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佳山古民居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江安縣江安鎮(zhèn)東南20公里處夕佳山鄉(xiāng)壩上村。
明萬歷四十年(161年)建,經(jīng)清、民國時期幾次大的修茸,至今保存完整。坐南向北,南依安遠山脈,北臨層層淺丘,有"千人拱手,萬山來朝"的氣勢。占地6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余平方米。為懸山穿斗式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房舍123間,深院高墻,飛檐黛瓦,古木參天,掩映于修竹茂林之中,景色秀麗。
古民居平面為組合四合院式,縱深三進,大門、正廳、后廳依次置于一中軸線上,中軸線左、右又各錯落有致地置有三進廂房,整個布局形如一展翅欲飛的仙鶴停于一個古瓶上,意為平(瓶)安鶴祥(翔)":莊園東三進廂房,利用房屋建筑與天井的虛實相生,構(gòu)成"紙、墨、筆、硯"圖形,匠心獨運。莊園的前后左右各置有池塘、后花園、西花園、東花園。古民居整個建筑布局嚴謹,主次分明,開合有序,互為呼應(yīng)。保留了宋、明以來民間建筑風格。主體建筑上的裝飾莊嚴肅穆、妙趣橫生,在突出主要性建筑的前提下,趨于多樣性變化。柱礎(chǔ)、駝峰多繪有云水、蓮花、幾何圖形等占祥圖案,屋脊頭上翹并輔以磁片嵌花紋裝飾。
西面有園中園小景,園中有一株200多年的古黃桷蘭,一株參入古榕樹與一株高約10米的古棕樹相加相抱,樹根相連,暗寓"中(棕)庸(榕)之道"之意。莊園四周有近百畝300年前種植的楠木林,常年有近萬只白鷺棲息其間,為莊園的一大景觀。夕佳山民居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譽為"中國民間建筑化石"、"神州民間建筑精粹",對研究中國民間建筑史、民間藝術(shù)史。民間風俗史和川南社會史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明萬歷四十年(161年)建,經(jīng)清、民國時期幾次大的修茸,至今保存完整。坐南向北,南依安遠山脈,北臨層層淺丘,有"千人拱手,萬山來朝"的氣勢。占地6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余平方米。為懸山穿斗式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房舍123間,深院高墻,飛檐黛瓦,古木參天,掩映于修竹茂林之中,景色秀麗。
古民居平面為組合四合院式,縱深三進,大門、正廳、后廳依次置于一中軸線上,中軸線左、右又各錯落有致地置有三進廂房,整個布局形如一展翅欲飛的仙鶴停于一個古瓶上,意為平(瓶)安鶴祥(翔)":莊園東三進廂房,利用房屋建筑與天井的虛實相生,構(gòu)成"紙、墨、筆、硯"圖形,匠心獨運。莊園的前后左右各置有池塘、后花園、西花園、東花園。古民居整個建筑布局嚴謹,主次分明,開合有序,互為呼應(yīng)。保留了宋、明以來民間建筑風格。主體建筑上的裝飾莊嚴肅穆、妙趣橫生,在突出主要性建筑的前提下,趨于多樣性變化。柱礎(chǔ)、駝峰多繪有云水、蓮花、幾何圖形等占祥圖案,屋脊頭上翹并輔以磁片嵌花紋裝飾。
西面有園中園小景,園中有一株200多年的古黃桷蘭,一株參入古榕樹與一株高約10米的古棕樹相加相抱,樹根相連,暗寓"中(棕)庸(榕)之道"之意。莊園四周有近百畝300年前種植的楠木林,常年有近萬只白鷺棲息其間,為莊園的一大景觀。夕佳山民居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譽為"中國民間建筑化石"、"神州民間建筑精粹",對研究中國民間建筑史、民間藝術(shù)史。民間風俗史和川南社會史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 2023年山東導(dǎo)游資格考試導(dǎo)游服務(wù)能力考試題庫-綜合知識問答及參考答案660道
- 2023年四川導(dǎo)游資格現(xiàn)場考試題庫-知識問答及參考答案200道
- 2023年山東導(dǎo)游資格考試導(dǎo)游服務(wù)能力考試題庫-導(dǎo)游服務(wù)規(guī)范知識問答及參考答案180道
- 2023年山東導(dǎo)游資格考試導(dǎo)游服務(wù)能力考試題庫-導(dǎo)游應(yīng)變技能知識問答及參考答案160道
- 2016年高級導(dǎo)游等級考試導(dǎo)游綜合知識真題
- 2009年全國中級導(dǎo)游等級考試外語真題
- 查看導(dǎo)游證考試全部真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