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對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進行偵查分析后,四個警員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測:
甲說:“這五個人都有嫌疑。”
乙說:“老陳不能逃脫干系,他有嫌疑!
丙說:“這五個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說:“五人中有人作案!
如果四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推測正確,那么以下哪項為真?
A.甲推測正確,老陳有嫌疑
B.丙推測正確,老陳沒有嫌疑
C.丙推測正確,但老陳可能作案
D.丁推測正確,老陳有嫌疑
答案:C
【中公解析】首先甲乙丙丁各陳述了一句話,然后題目告訴我們其中只有一人是真話,這就是一道典型的真假話問題。我們可以先在四句話中看看有沒有矛盾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甲(所有是)和丙(有些非)的話是矛盾命題,說明其中一真一假。四句話中又只有一句為真,所以乙和丁的話必定為假話。所以我們能夠推出老陳沒有嫌疑,有了這個判斷,我們也就能夠判斷甲和丙誰真誰假了,既然老陳沒有嫌疑,說明甲說的是假話,而丙說的是真話,所以答案選C。
上面這道例題就是一個比較標準的真假話題目,在考試中還會有另一類問題:若干句話中有兩真或者兩假,其實解題思路仍舊是用矛盾法,不過是稍稍復(fù)雜了一些,現(xiàn)在我們同樣以一道題目來分析:
例2.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個人去參加面試,面試結(jié)束之后四人對結(jié)果進行預(yù)測如下:甲說:“我們四個人都能進公司”;乙說:“我不能進公司”;丙說:“乙和我都不能進公司”;丁說:“不會所有人都能進公司”。
結(jié)果表明,只有兩個人的預(yù)測是正確的,這兩個人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中公解析】題目中甲乙丙丁各陳述了一句話,但題干條件告訴我們其中有兩句真話兩句假話。這樣的組合有很多種,如果一個個去試,顯然費時費力。既然還是屬于真假話問題,那就仍然可以用找矛盾法去簡化,很明顯甲(所有是)和丁(并非所有是=有些非)是一對矛盾命題,所以這兩句話中必然一真一假。雖然我們此時還是無法判斷,但至少得到一個信息:乙和丙的話也是一真一假的關(guān)系。這個信息非常重要,因為縮小了范圍,此時再用假設(shè)法從這兩句話突破就會快很多。觀察乙和丙說的話后會發(fā)現(xiàn),當你假設(shè)乙的真假時,并不能判斷丙的真假。而丙的話明顯涵蓋范圍要包括乙的內(nèi)容,所以可以以此作為突破,假設(shè)丙的話為真,那就說明乙和丙都不能進公司,那么乙說的這句話此時也必然為真,這就不符合前面推出兩句話必為一真一假的關(guān)系。所以假設(shè)不成立,即丙說的話為假,乙說的話為真。既然乙不能進公司,再進一步判斷,自然甲說的話為假,丁說的話為真,所以答案選B。
中公網(wǎng)校專家針對以上講解進行總結(jié):例題2顯然要比例題1復(fù)雜了一些,但總歸屬于真假話問題,我們一開始的思路都是先找矛盾命題,對于簡單的只有一真或一假問題時,只要能判斷出其他命題的真假,自然也就能夠得到真實的信息。而當題目中說有兩真或兩假時,就需要先找到矛盾命題,然后再確定其他命題的真假關(guān)系,縮小范圍后從其他命題開始假設(shè),然后解決問題。相信通過對于兩道真假話問題的講解,廣大考生再遇到此類問題自然就能快速解題,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