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的收藏保管和科學研究中心。博物館創(chuàng)辦于1953年。職工由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錫伯、滿、漢等民族的文物工作者組成。所屬部門有保管、陳列、修復、研究等,還有一個文物隊。博物館建筑富有新疆本地民族建筑特色,綠色圓穹形門廳高18米,門廳正面、內壁、穹頂遍飾白色石膏花飾,建筑面積近1.7萬多平方米,其中實用陳列面積展廳面積7800平方米。建館以來,各族文物工作者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文物普查和重點古墓的科學發(fā)掘活動,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館內收藏著新疆地區(qū)已挖掘的歷史文物、民族文物和革命文物5萬多件,先后舉辦過不同類型新疆歷史文物陳列展覽十余次,接待中外觀眾達百萬以上。
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目前經常性的展覽有《新疆歷史文物陳列》、《新疆民族民俗陳列》、《新疆千佛洞壁畫》、《新疆出土文物陳列》、《新疆歷代織品展覽》、《新疆古尸展覽》等。為新疆文物收藏、保管和科研、參觀的中心!缎陆畾v史文物陳列》,按照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幾個發(fā)展階段,再現了自原始社會以來至公元1840年新疆歷史發(fā)展的概況。
陳列的1000余件新疆歷史文物中,有距今1萬年的人頭骨化石,有屬于新石器時代的多種石器、彩陶器;以及后來各個歷史時期的棉毛織物、絲織物、木器、鐵器、銅器、玉器、泥塑、木雕、絹畫、壁畫和錢幣,銘記已屬消亡的古代新疆各民族文字如怯盧文、回骼文、龜茲文、粟特文、焉耆文、察合臺文、吐蕃文以及漢文等木簡、文書,還有表現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物如波斯銀市、東羅馬金市等!缎陆褡迕袼渍褂[》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新疆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回等12個民族的風情習俗文物,反映了新疆民族學、民俗學研究的新成果。《新疆古尸展覽》中展出一具比長沙馬王堆女尸還要早900多年的“睡美人”非常引人矚目。這具3800多年前的古尸,是中國目前已知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具。
此外,還有原始社會、漢唐等歷史時期的古尸;這些古尸,既有漢族,也有少數民族: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單人的,也有夫妻合葬的。他們從悠長的歷史隧道中被“請”了出來,讓今天的人們窺見那個時代的人們和風采。
地址: 新疆烏魯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