不切實際”。

歷經十年車改,杭州成為全國車改的榜樣,各地“取經”者絡繹不絕。但在復雜而嚴密的規(guī)則之下,各種“鉆空子”的行為仍無法完全杜絕,個中經驗和教訓,本輪車改可引以為鑒。

“對策”之憂

在7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的《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中,有關“保留必要的機要通信、應急、特種專業(yè)技術用車和符合規(guī)定的一線執(zhí)法執(zhí)勤崗位車輛及其他車輛”的條款,令馬建華擔心為“雙軌制”留下空間。

盡管《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下稱《中央方案》)已對保留機要通信、應急車輛做出了“五輛以內”的限制,但馬建華認為,這在地方并不適用!暗胤綑C要通信需求是很少的,一年送三四份文件難道還要專門配部車?”

更讓他擔心的是,“一線執(zhí)法執(zhí)勤崗位車輛”缺少限制,定義不明的“應急用車”、“其他車輛”更是為“既拿車貼,又坐公車”提供了可能性。

馬建華指出,由于《指導意見》規(guī)定較為寬泛,至少有兩個空子可鉆:第一,縮小車貼使用范圍,擴大差旅報銷范圍;第二,加配特殊車輛!叭∠话愎珓沼密嚕羌优鋬奢v應急車可不可以?一旦地方用了這兩個 殺手锏 ,到時候車子配了,車貼也拿了。那車改還有什么意義?”

這樣的擔心并非多余,杭州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曾以重大食品安全活動需要為由,要求增配一輛專用車輛。但在馬建華看來,因藥品檢測用途已配有一臺類似車輛,且市級機構執(zhí)法任務不重,可以食藥兼顧,此事最終不了了之。“執(zhí)法是看證的,不是看車。有證沒車,步行去執(zhí)法也可以的!

在2002年鄉(xiāng)鎮(zhèn)街道、2005年區(qū)縣兩輪試點中,車改模式都以“因地制宜”為主,沒有規(guī)定統(tǒng)一改革形式,因此各種鉆政策空子的“花頭”層出不窮。

最后,主政者終于下定決心,2009年4月,杭州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fā)《關于杭州市市級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三大原則:單軌制——公車改革單位取消所有公務用車,正式人員全部參加公車改革;貨幣化——參與車改人員按照實際職務發(fā)放車貼,費用在單位公用經費中列支。同時劃定車貼使用區(qū)域,對區(qū)域內的一般公務出行,不再報銷交通費;市場化——組建杭州市機關公務用車服務中心(下稱公車中心),調用部分涉改車輛和人員,以政府購買方式提供必要的公務用車服務,并收取相應費用。

2012年,杭州市下屬13個區(qū)縣全面啟動的車改,亦以此為參照。

2009年至2011年間,杭州進行了市級機關公車改革,覆蓋車改單位156家,參改人員6000余人。

除未參與車改的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共上繳800余輛公車,由國有資產處置平臺分類處理,僅保留10輛專業(yè)工具車(檢測、檢疫用車,囚車等)。據馬建華估算,涉改單位在車改前后,公車費用支出至少下降25%。

《指導意見》中確定的公務交通補貼標準與杭州現行標準差距頗大,是另一個可能存在的隱患。

如果按照《指導意見》中“地方公務交通補貼標準不得高于中央和國家機關補貼標準的130%”的要求,杭州目前大大超標。根據杭州市級機關現行的補貼標準,副局級可達2990元,處級1610元,科級920元,除普通科員和辦事員外,均高于中央規(guī)定。

杭州下屬各區(qū)的補貼額度更高。以西湖區(qū)三墩鎮(zhèn)為例,因為離區(qū)行政中心比較遠,其正職領導享受2100元的月度車貼,但三墩鎮(zhèn)的行政級別僅為處級!皬2000元下降到800元,這要怎么操作?”西湖區(qū)車改負責人薛玉欣對此感到頭痛:“車貼標準要提高容易,降下來就很難了!

據馬建華介紹,山東威海、廣東珠海等已經試點車改的城市,現行車貼標準也多與杭州接近。他認為,倘若全遵守國家“指導價”,涉改人員既得利益受損,難保不會尋找“對策”。

馬建華提出,地方公務交通補貼標準“不得高于中央標準的130%”,應解讀為“能夠上浮至230%”,這樣算來,其補貼額度將與杭州現行標準接近。但按照目前的中央車改口徑,這可能只是他的一廂情愿。

“特權贖買”的選擇

并不是所有杭州公務員都認同馬建華的觀點。

在杭州一個市級機關任職的公務員姚遠(化名)就對現行車貼標準存有質疑:“一般下去跑得比較多的都是基層的人,領導很少下去,他們憑什么拿那么多?”

事實上,比對杭州市級機關與國家“指導價”的車貼標準,其差距也主要集中在處級及以上官員。對于普通科員而言,原先最低檔350元的車貼,反而還有至少150元上調空間。

馬建華認為,依靠貨幣補貼,是對那些原本擁有專車的領導進行“特權贖買”,以此為車改掃清障礙。他認為,中央層面的“京官”們大多沒有配車,因此不存在特權贖買的問題。而在地方,情況完全不同。杭州某區(qū)級機關一位公務員介紹,“原來在區(qū)里,副處以上幾乎人人配車!币恍┕囁緳C也曾抱怨,為領導開車是24小時服務,不僅要接送領導白天上下班、晚間應酬,還要接送領導的家人甚至親友出行。

考慮到這些既得利益,杭州在制訂車貼標準時,難免有彌補特權損失的考慮。這是一個現實選擇,如果得不到“一把手”們的支持,公車改革推進的難度將大大增加。

2005年,杭州市出臺了《關于區(qū)縣(市)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性意見(試行)》(下稱“27號文”),鼓勵各區(qū)縣積極開展公車改革。然而,曾在一年內完成所有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公車改革的西湖區(qū),卻陷入了改革滯緩的泥潭。歷任主要負責人誰也不愿攬下這件得罪人的工作,甚至曾有人公開表示,自己在任期間不會車改,會把“任務”留給繼任者。

幾經波折,西湖區(qū)的車改推遲了三年才真正進入議事日程。但由于政府換屆及部分官員的消極應對,2009年1月1日出臺的車改方案草案交區(qū)委、區(qū)政府和人大、政協四套班子討論后,連改五稿都未獲通過。直到時任區(qū)委書記拍板,才在又一個三年后正式啟動。

即便如此,改革仍不順暢。浙江恒騰拍賣有限公司與另一家公司共同投標承接了西湖區(qū)車改時的公車拍賣業(yè)務。拍賣師徐正民至今記得,原本約好各單位上繳涉改車輛的那天,他到了指定地點,“一天也等不到一輛車”。

涉改單位和個人抱著“多用一天是一天”的心態(tài),誰也不愿早交車。直到最后期限,仍有20余輛公車未上繳。最后是車改負責人薛玉欣找到分管副區(qū)長,由其率先“做個榜樣”,這才把另199輛涉改車輛收齊。

公車改革觸動利益的,正是各級機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具體到杭州,即為各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及各級機關的“一把手”。因此,他們所享受的車貼額度,往往也較高。市級機關正職局長享受的月度車貼為2990元,比最低一級辦事員的350元高出近8倍。

實際上,各地方案中的車貼標準多按公務員職級、職務劃分,杭州也未例外。“一把手”普遍享受車貼,無論他的公務出行需求是否比普通辦事員更多。

針對這一問題,杭州提出了三大解決方案。

在已經參與車改,并專司行政執(zhí)法監(jiān)察、稽查職能的機構,對副科級以下的公務員,統(tǒng)一將車貼標準定為690元,而不像其他市級機關分為690元、460元、350元三檔。在不突破車貼總額的情況下,也可由車改單位自行確定處級以下車貼標準。

考慮到公務活動范圍差異,杭州對涉改單位的車貼額度,也預留了20%浮動空間。以余杭區(qū)為例,該區(qū)東西狹長80公里、行政中心偏東。依照與行政中心的距離,全區(qū)被劃為四個區(qū)域,距離行政中心最遠的鄉(xiāng)鎮(zhèn)與行政中心所在地的臨平街道,“一把手”車貼相差數百元。

同時,針對出行任務較重的工作人員,年底給予“個人一次性公務繁忙專項補貼”(下稱繁忙補貼),由本單位公共交通專項經費(下稱交通專項經費)支出,但不得超過該經費總額的50%。

交通專項經費是杭州車改的又一“發(fā)明”。

涉改人員向公車中心或社會機構購買重要公務接待、統(tǒng)一集體活動、大型執(zhí)法公務、突發(fā)應急處置、機要文件傳遞等用車服務,及超出車貼使用區(qū)域(60公里以外,500公里以內)產生的費用,以及繁忙補貼的支出,均可在此專項經費中列支。交通專項經費由市財政安排預算,但不得超過本單位車改總額的10%,多不退少不補。

細致定規(guī)

為防濫用交通專項經費,杭州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設置了一套復雜規(guī)則,公車中心以“保本微利”為原則,向車改單位收取相當于市場價5折到6折的費用。

實際操作時,車改單位用車必須提前一天由專人以書面形式預約車輛,并在服務完成后,持會議通知等證明文件,方可結算。

杭州市成立公車中心的做法,《指導意見》加以吸收,但態(tài)度審慎。雖然同意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未能及時處置的車輛,采取設立過渡性車輛服務中心或社會化車輛租賃公司的方式,進行市場化運營,減少車輛閑置浪費,過渡期由各地確定,也強調了“政府不得變相為其提供財政性補貼”。公車中心主任賴立新稱,除了設立時劃撥的車輛,公車中心從未獲得任何財政支持。“中心是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運作,一直都是微利,2013年的利潤是5萬元。”

杭州市的公車中心,同時承擔了減少車輛閑置和安置司勤人員的任務。45周歲以下,高中以上學歷的原在編公車駕駛員,多數被調入了該中心,轉為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身份。其他在編駕駛員內部轉崗或是提前退休。臨時聘用駕駛員則與中央方案的要求相似,以給予經濟補償等方式,鼓勵自謀職業(yè)。

這一整套做法,成為杭州市級機關車改順利進行的保障。據了解,當地下屬蕭山、濱江等區(qū)在車改試點時,都曾因司勤人員的安置問題延緩了改革進度。

此次中央出臺的《指導意見》中,強調了妥善安置司勤人員的重要性,要求“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成工作組,負責指導參改單位做好司勤人員安置工作,確保改革平穩(wěn)推進”。

在2009年市級機關車改之初,杭州市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已介入。不但制定了較為詳細的安置分流實施辦法,整套安置所需的法律文書模板、經濟補償審核表、補償金發(fā)放證明等一系列文件,亦同時下發(fā)。

不獨交通經費使用和司勤人員安置,從車改前的公車、司機配置情況報送,車貼標準確定;車改時的國有資產查驗,車輛評估拍賣;到車改后的各項管理,杭州都設計了一套政策體系,車改辦將其稱為“1+6”制度!渡侠U車輛交接表》等配套文書中,亦明確了需要審驗的國有資產各項指標等情況。

“1+6”制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杭州市紀委、監(jiān)察局2009年7號文件《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紀律規(guī)定》(下稱《紀律規(guī)定》)。其中列出了共計14條要求,主要包括:自申報車改之日起,不得擅自增減車輛、司機,不得拆卸涉改車輛,在車改前繳清車輛費用;車改過程中不得變相實施涉改人員購車優(yōu)惠政策,制定車貼標準時不得突擊提拔干部;車改后不得以任何名義向下屬單位或個人無償借用車輛,禁止濫用交通經費等。違紀人員將受到紀律處分、扣發(fā)車貼、移送司法機關等處理。

之所以規(guī)定得如此細致,是源于此前的教訓。2002年-2003年鄉(xiāng)鎮(zhèn)、街道車改試點時,被取消的公車經估價后,直接以8折的價格在單位內部消化!耙驗楫敃r鎮(zhèn)街就8部-10部車,主要由黨政干部定向購買。黨委、政府正副職加起來十多人,一下就買光了。基層的人都說,車子我買不到,車貼他比我高,明顯不公平!敝槿耸拷榻B。

到2005年,“27號文”首次提出,“公車處置一律實行市場評估和公開拍賣,不得暗箱操作,不得內部處置!2009年的“6+1”制度中,《公務用車評估與拍賣工作規(guī)程》亦是其中之一。

在拍賣師徐正民看來,“杭州現在已經形成了風氣,想不公開也做不到!备鶕梢(guī)定,拍賣要面向全社會,相關信息一定要在當地的主流媒體刊登,公告期也須符合要求。

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再進行公開拍賣就難暗箱操作。西湖區(qū)2013年的公車拍賣吸引300人-400人到場參與。“一些領導也在臺下坐著,和大家一起舉牌!毙煺窕貞洠邦I導拍下自己座駕的情況幾乎沒有。”

車貼審核體系是杭州車改的另一得意之作。在杭州原有的工資發(fā)放系統(tǒng)基礎上,市車改辦又針對在編在崗在職人員建立了統(tǒng)一的車貼審核體系!叭绻飨到y(tǒng)沒有這個人,就不可能給你發(fā)車貼!边@一做法與中央車改方案中“按照在編在崗公務員數量和職級核定補貼數額”與“不得擅自擴大補貼范圍”不謀而合。

百密難免一疏

百密難免一疏,現實中仍有“1+6”制度無法解決的難題。

中央車改方案中要求車改單位,“不得以任何方式換用、借用、占用下屬單位或其他單位和個人的車輛,不得接受企事業(yè)單位和個人贈送的車輛”。杭州《紀律規(guī)定》雖亦有類似條款,實施卻很困難。

在杭州一家市級機關任職的公務員姚遠透露,因為改革后用車不便,向下屬事業(yè)單位“揩油”的事屢見不鮮。市車改辦雖然知情,但又難以查處。

由于此前杭州車改未將事業(yè)單位和國有企業(yè)劃入涉改范圍,盡管設置了各種封堵措施,仍難杜絕“揩油”現象。在車改過程中,還曾出現過政府部門在交車前將車輛“火線劃撥”給下屬單位的情況。

公車中心針對市管局級官員的“個性化服務”,是另一隱患。在2009年改革時,考慮到部分局級干部年齡偏大、不會駕車等情況,留下了一個口子:在職局級干部所在單位可與公車中心簽訂合同,為其在公車中心設一單列賬戶,將本人車貼全部劃入其中。相應地,公車中心為其提供除上下班接送外的公務出行保障。

公車中心主任賴立新表示,該中心所有車輛均安裝了GPS裝置,可以隨時了解車輛位置,同時每輛車都貼著杭州市公車中心的標志,以便隨時接受監(jiān)督,從而杜絕了“公車私用”或是變公車為“專車”的現象。他還強調,針對局級干部的“個性化服務”,是在其本人車貼額度內,按照公車中心價格結算的,超出部分需要使用者自行付費。

但“1+6”制度中提到,若用車金額發(fā)生數超過年度將發(fā)車貼總額,公車中心會同時通知使用者本人及其所在單位,“所在單位應盡快確定新的付費方式以確保繼續(xù)提供服務”。

超出部分究竟由誰買單尚存疑問。正因如此,馬建華對《指導意見》允許對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以適當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車實物保障”的做法極為反對。他指出,這一做法的實質就是“雙軌制”。

在采訪過程中,無論是改革的執(zhí)行者,還是涉改對象,絕大多數都將車貼視作福利。還有不少單位因此主動要求車改。馬建華認為,這是貨幣化車改模式的“先天缺陷”。

為了盡量避免福利化嫌疑,杭州市將車貼全部打入涉改人員持有的市民卡,而非以現金形式發(fā)放,也不能取現。杭州市民卡與其他城市的社?愃疲采w范圍更廣,除醫(yī)保外,還可用于乘坐公交、出租車,車輛購買、保養(yǎng),以及交停車費等。在市級機關車改期間,又開通了在大型加油站的支付功能。

因市民卡在部分公園休閑、商場購物和餐廳消費時也能使用,因此無法完全禁止車貼在交通需求以外的消費。

“雖然對自己是有好處,但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要發(fā)車貼,本來單位的公車我們也享受不到!币h表示,她周圍的人們在議論時,多將車貼視作“變相給公務員漲工資”。

據杭州市紀委介紹,今年杭州市把“開展公務車用車制度專項整治行動”作為全市作風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重點查糾已車改機關和事業(yè)單位通過各種方式借用、占用下屬或其他單位公車,領導干部違規(guī)上下班專車接送以及違規(guī)配備專車等問題。據其透露,2013年,全市公車使用方面的投訴為21起,今年以來為1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