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NPUT和OUTPUT相結合,即輸入和輸出相結合。“輸入”指平日注意積累校園生活語言素材,多看校園電影,多聽英文廣播,從而培養(yǎng)語感,糾正發(fā)音,達到厚積而薄發(fā)的境界!拜敵觥敝复竽戦_口說英文,養(yǎng)成勤做presentation的習慣,達到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境界。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輸入”的時候要有身臨其境的融入感。比如在看校園電影時,要時刻把握在“看”中“聽”,在“聽”中“說”,在“說”中“學”的原則。因為只有如此,聽說能力才可以相輔相成,全面升級。
具體做法是在“看”電影時,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北美學習與生活的現(xiàn)實場景,體驗語言的真實與靈動。在觀賞和娛樂的動感中,培養(yǎng)和激發(fā)起學習聽說的興趣和動機;在“聽”電影中,熟悉美音中普遍的連讀、失爆、弱化、縮讀等音變現(xiàn)象和美語特色的語調(diào)與節(jié)奏,精聽和泛聽各種校園生活經(jīng)典對白和段落,有針對性地訓練“聽感”;在“說”電影中,積累大量校園生活常用的短語和句型,并在聽懂的基礎上,訓練自己脫口而出的“口感”。
2) 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邏輯思維指嚴密的思辨意識和理解能力,以應對聽力中的對比題、判斷題與推理題。形象思維則是“M7”英語聽說教學法中的精髓,即在聽力過程中根據(jù)語言傳達的信息變抽象的文字為形象的圖畫反映于腦海之中。這樣有了連續(xù)的動態(tài)圖像的幫助,就可以幫助我們避開“英漢直譯的枯燥性和無序性”,從而抓住表達的主干而不是旁支末節(jié),走出“聽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怪圈”。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真正體察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神奇感受。
實際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在遣詞造句上的形象性特征是有目共睹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把 “He’s hot under the collar.”直接翻譯成漢語“他的領子下面熱乎乎的!,就很難讓人理解到其確切含義;反之如果將這句話用生動形象的圖畫方式加以反映,就其義自現(xiàn)了:“他很惱火。” 可見,英語善于用“有行為參與”的“動態(tài)語言”來表達含義。抓住了英語的形象性這一特點,起碼在四個方面對考生應對新托福聽力起到推動作用。
首先,改變聽力習慣。新托福的聽力語速為Normal Speed,除非考生有極快的英漢轉(zhuǎn)化能力,否則若把英語譯成漢語后再理解,就很難跟上原有的語速,以致顧此失彼,進而直接影響聽力效果。所以考生應該努力擺脫母語(漢語)的負干擾,運用相應的形象思維,將抽象的英語文字通過大腦的聯(lián)想合成,轉(zhuǎn)化成栩栩如生的場景圖像。一旦抽象的文字變成了具體的形象,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更準確地理解聽力篇章所展現(xiàn)的情境,從而享受到身臨其境的通透感覺。
其次,形象性思維還可以幫助考生走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聽力誤區(qū)。大多數(shù)人在初練聽力時有這樣的心理:力求把聽到的每個詞、每句話、每個細節(jié)都聽懂(只見樹木)。結果怎樣呢?由于他們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詞句上,因而獲得的只是些零零碎碎的信息,以致聽完后抓不住主干(不見森林),不知所云。戰(zhàn)勝這種心理的辦法是把聽的注意力集中到內(nèi)容上而不是語言上,集中到大意上而不是細節(jié)上,集中到正在聽的內(nèi)容而不是已經(jīng)聽過的內(nèi)容,這是決定一個人的聽力水平能否盡快提高的關鍵所在。由此可見,只有形象性思維可以將零碎的靜態(tài)細節(jié)用動態(tài)的圖景全面連貫地表現(xiàn)出來,這種整體反映的特性必然能夠幫助考生在“聽中”拋開旁支末節(jié),直擊主題。
第三,增強形象思維能力。形象性思維可以憑借其高屋建瓴、動態(tài)連貫的特性(信息處理科學中稱之為“自上而下的處理”即:top-down processing),通過上下文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幫助考生更加準確地猜測出那些尚未聽懂的內(nèi)容。實際上,我們在做題時常常會出現(xiàn)對某個單詞或短語聽不清楚或?qū)ι舷挛闹械哪硞環(huán)節(jié)一時難以理解而無法連貫的情況,這時候猜測往往能助一臂之力,而形象性思維又可以使猜測“如虎添翼”。
最后,形象性思維還可以幫助考生連貫記憶。多數(shù)考生雖然在聽力中抓住了某些信息,但卻不善于把它們連續(xù)不斷地儲存在大腦里,以致轉(zhuǎn)念就忘了。其實形象性思維完全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形象的圖畫給人的印象遠比抽象的文字深刻地多。印象越深,記憶也就越持久。
3)、MODEL與MULTIPLY相結合,即模仿與擴展的結合。很多考生在考試之前都一味追求“題海戰(zhàn)術”而忽略了對已經(jīng)做過的題目的消化和吸收。對于聽力而言,只知“一味多聽”卻“不動腦筋”是大錯特錯的。聽力水平的提高不但需要大量地接觸語言,更需要經(jīng)過反復細致地模仿和實踐,因而那些聽過的內(nèi)容才是我們應該進一步分析、研究、學習和模仿的上佳材料。這時就需要模仿和擴展了。
模仿指認真跟讀托福聽力題目中的各種語言點,包括語音、語調(diào)、語氣、俚語、習語、句式等,不能放過任何細節(jié)。擴展指在模仿跟讀的基礎上,大力發(fā)散和擴充常考詞匯和句式的其它含義和用法。因為托福聽力考察的一大難點就是“一詞多義”或“一義多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絕對無法對付尖酸刻薄的托福聽力的。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模仿需要注意兩大原則。其一是“簡單原則”,即語言結構越簡單,就越值得我們認真模仿。因為越看似簡單的東西就越難以模仿,這跟學寫漢字的時候,筆劃越少的字越難寫好,需要加倍練習是一個道理。其二則是“精準原則”,即模仿要達到惟妙惟肖,精益求精的地步。只有這樣,我們的語言水平才能無限接近于Native Speaker,聽起托福來,才能游刃有余。比如TOEFL聽力“十大發(fā)音規(guī)律”、TOEFL聽力“十大特色語音”、TOEFL聽力“四大音變現(xiàn)象”、TOEFL聽力“四類語氣詞”、TOEFL聽力“八大特色語調(diào)”和《新托福比備聽力習語200條》(見附件)等就是考生首先要模仿的對象。
當然,模仿和擴展是個枯燥、漫長的過程,效果也不是短時間就能顯現(xiàn)出來的。但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睂τ谛峦懈,我們只有表現(xiàn)出超凡的持恒,才會看到最后的彩虹。
4)、MINE與MEMORIZE相結合,即挖掘與背誦相結合。語言是文化和思維的載體,掌握了英語表達的邏輯思維,就能在托福聽力中以不變應萬變,變被動為主動。所以我們一定要挖掘托福聽力語言背后特有的美語思維模式和美國文化背景;同時將挖掘的內(nèi)容加以背誦和記憶,以求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比如我在《TOEFL聽力新思維》一書中總結的托福聽力三大思維模板:I.直抒胸臆式表達、II.先揚后抑式邏輯、III.間接回答式思維就是考生首先要消化吸收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