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福建泉州市旅游概況

時間:2009-01-21 17:22: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臺灣海峽西岸,東經117度25’--119度05’,北緯24度30’--25度56’,東西寬153公里,南北長157公里。與臺灣隔水相望,離臺灣最近的地方僅距97海里。全市土地面積11015 平方公里。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區(qū)。戴云山脈從東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閩中屋脊”之 稱。境內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過渡。
  泉州海岸線曲折蜿蜓,大部分為基巖海岸,總長約 421公里,有湄州灣、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四個港灣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個港口。整個泉州地形呈 "E"型前東南方向開口,有利于東南季風過境,對開發(fā)農、林、漁業(yè)生產,發(fā)展外向型經濟極為有利。
  至1997年底泉州市人口總數為 646萬,其中市區(qū)人口21.8萬,全市人口以漢族為主,占人口總數的 99%以上,少數民族以回、畬、苗和蒙古族居多。回族主要分布在晉江陳埭、惠安白崎和鯉城近郊,畬族分布在德化、安溪和惠安等地。泉州人口密度不均,東南沿海一帶人口稠密,西北山區(qū)相對稀疏。泉州市城鄉(xiāng)通 用語言是普通話和閩南方言,本地市民特別農村居民日常更習慣用閩南方言。
  泉州又是全國的僑鄉(xiāng)和臺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目前泉州籍華僑有 620多萬人、港澳同胞75萬人,海外經濟界和科技文化界的許多知名人士祖籍泉州。海外僑胞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各國。在臺灣漢族同胞中,有44.8%約 900萬人祖籍泉州。泉州人民與臺灣同胞血緣相親,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文化相同!S、港、澳及臺灣同胞為加強泉州同海外經濟文化交流、推動泉州僑鄉(xiāng)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 獻、成為泉州與世界密切聯(lián)系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泉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勞動生息。泉州禹貢時屬揚州城,周時為七閩地。春秋戰(zhàn)國時為越地。秦漢時期,中原戰(zhàn)亂頻繁,晉人大批南遷,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文化,使泉州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由武榮州始改名為泉州。唐中葉的“安史之亂”給中原造成嚴重災難,中原人民進一步南遷,經濟文化中心轉移,促進泉州進一步繁榮。唐大歷間,泉州“文風大盛”、書院林立。經濟上,泉州已逐步成為南方重要大港口,天佑間,已是一個車旅輻輳、商賈云集,“云山百越路、市進十州人”的國際港城,北宋時在泉州設市舶司,專管海外貿易。南宋時與廣州并駕齊驅成為全國的兩大商港。元代泉州成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并稱為“世界的貿易港”,同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貿易往來。
  泉州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這里歷史文化積淀豐 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文物瑰寶舉世矚目。擁有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27處。泉州是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以來各種宗教兼容并存,東西文化交匯薈集。特別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諸多宗教遺跡構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現,頗具歷史和藝術價值。