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面關于人格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完全由先天遺傳決定
B.完全由后天環(huán)境造成
C.先天、后天共同作用
D.一成不變的
[答案]:C
2.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佛洛伊德理論認為人格的差異在于人們對待基本趨力方式的不同
B.佛洛伊德理論的核心是強調自我實現的驅力
C.霍尼等認為個體追求自我實現的動機會驅動個體一直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和變化
D.馬斯洛將自我實現置于需要層次結構的頂點
[答案]:B
3. 關于特質理論的貢獻正確表述是( )
A.開創(chuàng)了人格測量的技術和發(fā)展了因素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
B.提供了對群體人格的精確描述
C.它深入地揭示了行為背后的原因和機制
D.充分的證據可以證明特質論的主要假設,即人格特質的跨情境一致性。
[答案]:A
4. 巴斯魅力中,( )是指那些被下屬信任,看作楷模加以認同并模仿的特征。
A.智力激發(fā)
B.激發(fā)動機
C.魅力
D.個人化的考慮
[答案]:C
5. 概括化的經驗系統(tǒng)是指( )。
A.技能
B.能力
C.情緒
D.知識
[答案]:D
6. ( )確定了智力的三個維度,構成一個智力的立體三維結構模型。
A.加德納
B.瑟斯頓
C.斯皮爾曼
D.吉爾福特
[答案]:D
7. “分析與抽象性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深度”是的心理學家麥克里蘭提出的一個優(yōu)秀應該具備的( )能力。
A.成就和行為
B.管理才能
C.服務意識
D.認知能力
[答案]:D
8. 下列說法合適的有( )
A.心境有明顯的外在表現
B.心境是一種比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緒體驗狀態(tài)。
C.心境針對具體的事物
D.心境具有激動性的特點
[答案]:B
9. 弗里德曼提出的態(tài)度成分不包括( )。
A.認知
B.情感
C.體驗
D.行為傾向
[答案]:C
10. 以下哪個說法是正確的( )
A.激情下的激動水平更高、更強烈;
B.激情是一種強烈、短暫、爆發(fā)式的情緒狀態(tài);
C.長期處于激情狀態(tài)的人,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會受到損害;
D.激情狀態(tài)下人的理智分析和判斷的能力下降。
[答案]:B
11. ( )是人們關于事物重要性的觀念,是依據客體對于主體的重要性,對客體進行價值評判和選擇的一種標準。
A.價值觀
B.終極性價值觀
C.實際價值
D.內在價值
[答案]:A
12. 生活方式理論是( )的觀點。
A.費孝通
B.莫里斯
C.羅奇克
D.弗農
[答案]:B
13. 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相影響、互相依賴的人為了完成特定的目標而結合在一起的集合體是( )
A.團體
B.非正式團體
C.利益團體
D.團隊
[答案]:A
14. 一般情況下,團體結構形成于( )
A.沖突期
B.規(guī)范期
C.形成期
D.結束期
[答案]:B
15. 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團體壓力是團體作用于成員的直接表現形式
B.在團體壓力下,成員常常表現出從眾、順從與服從行為
C.團體規(guī)模越大對成員從眾的影響越大
D.當團體人數達到40人以上時,團體對個體的影響大
[答案]:D
16. 在溝通過程中,接收者告知收到信息并對信息傳遞者做出反應的過程稱為( )。
A.編碼
B.接受
C.接收
D.反饋
[答案]:D
17. 不同地區(qū)的銷售代表與公司的銷售經理之間構成的溝通是( )。
A.輪狀溝通
B.鏈狀溝通
C.環(huán)狀溝通
D.交錯型溝通
[答案]:B
18. ( )在團體中進行決策時,人們往往會比個人決策時更傾向與冒險或保守,向某一個極端偏斜,從而背離佳決策。
A.團體極化
B.團體思維
C.具名團體技術
D.階梯技術
[答案]:A
19. 員工對工作不滿的反應方式中體現建設性和積極特征的是( )
A.辭職
B.提建議
C.忠誠
D.忽視
[答案]:B
20. 員工對工作不滿的反應方式中體現建設性和消極的特征是( )
A.辭職
B.忠誠
C.提建議
D.忽視
[答案]:B
21.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規(guī)范高的員工可能隨時跳槽
B.繼續(xù)高的員工有明顯的功利之心
C.情感高的員工干勁充足
D.規(guī)范高的員工在應盡的義務方面,表現突出。
[答案]:A
22. 人力資源生產性和消費性的關系是( )。
A.生產性和消費性無關
B.生產性小于消費性
C.生產性大于消費性
D.大小關系時有交替
[答案]:C
23. ( )是一種以人為載體的資源,是存在于人體中以體能、知識、技能、能力、個性行為特征傾向等為具體表現的經濟資
源。
A.人力資源
B.人力資源管理
C.人事管理
D.人力資源管理者
[答案]:A
24. 下列哪個不屬于小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設置特點( )
A.一般不擁有正式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B.可能沒有正式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而是與其他部門合并辦公
C.工作重心放在招聘和培訓員工上
D.勞資關系成為工作的焦點
[答案]:D
25. 下列哪個不屬于通過組織再設計消除組織中水平化界限的方法( )
A.建立跨部門小組
B.跨部門的工作輪換
C.強調員工參與式管理
D.部門合作
[答案]:C
26. 以下哪個不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 )
A.吸納
B.創(chuàng)新
C.開發(fā)
D.激勵
[答案]:B
27. ( )是構建整個工作分析系統(tǒng)的依據。
A.工作分析的目標導向
B.考核評估
C.反饋調整
D.調整工作分析規(guī)范
[答案]:A
28. ( )是目前國內企業(yè)中運用廣泛、成熟并且有效的工作分析方法。
A.問卷法
B.訪談法
C.文獻分析法
D.工作實踐法
[答案]:B
29. 目前工作分析的主流方法是( )
A.觀察法與文獻分析法
B.問卷法與訪談法
C.文獻分析法與訪談法
D.工作實踐法與問卷法
[答案]:B
30. 勞動者在從事需要保持一定警覺水平和穩(wěn)定注意的作業(yè)時,自發(fā)地產生及其短暫的停頓現象為( )。
A.作業(yè)疲勞
B.心理飽和
C.心里阻滯
D.作業(yè)能力
[答案]:C
31. 招聘活動的標準中,( )是對招聘活動基本的要求。
A.恰當的時間
B.恰當的來源
C.恰當的成本
D.恰當的成本范圍
[答案]:A
32. 人力資源的招聘與錄用工作起始于人力資源規(guī)劃和( )
A.勞動定額分析
B.培訓規(guī)劃
C.績效管理
D.職位說明書
[答案]:D
33.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招聘活動的起點是確定職位空缺
B.招聘活動的起點是編寫職位說明書
C.企業(yè)內部比較高層次、關鍵性崗位的人員適宜采用外部招聘
D.企業(yè)空缺的低層次崗位適宜采用內部招聘
[答案]:A
34. 外部招聘的缺點是( )
A.適應或定向的時間比較長
B.有可能形成內部矛盾、政治斗爭
C.對沒有獲得提升的人員造成士氣打擊
D.訓練與培養(yǎng)的投入大
[答案]:A
35. 企業(yè)用人究竟從內部招聘還是從外部招聘,不需要考慮哪個因素( )
A.公司戰(zhàn)略計劃
B.招聘的崗位
C.員工工作的獨立性
D.上崗速度
[答案]:C
36. 關于錄用決策,合適的陳述是( )。
A.用人單位一般將人員的錯誤接受看得比錯誤拒絕更嚴重
B.當人事部門與用人部門在人選問題上意見沖突時,應以人事部門的意見為準
C.雇傭經理更關心未被錄用的人
D.錄用決策必須上報當地勞動行政部門
[答案]:A
37. 新員工上崗任用應簽訂聘用合同和( )
A.召開見面會
B.進行新員工培訓
C.頒發(fā)正式錄用通知書
D.參觀工作地
[答案]:C
38. 下列不屬于系統(tǒng)考核方法的有( )。
A.關鍵績效指標法
B.平衡記分卡法
C.目標管理法
D.關鍵事件法
[答案]:D
39. ( )方法設計流程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發(fā)現瓶頸。
A.標桿超越
B.平衡記分卡
C.目標管理
D.關鍵績效
[答案]:A
40. 將員工的業(yè)績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排列的方法是( )。
A.排序法
B.行為錨定法
C.關鍵事件法
D.強制分布法
[答案]:A
41. 當一個部門中的員工都非常優(yōu)秀時,使用( )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有失公平。
A.配對比較法
B.強制分布法
C.關鍵事件法
D.排序法
[答案]:B
42. 下列不屬于行為錨定法劣勢的是( )。
A.開發(fā)成本很高
B.操作流程復雜
C.避免巨大損失的發(fā)生
D.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夠制定出合理的行為等級表
[答案]:C
43. 獎金說法錯誤的是( )
A.它指企業(yè)根據員工的工作績效或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而支付的報酬
B.它是薪酬體系中與績效直接掛鉤的部分
C.它是浮動薪酬
D.它是具有相對普遍性的非貨幣薪酬
[答案]:D
44. 影響薪酬設定的外在因素不包括( )
A.勞動力市場的供需關系競爭狀況
B.地區(qū)及行業(yè)差異
C.當地生活水平
D.企業(yè)的業(yè)務性質與內容
[答案]:D
45. ( )涉及同一企業(yè)中占據相同職位的人所獲薪酬之間的比較。
A.個人公平性
B.外部公平性
C.內部公平性
D.外部競爭性
[答案]:A
46. 通過找出企業(yè)內各職位的共同付酬因素,按照一定的評價方法,按每個職位對企業(yè)貢獻的大小,確定其在企業(yè)內部的相
對價值稱為( )。
A.工作設計的方法
B.工作分析的方法
C.職位評價的方法
D.定崗定編的方法
[答案]:C
47. 薪酬調查正確操作步驟是( )
、俅_定調查目的
、谶x擇調查方式
、鄞_定調查范圍
④統(tǒng)計分析調查數據
、萏峤恍匠暾{查分析報告
A.③②④⑤①
B.①③②④⑤
C.②①③④⑤
D.⑤①③④②
[答案]:B
48. ( )多用于改善人際關系的訓練。
A.案例研討法
B.操作示范法
C.角色扮演法
D.管理游戲法
[答案]:C
49. 培訓與開發(fā)的第四步是( )
A.進行培訓與開發(fā)的需求分析
B.對培訓開發(fā)進行監(jiān)督
C.培訓與開發(fā)效果的評估
D.培訓與開發(fā)的實施
[答案]:C
50. 流動率、缺勤率和遲到率比較高的是( )。
A.外部勞動力市場
B.內部勞動市場
C.優(yōu)等勞動力市場
D.次等勞動力市場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