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2015年考研管理類聯(lián)考綜合能力答案(文都完整版)

時間:2014-12-28 12:55: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26、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滿天星斗,其中有些是自身發(fā)光的恒星,有些是自身不發(fā)光但可以反射附近恒星光的行星。恒星盡管遙遠,但是有些可以被現(xiàn)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和恒星不同,由于行星本身不發(fā)光,而且體積遠小于恒星,所以,太陽系外的行星大多無法用現(xiàn)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解釋上述現(xiàn)象?

  A.現(xiàn)有的光學望遠鏡只能“看到”自身發(fā)光或者反射光的天體。

  B.有些恒星沒有被現(xiàn)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

  C.如果行星的體積夠大,現(xiàn)有的光學望遠鏡就能夠“看到”。

  D.太陽系外的行星因距離遙遠,很少能將恒星光反射到地球上。

  E.太陽系內的行星大多可以用現(xiàn)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

  【解析】解釋題

  待解釋的現(xiàn)象:為什么太陽系外的行星大多無法用現(xiàn)有的光學望遠鏡“看到”。

  A項,不能解釋,因為由題干可知,行星可以反射附近恒星光,若光學望遠鏡可以“看到”反射光的天體,那么行星也應該被觀測到。

  B項,無關選項,不能解釋。

  C項,不能解釋。

  D項,可以解釋,說明了太陽系外的行星無法被“看到”的原因,是因為距離太遠。

  E項,無關選項,題干說的是“太陽系外”,本項是“太陽系內”。

  【答案】D

  27.長期以來,手機產生的電磁輻射是否威脅人體健康一直是極具爭議的話題。一項達10年的研究顯示,每天使用移動電話通話30分鐘以上的人患神經膠質癌的風險比從未使用者要高出40%,由于某專家建議,在取得進一步證據(jù)之前,人們應該采取更加安全的措施,如盡量使用固定電話通話或使用短信進行溝通。

  以下哪項如果是真,最能表明該專家的建議不切實際?

  (A) 大多數(shù)手機產生電磁輻射強度符合國家規(guī)定標準。

  (B) 現(xiàn)在人類生活空間中的電磁輻射強度已經超過手機通話產生的電磁輻射強度。

  (C) 經過較長一段時間,人們的體質逐漸適應強電磁輻射的環(huán)境。

  (D) 在上述實驗期間,有些每天使用移動電話通話超過40分鐘,但他們很健康。

  (E) 即使以手機短信進行溝通,發(fā)送和接收信息瞬間也會產生較強的電磁輻射。

  【解析】措施目的型削弱題

  題干:人們應該采取更加安全的措施,如盡量使用固定電話通話或使用短信進行溝通(措施)→避免手機產生的電磁輻射威脅人體健康。

  B項,說明不使用移動電話通話,并不能避免電磁輻射,措施達不到目的。

  【答案】B

  28、甲、乙、丙、丁、戊和己等6人圍坐在一張正六邊形的小桌前,每邊各坐一人。已知:

  (1)甲與乙正面相對;

  (2)丙與丁不相鄰,也不正面相對。

  如果己與乙不相鄰,則以下哪項一定為真?

  A如果甲與戊相鄰,則丁與己正面相對。

  B甲與丁相鄰。

  C戊與己相鄰。

  D如果丙與戊不相鄰,則丙與己相鄰。

  E己與乙正面相對。

  【解析】題干中有3個信息:

  (1)甲與乙正面相對;

  (2)丙與丁不相鄰,也不正面相對;

  (3)己與乙不相鄰

  由(1)可得下圖:


 由(2)知,丙和丁的坐次只可能是:1和2,3和4,4和3,2和1。

  故,由(3)可知,己只能在1或2;故丙和丁只能為:3和4,4和3,如下圖:


  由以上分析可排除B、C、E三項。

  A項,若甲與戊相鄰,則己與丁可能正面相對,也可能不正面相對,排除A;

  D項,若丙與戊不相鄰,則戊只能在丙的對面,則己與丙相鄰,正確。

  29、人類經歷了上百年的自然進化,產生了直覺、多層次抽象等獨特智能。盡管現(xiàn)代計算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這種能力還需要人類的指導,完全的自我學習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因此,計算機要達到甚至超過人類的智能水平是不可能的。

  以下哪項最可能是上述論證的預設?

  A.計算機很難真正懂得人類的語言,更不可能理解人類的感情。

  B.理解人類復雜的社會關系需要自我學習能力。

  C.計算機如果具備完全的自我學習能力,就能形成直覺、多層次抽象等智能。

  D.計算機可以形成自然進化能力。

  E.直覺、多層次抽象等這些人類的獨特智能無法通過學習獲得。

  【解析】假設題

  題干:盡管現(xiàn)代計算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直覺、多層次抽象等獨特智能還需要人類的指導→計算機要達到甚至超過人類的智能水平是不可能的。

  E項,必須假設,否則,如果計算機通過學習可以學會“直覺、多層次抽象等獨特智能”,那么計算機就可能達到或者超過人類的智能水平。

  【答案】E
  30、為進一步加強對不遵守交通信號等違法行為的執(zhí)法管理,規(guī)范執(zhí)法程序,確保執(zhí)法公正,某市交警支隊要求:凡屬交通信號指示不一致,有證據(jù)證明求助危難等情形,一律不得錄入道路交通違法信息系統(tǒng);對已錄入信息系統(tǒng)的交通違法記錄,必須完善異議受理、核查、處理等工作規(guī)范,限度減少執(zhí)法爭議。

  根據(jù)上述交警支隊的要求,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有些因求助危難而違法的情形,如果僅有當事人說辭但缺乏當時現(xiàn)場的錄音錄像證明,就應錄入道路交通違法信息系統(tǒng)。

  B對已錄入系統(tǒng)的交通違法記錄,只有傾聽群眾異議,加強群眾監(jiān)督,才能限度減少執(zhí)法爭議。

  C如果汽車使用了行車記錄儀,就可以提供現(xiàn)場實時證據(jù),大大減少被錄入道路交通違法信息系統(tǒng)的可能性。

  D因信號燈相位設置和配時不合理等造成交通信號不一致而引發(fā)的交通違法情形,可以不錄入道路交通違法信息系統(tǒng)。

  E只要對已錄入系統(tǒng)的交通違法記錄進行異議處理、核查和處理,就能限度減少執(zhí)法爭議。

  【解析】推論題

  題干:

  交通信號指示不一致→不得錄入;

  ‚有證據(jù)證明求助危難→不得錄入;

  ƒ已錄入信息→完善異議受理、核查、處理等工作規(guī)范,限度減少執(zhí)法爭議。

  A項,‚等價于:錄入→┐有證據(jù)證明求助危難,故若無證據(jù),無法推出任何結論,可真可假。

  B、E項,由ƒ可知,題干沒有涉及“完善異議受理、核查、處理等工作規(guī)范”與“限度減少執(zhí)法爭議”之間的關系,當然也就無法確定二者之間是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B、E項可真可假。

  C項,題干沒有提及,可真可假。

  D項,由知此項為真。

  【答案】D

  31-32題基于以下題干

  某次討論會共有18名參會者。已知:

  (1) 至少有5名青年老師是女性;

  (2) 至少有6名女教師已過中年;

  (3) 至少有7名女青年是教師;

  31、根據(jù)上述信息,關于參會人員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有些青年教師不是女性。(B)有些女青年不是教師

  (C)青年教師至少有11名。(D)女青年至多有11名

  (E)女教師至少有13名。

  【解析】由(2)知,至少有6位中年女教師,由(3)知,至少有7名青年女教師,故女教師至少有13名。

  【答案】E

  32、如果上述三句話兩真一假,那么關于參會人員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青年教師至少有5名。

  (B)男教師至多有10名。

  (C)女青年都是教師。

  (D)女青年至少有7名。

  (E)青年教師都是女性。

  【解析】三句話有兩真一假,故(1)(3)至少有一句是真話。無論哪一句為真,青年女教師人數(shù)都至少有5人,故青年教師至少有5人,A項為真。

  【答案】A

  33、當企業(yè)處于蓬勃上升時期,往往緊張而忙碌,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設計和修建“瓊樓玉宇”;當企業(yè)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已經完成,其時間和精力就開始集中在修建辦公大樓上。所以,如果一個企業(yè)的辦公大樓設計得越完美,裝飾得越豪華,則該企業(yè)離解體的時間就越近;當某個企業(yè)的大樓設計和建造趨向完美之際,它的存在就逐漸失去意義。這就是所謂的“辦公大樓法則”。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觀點?

  A某企業(yè)的辦公大樓修建得美輪美奐,入住后該企業(yè)的事業(yè)蒸蒸日上。

  B一個企業(yè)如果將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修建辦公大樓上,則對其他重要工作就投入不足了。

  C建造豪華的辦公大樓,往往會加大企業(yè)的運營成本,損害其實際利益。

  D企業(yè)辦公大樓越破舊企業(yè)就越有活力和生機。

  E建造豪華的辦公大樓并不需要企業(yè)提供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解析】因果型削弱題

  題干:企業(yè)的辦公大樓設計得越完美,裝飾得越豪華→企業(yè)離解體的時間就越近。

  A項,舉反例,削弱題干。

  B、C、D項,支持題干;

  E項,如果把題干中“所以”之前的部分看作原因,題干“所以”以后的部分看作結果,則此題的結構就成了:“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導致辦公大樓法則”,則E項說明“建造豪華的辦公大樓并不需要企業(yè)提供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則削弱了題干的前提。從假言命題的負命題角度分析,應該選A,從因果關系的角度分析,應該選E,而且兩個選項都能講通。個人認為命題人考慮不大周全。暫定A為參考答案,等官方解析吧。

  【答案】A

  34.張云、李華、王濤都收到了明年二月初赴北京開會的通知。他們可以選擇乘坐飛機、高鐵與大巴等交通工具進京。他們對這次進京方式有如下考慮;

  (1)張云不喜歡坐飛機,如果有李華同行,他就選擇乘坐大巴;

  (2)李華不計較方式,如果高鐵比飛機便宜,他就選擇乘坐高鐵;

  (3)王濤不在乎價格,除非預報二月初北京有雨雪天氣,否則他就選擇乘坐飛機;

  (4)李華和王濤家住得較近,如果航班時間合適,他們將一同乘飛機出行。

  如果上述3人的考慮都得到滿足,則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如果李華沒有選擇乘坐高鐵或飛機,則他肯定和張云一起乘坐大巴進京。

  (B)如果張云和王濤乘坐高鐵進京,則二月初北京有雨雪天氣。

  (C)如果三人都乘坐飛機進京,則飛機票價比高鐵便宜。

  (D)如果王濤和李華乘坐飛機進京,則二月初北京沒有雨雪天氣。

  (E)如果三人都乘坐大巴進京,則預報二月初北京有雨雪天氣。

  【解析】

  (1)張云:李華同行→大巴;

  (2)李華:高鐵比飛機便宜→高鐵;

  (3)王濤:┐預報雨雪→飛機;

  (4)李華和王濤:航班合適→飛機

  由(3)知,王濤:┐飛機→預報雨雪。

  A項,李華沒有坐高鐵或飛機,一定會坐大巴,但未必與張雨同行,可真可假。

  由B項知,王濤沒坐飛機,則“預報”二月初北京有雨雪天氣,但此項說“有雨雪天氣”,可真可假。

  由C項可知,李華沒坐高鐵,由(2)知:┐高鐵→┐高鐵比飛機便宜。故飛機比高鐵便宜或者一樣錢,可真可假。

  由D項知,王濤坐飛機,由(3)知,可真可假。

  由E項知,王濤沒坐飛機,則“預報”二月初北京有雨雪天氣,為真。

  【答案】E

  35.某市推出一項月度社會公益活動,報名踴躍。由于活動規(guī)模有限,主辦方決定通過搖號抽簽的方式選擇參與者,第一個月中簽率為1:20;隨后連創(chuàng)新低,到下半年的10月份已達1:70,大多數(shù)市民屢搖不中,但從今年7至10月,“李祥”這個名字連續(xù)4個月中簽,不少市民據(jù)此認為,有人在抽簽過程中作弊,并對主辦方提出質疑。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消解上述市民的質疑?

  (A)搖號抽簽全過程是在有關部門監(jiān)督下進行的。

  (B)在報名的市民中,名叫“李祥”的近300人。

  (C)已經中簽的申請者中,叫“張磊”的有7人。

  (D)曾有一段時間,家長給孩子取名不回避重名。

  (E)在搖號系統(tǒng)中,每一位申請人都被隨機賦予一個不重復的編碼。

  【解析】削弱題

  題干:“李祥”這個名字連續(xù)4個月中簽→有人在抽簽過程中作弊。

  A項,訴諸權威;

  B項,說明中簽的“李祥”未必是同一人,削弱題干。

  C項、D項,無關選項;

  E項,不能削弱題干。

  【答案】B
  36.美國扁桃仁于上世紀70年代出口到我國,當時被誤譯成“美國大杏仁”。這種誤譯導致大多數(shù)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扁桃仁、杏仁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產品。對此,盡管我國林果專家一再努力澄清,但學界的聲音很難傳達到相關企業(yè)和普通大眾。因此,必須制定林果的統(tǒng)一行業(yè)標準,這樣才能還相關產品以本來面目。

  以下哪項最可能是上述論證的假設?

  (A)美國扁桃仁和中國大杏仁的外形很相似。

  (B)進口商品名稱的誤譯會擾亂我國企業(yè)正常的對外貿易活動。

  (C)“美國大杏仁”在中國市場上銷量超過中國杏仁。

  (D)我國相關企業(yè)和普通大眾并不認可我國林果專家的意見。

  (E)長期以來,我國沒有關于林果的統(tǒng)一行業(yè)標準。

  【解析】措施目的型假設題

  題干:扁桃仁和大杏仁被誤用(原因)→制定林果的統(tǒng)一行業(yè)標準(措施)→還相關產品以本來面目(目的)

  E項,措施有必要,否則,如果我國已經有了林果的統(tǒng)一行業(yè)標準,那么就不需要制定這一標準了。

  B項,措施有惡果,無須假設;

  其余三項顯然無須假設。

  【答案】E

  37. 10月6日晚上,張強要么去電*看了電影,要么拜訪了他的朋友秦玲。如果那天晚上張強開車回家,他就沒去電*看電影。只有張強事先與秦玲約定,張強才能去拜拜訪她,事實上,張強不可能事先與秦玲約定。

  根據(jù)以上陳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那天晚上張強與秦玲一道去電*看電影.

  (B)那天晚上張強拜訪了他的朋友秦玲。

  (C)那天晚上張強沒有開車回家。

  (D)那天晚上張強沒有去電*看電影。

  (E)那天晚上張強開車去電*看電影。

  【解析】題干中有以下判斷:

  (1)看電影


拜訪秦玲,可得:┐拜訪秦玲→看電影。

  (2)開車回家→┐看電影,等價于:看電影→┐開車回家。

  (3)拜訪秦玲→約定,等價于:┐約定→┐拜訪秦玲。

  (4)┐約定。

  由(4)(3)(1)(2)串聯(lián)得:┐約定→┐拜訪秦玲→看電影→┐開車回家。

  故,那天晚上張強沒有開車回家。

  【答案】C

  38~39題基于以下題干

  天南大學準備選派兩名研究生、三名本科生到山村小學支教。經過個人報名和民主評議,最終人選將在研究生趙婷、唐玲、殷倩等3人和本科生周艷、李環(huán)、文琴、徐昂、朱敏等5人中產生。按規(guī)定,同一學院或者同一社團至多選派一人。已知:

  (1)唐玲和朱敏均來自數(shù)學學院;

  (2)周艷和徐昂均來自文學院;

  (3)李環(huán)和朱敏均來自辯論協(xié)會。

  38.根據(jù)上述條件,以下必定入選的是:

  (A)唐玲。 (B)趙婷。 (C)周艷。

  (D)殷倩。 (E)文琴。

  【解析】由題干知:“同一學院或者同一社區(qū)至多選派一人”,故有:

  (1)┐唐玲∨┐朱敏;

  (2)┐周艷∨┐徐昂;

  (3)┐李環(huán)∨┐朱敏。

  由(2)知,周艷和徐昂至少一個不入選;由(3)知李環(huán)和朱敏至少一個不入選。

  又知5個本科生中有3人入選,故周艷和徐昂有一人入選一人不入選(4),李環(huán)和朱敏有一人入選一人不入選(5),文琴必入選。

  【答案】E

  39.如果唐玲入選,那么以下必定入選的是:

  (A)李環(huán)。 (B)徐昂; (C)周艷。

  (D)趙婷。 (E)殷倩。

  【解析】由(1)知:唐玲→┐朱敏。

  由(5)知:┐朱敏→李環(huán)。

  【答案】A

  40.有些闊葉樹是常綠植物,因此,所以闊葉樹都不生長在寒帶地區(qū)。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反駁上述結論?

  (A)常綠植物不都是闊葉樹。 (B)寒帶的某些地區(qū)不生長闊葉樹。

  (C)有些闊葉樹不生長在寒帶地區(qū)。 (D)常綠植物都不生長在寒帶地區(qū)。

  (E)常綠植物都生長在寒帶地區(qū)。

  【解析】隱含三段論

  題干中的結論:所有闊葉樹都不生長在寒帶地區(qū),只需要證明:有的闊葉樹在寒帶,即可反駁題干的結論。

  題干中的前提:有的闊葉→常綠;E項:常綠→寒帶。

  故有:有的闊葉→常綠→寒帶,故E項正確。

  【答案】E
  41~42題等于以下題干

  某大學運動會即將召開,經管學院擬組建一支12人的代表隊參賽,參賽隊員將從該院4個年級的學生中選拔。學校規(guī)定:每個年級都須在長跑、短跑、跳高、跳遠、鉛球等5個項目中選擇1~2項參加比賽,其余項目可任意選擇;一個年級如果選擇長跑,就不能選擇短跑或跳高;一個年級如果選擇跳遠,就不能選擇長跑或鉛球;每名隊員只參加1項比賽。已知該院:

  (1)每個年級均有隊員被選拔進入代表隊;

  (2)每個年級被選拔進入代表隊的人數(shù)各不相同;

  (3)有兩個年級的隊員人數(shù)相乘等于另一個年級的隊員人數(shù)。

  41.根據(jù)以上信息,一個年級最多可選拔

  (A)8人。 (B)7人。 (C)6人。 (D)5人。 (E)4人。

  【解析】題干中有以下信息:

  A項,若一個年級有8人,則另外三個年級一共有4人,只能分別為1人,1人,2人,與(2)矛盾,不成立。

  B項,若一個年級有7人,則另外三個年級一共有5人,只能分別為1人,1人,3人或者1人,2人,2人;與(2)矛盾,不成立。

  C項,若一個年級有7人,則另外三個年級一共有6人,可以分別為1人,2人,3人,滿足(1)(2)(3),成立。

  【答案】C

  42.如果某年級隊員人數(shù)不是最少的,且選擇了長跑,那么對于該年級來說,以下哪項是不可能的?

  (A)選擇短跑或鉛球。

  (B)選擇短跑或跳遠。

  (C)選擇鉛球或跳高。

  (D)選擇長跑或跳高。

  (E)選擇鉛球或跳遠。

  【解析】由題干知:

  長跑→┐(短跑∨跳高)=長跑→┐短跑∧┐跳高

  跳遠→┐(長跑∨鉛球)=長跑∨鉛球→→┐跳遠。

  故,該年級隊員,沒有選擇短跑、跳高和跳遠,故B項,選擇短跑或跳遠,必然為假。

  【答案】B

  43.為防御電腦受到病毒侵襲,研究人員開發(fā)了防御病毒和查殺病毒的程序。前者啟動后能使程序運行免受病毒侵襲,后者啟動后能迅速查殺電腦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某臺電腦上現(xiàn)裝有甲、乙、丙三種程序,已知:

  (1)甲程序能查殺目前已知的所有病毒;

  (2)若乙程序不能防卸已知的一號病毒,則丙程序也不能查殺該病毒;

  (3)只有丙程序能防御已知的一號病毒,電腦才能查殺目前已知的所有病毒;

  (4)只有啟動甲程序,才能啟動丙程序。

  根據(jù)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如果啟動了丙程序,就能防御并查殺一號病毒。

  (B)如果啟動了乙程序,那么不必啟動丙程序也能查殺一號病毒。

  (C)只有啟動乙程序,才能防御并查殺一號病毒。

  (D)只有啟動丙程序,才能防御并查殺一號病毒。

  (E)如果啟動了甲程序,那么不必啟動乙程序也能查殺所有病毒。

  【解析】

  (1)甲能查殺所有已知病毒

  (2)┐乙防卸已知的一號病毒→┐丙殺已知的一號病毒

  (3)查殺已知的所有病毒→丙防御一號病毒

  (4)啟動丙→啟動甲

  A項,可得:啟動丙→啟動甲→能查殺已知的所有病毒,故可以查殺已知的一號病毒;

  又由:(3)知,丙可以防御一號病毒,故A為真。

  E項是干擾項,甲可以查殺“已知的”所有病毒,不代表能查殺“所有病毒”。

  【答案】A

  44.研究人員將角膜感覺神經斷裂的兔子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他們給實驗組兔子注射一種從土壤霉菌中提取的化合物。3周后檢查發(fā)現(xiàn),實驗組兔子的角膜感覺神經已經復合;而對照組兔子未注射這種化合物,其角膜感覺神經都沒有復合,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該化合物可以使兔子斷裂的角膜感覺神經復合。

  以下哪項與上述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的方式最為類似?

  (A)科學家在北極冰川地區(qū)的黃雪中發(fā)現(xiàn)了細菌,而該地區(qū)的寒冷氣候與木衛(wèi)二的冰冷環(huán)境有著驚人的相似。所以,木衛(wèi)二可能存在生命。

  (B)綠色植物在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下能茁壯成長,而在光照不足的環(huán)境下只能緩慢生長。所以,光照有助于綠色植物的生長。

  (C)一個整數(shù)或者是偶數(shù),或者是奇數(shù)。0不是奇數(shù),所以,0是偶數(shù)。

  (D)昆蟲都有三對足,蜘蛛并非三對足。所以,蜘蛛不是昆蟲。

  (E)年逾花甲的老王戴上老花眼鏡可以讀書看報,不戴則視力模糊。所以,年齡大的人都要戴老花眼鏡。

  【解析】結構相似題

  題干用的是求異法,B項也是求異法。

  A項,類比;C項,選言證法;D項,演繹推理;E項,例證法。

  【答案】B

  45. 張教授指出,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分為四級,即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院試在縣府舉行,考中者稱“生員”;鄉(xiāng)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生員才有資格參加,考中者稱為“舉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于鄉(xiāng)試后第二年在京城禮部舉行,舉人才有資格參加,考中者稱為“貢士”,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殿試在會試當年舉行,由皇帝主持,貢士才有資格參加,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二甲,三甲各若干名,統(tǒng)稱“進士”,一甲第一名稱“狀元”。

  根據(jù)張教授的陳述,以下哪項是不可能的?

  (A) 未中解元者,不曾中會元。

  (B) 中舉者,不曾中進士。

  (C) 中狀元者曾為生員和舉人。

  (D) 中會元者,不曾中舉。

  (E) 可有連中三元者(解元、會元、狀元)。

  【解析】中生員,才能中舉人,中舉人,才能中貢士;中貢士,才能中進士;

  即:進士→貢士→舉人→生員。

  【答案】D
  46. 有人認為,任何一個機構都包括不同的職位等級或層級,每個人都隸屬于其中的一個層級。如果某人在原來的級別崗位上干的出色,就會被提拔。而被提拔者得到重用后卻碌碌無為,這會造成機構效率底下,人浮于事。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觀點?

  (A) 不同崗位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對新崗位要有一個適應過程。

  (B) 部門經理王先生業(yè)績出眾,被提拔為公司總經理后工作依然出色。

  (C) 個人晉升常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所在機構的發(fā)展。

  (D) 李明的體育運動成績并不理想,但他進入管理層后卻干的得心應手。

  (E) 王副教授教學科研能力都很強,而晉升為正教授后卻表現(xiàn)平平。

  【解析】題干:出色→提拔→碌碌無為。

  B項,舉反例,削弱題干。

  【答案】B

  47. 如果把一杯酒倒進一同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杯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得仍然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組織中,都可能存在幾個難纏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把事情搞糟。如果一個組織不加強內部管理,一個正直能干的人進入某低效的部門就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很快就能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

  根據(jù)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 如果組織中存在幾個難纏人物,很快就會把組織變成一盤散沙。

  (B) 如果不將一杯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就不會得到一桶污水。

  (C) 如果一個正直能干的人在低效部門沒有被吞沒,則該部門加強了內部管理。

  (D) 如果一個正直能干的人進入組織,就會使組織變得更為高效。

  (E) 如果一個無德無才的人把組織變成一盤散沙,則該組織沒有加強內部管理。

  【解析】推論題

  題干:不加強內部管理→正直能干的人進入某低效的部門就會被吞沒

  等價于:┐正直能干的人進入某低效的部門就會被吞沒→加強內部管理。

  【答案】C

  48.自閉癥會影響社會交往,語言交流和興趣愛好等方面的行為。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實驗鼠體內神經連接蛋白的蛋白質如果合成過多,會導致自閉癥。由此他們認為,自閉癥與神經連接蛋白質合成量具有重要關聯(lián)。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觀點?

  (A) 生活在群體之中的實驗鼠較之獨處的實驗鼠患自閉癥的比例要小。

  (B) 雄性實驗鼠患自閉癥的比例是雌性實驗鼠的5倍。

  (C) 抑制神經連接蛋白的蛋白質合成可緩解實驗鼠的自閉癥狀。

  (D) 如果將實驗鼠控制蛋白合成的關鍵基因去除,其體內的神經連接蛋白就會增加。

  (E) 神經連接蛋白正常的老年實驗鼠患自閉癥的比例很低。

  【解析】支持題

  題干:實驗鼠體內神經連接蛋白的蛋白質如果合成過多,會導致自閉癥→自閉癥與神經連接蛋白質合成量具有重要關聯(lián)。

  C項,無因無果,支持題干。

  其余各項均為無關選項。

  【答案】C

  49.張教授指出,生物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資源生產的燃料乙醇或生物柴油,它們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開發(fā)利用的重要方向。受世界石油資源短缺、環(huán)保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日益重視生物燃料的發(fā)展,并取得顯著成效。所以,應該大力開發(fā)和利用生物燃料。

  以下哪項最可能是張教授論證的預設?

  (A) 發(fā)展生物燃料可有效降低人類對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

  (B) 發(fā)展生物燃料會減少糧食供應,而當今世界有數(shù)以百萬計的人食不果腹。

  (C) 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是現(xiàn)代社會能源供給體系的適當補充。

  (D) 生物燃料在生產與運輸?shù)倪^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電和石油等。

  (E) 目前我國生物燃料的開發(fā)和利用已經取得很大成績。

  【解析】措施目的型假設題

  題干:大力開發(fā)和利用生物燃料(措施)→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目的)

  A項,措施可達目的,必須假設。

  【答案】A

  50.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全球新增870萬結核病患者,同時有140萬患者死亡。因為結核病對抗生素有耐藥性,所以對結核病的治療一直都進展緩慢。如果不能在近幾年消除結核病,那么還會有數(shù)百萬人死于結核病。如果要控制這種流行病,就要有安全、廉價的疫苗。目前有12種新疫苗正在測試之中。

  根據(jù)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 2011年結核病患者死亡率已達16.1%。

  (B) 有了安全、廉價的疫苗,我們就能控制結核病。

  (C) 如果解決了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結核病治療將會獲得突破性進展。

  (D) 只有在近幾年消除結核病,才能避免數(shù)百萬人死于這種疾病。

  (E) 新疫苗一旦應用于臨床,將有效控制結核病的傳播。

  【解析】推論題

  題干:如果不能在近幾年消除結核病,那么還會有數(shù)百萬人死于結核病。

  即:不能在近幾年消除結核病→會有數(shù)百萬人死于結核病

  等價于:┐會有數(shù)百萬人死于結核病→近幾年消除結核病

  【答案】D
  51. 一個人如果沒有崇高的信仰,就不可能守住道德的底線;而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才能保持住崇高的信仰。

  根據(jù)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 一個人沒能守住道德底線,是因為他首先喪失了崇高的信仰。

  (B) 一個人只要有崇高的信仰,就能守住道德的底線。

  (C) 一個人只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才能守住道德底線。

  (D) 一個人如果不能守住道德底線,就不可能保持崇高的信仰。

  (E) 一個人只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就能守住道德的底線。

  【解析】串聯(lián)

  題干有以下信息:

  (1)┐信仰→┐道德底線=道德底線→信仰

  (2)信仰→理論學習。

  串聯(lián)得:道德底線→信仰→理論學習=┐理論學習→┐信仰→┐道德底線。

  【答案】C

  52. 研究人員安排了一次實驗,將100名受試者分為兩組:喝一小杯紅酒的實驗組和不喝酒的對照組。隨后,讓兩組受試者計算某段視頻中籃球隊員相互傳球的次數(shù),結果發(fā)現(xiàn),對照組的受試者都計算準確,而實驗組織有18%的人計算準確。經測試,實驗組受試者的血液中酒精濃度只有酒駕法定值的一半。由此專家指出,這項研究結果或許應該讓立法者重新界定酒駕法定值。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專家的觀點?

  (A) 酒駕法定值設置過低,可能會把許多未來飲酒者界定為酒駕。

  (B) 即使血液中酒精濃度只有酒駕法定值的一半,也會影響視力和反應速度。

  (C) 飲酒過量不僅損害身體健康,而且影響駕車安全。

  (D) 只要血液中酒精濃度不超過酒駕法定值,就可以駕車上路。

  (E) 即使酒駕法定值設置較高,也不會將少量飲酒的駕車者排除的酒駕范圍之外

  【解析】求異法型支持題

  題干:實驗組受試者的血液中酒精濃度只有酒駕法定值的一半→該讓立法者重新界定酒駕法定值。

  B項,補充論據(jù),說明受試者的情況足以影響駕駛,支持重新辦公室酒駕法定值的結論。

  【答案】B

  53. 某研究人員在2004年對一些12~16歲的學生進行了智商測試,測試得分為77~135分,四年后再次測試,這些學生的智商得分為87~143.儀器掃描顯示,那些得分提高的學生,其腦部比此前呈現(xiàn)更多的灰質(灰質是一種神經組織,是中樞神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測試表明,個體的智商變化確實存在,那些早期在學校表現(xiàn)并不突出的學生未來仍有可能成為佼佼者。

  以下除哪項外,都能支持上述實驗結論?

  (A)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腦部區(qū)域的灰質通常也會增加。

  (B) 有些天才少年長大后智力并不出眾。

  (C) 學生的非言語智力表現(xiàn)與他們大腦結構的變化明顯相關。

  (D) 部分學生早期在學校表現(xiàn)不突出與其智商有關。

  (E) 言語智商的提高伴隨著大腦左半球運動皮層灰質的增多。

  【解析】支持題,注意選不能支持的。

  題干:測試表明,那些得分提高的學生,其腦部比此前呈現(xiàn)更多的灰質→個體的智商變化確實存在,那些早期在學校表現(xiàn)并不突出的學生未來仍有可能成為佼佼者。

  B項,題干中的結論是“早期在學校表現(xiàn)并不突出的學生未來仍有可能成為佼佼者”,本項與題干的結論相反,不能支持結論。

  其余各項均支持結論。

  【答案】B

  54~55題基于以下題干

  某高校有數(shù)學、物理、化學、管理、文秘、法學等6個專業(yè)畢業(yè)生需要就業(yè),現(xiàn)有風云、怡和、宏宇三家公司前來學校招聘。已知,每家公司只招聘該校上述2至3個專業(yè)的若干畢業(yè)生,且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招聘化學專業(yè)的公司也招聘數(shù)學專業(yè);

  (2)怡和公司招聘的專業(yè),風云公司也招聘;

  (3)只有一家公司招聘文秘專業(yè),且該公司沒有招聘物理專業(yè);

  (4)如果怡和公司招聘管理專業(yè),那么也招聘文秘專業(yè);

  (5)如果宏宇公司沒有招聘文秘專業(yè),那么怡和公司招聘文秘專業(yè)。

  54、如果只有一家公司招聘物理專業(yè),那么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 宏宇公司招聘數(shù)學專業(yè)

  B 怡和公司招聘管理專業(yè)

  C 怡和公司招聘物理專業(yè)

  D 風云公司招聘化學專業(yè)

  E 風云公司招聘物理專業(yè)

  【解析】

  題干有以下信息:

  (1)化學→數(shù)學

  (2)怡和→風云

  (3)只有一家公司招聘文秘專業(yè),且該公司沒有招聘物理專業(yè)

  (4)怡和管理→怡和文秘

  (5)┐宏宇文秘→怡和文秘

  由(2)知,若怡和招物理,則風云招物理,與只有一家公司招聘物理矛盾,故怡和沒招物理;

  由(3)知,只有一家公司招聘文秘,又由(2)知,怡和招聘的專業(yè),風云也招,故,怡和沒有招文秘(6)。

  由(5)得:┐怡和文秘→宏宇文秘(7),由(3)知,宏宇沒招物理。

  故招物理的必然為風云。

  【答案】E

  55、如果三家公司都招聘3個專業(yè)的若干畢業(yè)生,那么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 風云公司招聘數(shù)學專業(yè)

  B 怡和公司招聘物理專業(yè)

  C 宏宇公司招聘化學專業(yè)

  D 風云公司招聘化學專業(yè)

  E 怡和公司招聘法學專業(yè)

  【解析】

  由上題的分析知,怡和沒招文秘。

  由(4)知,┐怡和文秘→┐怡和管理。怡和沒招管理。

  由(1)知:化學→數(shù)學=┐數(shù)學→┐化學,故,如果怡和沒招數(shù)學,則怡和也沒招化學,這樣的話,怡和有4個專業(yè)沒招,與招3個專業(yè)矛盾,故怡和招了數(shù)學。

  又由(2)知,怡和招了數(shù)學,則風云也招了數(shù)學。

  【答案】A
  四、寫作:第56~57小題,共65分。其中論證有效性分析30分,論說文35分。

  56.論證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論證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論。(論證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點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準確并前后一致,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證的論據(jù)是否成立并支持結論,結論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一段時期,我國部分行業(yè)出現(xiàn)了生產過程過,F(xiàn)象,一些經濟學家對此憂心忡忡,建議政府采取措施加以應對,以免造成資源浪費,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這種建議看似有理,其實未必正確。

  首先,我國部分行業(yè)出現(xiàn)生產過剩,并不是真正的生產過剩,道理很簡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過剩實際上只是一種假象。原生產企業(yè)開拓市場,刺激需求,就能擴大銷售,生產過剩馬上就可以化解,退一步說,即使出現(xiàn)了真正的生產過剩,市場本身也會進行自動調節(jié)。

  其次,經濟運行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產品的供求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平衡狀態(tài),因而生產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識現(xiàn)象。既然如此,那么生產過剩也就是經濟運行的客觀規(guī)律。因此,如果讓政府采取措施進行干預,那就違背了經濟運行的客觀規(guī)律。

  再說,生產過?偙壬a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預使生產過剩變成了生產不足,問題就會更大,因為生產過剩必會造成浪費,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資儲備應對不時之需。如果生產不足,就勢必會造成供不應求的現(xiàn)象,讓人們重新去過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會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總之,我們應該合理定位政府經濟運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應該管好民生問題。至于生產過剩的生產不足,應該讓市場自行調節(jié),政府不必干預。

  【參考答案】

  1.“原生產企業(yè)開拓市場,刺激需求,就能擴大銷售,生產過剩馬上就可以化解”,絕對化,刺激需求、擴大銷售不是化解生產危機的充分條件,未必可以化解。

  2.“出現(xiàn)在了真正的生產過剩,市場本身也會進行自動調節(jié)”,如何調節(jié),調節(jié)是否有效?如果調節(jié)有效是否還是”真正的生產過!?

  3.“產品的供求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平衡狀態(tài)”,與“生產過!笔遣煌母拍。

  4.生產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識現(xiàn)象”,不意味著是“客觀規(guī)律”

  5.政府采取措施進行干預,未必“違背了經濟運行的客觀規(guī)律”

  6.“生產過!安灰欢ū取鄙a不足好”。就算“生產不足”真的更加不好,也不能證明“生產過!笨梢越邮堋

  7.“政府應該管好民生問題。至于生產過剩的生產不足,應該讓市場自行調節(jié),政府不必干預!卑岛粋假設,“生產過!眴栴}不是民生問題。

  57.論說文:根據(jù)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孟子曾經用陽虎的話:“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

  這段話表明了古代當時社會上為富為仁現(xiàn)象的一種態(tài)度,以及對兩者之間關系的一種思考。

  【解析】

  本題考的是“富”與“仁”的關系,著眼點應該放在“仁”上,可以寫《為富未必不仁》《“為富”,從“為仁”開始》。

  富,即利也;仁,即義也!傲x利之辯”是中國哲學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